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框架-核心筒抗侧构件总造价为优化目标,使用VB语言编写了相应程序,调用LINGO作为优化工具进行数学摸型的优化求解,对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优化过程中通过虚功原理显式的表达了位移公式,将整体位移约束和强度约束放在同一层次进行优化以提高优化效率。通过算例验证了优化程序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对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6组自燃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试件的试验,研究了自燃煤矸石粗骨料压碎值、水胶比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利用多元回归建立了自燃煤矸石压碎值、水胶比和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之间的回归方程,并由25组试件检验,普适性良好。自燃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双变量强度公式的建立,对自燃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强度推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洪涛 《工程机械》1997,28(7):18-19
本在建立优化数学模型,采用SUMT-DFP优化算法理论,用有限元作为算法的分析手段,导出灵敏度算法公式的基础上,解决了微机内丰容量小而求解问题规模大,多变量连接,内外贮存的合理利用及数据传递等方面的问题,研制出具有再启动功能的程序。  相似文献   

4.
本根据传统的摩擦阻力系数入值的求解公式、柯氏公式,通过通用的EXECL程序来求解其值,从而比较容易地解决了柯氏公式求解难的问题。求解过程中介绍了EXECL程序的编程技巧,开拓了一种EXECL程序在工程计算领域的使用性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安徽芜湖市连续26年的暴雨强度资料为依据推导其综合暴雨强度公式,首先用Lingo软件编程求出暴雨强度公式参数作为初始值,然后再利用单纯形算法对其参数进行优化.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Lingo软件和单纯形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求解综合暴雨强度公式不仅克服了盲目选择初始值这一难题,而且所得结果比传统方法的精度更高,能有效解决实际优化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6.
解释土体强度非线性的物理本质,结合常规直剪试验、三轴试验结果,给出了几个非线性强度准则的确定方法,其中,强调优化处理的作用。接着,基于Janbu普遍条分法,运用SPREADSHEET模板程序,提出一个能将非线性强度准则逐点等效到Mohr-Coulomb直线强度准则处理上的迭代方法,准确方便地获得了非线性强度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最后的算例展示方法的使用过程。  相似文献   

7.
六组分混凝土配比设计用强度公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欧阳东 《混凝土》1997,(3):38-44
对混凝土配比设计用的各种强度公式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发展了一个适合六组分混凝土配比设计用的强度公式,这个公式考虑了掺合料的因素,提出了掺合料强度效应函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考虑地基对筒仓结构的影响,采用Mare有限元程序提供的边界条件高度非线性的接触算法模拟散料对仓壁的作用,对钢板壁面的应力强度和位移变形进行弹塑性分析,将计算结果与应用Jansen静压力理论公式计算出的结果作比较,探讨了非线性接触算法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然后,通过考虑动力效应的侧压力公式对仓壁的动力特性作进一步分析。通过静动力特性分析得出,仓底部位的应力和位移达到最大,对工程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上海市城市道路的路面汇水时间进行分析,发现路面汇水时间一般都<3 min,而传统暴雨强度公式是在降雨时间间隔5 min的基础上推导。因此,对于道路路面排水的精确性不够。通过对降雨资料统计计算,并与传统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比较发现:现行暴雨强度公式在计算降雨强度及路面汇水时,计算结果偏小,不利于城市道路的排水安全。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成熟度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发千 《混凝土》2002,(10):12-14,31
本文重点介绍了混凝土成熟度新公式的建立原理,使其温度范围扩大到-10℃~105℃之间,新成熟度公式关键的参数是温度影响系数,它反映 了水泥水化速率随温度而变化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三则测强公式,公式是以幂函数形式提出,更符合混凝土成熟度与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本文也探讨了混凝土后期强度问题,给出了后期测强公式,在此基础上导出混凝土强度衰减系数,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合节能减排和提高混凝土性能的要求,采用3因素、3水平L9(34)排列方法对掺矿粉、粉煤灰等多组分材料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进行优化设计,从试验结果中比选出既能满足施工要求,又能满足强度等级要求的最优配比作为混凝土理论配合比。该优化设计方法对提高混凝土性能,保证混凝土质量确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砌体在剪-压作用下抗剪强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砌体在剪-压复合受力下的破坏准则和砌体静力抗剪强度与抗震抗剪强度的计算方法。根据最小耗能原理和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破坏准则,确立了砌体在剪-压作用下的相关关系式,该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完整地表达剪摩、剪压和斜压三种破坏形态。在此基础上,通过较大量的试验结果的拟合,且保持与现行结构设计规范有相同的可靠度,建立了砌体静力抗剪强度和抗震抗剪强度计算公式,式中统一采用轴压比作为主要变量来表达,并使《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在确定砌体抗剪强度时采用一致的方法。通过算例分析,本文公式计算值与该二种规范的取值相当吻合。本文方法可供设计和修订规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在嘉峪关地区的试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君 《山西建筑》2009,35(21):168-170
通过嘉峪关地区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分别采用线性、幂函数回归方法建立强度关系式,并以实际工程进行了验证和应用,结果表明,两种强度关系式均能满足混凝土质量控制和配合比调整的要求,但线性方程计算简单,应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14.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龄期强度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峥 《混凝土》2011,(10):101-103
通过对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其龄期强度的试验研究,分析了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探讨了高强混凝土龄期强度的发展规律,得到相应的拟合公式,可为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强度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负温高强泵送混凝土的负温硬化限及其配合比的设计要点与方法,并确定出C50~C60级负温高强泵送混凝土强度试配公式及其防冻剂掺量值计算公式,可供施工单位进行高强泵送混凝土冬期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史雨 《山西建筑》2012,38(9):141-143
通过混凝土中不同掺量粉煤灰取代胶凝材料的试验,7 d,28 d和56 d的强度表明了粉煤灰活性效应的时间段,以及56 d强度最大值时的粉煤灰最佳掺量;56 d电通量最小值时粉煤灰的最佳掺量,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选配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徐国祥 《山西建筑》2012,38(26):123-124
采用特细砂应用于混凝土中,以强度为指标寻求最佳的混凝土配合比,在通过对砂粒径、砂含泥量、砂率、石子以及对试验情况的分析,得出特细砂中粘土和淤泥含量及性质对其强度有重要影响,掺入一定量的细石及外加剂有助于改善特细砂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8.
NaOH污染下水泥土的电阻率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浸泡试验模拟了不同龄期的水泥土试块受不同浓度NaOH溶液的污染,采用电阻率法研究了电阻率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泥土和孔隙水电阻率随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大;结构因子随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大,随龄期的增大而减小。然后通过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了强度与水泥土电阻率的关系式,它们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预测任意溶液浓度和龄期的水泥土电阻率公式,经对比预测值与实测值,证明它们比较接近,说明公式的准确性较高。研究认为:水泥土的电阻率特性与污染程度和抗压强度密切相关,可以用来反应污染程度和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9.
崔慧梅  王楷  马尧 《山西建筑》2012,(31):61-62
通过对南京地区膨胀土的室内物理力学性质、石灰改性的系列分析,确定了膨胀土的等级、改性后土的胀缩性、强度与剂量的关系及掺入石灰的最佳配比,为膨胀土性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Recycled aggregate (RA) is well acknowledged having a poorer quality due to its higher porosity resulted from cement mortar remains attaching to its surface that hampers the recycling rate of concrete waste. Many previous researches recorded reduction in strength for concrete made with RA. As a result, the use of RA is mainly confined to low-grade applications. Tam et al. [Tam WYV, Gao XF, Tam CM.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produced from two-stage mixing approach. Cem Concr Res 2005;35(6):1195–203] proposed a two-stage mixing approach (TSMA) for improving the strength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RAC), by testing mixes with up to 30% RA replacement. This paper extends Tam et al.’s work (2005) by exploring RA substitutions ranging from 0% to 100% and compares their performance with the traditional mixing procedure. Based upon the experimental works, improvements on strength and rigidity of RAC using TSMA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raditional mixing procedure based on different percentages of RA replacements. The results were then optimized using 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s (GRNN) and RA replacements of 25–40% and 50–70% were found to be optimal when TSMA was adopted. It confirms the conservative recommendation of 20% RA substitution by many previous researchers and public us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