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砂岩储层整体较为致密,已获得工业气流,成为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储量接替区。为了明确该盆地西南部致密砂岩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规律,运用气源条件、源储空间配置和储层质量等单因素叠合分析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气源强度满足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下限要求,与烃源岩空间配套的致密砂体宏观上控制气藏的位置和规模,致密砂岩内石英含量及其孔喉连通程度微观上控制致密砂岩气藏的富集程度,而气源条件、源储配置和储层质量三元补偿的最佳配置区为天然气的高产区。研究结果为盆地西南部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拓展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致密气勘探前景,在区域烃源岩、储层、盖层和运移输导体系分析基础上,结合流体包裹体测试,开展了神府区块石炭系—二叠系(C—P)致密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主力煤层厚度较大且分布稳定,较大的生烃强度构成成藏的基本条件;储层整体呈现低孔低渗特征,以残余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C—P内部广...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致密岩性气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气藏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岩性气藏,其特点是气源充足、多层系含气、致密砂岩储集层发育、盖层封闭条件相对较好.根据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气藏形成特征,以成藏期次为主线,以致密岩性圈闭为重点,综合考虑成藏主控因素,分别对早侏罗世末期、晚侏罗世中晚期、早白垩世末期、早白垩世末期至今4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进行了成藏模式分析,认为晚侏罗世中晚期及早白垩世末期是盆地东部天然气成藏的关键时期.受致密岩性圈闭气藏储集层物性差的影响,输导层不同决定了天然气二次运移的方式不同,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形成的天然气气藏在平面上连片性好,而石千峰组及上石盒子组天然气在输导层发育的地方常形成"小而肥"的次生气藏.图3表2参22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表现出较强的勘探潜力,但由于其成藏控制因素不明确,严重制约了天然气的有效开发。以多方面地质资料为基础,系统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成藏主控因素研究,建立了成藏模式,为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天然气开发提供一定支撑。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天然气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构造运动、有效烃源岩、有效储层发育程度三个主要因素控制。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天然气藏发育“自生自储式”及“上生下储式”两种成藏组合。其中乌拉力克组发育“自生自储式”的成藏模式,克里摩里组发育“上生下储式”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多层系发育优质气层,预测致密砂岩气资源量超千亿方,但构造背景特殊、储层非均质性强,造成气-水分布规律复杂,成藏地质条件及主控因素复杂多变,勘探开发难度较大。立足于系统梳理临兴区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条件,从平面上沉积模式、垂向上的生-储-盖组合及其耦合关系、时空上的气-水分布规律和天然气成藏过程中的差异聚集特征入手,揭示研究区整体非均质性背景下的差异富集规律,指导鄂尔多斯东缘千亿方大气田的勘探及高效开发。明确了烃源岩-储层-输导体系的配置关系: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好,为大气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断裂的适度发育纵向沟通了煤系烃源岩及海相障壁海岸-潮坪及陆相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砂岩储层,纵向上构成了下部源内、中部近源和上部远源3套成藏组合。深化了储层致密化成因及致密砂岩气成岩-成藏耦合关系,指出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特征。剖析了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运移聚集机制,认为烃源岩生烃形成的超压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建立了充足气源条件下、不同构造区带的多层系准连续选择性成藏模式,提出致密砂岩气具有“烃源控潜、构造控区、微相控储、物性控藏”的特点。天然气在烃源岩大量持续生烃背景下,优先选择断裂适度发育,构造活动强度适中,有利砂体及高渗物性条件背景下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深层(4200 m以下)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进一步揭示研究区致密砂岩成藏条件,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油气成藏原理,基于岩心观察、普通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其烃源岩分布、生烃能力、储集层特征进行系统剖析,并对成藏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①该区主力烃源岩上古生界石炭...  相似文献   

7.
8.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砂岩非均质性强、物性差,严重制约勘探与开发的问题,综合运用石油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成藏动力学等理论,通过钻井、录井、测井资料,结合多种测试分析数据,对研究区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油藏成藏条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华庆地区B257井区长6致密砂岩油藏成藏主要受优质的烃源岩、良好的储层与油藏特征共同控制。最终依据油层组的沉积背景、构造条件、储层条件、烃源岩条件和生产情况确定了2个有利勘探区域。研究结果为华庆地区B257井区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油藏的勘探与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太原组发育一套致密灰岩储层,近年来风险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天然气勘探关注的重点领域。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稳定碳、氧同位素等分析测试,开展岩石学、储集空间、储层物性及微观特征研究,系统分析了致密灰岩储层发育特征及有利储层控制因素。研究认为:太原组可作为良好储集层的岩石类型为生屑粉晶灰岩、生屑泥晶灰岩、藻黏结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溶孔、残余生物体腔孔、晶间孔及微裂缝,储层平均孔隙度为2.1%,平均渗透率为0.22×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太原组灰岩有利储层形成受多种因素控制,其中生屑滩、生物丘有利沉积微相是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储集空间类型及平面大面积分布;高频旋回控制下的准同生岩溶作用有利于溶蚀孔的形成,能有效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为厚层灰岩储层的发育创造了条件;裂缝对改善致密灰岩储层渗流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成果为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灰岩的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华北地台生物碎屑灰岩储层研究及勘探目标优选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浩 《特种油气藏》2022,29(2):57-63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天然气勘探起步较晚,古生界气藏隐蔽性较强,勘探难度较大.为探究该地区气藏成藏模式,以沉积学原理为基础,从地层分布、构造特征、沉积相、储层主控因素等方面研究了延长气田南部地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及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延长气田相对优质储层是天然气成藏与富集的关键,储层规模决定气藏规模;优质储层发育主要受...  相似文献   

11.
电阻率特征是流体性质评价的关键因素,致密砂岩储层电阻率特征复杂,严重制约了致密气的勘探开发。为了厘清致密砂岩储层的电阻率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而指导储层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以阵列感应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资料、微观薄片资料,对致密砂岩储层阵列感应电阻率测量值的大小和不同探测深度曲线之间差异性进行分析,明确了产生不同电阻率特征的原因。研究表明,致密砂岩储层按照电阻率特征可以分为低电阻率负差异、低电阻率无差异、中高电阻率无差异。电阻率的高低主要与束缚水、毛细管水饱和度及喉道发育情况有关,电阻率差异性主要与喉道毛细管阻力是否能够阻挡钻井液侵入有关。该研究确定了储层的电阻率特征,对于储层评价及致密气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藏总体大规模发育,但油藏特征复杂、区块差异大、单个油藏内部变化大,为此重点研究了砂体结构、储层物性及其非均质性对油藏的影响:姬塬地区长6成藏受多因素控制,烃源岩分布范围、输导体系的配置和成藏动力控制了油藏平面上区域性的宏观分布,而砂体结构、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则控制了大型复合岩性油藏内油藏分布的不均匀性。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油气成藏以近源充注、隐形输导、快速聚集的成藏模式为主。与优质储集空间等时发育的生烃高强度区、异常高压带及微裂缝发育带的叠置区域,应该是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岩性油藏富集和勘探部署的有利区带,而在有利区带,储层物性、平面及垂向的非均质性又在微观上控制了油藏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西部地区是近几年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的重点区域。山西组上部砂岩为主要含气层,下部煤层为主要气源岩,具有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的特征。目前针对杭锦旗西部地区山西组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成因尚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该地区后期油气勘探进程。综合利用钻测井、岩心资料、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及压汞等多种分析测试资料,系统分析了杭锦旗西部地区山西组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及成岩作用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其优势储层成因。结果表明:优势储层主要分布在心滩和河道砂体,以砂砾岩和中粗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渗透率主要分布于(0.2~2.4)×10-3μm2之间,属于低—特低渗储层,孔喉组合关系以细孔—中小喉为主,微裂缝较发育;储层整体成岩作用较为复杂,包括压实、胶结、交代蚀变和溶蚀作用,储层整体处于中成岩B期;优势储层主要为粒间孔隙,主要受控于沉积作用,溶蚀孔的发育也是储层物性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受到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镇泾地区已探明的油藏特征及邻区西峰油田的基础上,从研究区中生代构造、烃源岩、砂体展布特征等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区中生界烃源岩厚度总体上较邻区西峰油田差;油气纵向上运移动力不足;构造反转对油气成藏没有明显影响,但其形成的构造特征对局部成藏有控制作用;优势相与含油气性的好坏有关,但不是成藏与否的决定因素;砂体与区内微构造叠合部位形成的圈闭应该是油气有利聚集地区,圈闭才是控制研究区成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雷  刘昆  张谭 《石化技术》2021,(9):135-136
针对致密砂岩气的相关研究进行阐述,并对开发关键技术以及在鄂尔多斯盆底当中的规模应用情况进行重点探析.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镇泾地区已探明油藏特征及邻区西峰油田的基础上,从研究区中生界构造、烃源岩、砂体展布特征等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区中生界烃源岩厚度总体上较邻区西峰油田差,油气纵向上运移动力不足。构造反转对油气成藏没有明显影响,但其形成的构造特征对局部成藏有控制作用。优势相与含油气性的好坏有关,但不是成藏与否的决定因素砂体与区内微构造叠合部位形成的圈闭应该是油气有利聚集地区,圈闭才是控制研究区成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近年来,大宁-吉县区块成为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年产5亿方产能规模,生产效果良好。但气田还处于开发评价的早期阶段,地质认识不深入,气井生产规律不明确。动态储量的确定对于明确气田开发规模和稳产时间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以大宁-吉县气田为代表的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致密砂岩气藏针对该区块气藏开发时间短,地质认识不清,致密气井生产初期递减迅速,后期低产量长期生产的特征,对比不同动态储量计算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性,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该类型气藏动态储量的方法体系,并以大宁-吉县区块10口气井为例,运用该套方法体系计算了单井动态储量与泄流面积。  相似文献   

18.
美索不达米亚盆地是全球油气最富集的盆地之一,主要产层为白垩系.在构造、沉积、钻井、测试等资料基础之上,研究认为多套优质成熟烃源岩、有利的储盖组合、一系列大型背斜圈闭控制着盆地内大型油气田的形成.受成藏条件控制,盆地中—南部和北部发育2种不同的成藏模式.盆地中—南部发育下生上储型的生储盖组合,油气以通过输导层的水平运移为主,烃源岩差异造成原油性质的差异.盆地北部,侏罗系—下白垩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沿大型走滑断层运移到上白垩统储层,油气的差异运移聚集作用造成油气藏原油特征下轻上重.  相似文献   

19.
火山岩气藏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年来,对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火山岩气藏研究和滚动勘探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综合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火山岩气藏主控因素是:紧邻生烃中心的大型鼻状构造是气藏大规模成藏的基础;断裂与成藏期次的耦合是气藏形成最为关键的因素;良好的岩性及物性空间配置是油气成藏主要条件之一;构造控制火山岩气藏规模,砂体物性控制气藏局部边界。滴南凸起火山岩气藏富集模式可概括为“三控一体”模式,即源控(近源凹陷控制)、高控(古构造高点控制)、断控(气源断裂控制)以及气藏富集呈现“岩相体”富集特征。滴南凸起火山岩气藏成藏模式可为国内外同类气藏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从成藏条件解剖入手,从孔隙演化的角度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上三叠统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归纳其成藏演化模式。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分布于优质烃源岩范围内,湖相重力流沉积与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要储集砂体类型。延长组低渗透致密砂岩在早期成藏期具有高孔高渗的特点,早期生成的油气在浮力作用下正常成藏,中后期成藏过程中经历了持续压实致密过程;后期主生烃期生成的原油在浮力和源储压差共同作用下沿先前残余路径以浸润方式运聚,达到致密条件时,油气停止运移。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油气在高孔隙砂岩中近源多点面状充注大面积成藏,油气从湖盆中心向四周运移;早白垩世晚期,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加强,储集层发生致密化。晚白垩世之后,受西倾东翘的构造挤压抬升运动影响,形成现今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