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焉耆盆地复杂地区表层结构多样、岩性纵横向变化大、无稳定界面,导致静校正问题严重,地震资料成像精度不高,难以满足构造解释需要。综合利用最大能量法、模拟退火与遗传算法的各自优势,提出一种全局寻优分频静校正方法,分析了影响全局寻优分频静校正的关键参数,建立了全局寻优分频静校正处理流程。利用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存在的大剩余静校正量难以求取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
HJB三维工区地表起伏剧烈,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变化剧烈,造成三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严重,地震资料成像质量较差,目的层波组特征难以连续追踪等问题。在三维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过程中,常规的剩余静校正方法效果不理想,难以解决该工区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通过方法研究与试验应用,改进后的剩余静校正计算方法弥补了常规剩余静校正一些算法的不足,运用于HJB三维中取得了良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地表条件复杂、数据信噪比低的地区,静校正问题对高精度地震成像的影响尤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静校正综合应用技术研究,通过应用试验和效果对比分析,总结出一套逐步解决低信噪比数据静校正问题的可行方案。首先通过评价应用效果确定最佳的基准面静校正方法,如层析静校正、折射波静校正;然后发挥不同剩余静校正方法的优势,应用迭代逐步解决沟谷和侵蚀区的剩余静校正问题。在实际资料处理中,该综合静校正技术明显地提高了地震成像精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中,在剩余静校正量较小的情况下,采用线性方法求解能够较好地解决静校正问 题。对于复杂地表结构地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经常规静校正后仍然存在很大的剩余静校正量,传统的反 射波剩余静校正容易陷入局部极值,出现“周期跳跃”现象。快速模拟退火静校正技术能够解决大的剩余 静校正量问题,特别适用于表层构造复杂地区及低信噪比地区。  相似文献   

5.
江汉盆地南部中古生界低信噪比地区静校正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莉  查树贵  刘春燕  凡睿 《石油物探》2005,45(4):374-378
针对江汉盆地南部平原海相中古生界地震资料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该区中古生界地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困难的原因,认为静校正问题是制约该区地震资料处理效果的主要问题。比较了多种折射静校正方法的处理效果,发现交互迭代折射静校正的效果最好。在做好初至波的拾取、剩余静校正层位和时窗的选定、速度分析与最大能量自动剩余静校正迭代等处理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交互迭代折射静校正方法处理江汉盆地南部平原海相低信噪比资料,剖面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反射层次丰富,波组特征清晰,构造形态、断层等地质现象清楚。  相似文献   

6.
山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山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特点,提出了一套适应山区低信噪比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即地形静校正与折射波静校正,人机交互速度分析与剩余静校正循环迭代处理、叠后去噪等。文中通过处理实例展示出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地震资料具有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的明显优势,也对静校正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高密度地震资料波场信息丰富和初至波信息清晰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套适合高密度地震资料且能够满足高精度处理要求的剩余静校正方法。通过依次应用多域迭代折射波剩余静校正、分频模型迭代剩余静校正和非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方法,有序地计算高密度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量,进一步解决中、短波长静校正问题。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高密度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微地震剩余静校正量估算困难的问题,研究了射孔事件数据道间的两两相关信息与强微地震事件同相轴光滑性约束条件相结合的微地震剩余静校正量估算方法。该方法不仅利用了射孔事件的任意两道相关信息,增加微地震剩余静校正量估算时的信息量;还利用了剩余静校正后强微地震事件同相轴的光滑性约束信息,实现提高低信噪比条件下剩余静校正量估算精度的目的。模型资料和实际资料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低信噪比数据的剩余静校正估算具有适应性强、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LNS地区三维超大面积转换波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套三维低信噪比转换波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方法:直接应用纵波炮点静校正量作为转换波炮点静校正量;对于转换波接收点校正量的计算,首先通过比例系数法求取初始接收点校正量,然后利用常规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方法求取短波长校正量,最后采用基于共接收点叠加的趋势面方法消除残留校正量。实际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幅提高了转换波资料的成像质量,为后续的地震资料解释和油藏描述奠定了良好的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为黄土塬区,地表条件复杂,黄土巨厚,干燥疏松,静校正问题严重,资料信噪比低,给地震资料处理带来很大难度。应用了非线性层析反演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黄土塬区静校正问题,将加密速度分析与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多次迭代相结合,提高了剖面的质量。实际资料的处理表明,在黄土塬区该方法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型道的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针对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物性描术的地震资料目标处理中,剩余静校正处理是影响地震剖面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关键技术,它的精度对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物性研究产生影响。在此给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道的地震反射波三维剩余静校正方法,详细论述了模型道的构造方法,将剩余静校正问题作为广义线性反问题来求解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通过吐哈盆地的实际资料应用效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较复杂地区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各向同性速度场会影响宽方位地震资料道集的动校正效果,进而影响剩余静校正效果、方位各向异性校正效果以及叠加效果等。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时,动校正速度是随着方位角变化而变化的。采用分方位速度分析求取的多方位速度场可以有效地改善动校正后道集质量,消除各向同性速度场对OVT域地震资料处理中剩余静校正及方位各向异性校正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提高动校正后道集平整度和低序级断层成像精度。该方法在南阳凹陷CY-DZ探区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支撑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地震资料成像精度直接影响构造解释的效果.根据超深层地震资料具有信噪比低、主频低、频带窄等特点,提出了保护和恢复弱反射信号的低频成像处理思路.为了提高超深层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开展了保护低频弱去噪处理、弱信号恢复及补偿、保持信噪比提高分辨率和子波一致性处理、剩余静校正和速度分析迭代处理、超低频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以CS地区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实际应用,改善了超深层地震资料的品质和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严重的特点,开展了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静校正技术、串联去噪技术、高精度速度分析及地震成像方法等技术的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该区地质特点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与流程。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处理和应用,效果明显,从而证明了该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黄土塬地震资料具有低信噪比、静校正比较突出等问题。在应用静校正方法后记录的剩余静校正量依然较大,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分别计算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的共地面剩余静校正方法。实际数据的测试表明,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低信噪比资料的较大剩余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6.
折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地、沙漠及其他复杂地表地区地震资料的线性散射噪声和随机噪声很强,有效反射信号弱,资料信噪比较低,静校正问题严重,使用常规剩余静校正方法难以见效。本文利用折射波信噪比高的特点,将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应用于折射波资料处理,通过交互手段,逐段估算折射波的速度,用合适的速度对地震记录进行线性动校正,在共炮点或共中心点道集上,用相关方法计算各道与模型道时差,再用统计方法计算出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将该方法应用于信噪比较低、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难以奏效的复杂地表区,获得良好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黄土塬地区静校正问题严重,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难题。针对黄土塬地区的近地表特征,基于地震资料分析,提出了联合应用多种静校正方法解决静校正问题的思路。首先应用模型初至反演静校正方法建立低、降速带结构,进行长波长静校正;然后利用折射初至交互迭代静校正方法求取中、短波长剩余静校正量;最后应用最大能量法、模拟退火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综合寻优方法,利用连续稳定强反射层的反射信息,求取短波长剩余静校正量。3种静校正方法的联合使用,有效地解决了黄土塬地区的静校正问题,剖面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信噪比和振幅保真度均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丁茜 《石化技术》2023,(3):108-110
剩余静校正属于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为了全面提高剩余静校正工作的开展质量,本次研究对静校正技术的原理以及目的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地震资料剩余静校正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进行研究,为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在进行地震勘探作业的过程中,由于获取的地震资料中干扰因素相对较多,因此,需要对地震资料进行静校正工作,尽管一次静校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震资料的应用效果,但是地震资料中仍然含有大量的高频信息,剩余静校正工作主要是对数据资料中的高频信息进行处理。在对地震资料进行剩余静校正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地震资料叠前去噪以及偏移成像处理等多个方面的工作,进而全面提高地震资料剩余静校正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渤海CF过渡带勘探区块海底电缆地震资料的特点,分析了资料处理中存在的双检合并、静校正、子波一致性和复杂断裂系统准确成像等难点,制定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处理关键技术对策。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效果表明:利用交叉鬼波化双检合并技术可以解决复杂过渡带水检与陆检地震资料的合并问题,较好地消除鬼波对地震资料的影响;运用野外静校正、中波长静校正和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等技术可以增强复杂过渡带剖面同相轴的连续性和信噪比;利用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串联反褶积和相位一致性处理技术可以消除复杂过渡带地震子波在振幅、频率、相位等方面的差别;运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技术可以解决复杂断裂系统的成像问题,取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复杂地表地区地震勘探的剩余静校正问题是一个非线性的、多参数、多极值的全局优化难题。当剩余静校正量大于分析时窗内子波周期的一半时,用传统的线性剩余静校正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而出现“周波跳跃“现象。为此,首先设计了剩余静校正的目标函数(对于炮记录模型,选用超长道集的互相关作为目标函数),借鉴模拟退火算法的思想,对遗传算法的目标函数进行尺度变换,详细分析了退火遗传算法的实现及参数选择方案,并用理论模型及实际地震资料对退火遗传剩余静校正算法进行了检验。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的收敛能力和计算效率,能很好地解决低信噪比、大剩余静校正量的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