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熊晓东  翟玉春 《材料保护》1996,29(11):18-20
给出了铝粉化学包覆镀Ni-Mo合金工艺,并研究了镀液中Ni-Mo摩尔比及镀液温度对镀层合金成分的影响。由XRD谱分析了镀层结构,认为是以Mo为溶质、Ni为溶剂的置换型固溶体,呈耐心立方结构,在电镜下观察了镀层的表面的形貌特征,解释了未能形成非晶态的原因。进一步探讨了镀层的结晶析出过程。  相似文献   

2.
非晶态Ni-W合金镀层的高温氧化性能研究E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Ni-W合金镀层的抗高温氧化及镀层加热处理后的硬度。为了进一步提高非晶态合金(Ni-W)镀层的性能,往镀液中又加入了P、Mo、Ce、B元素。  相似文献   

3.
非晶态Ni-W合金镀层的高温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Ni-W合金镀层的抗高温氧化及镀层加热处理后的硬度。为了进一步提高非晶态合金(Ni-W)镀层的性能,往镀液中又加入了P、Mo、Ce、B元素。  相似文献   

4.
电沉积非晶态镍—钼合金及其镀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楠 Sada.  YN 《材料保护》1994,27(11):8-12
研究了在柠檬酸盐镀液中实现Ni,Mo共沉积的电解条件,获得了含Mo量为16.41%-61.35%(wt)的Ni-Mo合金。讨论了金属浓度比、阴极电流密度、PH值、搅拌、温度等因素对合金成分的影响,考查了所得合金的X射线衍射结构,认为沉积的Ni-Mo合金随着Mo含量的增加为Ni基取代型固溶体、过饱和固溶体、非晶态。  相似文献   

5.
电沉积非晶态镍-钼合金及其镀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柠檬酸盐镀液中实现Ni、Mo共沉积的电解条件,获得了合Mo量为16.41%~61.35%(Wt)的Ni-Mo合金。讨论了金属浓度比、阴极电流密度、pH值、搅拌、温度等因素对合金成分的影响,考查了所得合金的X射线衍射结构,认为电沉积的Ni-Mo合金随着Mo含量的增加为Ni基取代型固溶体、过饱和固溶体、非晶态。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Mo粉载荷量、沉积电流、沉积温度、PH值等对Ni-Mo复合镀层中Mo含量及镀层析氢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镀液中Mo粉功量是为20-30g/L,沉只电流为140mA/cm^3,沉积温度为30-40℃,PH值为9时,可获得性能优良的Ni-Mo复合镀层,其析氢过电位达到最低,约为220mV。  相似文献   

7.
电镀     
9909001 Cr镀层、Ni-P、Ni-Mo、Ni-W-P和Mn-Zn合金镀层性能比较——AgladzeT.TransInstMetalFin,1997,75(1)∶30(英文)研究了Cr镀层、Ni-P、Ni-Mo、Ni-W-P和Mn-Zn合金镀层性能与电流效率/电流密度比值、热处理前后(对Ni-P合金镀层而言)镀层应力和显微硬度的关系。研究了热处理和放电处理对高硬度Ni-W-P合金镀层的影响,用比色分析法分析了各种镀层。详细介绍了电沉积Mn-Zn合金[含25%(wt)Zn]的槽液成分、极化曲…  相似文献   

8.
化学镀Co-Ni-P薄膜的组织结构和生长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H-800透射电镜和Dmax/rb旋转阳极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化学镀Co-Ni-P三元合金薄膜的组织结构,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镀层的表面生长形貌,探讨了其生长机理。结果表明,随镀液中[Co2+]/[Co2+]+[Ni2+]的增大,镀层中Co含量相应增加,Ni和P含量则下降。当Co-Ni-P镀层中P含量小于5.0%时,镀层为晶态,且晶粒随着镀层的增厚而长大。随Ni和P含量的增高,镀层向非晶结构过渡;当P含量大于6.5%时,镀层经很薄的微晶过渡区后很快以非晶结构生长;当镀层含磷量处于5.0%~6.5%过渡区时,初期镀层为120nm左右的微晶,厚度增加时,晶粒尺寸迅速减小。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对化学沉积Ni-P、Ni-Co-P合金组织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热处理对化学沉积Ni-P、Ni-Co-P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常温静态腐蚀性能和热溶液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Co-P合金镀层的显微硬度高于Ni-P合金镀层;Ni-Co-P合金镀层的耐热溶液腐蚀性能及400℃热处理后的常温静态腐蚀性能均优于Ni-P合金。  相似文献   

10.
镍钴合金镀层的电沉积及其耐蚀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研究了Ni-Co合金的电积过程,讨论了电镀工艺条件的改变对合金镀层钴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阴极电流密度、电解液温度和镀液PH值等,可以获得表面光洁、平整和致密的耐蚀性能比镍镀层更好的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11.
镍钼修饰的p型硅电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半导体p型Si上恒电流沉积纳米晶和非晶Ni-Mo合金薄膜,制备出Ni-Mo合金修饰的半导体p型Si电极镀层.用SEM对膜层进行了表征,测量了两种电极镀层的阴极催化析氢曲线,纳米晶Ni-Mo/p-Si镀层的催比析氢性能较好,测量了光照下纳米晶Ni-Mo/p-Si电极的催比析氢曲线.结果表明, Ni-Mo颗粒尺寸在40~100nm时,光照下电极的析氢过电位比无光照减小了约160mV(电流密度为8 mA·cm-2),催比析氢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电沉积Ni—P,Ni—P—Si3N4非晶态合金及其结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英  徐有容 《功能材料》1998,29(5):502-505
研究了Ni-P、Ni-P-Si3N4非晶态合金薄膜的是沉积工艺,通过SEM-EDS,XRD,EMPA等微观分析方法,提出了获取8 ̄14wt%Ni-P和Ni-P-Si3N非晶合金镀层的镀液组成和电沉积参数。实验表明,Ni-P非晶态合金镀层在碱液中具有优越的耐蚀性能,在含Cl^-1的中性盐液中有良好的耐蚀性,且不产生点蚀;Ni-P-Si3N4非晶合金镀层,经晶化处理后,耐蚀性能提高,且与基材呈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13.
铁—钼非晶态合金镀层的表面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非晶态Fe-Mo合金镀层在室温下的原碱性镀液中或其他溶液介质中的表面电位、表面形貌的变化。表面电位变正了约200mV,表面形貌为放射花纹状图案。而晶态的Fe-Mo合金镀层则没有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4.
电镀Ni—S合金的析出过程及非晶态结构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含有硫代硫酸钠(Na2SO3)的镀液中电镀Ni-S非昌态合金的条件。结果表明,Ni-S合金镀膜随着电流密度,镀液中Na2S2O3的含量,镀液PH值的变化而变化,但镀膜结构则由镀膜中硫含量所决定。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含硫量为15-30at%的镀层具有非晶态结构,此外还对Ni-S合金镀膜的形成过程及电镀条件与镀膜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稀土元素化学镀镍工艺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运用SEM研究了在含稀土元素的镀液中化学镀Ni-P合金时初期沉积过去的形貌并一普通化学镀Ni-P工艺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添加少量稀土元素能提高镀速,细化镀层晶粒,降低工艺温度,并使镀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Ni—W)—WC复合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Ni-W合金镀液中添加WC微粒制备(Ni-W)-WC复合镀层的电沉积过程,表征镀层的结构2和形貌,测试镀层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催化氢析氧性能,探讨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Ni-W)-WC为晶态复合镀层,析氢析氧性能优越,耐蚀性优良。  相似文献   

17.
电镀Ni-S合金的析出过程及非晶态结构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含有硫代硫酸钠(Na2S2O3)的镀液中电镀Ni-S非晶态合金的条件。结果表明,Ni-S合金镀膜的成分随着电流密度、镀液中Na2S2O3的含量、镀液pH值的变化而变化,但镀膜结构则由镀膜中硫含量所决定。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含硫量为15-30at%的镀层具有非晶态结构。此外还对Ni-S合金镀膜的形成过程及电镀条件与镀膜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化学镀镍钴磷合金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孙宏飞  姚枚 《材料保护》1997,30(5):11-12
对化学镀三元合金Ni-Co-P镀层的材料性进行了研究,特别对Ni-Co-P在元合金化学镀层的初期沉积行为及金相结构等进行了探讨,并讨论了磷含量对镀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电镀规范的Fe-Ni-P合金层显微硬度和摩擦学性能。镀液中Fe/(Fe+Ni)浓度比增大或电流密度增加,镀层的硬度上,耐磨提高;槽液的PH值或温度增大,镀层的显微硬度下降,耐磨性降低。镀液NaH2PO2.H2O浓度为5g/L时,镀层硬度和磨性最高。宜选用的工艺参数为PH值1.0-1.2,温度60-70℃,电流密度10-20A/dm^2。Fe-Ni-P非晶合金的耐磨性比Ni-P非昌合金高2  相似文献   

20.
化学镀Ni—Cu—B合金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化学镀方法首次制备了Ni-Cu-B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中不同Cu^2+/Ni^2+摩尔比时镀层的沉积速率、表观形貌、结构、Cu/Ni原子百分比率、耐蚀性和浸润性,同时研究了热处理对镀层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