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豆异黄酮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为结合型大豆异黄酮糖苷和游离型大豆异黄酮苷元。游离型大豆异黄酮苷元具有比结合型大豆异黄酮糖苷更高的生理活性,如预防骨质疏松和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抗氧化和抗癌抑癌等。大豆异黄酮在食品保健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国内外研究者对大豆异黄酮研究越发深入。该文主要综述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的转化和富集方法,旨在为生产富含大豆异黄酮苷元的功能性豆制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发酵处理对大豆制品中异黄酮含量与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发酵大豆食品———豆豉与酸豆乳作为试验对象 ,通过与对照品比较 ,发现发酵处理对大豆食品中的异黄酮总含量的影响不大 ,但对其异黄酮的组分有较大的影响 ,发酵处理使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在 β 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 ,从而使发酵制品中的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增高 ,而糖苷型大豆异黄酮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主要以糖苷和游离苷元的形式分布于大豆的子叶和胚轴中。研究表明,游离型大豆异黄酮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诸如抗氧化、抗癌抑癌、保护心血管、预防骨质疏松及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豆异黄酮的应用日趋广泛。对国内外大豆中异黄酮的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由糖苷型大豆异黄酮转化为游离苷元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大豆异黄酮的应用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豆豉加工前后营养与活性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豆豉加工处理可以使豆豉中游离氨基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发酵处理基本上不改变豆豉中异黄酮的总含量,而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在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使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大豆异黄酮糖苷及其苷元调节免疫功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大豆异黄酮糖苷及游离型大豆苷元对小鼠免疫功能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室提取大豆异黄酮糖苷和苷元(纯度为41%左右)的产品按照40~100mg/kg,连续灌胃21d后,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及小鼠脾重。结果:大豆异黄酮糖苷和苷元具有较强的调节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能刺激小鼠脾脏和胸腺器官的发育;同一剂量的大豆异黄酮糖苷和苷元雌鼠的效果要好于雄鼠,游离型大豆苷元的吸收效果明显好于糖苷。  相似文献   

6.
发酵处理对豆豉抗氧化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发酵处理基本上不改变豆豉中异黄酮的总含量,而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在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部分转化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使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含量明显提高;在样品未添加任何抗氧化剂的前提下,通过试验发现豆豉的自身抗氧化性比原料熟黑豆强许多。  相似文献   

7.
郭咪咪  杨茜  段章群 《中国油脂》2023,48(3):110-115
为充分发挥大豆异黄酮生物价值,采用纤维素酶催化糖苷型大豆异黄酮水解制备游离苷元型大豆异黄酮。通过考察10种纤维素酶对糖苷型大豆异黄酮总水解率和苷元型大豆异黄酮总转化率的影响,筛选得到一种成本较低且水解效果较好的纤维素酶,用于催化水解糖苷型大豆异黄酮,优化了该纤维素酶在水解工艺中底物质量浓度、酶添加量、反应体系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参数。结果表明:选择来源于Trichoderma viride的纤维素酶作为大豆异黄酮水解用酶;底物质量浓度0.8~2.0 mg/mL、酶添加量7%~11%、反应体系pH 5.0、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5~6 h是较经济有效的水解工艺参数,实验优化过程中,大豆异黄酮总水解率超过90%,总转化率接近60%。因此,采用纤维素酶催化水解大豆异黄酮可显著增加游离苷元含量,提高大豆异黄酮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百粒重为12克的黑豆为原料,对黑豆、蒸煮黑豆及发酵黑豆的营养及活性成分进行了哆究,黑豆经发酵处理后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在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使游离型大豆异黄酮含量明显提高。蛋白质、多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固体酸为催化剂,在固定床中将糖苷型大豆异黄酮水解成大豆异黄酮苷元.研究了温度、进料配比以及接触时间对游离型异黄酮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与原料比例为1:11左右为宜,甲醇与水的比例以1:2为好,温度在60~70℃.通过固定床两次水解,糖苷型异黄酮转化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0.
永川豆豉传统发酵过程中的大豆异黄酮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索化夷  骞宇  卢露  阚建全 《食品科学》2012,33(8):270-273
为了探明永川豆豉在传统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总含量和构成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永川豆豉传统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总量和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永川豆豉在发酵加工过程中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由发酵起始的3117mg/kg下降到豆豉成熟时的1754mg/kg;大豆异黄酮构成变化显著,游离苷元型大豆异黄酮含量迅速增加由发酵起始的3.2%上升到豆豉成熟时的95.7%,同时结合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含量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11.
大豆异黄酮与原花青素在保健酒中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天然植物提取物大豆异黄酮与原花青素在保健酒中的稳定性.以韵酒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化学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考察大豆异黄酮与原花青素的变化.在实验考察的四年期间内,韵酒中大豆异黄酮、原花青素的含量及保健酒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均能够维持在允许范围内.大豆异黄酮与原花青素在保健酒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大豆异黄酮是以大豆为原料提取制成的植物雌激素。大量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在防癌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骨质疏松症、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其稳定性的研究上,而国内还几乎为空白。因此,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组分稳定性以及该研究在异黄酮制备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异黄酮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大豆和大豆制品中含量十分丰富。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研究概况,主要包括各种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大豆异黄酮作为保健食品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秀芝  刘慧  丁雪莲  陈庆森 《食品科学》2004,25(11):386-392
异黄酮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大豆和大豆制品中含量丰富。 本文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组成结构、生理功能和提取工艺,影响异黄酮含量的各种因素:品种、储藏条件、子粒部位、加工方法等,以及大豆异黄酮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分析了目前大豆异黄酮的市场状况,以及我国大豆异黄酮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异黄酮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远景  伍玉菡  李鑫  罗建平 《食品科学》2006,27(11):502-505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是大豆中主要的多酚化合物。异黄酮主要来源于豆类食物,已证实具有预防退行性疾病,例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为了深入探讨异黄酮的生物学效应与生物代谢之间的关系,我们利用动物实验进行了小鼠血液中异黄酮的峰值浓度(Cmax)、峰值时间(Tmax)、曲线下面积(AUC)、消除半衰期(t1/2)以及粪便排泄量等代谢动力学参数的测算。本实验用甲醇溶解异黄酮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取得了较好效果;小鼠灌胃(i.g.)10mg/kgbw和20mg/kgbw两种剂量,结果显示低剂量组的血液含量0.65μg/ml;高剂量组的血液含量为0.75μg/ml,但是出现了首过消除现象;两组的消除半衰期差异不大;24h小鼠的粪便排泄量为总摄入量的19.87%,小于吸收排泄量11%,因此可得异黄酮的排泄主要是经过尿液排泄,经肝肠循环为次要排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豆异黄酮及生理活性物质和分类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是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捕获游离基、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促进血液循环及脑代谢等功能。在大豆中,除了富含蛋白质、油脂、磷脂等营养物质外,尚有许多生理活性物质,如大豆异黄酮、低聚糖、植物固醇、大豆皂甙、植酸、蛋白酶抑制剂等。因此,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本文就大豆异黄酮及其保健作用,大豆综合利用和分类加工等内容进行探讨,并对当前大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解决途径,旨在从理论的角度分析综合利用大豆资源,提高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笑梅  陈知秋  向世新 《食品科学》2018,39(14):288-295
以市售大豆异黄酮粉为原料进行碱水解,在碱水解最优条件下探究低压对大豆苷元转化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苷元和葡萄糖苷产量,分别以葡萄糖苷增长率和苷元转化率为指标,以碱水解时间、温度、pH值和低压作用时间、料液比、压力为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各个因素参数独立变化时水平对指标的影响,再以响应面法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指标影响,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水解最优条件为pH?11.5、温度63?℃、时间49?min,葡萄糖苷型大豆异黄酮的增长率可达286.40%。在此基础上进行低压处理,压力0.25?MPa、料液比1∶120(g/mL)、时间10?min,苷元转化率达16.65%。  相似文献   

18.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弱雌激素活性、抗氧化活性、抗溶血活性和抗真菌活性,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癌症、骨质疏松、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疾病。本文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结构、性质及其提取、分离与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拟为今后大豆异黄酮的综合利用及其衍生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Soybean seeds with three different levels (low, intermediate and high) of isoflavones were processed to soy flour and soy protein isolates (SPIs) and developed into functional soy breads. The effect of factors involved in all steps of the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by tracking the composi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native forms of isoflavones. The total isoflavone contents were 8033.3, 10570.1 and 15169.0 nmol/g DM (dry matter) in the three soybeans; 13201.5, 20034.4 and 26014.3 nmol/g DM in defatted soy flours; 9113.2, 13274.6 and 17918.3 nmol/g DM in the SPI; 2782.7, 4081.4 and 5590.3 nmol/g DM in soy breads, respectively. The bread making processes did not affect the total isoflavone content, but changed glucosides/acetylglucosides to aglycones. Malonylglucosides were stable prior to baking but degraded to acetylglucosides and further to glucosides during baking. Our results provide critical inform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nctional soy breads that contain varying amounts of soy isoflavon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偏钒酸钠对大豆芽合成异黄酮类物质-黄豆苷元和染料木黄酮的影响;方法:将大豆种子在不同浓度的偏钒酸钠水溶液(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mg/LNaVO3)于28℃萌发6d,第6d收获富钒大豆芽,洗净烘干至恒重,用95%乙醇提取大豆芽中的异黄酮类物质-黄豆苷元和染料木黄素,黄豆苷元和染料木黄素含量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当大豆种子在浓度为200~600mg/L偏钒酸钠溶液中于28℃萌发6d,收获的大豆芽中的异黄酮类物质黄豆苷元和染料木黄酮的含量高于同等条件下其他浓度偏钒酸钠萌发液中萌发的大豆芽;结论:综合大豆芽的生长情况及大豆芽中异黄酮类物质-黄豆苷元和染料木黄酮含量等因素,在本实验条件下,萌发富钒大豆芽的适宜偏钒酸钠酸浓度为200~600mg/L,适宜的培育时间为96~120h,适宜温度为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