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7,(5)
<正>目前水稻栽培科学的发展目标已经由追求高产的单一目标,转变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生产目标。所以,水稻栽培技术要有新的发展,必须坚持良种良法配套,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现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品种选择要达到高产优质,品种选择是关键。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选择经审定、生育期适宜、抗病性强、抗倒伏、耐肥、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大、结实率高、米质优、适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8)
作为我省最主要的作物之一,水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不仅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经济构成的重要部分,因此,近年来,我国对水稻种植技术的研究日益深入,下文就探讨下我省的水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3)
作为我省最主要的作物之一,水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不仅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经济构成的重要部分,因此,近年来,我国对水稻种植技术的研究日益深入,下文就探讨下我省的水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8)
<正>编者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农作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对日常食物的质量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水稻的品质要求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热点。笔者对东北地区水稻产量与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该地区的高产优质水稻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汇总,以望对类似地区的水稻栽培技术有所帮助。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农业是我国赖以生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8)
<正>黑龙江省已经成为我国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这一地区连续出现旱灾,严重威胁水稻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优质稻米产量,必须认真总结本地区经验,全面推广水稻节水增效栽培技术。1水稻品种选择选用分蘖力强、根系发达、株型紧凑、穗粒兼顾型、抗逆性强、熟期适宜的优质抗旱品种,如东农425、东农428、龙粳26、龙粳29。2培育带蘖壮秧培育带蘖壮秧,是节水创高产的关键技术。我们培育壮秧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
<正>1、育苗(1)秧田选择及床土配制全部采用大棚育苗,大棚宽10米以上、长50米以上。秧、本田比例1:80-100,每公顷本田需秧田面积100-120平方米。选择无污染、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肥沃的中性旱田地做秧田,纯水田在本田采用50厘米高台做苗床,进行秋整地秋做床,秋施农肥。采用夏天备苗床土,用15公斤壮秧营养剂与1000公斤床土混拌均匀,平施在40平方米的苗床上。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2)
全面深入分析水稻栽培技术,结合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的实际情况,发现现在栽培技术中的问题,进而为水稻栽培技术的进步提一些建议,采用新的栽培技术培育优质大米,以期达到促进栽培技术进步和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4)
水稻在种植过程中有很多种种植方式,其中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是种植过程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栽培方式。本文主要对水稻采用直播栽培技术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简单的讨论和论述,希望本次研究部对更好的开展水稻种植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7)
<正>爱辉区主要种植的水稻品种是黑交06-213、垦稻19号、龙粳24号、龙粳28号、龙粳37号、黑粳5号、黑粳6号、三江1号等。表现较好的是黑交06-213,其次是黑粳6号、龙粳24号、龙粳37号。对新旱改水地,插秧前提早泡田,用水耙轮耙匀耙细,沉淀12天后把水排出,如此重复三次以上,缓解除草剂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8)
水稻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十分悠久,其营养价值高,适宜人体吸收,是我国百姓生活过程中的主要粮食作物。本文对我国水稻种植技术进行探讨,尤其结合南方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22)
水稻是云南省主要粮食型作物,最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水稻的种植面积呈现缩小的趋势,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生产出高品质的水稻就成为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我县是云南省主要的水稻生产地区,其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对整个地区的粮食安全有着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实际的水稻生产情况,就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有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15)
<正>采用两段育秧、旱育秧稀植培育壮秧,选择合适的播栽期,宽行窄株、合理密植,精确施肥、全程无污染水湿润灌溉、调肥控水等技术,建立"壮个体、高积累、抗逆强"的优质栽培群体结构,塑造秆青籽黄的优质高产熟相。(一)合理安排播期和播种量1.播种期Ⅱ优725、,冈优725全生育期150天左右。Ⅱ优明86全生育期为140天左右。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和茬口安排播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7)
<正>1、秧床整理在育秧前,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杂草少、水源、水质好的地块,每亩施腐熟细碎农家肥1000公斤、普钙40公斤、硫酸钾15公斤,均匀撒于墒面。把土壤敲细碎、平整、按1.2米宽分墒,墒长一般10米左右,不得超过15米。2、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长、在有效生育期不贪青、株高适宜、分蘖率强、秆强不倒、抗病性强、不早衰、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中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7)
<正>一、发展有机农产品的意义有机农产品是农产品的最高标准。是一种完全不用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合成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及其产物的农产品。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是协调种植和养殖业的关系,从而促进生态平衡。如:有机稻米、有机蔬菜、有机杂粮等。生产有机稻米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公顷节支增收达4.0万元;有机稻米生产充分利用了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而积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21)
<正>一、整地。平整耕地,三年翻耕一次,深度20-25厘米;进行秋旋耕深度,深度10-12厘米减少池梗面积。使田面达到平整状态,每池子在2000-3000平方米。并及时修补田埂,为泡田做准备。二、选种选择适应当地生长、在有效生育期不贪青、株高90~110 cm、分蘖率高、秆强不倒、抗病性强、不早衰、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中晚熟品种,如龙粳19、垦稻18等。三、种子处理1、每公顷用种量:一般钵盘育苗用种量25公斤(发芽率在95%以上),一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22)
自古以来水稻就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也是种植水稻面积最大和出产水稻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我国水稻种植已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了,水稻的生产不仅为人民解决温饱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安徽省阜南县的水稻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对水稻种植的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8)
<正>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的生命线工程。粮食安全中的基础问题,也是核心问题,就是粮食产量。粮食产量由单产和种植量来决定,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追求水稻单产产量的提高,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情。推动单产产量提高,主要依托两方面,一方面是从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一方面是不断研发新型农业技术,这两方面探索,不仅包括了具体的某一条新技术的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
<正>一、选地施肥。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杂草少、水源、水质好的地块,每亩施腐熟细碎农家肥1000公斤、普钙40公斤、硫酸钾15公斤,均匀撒于墒面。把土壤敲细碎、平整、按1.2米宽分墒,墒长一般10米左右,不得超过15米。二、合理选种,适时早播1.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我们因地制宜的选用中早熟品种种植为主,原则是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多抗稻瘟病、倒伏等)、耐冷性强。可以选择龙粳20,龙粳25,龙粳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24)
<正>在我国农业种植中,水稻是其中一个主要种植物,一方面是能够保证人们的温饱,另一方面是能够让农民获得经济利益,提升收入水平。尽管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已经在全国得到普及,但因为各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不同,造成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没有得到完全应用。我国目前的水稻种植中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1水稻种植中的不足之处一些地方的水稻没有达到高产的主要原因在于:(1)没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9)
<正>一、基地选择稻田土壤、大气和灌溉水必须无公害化,其周边地区不能有污染源。二、种子的选用与处理选择适于本地气候条件、生态条件与土壤条件的种子,是创造水稻高产的第一步。根据国家标准GB4401.1—1996的规定,水稻种子分常规种、杂交种、制种亲本三类,每一类型又分成两个等级,即常规种和杂交种。选择好种子后,首先要进行晒种,晒种时把种子摊在竹笪上来回的翻动,晾晒3-4小时即可。晒种时,要避开中午日头正足的时候,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