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杭锦旗区块上古生界砂岩储层岩心及薄片观察鉴定、物性测试分析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上古生界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储层岩性受基底差异控制,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4类。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孔隙组合为主,平均孔隙度10.20%,平均渗透率1.18×10-3μm2,为中孔、低渗储层。储层岩石颗粒的粒度、岩石学类型和孔隙类型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地质因素:岩石物性与粒度、石英含量成正比,粒间孔型对储层物性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2.
依据X-衍射、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岩石物性等分析测试资料,详细研究并阐述了吐哈盆地三叠系砂岩的储层物性特征、次生孔隙类型及其形成机理。综合分析认为,吐哈盆地三叠系储层主要为中上三叠统长石质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总体属于中孔-低渗或低孔-低渗性储层;吐哈盆地三叠系砂岩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发育形成了较为有利的裂隙-溶蚀型次生孔隙,构成该盆地三叠系砂岩储层的主要油气储集空间类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说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对其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几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广泛发育,共发育千5,盒3,盒7,盒8,山1,山岗,本1段7个储层段,在浅层千5,盒3段见到中孔高渗储层发育区,物性较好,但分布局限,岩性以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和晶闸也,对孔隙形成具建设性的成岩作用是溶蚀作用,物性总体上低孔低渗,将储层分为四类,Ⅰ,Ⅱ类较好,Ⅲ、Ⅳ类较差,评价出神水-佳县、起鸡哈液-大河塔-余兴庄区块为储层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4.
结合镜下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曲线、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次生粒间孔、粒内溶孔为主,晶间孔和填隙物内溶孔次之;孔隙度平均为8.6%,渗透率平均为0.62mD,总体表现出低孔、低渗的特征。储层发育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等因素共同影响,其中沉积作用是基础,不仅决定了储层岩石的原始组分和结构,控制储层宏观分布,而且影响后期的成岩作用;成岩作用是关键,影响储集空间的保存、演化和发展,并最终决定了储层物性的好坏;构造作用形成裂缝,对改善储层渗透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南海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深层储层特征及溶蚀作用对优质储层的控制作用,基于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等观察结果,结合X-射线衍射、压汞分析等资料和技术手段,对白云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和物性特征进行描述,并对影响储层物性、储集性的相关成岩作用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白云东洼的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质石英砂岩和岩屑质石英砂岩;白云北坡岩性较东洼复杂,主要以长石质石英砂岩为主,含少量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白云东洼中深层储层孔隙类型由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组成,白云北坡储层孔隙发育程度较白云东洼略高,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以及铸模孔含量较高;白云凹陷储层总体呈现低孔低渗特征,有机酸与长石和火成岩岩屑相互作用形成的溶蚀孔隙是控制研究区古近系砂岩储层物性的最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砂岩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北缘下干柴沟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古近系下干柴沟组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等的研究,指出下干柴沟组储层主要由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组成,胶结物为碳酸盐;储层砂岩的成分成熟度普遍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较差;不同构造带上孔隙的发育程度和储集性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马海—南八仙地区孔隙最发育、储集性能最好,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发育中高孔—中高渗储层,冷湖构造带孔隙发育—较发育、储集性能较好,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发育中低孔—中低渗储层,鄂博梁构造带储层孔隙相对最不发育、储集性能很差,仅发育少许残余粒间孔和次生溶孔,发育特低孔特低渗储层。认为控制研究区储层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储层的岩石成分和成岩作用,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而碳酸盐胶结和绿泥石粘土膜对储集性能的改造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7.
下寺湾油田长2油组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法等分析测试手段,从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和孔喉特征等方面开展了下寺湾油田长2油组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分析了储集空间类型、孔喉分布特征、成岩作用以及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2油组储集岩为低成熟度砂岩;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粘土矿物转化和溶蚀等成岩作用,成岩作用较弱,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小;孔隙类型包括残余粒间孔隙、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等等,其中残余粒间孔隙是研究区的主要孔隙类型;孔吼分布特征是孔喉分散,分选性差,偏于略粗歪度,储集性能总的来说较差,驱油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结合测井资料、岩心观察、铸体薄片、物性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高桥地区中二叠统石盒子组八段(P2sh8)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P2sh8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其成分成熟度较好,结构成熟度中等.孔隙类型以岩屑溶孔和晶间孔为主.物源条件、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是控制P2sh8储层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苏里格气田西部山1段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二叠统山西组1段(简称山1段)是苏里格气田西部地区的主力产气层之一,由于该储层经历了长期的压实、胶结等致密化成岩作用改造,故储集物性较差。为了给该区岩性气藏的储层预测提供依据,从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和储层物性特征等方面,研究了山1段碎屑岩储层的特征,剖析了影响该储层储集性能的主控因素。通过对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分析等资料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山1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是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粒间溶蚀孔、粒内溶孔及铸模孔为主,物性较差;②影响砂岩储集性能的主控因素为沉积环境、颗粒性质、填隙物成分和含量、成岩作用改造程度;③相对优质储层多出现在石英含量高的河道粗粒砂体中,其分布受成岩作用及填隙物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天环坳陷北部地区山西—下石盒子组具有天然气勘探前景,但砂岩储集特征不清,加强储层特征研究是适应本区勘探形势的需要。文章运用铸体薄片、物性测试、孔隙图像分析、压汞和扫描电镜等多种测试方法对砂岩的组构特征、孔隙类型、物性特征及孔喉系统进行研究,明确了砂岩储集性能。通过对砂体沉积微相类型、砂岩组构特征和主要成岩作用的研究,对该区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该区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平原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微相砂体中。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使粒间孔隙损失严重,高岭石晶间孔隙和凝灰质填隙物溶蚀孔隙构成了砂岩储集空间的主体,最终形成了微细喉道—中孔—低渗的天然气储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岩心、钻测井及地球化学测试资料,结合大量岩石、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临兴中区块上古生界盒8段的沉积特征、储层发育特征和储层物性主控因素。研究区盒8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主要包括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微相,其中分流河道以心滩沉积为主,为研究区的骨架砂体,河道侧向迁移、改道频繁,砂体间相互冲刷、切割及叠置,垂向上可形成20 m以上的巨厚砂体;由于分流河道位置多变,同时对下伏沉积物有强烈冲刷作用,分流间湾有时保存不完整或不太发育。研究区盒8段储层砂岩类型多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次之;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剩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主;储层物性表现为低孔、特低渗特征;储层孔隙结构可划分为3类,主要为Ⅱ类、Ⅲ类储层,储集空间以中小孔隙为主,排驱压力较高。研究区盒8段储层物性主控因素表现为:物源提供了储层的物质基础,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部,具有东西分带的特征;沉积体系决定了砂体类型及发育规模,分流河道主河道砂体和心滩沉积厚度大于15 m,为最有利储层发育区;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及各类胶结作用是本区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而溶蚀作用是本区最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是改善储层致密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泥盆系东河塘组砂体总体上呈近南北向展布,北西厚南东薄。储层的岩石类型以石英砂岩为主,次为岩屑石英砂岩和少量的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隙、粒间溶蚀孔隙、粒内溶蚀孔隙等次生孔隙为主,其他类型孔隙较少。该区东河砂岩储层经历了比较普遍的成岩作用,主要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类型。受成岩作用影响和沉积作用控制,储层砂岩为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1.25%,平均渗透率23.99×10-3μm2,孔渗正相关性好。根据储层物性及评价标准,该区储层可划分为3类,并对其进行了分类评价。通过研究认为,储层的沉积环境、岩性及物性对其含油气性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松辽盆地南部 GD 区泉四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成因类型及控制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综合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分析等资料,对泉四段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类型及其成因控制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 结果表明:泉四段储层砂岩主要发育压实剩余孔隙、胶结剩余孔隙、粒间溶蚀孔隙和粒内溶蚀孔隙,其中粒间溶蚀孔主要由粒间杂基及胶结物、长石及岩屑边缘溶蚀形成,粒内溶蚀孔主要由长石粒内溶蚀或岩屑内部易溶组分溶蚀形成,局部层段发育的少量构造裂缝对储层储集物性的改造具有一定作用。 现今储层发育的孔隙类型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低能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决定了该区具有细粒、多泥质的储层岩石学特征及较差的原生孔隙发育特点;压实作用决定了压实剩余孔隙的大小和发育程度;胶结作用是破坏原生孔隙的主要因素,而碳酸盐胶结作用为后期溶蚀孔隙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溶蚀作用极大地改善了该区储层的孔隙性。 系统分析大量薄片和扫描电镜资料,首次明确 GD 区泉四段砂岩为混合成因孔隙类型储层,孔隙以剩余粒间孔为主,后期形成的溶蚀孔对储层物性的改善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广泛发育的杂基内微孔对储层物性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组合目前已经成为石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富县地区油藏类型主要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基于研究区长8油层组露头、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压汞等资料,同时结合测井资料等,对研究区长8油层组的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8油层组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储集孔隙结构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次之,孔喉结构特征以微孔喉类型为主,储集层物性较差,属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储层物性特征主要受沉积及成岩作用双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三叠盆地是非洲北部阿尔及利亚的大型复合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条件优越。 三叠系 Tagi 组和奥陶系 Hamra 组砂岩为该区的主要储层,研究其特征及控制因素对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通过岩心和薄片的观察对三叠盆地 H 区块 Tagi 组和 Hamra 组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特征、物性特征、微观孔隙类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研究区 Tagi 组主要发育河流相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为中等,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粒间溶蚀孔为主; Hamra 组发育滨岸相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高,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作用产生的裂缝和少量的溶蚀孔。 物性数据显示这 2 套储层均为特低孔、特低渗和低孔、低渗储层。 Tagi 组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对其具有一定的改造作用;Hamra 组储层主控因素为溶蚀作用。 预测该区三叠系 Tagi-2 段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层段,勘探潜力极大。  相似文献   

16.
《石油化工应用》2016,(1):56-60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CT扫描技术结合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山1、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发育大量微米-纳米级孔隙,微米级孔隙包括残余粒间孔、粒内溶孔及晶间孔,纳米级孔隙包括粒内孔、黏土矿物晶间孔和微裂隙。通过CT扫描分析对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致密储层孔隙结构进行三维重构,对储层孔喉在三维空间的分布及其连通性分析,结果表明,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连通孔隙主要受喉道均值半径的控制,只占总孔隙度的40%~70%。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加准确地在川西新场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五段中寻找有效储集体,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 片、扫描电镜和微米 CT 扫描等资料,结合储层物性资料,对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五段致密砂岩储层的 岩石学、微孔隙空间分布、成岩作用和储层物性等特征及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须五段致 密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为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储层超致密,储集空间为纳米级晶间孔、微米级溶蚀 孔及成因不同的微裂缝,其中晶间孔为储集空间的主体;综合岩心微米 CT 扫描结果发现,有机质丰度在 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孔隙的发育和分布,孔隙度随有机质丰度的增大而增大;微孔隙的形态和分布影响了 储层的连通性,其集中连片分布优于分散孤立分布。 压实、交代和胶结等成岩作用是导致砂岩致密化的 重要因素,溶蚀作用对改善储层物性有一定的作用,但对砂岩孔隙度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测录井资料分析,结合野外剖面调查和岩心观测等手段,对四川盆地北部须家河组四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主要发育钙屑砂岩储层,北部主要发育岩屑砂岩储层,东部主要发育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岩石类型的分区性与盆地北部周缘三物源体系分布息息相关;储层物性表现为特低孔、特低渗的特征,孔隙类型以次生溶孔和微裂缝为主,以小孔、细吼为主要特征;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复杂,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蚀变作用和破裂作用。多种类型的成岩作用在特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压实作用是造成原生孔隙损失的最主要因素,使储层孔隙度损失77.52%左右;胶结作用破坏储层物性,使孔隙度损失30%左右;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增加孔隙度3.28%;后期构造作用对储层有建设性影响,进而形成现今以次生溶孔-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致密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19.
孔喉大小是评价储层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分布较强的非均质性使其表征难度较大。在分析目前孔喉表征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实验,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大小分布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剩余粒间孔、溶蚀孔、微孔和少量微裂缝;高压压汞表征孔喉的大小分布在0.014 8~40μm,大于1μm的孔喉分布较少;恒速压汞测试表明对于不同物性的样品其孔隙半径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80~350μm;喉道半径则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分布在0.12~30μm;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结合有效地表征了致密砂岩储层整个孔喉分布特征,孔径分布在0.0148~350μm。储层渗透率主要由比例较小的大孔喉(大于R_(50))所控制,对于渗透率大于0.1 mD的致密砂岩,其渗透率主要由微孔和中孔所控制,而小于0.1 mD的致密砂岩则主要由纳米孔和微孔所控制;此外,小孔喉的比例随着渗透率的减小而增加,虽然其对渗透率影响较小,但对储层储集性的影响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巴喀西山窑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发育规律和主控因素,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资料分析,研究了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结果表明:该区储层主要以中砂岩为主,粗砂岩和细砂岩次之;储集空间主要是粒内溶蚀孔、粒间溶孔、残余粒间孔隙、微孔隙和微裂缝,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致密储层与成岩作用的关系认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化,溶蚀作用是储层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西山窑组未充填的中等尺度裂缝发育,可以改善储层物性;非渗透性致密砂岩层的存在有利于保护储层孔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