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近年来,在国内焦化和化肥系统的大型企业中,净化硫化氢广泛采用改良蒽醌二磺酸钠(ADA)作为吸收液的脱硫方法,吸收装置又普遍采用成熟的压力降低的木格填料塔。ADA脱硫方法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工艺,具有溶液毒性低、脱硫效率高等优点,但由于此法添加了偏钒酸钠催化剂后,使硫化氢氧化反应速率大大加快,因此在吸收装置中,当溶液与煤气中硫化氢一接触,就吸收了硫化氢生成硫氢离子,并很快地被偏钒酸钠氧化成元素硫析出,因此部分元素硫就沉积在木格填料的表面  相似文献   

2.
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H2S气体吸收转化生成的含硫物质HS-和Sx2-在五价钒V(V)和氧化栲胶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下的氧化转化过程.结果表明,反应过程可分为初始快速反应阶段和稳定慢速反应阶段.在各反应中,含硫物质和五价钒V(V)的反应速率比其和氧化栲胶的反应速率快;另外,氧化栲胶有助于S26-的生成,五价钒V(V)能够促进含硫物质向单质硫转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栲胶脱硫工艺中HS-与钒的反应机理和副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研究结果表明,脱硫液中五价钒主要是以HV2O3-7形式存在,四价钒主要是以V4O2-9形式存在。HS-与五价钒反应可瞬间生成多硫离子S2-x,然后S2-x转化为单质硫。在栲胶脱硫工艺的操作温度下,HS-和S2-x与氧气作用均可生成副产物,但S2-x比HS-活泼,更易发生副反应,且S2-x中x的值越小越活泼。在S2-x转化为副产物S2O2-3的过程中,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副反应的发生。对栲胶脱硫工艺而言,S2-x是生成副产物的活性中间产物,因此,栲胶脱硫液在进入再生系统前,应使S2-x尽可能多地转化为S8结构。  相似文献   

4.
四川天然气研究所在广西研究所等开发的栲胶-偏钒酸钠法脱硫的基础上,使用成都橡碗栲胶-偏钒酸钠溶液提高硫容脱除天然气中低硫的试验。通过静态及动态试验确定了溶液组成、考查了工艺条件的影响;并在500小时连续试验运转中考查了溶液的化学性能、工艺性能及物料的化学消耗指标。静态试验试验条件:原料天然气41标升/时,H_2S(原)7~8克/标米~3,CO_2(原)10%,空气75标升/时,温度40℃,脱硫液300毫升。静态试验以栲胶/NaVO_3重量比(简称胶钒比)、NaVo_3浓度及总碱度为因子安排了  相似文献   

5.
栲胶脱硫过程中单质硫生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栲胶脱硫过程中HS-和V5+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栲胶脱硫过程中,HS-和V5+之间的反应有多硫离子Sx2-生成,多硫离子是反应过程中的活性中间产物,其进一步转化可生成单质硫S8。随着反应物V5+浓度的增加,单质硫的生成速率增加。最后,提出了一种硫氢根HS-和V5+反应生成单质硫S8的自由基机理。  相似文献   

6.
系统研究了过氧化氢(H_2O_2)氧化硫化钠(Na_2S)反应在封闭体系中的复杂动力学行为。通过固定两种反应物浓度,改变其中一种反应物浓度,考察了酸度、反应物浓度对硫沉淀的形成、准振荡现象的产生和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度越小,反应速率越慢,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多硫离子被进一步氧化为无色SO_4~(2-);反之,在酸度足够大时,析出白色硫沉淀且不能被进一步氧化。H_2O_2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同时有利于硫的消耗。Na_2S浓度越大,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硫沉淀越少,反应速率也越慢。酸度、H_2O_2或Na_2S浓度在某一中间值时,产生明显的准振荡现象。该研究对于减少工业和城市废水中硫化物的污染提供了一种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担载金属氧化物用于热煤气脱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热煤气脱硫并回收单质硫为目的,考察了活性炭担载金属氧化物(M/AC)在中温范围150—250℃内,催化氧化硫化氢生成单质硫的研究。担载量1%(质量分数)的M/AC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得,在固定床上评价了其脱硫活性,并考察了温度、反应气氛等工艺条件对脱硫效果的影响。M/AC脱硫的活性顺序为:Mn/ACCu/ACCe/ACFe/ACCo/ACV/AC。通过DTG分析,硫化氢选择性氧化的主要产物是单质硫。M/AC上金属氧化物起主要的催化作用,催化硫化氢和氧气反应生成单质硫,生成的单质硫被吸附在活性炭的孔道中。  相似文献   

8.
油品中的活性硫对设备具有腐蚀作用,探究有氧条件下硫化铁的生成及自燃性影响因素,对预防硫化铁自燃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以三氧化二铁为主要原料,在氧气浓度为21%的条件下,与硫化氢气体反应来制备硫化铁。考察了环境温度、硫化产物的存放时间和储热条件对硫化铁自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氧条件下硫化铁的生成过程是一个硫化和氧化同时进行的过程,试样温度上升幅度大,单质硫生成量高;环境温度越高,所生成的硫化铁氧化升温越明显;存放时间对硫化铁的自燃性有重要影响,在存放过程中单质硫与Fe S反应生成自燃性更高的多硫化物;储热条件越好,越易造成热量的堆积,加剧硫化铁的氧化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9.
陈兆辉  上官炬  张立  刘生昕  孙婷  樊惠玲 《现代化工》2011,31(Z1):244-249,251
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脱硫过程中产生羰基硫的现象缩小了脱硫剂的使用范围。本文从气体中存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单质硫和硫化氢出发给出了均相、非均相生成羰基硫的途径,特别综述了生成羰基硫的催化作用。在总结氧化铁基、氧化锌基、氧化锰基及氧化铜基主流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脱硫过程中产生羰基硫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发现吸附在金属硫化物表面上的一氧化碳与活性硫化物的相互作用是生成羰基硫的主要反应步骤,活性硫化物可能是硫化氢热解成蒸气硫或硫氢根离子及硫化氢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的金属硫化物。  相似文献   

10.
在改良ADA法脱硫过程中,其中有两个反应: 2NaHS 4NaVO_3 H_2O=Na_2V_4O_9 4NaOH 2S Na_2V_4O_9 2ADA 2NaOH H_2O=4NaVO_3 2ADA 对于式中Na_2V_4O_9的命名,在国内许多科技书或文献中,都将它称为焦性钒酸盐或焦钒酸盐〔参见氮肥工业第117页(1972年)、合成氨工学(第二卷)第136页(1976年)〕,也有称作焦性偏钒酸盐〔参见无机化工工艺学(一)合成氨第136页(1979)〕,似乎都是误称,在更早的  相似文献   

11.
以含Fe_2(SO_4)_3/Fe SO_4的硫酸溶液为吸收液,H_2S和N_2的混合气为原料气,在硫化氢分解制氢气和硫磺的试验装置上考察了气液流速比、气液流速、气相中H_2S含量、液相中各种离子含量以及反应温度等主要因素对硫化氢吸收率和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本装置的最佳气液流速比为1/10、气/液流速为55/550 L/h,气相中H_2S含量高有利于吸收,液相中Fe~(3+)含量越高、H~+含量越低越有利于吸收,Fe~(2+)的浓度对吸收影响不大,温度升高有利于Fe~(3+)对H_2S的氧化吸收。  相似文献   

12.
《气体净化》2005,5(2):8-10
目前国内对于脱除硫化氢,应用最广泛的是湿式氧化法。该法的特点是采用脱硫催化剂(或载氧体)在液相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使弱碱性溶液吸收的H2S被氧化成单质硫析出来。实质上是使负二价的硫(S^2-)被氧化成单质硫(S^0)。888法所用的888脱硫催化剂能吸附氧并进行活化,提高氧化能力,不但在再生时能吸入氧,而且在脱硫塔内也能吸附溶于液体中和在再生时液体夹带过来的氧进行活化。由于“888”在脱硫塔内吸氧、活化输出氧再吸氧而高频地运作,所以其在溶液中的浓度比栲胶法、改良ADA法等多种催化剂浓度低得多,但其氧化析硫能力却是最强的。通常在工艺与设备较完善的条件下,约80%被吸收的H2S在脱硫塔内进行氧化析硫反应。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底物下硫氧化菌的硫氧化特性及其对砂浆试样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硫氧化菌生长浓度在不同底物环境中表现不同,其生长浓度由高到低所对应的底物分别是Na_(2)S2O_(3)、Na_(2)SO_(3)、Na_(2)S;不同底物下硫氧化菌转化SO_(4)2-的方式均存在自然氧化和生物氧化两种形式。硫氧化菌代谢途径中发现了一种先将S2O_(3)2-经SseA酶转化为SO_(3)2-,再经Soe酶转化为SO_(4)2-的新途径。砂浆试样在Na_(2)S2O_(3)底物环境中较于Na_(2)SO_(3)底物环境中生成膨胀性石膏含量偏低,这是因为与Na_(2)S2O_(3)的生物氧化相比,Na_(2)SO_(3)自然氧化的SO_(4)2-浓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腐蚀效果更为显著。处于Na_(2)S2O_(3)底物环境中的砂浆试样抗压强度变化率10.4%、质量变化率1.04%;处于Na_(2)SO_(3)底物环境中的砂浆试样抗压强度变化率-12.9%、质量变化率1.44%。Na_(2)S2O_(3)底物环境试样生成石膏的含量低于Na_(2)SO_(3)底物环境试样生成石膏的含量,分别在75 d和45 d后由于大量石膏的膨胀力作用下使得砂浆试样最终劣化。  相似文献   

14.
一、炉气系统结硫对煅烧生产的影响重碱主要成分有 NaHCO_3、Na_2CO_3、NH_4HCO_3等,经煅烧生成纯碱和炉气,反应方程式为:2NaHCO_3=Na_2CO_3+CO_2+H_2ONH_4HCO_3=NH_3+CO_2+H_2O炉气经热碱液塔、母液洗涤塔、螺旋扳(或钛板)、炉气洗涤塔后被压缩机抽出,煅烧炉内保持微负压,故空气通过炉头、炉尾密封面漏入炉气系统。重碱带硫多,硫经煅烧反应生成硫化氢,硫化氢被炉气中的 O_2氧化为硫,遇冷析出。固态硫在炉气洗涤塔、  相似文献   

15.
Fe2(SO4)3溶液吸收H2S废气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朱菊华  黄妍  童志权 《化工进展》2004,23(3):277-281
报道了一种新型的硫化氢废气处理工艺,包括化学吸收和空气氧化两步。硫化氢被转化为单质硫。通过探讨废气流量、入口H2S浓度、吸收液初始[Fe^3 ]、[F3^2 ]、pH值、吸收液体积、温度等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确定了硫酸铁体系适宜的反应条件。在实验室有限条件下脱硫率达92%以上。工业上进一步强化气液传质,脱硫率可望达98%以上。采用常压空气氧化法再生Fe^3 ,建立了“吸收-再生-吸收”循环体系。  相似文献   

16.
碳化钙(电石)与水发生水解反应后生成的杂质硫以两种形式存在:有机硫和无机硫,有机硫可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无机硫主要以硫化氢形式存在于电石水解反应生成的乙炔气中和以硫化物形式存在于电石渣中,对无机硫可选择适当的方法对试样进行处理,控制反应条件,以Cd(CH3COO)2溶液作为反应产生的H2S气体的吸收剂,Cd(CH3COO)2吸收液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用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处理后的Cd(CH3COO)2吸收液,根据Na2S2O3消耗的体积数,计算出试样中无机硫含量;无机硫和机硫相加,得出试样中总硫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活测定脱硫液中溶解硫化氢含量采用方法Q/SY LS 1503-2009《脱硫液中溶解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碘量法)》。碘量法的原理是根据脱硫剂吸收硫化氢后会生成相应的盐类,在弱酸性介质中,硫(S2-)被碘(I2)氧化;而过剩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滴定。其反应式如下:S~(2-)+2I_2(过量)→S+2I~-+I_2(剩余)I_2+2Na_2S_2O_3→NaI+Na_2S_4O_6,分析方法Q/SY LS 1503-2009《脱硫液中溶解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碘量法)》中要求:当硫化氢含量3000mg/L时,同一样品重复测定两个结果之差应≦500mg/L。但在实际分析工程中,经常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此本文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丹东化纤厂采用改良ADA法吸收粘胶纤维中的废硫化氢进行了小试验。认为此法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在小试验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中型装置,继续进行试验。改良ADA法的基本原理是:以蒽醌二磺酸钠和偏钒酸钠为基本组成的碱性溶液(简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氧化栲胶与钒离子以及HS-之间相互反应研究了栲胶在脱硫过程中的作用.对氧化栲胶与钒离子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氧化栲胶和四价钒以及五价钒之间存在络合作用;对氧化栲胶和HS-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两物质之间存在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HS-的浓度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减少,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HS-的转化率随着氧化栲胶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HS-被氧化栲胶氧化并未生成单质硫,而是生成了一种含硫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20.
制造硫代硫酸钠(俗名大苏打)的方法,几乎都利用硫或硫化物,有时亦利用二氧化硫。最近在苏联发明一种利用硫化氢以制造硫代硫酸钠的方法,这里的硫化氢是一种副产物,可以说是废物利用。其反应如下: 2Na_2SO_3+2NaHSO_3+2H_2S→3Na_2S_2O_3+3H_2O 此法之最大优点,为利用副产之硫化氢及含有二氧化硫之接触系中放出的废气。最适宜之反应温度为摄氏二○至四○度。如果温度增高,则硫代硫酸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