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宝成 《山西建筑》2005,31(20):31-32
以人、环境、行为、心理之互动关系为切入点,拟在居住区公共开放空间开发设计中研究探索环境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因素,建立设计模式语言,指导设计与房产开发,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区居用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杨靖  马进 《华中建筑》2008,26(11):148-151
该文针对大型封闭式住区建设带来的交通问题,提出了“居住环境区”理论,并从各个影响因素论述“居住环境区”的规模以及“居住环境区”之间的道路设置,以期不仅解决住区内部交通出入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在住区中适当地规划城市道路。  相似文献   

3.
陈菲 《建筑知识》2011,(11):130
受到英国开放空间宪章(London1877)的影响,开放空间(Freiraum/Freiflaeche)一词从19世纪后期开始出现在德语中,是贯穿于国土保持、城市和区域发展直到具体项目建设多层面的共同规划任务。而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开放空间规划不仅折射出德国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化历程,同时也成为不同时代背景下特定社会和经济结构的指示剂。  相似文献   

4.
首先描述了中高强度商品住区在全国迅猛发展的趋势,并阐述了当下商品住区盛行之时公共空间的外向性变迁过程,然后探讨了住区街区式开放的适宜规模和开放后的居住安全问题,提出打造"街道眼"的安全界面,在规模与安全基础上,最后,针对商品住区不同用地规模大小,提出了与城市更为融合的小规模中高强度商品住区完全街区式开放和大规模中高强度商品住区局部街区式开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裴雨凝  汪永臻 《居业》2022,(11):118-120
步行生活圈的提出,标志着新时代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的重要转型。本文基于开放住区概念的界定和基本特征的概括,梳理了我国住区的发展演变历史,并指出了封闭住区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步行生活圈视角下城市开放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思路,即优化空间结构与功能组织、构建完善的配套设施、优化交通服务系统、优化公共活动空间、提高住区的安全性等。  相似文献   

6.
实现“积极老龄化”是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新挑战,住区开放空间作为大多数老年人的主要体力活动场地,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建设重点。选取江西省丰城市6个住区为样本,通过实地勘察法、行为注记法,对住区开放空间公共设施及老年人体力活动特征进行研究,并运用SPSS相关性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的关联规律。结果表明:住区绿化环境、公共设施规模,以及开放空间单元形态、可达性与围合性,是影响老年人体力活动的关键因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建议,为住区开放空间及其公共设施的适老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策略借鉴。  相似文献   

7.
黄勇 《城市建筑》2022,(9):45-52
住区开放空间是老年人重要活动场所,其空间品质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显著。大量寒地城市老龄化严重,住区开放空间品质较差,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为提升寒地住区老年宜居水平,调研3个寒地城市6个典型住区的老年人,把握其开放空间活动行为特征、开放空间满意度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寒地城市老年人保持中低频率住区开放空间活动,活动集中在早饭后和午休后,时间在半到1小时,内容以个人活动为主。老年人对住区开放空间的易达性和儿童游戏设施较为满意,对植物绿化不满意。开放空间易达性、阳光条件、座椅设置、儿童游戏设施、植物绿化、治安环境等均对老年人幸福感影响显著,座椅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住区开放空间适老性研究趋势,文中从微更新理念的产生背景出发,通过界定微更新的内涵,给出微更新的概念模型,从道路交通空间、庭院空间、广场空间和景观生态空间四个方面梳理了住区开放空间适老性微更新的研究进展,得出微更新视角下住区开放空间适老性研究趋势,体现为塑造特色适老性功能空间和强调适老性文化活动建设,为住区开放空间适老性微更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城市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安全隐患,探讨了基于景观设计的城市住区安全性提升的重要性,提出了基于景观设计的城市住区安全性提升策略,具体包含住区道路设计、住区绿植设计以及住区水景设计的安全性提升策略,有利于营造有安全感且环境优良的住区空间。  相似文献   

10.
陈炼  汤莉 《重庆建筑》2018,(3):8-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住区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居住需求由物质型向品质型过渡,住区建设中的种种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功能单一、缺乏多样性、千篇一律的设计思维等等。该文针对城市住区多样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开放街区理论为基础,将传统大尺度城市住区分解为单个小街区,在小街区中寻求合理的差异性,以期对城市住区多样化设计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面向“人本位”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朝阳  张永良  叶会哨 《规划师》2002,18(11):16-20
介绍西方发达国家城市交通发展演变过程及经验教训,分析我国城市居民步行烦恼和购车意愿,提出面向“人本位”的道路交通规划理念,以应对私人小汽车的大量发展,维系城市交通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从而将机动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2.
刘飞舞  吴越 《中外建筑》2014,(11):97-99
本文通过对浏阳的公路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和勘察,以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为背景,以公路交通为研究主题进行预测和技术分析,提出周边城市与区域中心的公路对接方式和规划要点。  相似文献   

13.
吴波  刘浪  林鹰 《重庆建筑》2007,(11):11-13
从交通流的内在机理出发,通过对路网各交叉道口、路段目点和陷点的流量等参数的数量关系描述,导出用路段端口流量、速度、密度等参数表示的路段流量净增量方程组、路段间流量转移方程组、路网边界方程组以及路网总流量方程组等方程组群,全面描述路网各路段流量、速度、密度等交通参数的动态数量关系。只要路段端口流量、速度、密度连续可观,则可通过联立相关方程组,求出各路段产生的动态流量、邻接路段间流量动态转移系数以及路网动态总流量等动态参数,且边界方程的定义使路网可任意分割,有利于局部交通流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青岛市鞍山路为例 ,对城市道路交通服务水平进行了说明 .先对鞍山路及交叉口进行交通调查 ,计算交通通行能力及路段饱和度 ,综合考虑交通因素并参考美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 ,进而定出道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交通事故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是一个道路交通事故高发且事故死亡率高的国家,针对我国交通事故的特点提出解决措施,对遏止事故、降低死亡率十分必要.在分析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对策的研究内容及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城市建筑与城市道路交通的相互关系及存在的问题,拟对城市建筑与城市道路交通的统筹规划与综合建设进行探讨,提出了把交通引入建筑成为交通——建筑综合体,以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以及建筑必须为交通的发展创造条件等有关论点,供读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的主题,畅达的城市交通则是这一主题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从上海的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出发,充分考虑了世博会交通需求,对上海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金勇  丁良川 《规划师》2005,21(1):17-20
目前,我国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设计重功能、重景观,而忽视了其所应具有的可达性、愉悦性与可持续性等社会属性。道路交通环境的规划建设切实关系到社会公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及社会资本积累等几方面的社会问题,应针对不同的交通方式制定不同的设计原则,以增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城市道路破路、占道施工管理 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如何有效解决城市道路破路、占道施工管理问题,就必须认真分析成因,并从中找到加强管理和根治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青岛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青岛的老城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其活力复兴一直是青岛市政府和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选取青岛市中山路的交通问题进行研究.在对其交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中山路保护改造项目相结合,提出一系列交通优化的措施和建议,推动中山路的保护改造与活力复兴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