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7,(7)
<正>水稻旱育稀植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育苗方式由传统的水育秧改为旱育秧,主要掌握好水的管理,原则是不建立水层、以浇为主、不缺不浇、浇了则透。秧苗培育重视地上地下同时发展,注重培育良好的根系,提高秧苗素质,增加了抗逆性和抗病性,培育的壮苗。特点是:秧苗耐寒力强,生长健壮;移栽后无缓苗期,早发快发。二是插秧方式由密植改为稀植,一般地栽插密度为9寸×3寸以上,部分条件好的地区能达到9寸×8寸,增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7)
<正>水稻旱育稀植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育苗方式由传统的水育秧改为旱育秧,主要掌握好水的管理,原则是不建立水层、以浇为主、不缺不浇、浇了则透。秧苗培育重视地上地下同时发展,注重培育良好的根系,提高秧苗素质,增加了抗逆性和抗病性,培育的壮苗。特点是:秧苗耐寒力强,生长健壮;移栽后无缓苗期,早发快发。二是插秧方式由密植改为稀植,一般地栽插密度为9寸×3寸以上,部分条件好的地区能达到9寸×8寸,增大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
<正>水稻旱育秧是利用旱地作秧床、通过覆盖地膜来培育小秧苗。其播种期与水育秧有所不同,播量和水育秧相同。水稻旱育秧操作简单、易学、易懂、管理方便,随时可检查秧苗长势情况,秧苗素质好,栽后易成活,农民易接受。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少,水稻旱地育秧方便了老人、妇女下地劳动,克服了老人、妇女下田育秧带来的不便。水稻旱育秧是培育壮秧,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的基础,是培育壮秧的有效手段,是实施粮油高产创建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3)
<正>当前,水稻田间管理主要内容有:分蘖期管理,长穗期管理和结实期的管理。在水稻田间管理中我们的的目标是确保秧苗返青成活,促进增加早期分蘖,到幼穗分化时有足够的有效分蘖数,以增加结实率。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前期育苗晚、插秧晚,但水稻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再加上我省6月份持续高温少雨,加速了水稻生长发育的进程,使水稻生长进入分蘖末期至开始幼穗分化的过度阶段。这个时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忧:一是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6)
<正>当前,水稻田间管理主要内容有:分蘖期管理,长穗期管理和结实期的管理。在水稻田间管理中我们的的目标是确保秧苗返青成活,促进增加早期分蘖,到幼穗分化时有足够的有效分蘖数,以增加结实率。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前期育苗晚、插秧晚,但水稻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再加上我省6月份持续高温少雨,加速了水稻生长发育的进程,使水稻生长进入分蘖末期至开始幼穗分化的过度阶段。这个时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忧:一是长势旺盛,无效分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1)
当前,水稻田间管理主要内容有:分蘖期管理,长穗期管理和结实期的管理。在水稻田间管理中我们的的目标是确保秧苗返青成活,促进增加早期分蘖,到幼穗分化时有足够的有效分蘖数,以增加结实率。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9)
当前,水稻田间管理主要内容有:分蘖期管理,长穗期管理和结实期的管理。在水稻田间管理中我们的的目标是确保秧苗返青成活,促进增加早期分蘖,到幼穗分化时有足够的有效分蘖数,以增加结实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
<正>水稻旱育稀植是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扩行减苗栽植,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它具有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节本、增产、增收等优点。水稻可提早成熟3—5天,一般比湿润育秧节省水50%,节省种子30%,节省秧田80%。旱育秧秧苗矮壮,根系发达,抗性强,栽后生长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2)
水稻旱育稀植是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扩行减苗栽植,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其重点是旱育秧及稀植。其主要目标是创造接近旱田条件的育秧环境。该项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省水、高产、低投入、高产出等优点。文章从主要环节介绍了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为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7)
水稻旱育稀植是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扩行减苗栽植,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其重点是旱育秧及稀植。其主要目标是创造接近旱田条件的育秧环境。该项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省水、高产、低投入、高产出等优点。文章从主要环节介绍了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为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9)
<正>水稻利用钵体盘育苗进行人工摆栽栽培技术,是目前水稻栽培技术中比较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旱育稀植抛秧栽培基础上又一项新的栽培技术。它具有秧苗根部营养面积大,移栽营养块不散,分苗不伤根,栽后行直苗正,群体分布合理,返青快,分蘖早,充分利用低位节分蘖,有效分蘖多,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结实率,抗旱增产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1)
<正>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农民欢迎。1苗床准备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必须选择适宜地块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23)
<正>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套以水稻旱育秧为核心,规范化栽插、平衡配套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科学管水等相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其关键技术环节是肥床、旱育、严控、浅植、巧肥、综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22)
<正>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套以水稻旱育秧为核心,规范化栽插、平衡配套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科学管水等相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其关键技术环节是肥床、旱育、严控、浅植、巧肥、综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23)
<正>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套以水稻旱育秧为核心,规范化栽插、平衡配套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科学管水等相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其关键技术环节是肥床、旱育、严控、浅植、巧肥、综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6)
<正>1技术特点与传统高产栽培技术比较,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有以下特点。1.1嫩秧早栽。强化栽培技术可移栽2~3叶龄的秧苗,与传统技术相比,移栽秧苗减少2~4片叶,有利于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1.2稀植壮株。强化栽培技术本田稀植,每亩栽插6000~9000穴,比传统技术少栽5000~7000穴,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单株生长,形成有利于高产的群体结构,促进穗大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21)
<正>水稻旱育秧及大田移栽技术是在水稻育秧稀植浅插和培育壮秧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的一项水稻栽培技术。尤其是在近年来持续干早的情况下,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省水、省工、省种、增产的效果,水稻旱育秧秧苗健壮、根系发达、返青期短,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在实际应用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技术要点,1选地选择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能排能灌的田块或菜园地,土质要求选砂壤土。呈酸性或弱酸性土壤。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
<正>一、技术特点与传统高产栽培技术比较,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有以下特点。1、嫩秧早栽。强化栽培技术在冬闲田或冬水田可移栽2―3叶龄的秧苗,在两季田可移栽3―5叶龄的秧苗,与传统技术相比,移栽秧苗减少2―4片叶,有利于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2、稀植壮株。强化栽培技术本田稀植,每亩栽插6000―9000穴,比传统技术少栽5000―7000穴,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单株生长,形成有利于高产的群体结构,促进穗大粒多。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9)
<正>一、技术特点与传统高产栽培技术比较,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有以下特点。1、嫩秧早栽。强化栽培技术在冬闲田或冬水田可移栽2-3叶龄的秧苗,在两季田可移栽3-5叶龄的秧苗,与传统技术相比,移栽秧苗减少2-4片叶,有利于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2、稀植壮株。强化栽培技术本田稀植,每亩栽插6000-9000穴,比传统技术少栽5000-7000穴,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单株生长,形成有利于高产的群体结构,促进穗大粒多。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5)
<正>一、技术特点与传统高产栽培技术比较,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有以下特点。1、嫩秧早栽。强化栽培技术在冬闲田或冬水田可移栽2―3叶龄的秧苗,在两季田可移栽3―5叶龄的秧苗,与传统技术相比,移栽秧苗减少2―4片叶,有利于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2、稀植壮株。强化栽培技术本田稀植,每亩栽插6000―9000穴,比传统技术少栽5000―7000穴,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单株生长,形成有利于高产的群体结构,促进穗大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