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国际标准ISO3148,3149中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分析,认为:实验小室的换气次数和安装散热器后墙的热阻不同将造成各实验台之间测试结果的差别。为减少各实验台之间的测试差别,建议ISO3148,3149中应规定闭式不上室的换气次数不大于0.1次/时;风冷闭式小室安装散热器的后墙也应装设隔热板,并使所测散热器对应墙面的热流量不高于其它壁面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2.
散热器是采暖系统的基本设备,虽不复杂但工程量大,对其造价和金属耗量都不能忽视,而且也与采暖效果有很大关系,所以应当进行一些探讨。一、关于散热器的热工参数自从哈尔滨建工学院和清华大学等单位建成国际标准的“闭式小室”测试装置后,各厂家的散热器产品均须按建设部的部颁标准《采用闭式小室测试采暖散热器的热工性能》(JGJ32-86)测试其热工性能。  相似文献   

3.
供暖散热器设计参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萧曰嵘 《暖通空调》1996,26(1):50-53
为了建立我国散热器的设计参数选用标准,以我国常用的散热器为对象,以闭式小室检测为主要实验手段,对设计常用的各种散热器选择参数,进行了全面的实验研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选用方法,并对闭式小室检测值的实用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采暖散热器生产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关于采暖散热器的散热量测定方法,我国在1986年就参照国际标准ISO3147,3148,3149,3150-1975,制定了部颁标准《采用闭式小室测试采暖散热器的热工性能》JGJ 32-86,并于1987年5月1日实施。1992年对该标准重新修订后,上升为国家标准《采暖散热器散热量测定方法》GB/T 13754-92,于1993年4  相似文献   

5.
选取预制沟槽保温板和毛细管石膏辐射板作为测试样品,针对不同安装方式,分别在实际房间和闭式小室进行了热性能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对比发现,采用闭式小室对辐射供暖装置的热性能测试结果与实际房间基本一致,可采用闭式小室对辐射供暖装置的热性能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铜铝复合柱翼型散热器闭式空腔的传热情况进行理论研究,得到闭式空腔铝翼管各表面温度的数值解析解、闭式空腔内部和单柱散热器的散热量等。然后对常见的此类铜铝复合柱翼型散热器进行实验测试,将测试所得的闭式空腔和散热器散热量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理论数值与实验数值相差均在5.77%以内,闭式空腔内的散热量与其当量直径的函数关系图和闭式空腔内散热量较大时其当量直径的范围;并提出了提高散热器的整体散热量,优化其闭式空腔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介绍了玻璃幕墙冷热循环测试系统的原理,对其核心——冷热循环系统的温度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作者设计出具有自学习功能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来实现冷热循环实验系统的温度控制,并进行了初次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循环系统的温度控制策略及其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具有良好的控制特性和效果,在试验过程中系统动态升温和降温时温度控制精度在0.4℃以内,恒温保持时温度波动在0.2℃以内,试验系统完全满足美国AAMA501.5.98玻璃幕墙循环试验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上海某新建高校采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通过供能管网实现区域供能。能源中心以天然气作为一次能源,采用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并辅以电制冷机组和燃气热水锅炉作为调峰设备,可满足该新建校区所有冷热负荷需求,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80%以上。能源中心通过校区各二级泵房向各空调末端直接提供循环冷热水,通过校区各热交换机房提供生活热水一次侧热媒。空调供能管网及生活热水热媒管网均采用两管制闭式循环系统。目前该能源中心及供能系统已成功运行。  相似文献   

9.
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在暖通空调水系统中同一概念存在多重含义。本文分析了概念的本质内涵后,认为应以直流系统和循环系统概念区分流体是否循环利用,以开式循环系统与闭式循环系统概念区分循环系统是否存在静压,以敞口式系统和封口式系统概念区分是否与大气相通。通过对系统自由液面的分析,闭式循环系统为节能系统,开式循环系统静压按是否为工艺必需分为有效静压和无效静压,有效静压的开式循环系统为节能系统,无效静压的开式循环系统为不节能系统。空调水系统应采用不存在无效静压的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0.
随着装载机吨位及排放不断升级,散热量大幅增加,某型轮式装载机散热器布置空间受限,传统的竖直单层和多层布置的散热器很难满足其散热需求。借助散热计算和仿真分析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装载机散热器斜置式散热系统,介绍系统方案。整机风场测试和热平衡测试结果表明,该装载机散热器斜置式散热系统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长江水源热泵开式与闭式实验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水资源丰富,可作为水源热泵系统的低位冷热源。针对长江水源特点进行了开式系统与闭式系统的对比实验,获得了两者的机组性能系数、系统整体性能系数、闭式系统中换热器内水温变化规律以及有效换热管段等参数。分析了对比实验数据,得出本实验中开式、闭式系统热泵机组性能系数分别为3.08和3.77,整体性能系数分别为2.38和2.80。最后对开式和闭式长江水源热泵的应用作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应用长江水作低位冷热源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国家标准GB/T13754—2008《采暖散热器散热量测定方法》与欧洲标准EN442-2-1997《辐射器和对流器—第二部分:测试方法和等级评定》在试验装置、测试工况、散热器散热量的修正方法方面的区别。对根据国家标准建立的散热器试验台(测试小室采用风冷夹层)与根据欧洲标准建立的散热器试验台(测试小室采用水冷夹层)的重复性进行了比较,后者的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杨松 《暖通空调》2021,51(5):44-50
冷热媒输配是供冷供热系统的重要环节.分布式输配系统通过在各主机房设置分布式冷热管网泵,从管道中抽取冷热媒,能改善调节性能和节约能耗.梳理了分布式输配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成熟的基本脉络,介绍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分析了分布式输配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间接空间冷却塔具有节约水资源的优势,适用于干旱地区电厂。本文将空冷散热器简化为面单元建立某双曲线型间接空间冷却塔及其外场的模型,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无风工况下的流场,利用中心轴线空气流速进行了网格无关性检验,分析了外场、出口截面和中心轴线的速度、压强分布。模拟结果表明位于空冷散热器高度以上的空冷塔各截面,速度分布为类抛物线型,截面中心的速度大于两侧的速度。随着空冷散热器壁面温度的升高,空冷塔进出口速度差和压差均增大,且在壁面温度32℃~52℃区间,进出口速度差、压差均与壁面温度近似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许仕君  权力  王立宁  李旭  陈高峰  陈显华 《暖通空调》2012,42(8):110-113,116
结合国内现有的水冷式散热器热工性能试验台,设计开发了全自动测试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组成和原理、硬件和软件设计,并开发了散热器阻力性能检测功能。试验系统采用了太阳能和地源热泵机组,节能效果良好。经调试,该试验系统满足采样精度和测试重复性要求,并且缩短了测试时间,系统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冷热媒水系统中空气排除方式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春余  汪培国 《暖通空调》2002,32(4):122-122
①1 原冷热媒水路系统中空气排除方式存在的问题1.1 空气在冷热媒水系统中的危害首先会使水泵产生气锤。其次空气在冷热媒水路中长时间运行 ,对水路管道有较强的腐蚀作用 ,管道内壁与水中空气相遇极易产生铁锈。1.2 冷热媒水系统空气来源①在冷热媒水系统充水前 ,系统中有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不同容量、不同预充压力的闭式膨胀罐在壁挂炉采暖系统中的应用。通过计算,证明在大部分的壁挂炉采暖系统中,7L容量、0.2MPa(绝对压力)预充压力的闭式膨胀罐已经足够满足系统要求。因为水容量较大,钢制柱式散热器或者铸铁散热器不宜在壁挂炉采暖系统中大量采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实验方法对一台新型热管散热器进行了变工况性能测试研究。人工环境实验室的空气处理机组模拟环境温度(即冷侧进风温度),用电加热装置调节散热器热侧(热管蒸发段)空气进口温度。冷侧进风温度在5℃~41℃范围调节,热侧进风温度在20℃~55℃范围调节,得出散热功率与冷热侧进风温差有关而与进出风温度范围无关;对充液率分别为35%和25%热管散热器进行变工况实验研究,得出了热管散热器充液率25%时性能优于充液率35%时性能等结论。  相似文献   

19.
宁波市某宾馆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要素。综合考虑当地地质条件、地源热泵的优势以及冷热负荷的特点,设计了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采用地埋管换热器满足热负荷、辅助冷却装置补偿冷负荷的方案。热水系统采用闭式储水罐加地源热泵机组,与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相间布置,夏季运行时形成了良好的互补性,解决了冬夏季土壤的热平衡问题,提高了机组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南京工程学院低能耗图书信息中心空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南京工程学院低能耗图书信息中心空调通风工程设计概况,包括设计标准、空调冷热负荷、空调冷热源、空调系统、节能与自控等内容,着重讨论了闭式地表水水源热泵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