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海洋能源不仅清洁环保,而且是一种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文章介绍了多种海洋再生能源的前沿技术及其应用情况,并分析了海洋能发展的现状以及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5.
6.
《发电设备》2007,21(6):507-508
海洋能源发电包括波浪能发电、潮汐发电、结合防波堤综合发电、海水温差发电、海风与波浪联合发电等。1英国在苏格兰西海岸兴建了一座20 MW固定式波力电站,并成立了Wave Gen公司。在潮汐能开发利用方面,早在2001年9月在北部岛屿附近的海中安装一种新型潮汐发电装置———潮水冲击叶片发电,在流速为2~3 m/s的海水中工作,每台发电机容量150 kW。英国计划在塞文河口建造一座8.64 MW的潮汐电站。世界首座海洋能量试验场“欧洲海洋能量中心”,在英国奥克尼群岛于2004年8月10日正式启动,它共设4个试验床,可将风能、波浪能和潮汐能转换成电能,通… 相似文献
7.
黄顺礼 《安徽电力科技信息》2004,(5):39-40
地球表面连成一体的水域,边缘部分称海,中心为洋,总面积3.62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0.9%,最大深度为11034m,平均深3800m,总体积为13.7亿立方公里,地球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清洁发电能源宝库,其中有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海流能和盐差能等;还有其所含的轻元素氘的热核 相似文献
9.
10.
11.
为了提高风能、太阳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并保证远洋海岛淡水供给,合理地配置微网的源荷储容量是海岛微网建设的关键.结合海岛特有的源荷特点,针对海岛微网源荷储容量配置所面临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含海洋能发电的远洋海岛微网源荷储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分析典型海岛微网结构,并建立波浪能、潮汐能及海水淡化等海岛特有的源荷模型;根据远洋海岛源荷运行特性,将外层容量配置优化和内层运行成本优化相结合,提出海岛微网源荷储容量配置的双层优化模型;考虑供电可靠性和居民用水需求,基于构建的海岛微网协调运行控制策略,利用粒子群算法对双层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文中提出的优化配置方法可以更加合理地实现海岛源荷储容量配置,为未来远洋海岛微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洋能资源丰富的海岛电网,提出了以消纳率最优为目标的海洋能发电资源优化配置方法。首先,采用高斯混合模型描述海洋能发电的随机波动性,并生成出力场景;然后以海洋能消纳率最优为目标构建了海岛电网的海洋能发电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最后,对渗透率、消纳率及源荷匹配度三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获得最优配置方案。基于实际海岛负荷、波浪和潮流数据构建了海洋能发电资源优化配置算例,并重点分析了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渗透率约束的取值范围。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渗透率约束下,源荷匹配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因此,可以根据最大的源荷匹配度,确定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中的渗透率约束取值范围。此外,在最优渗透率约束取值范围内,高斯混合模型出力场景与实测数据场景的优化配置结果相差不大且趋势一致,验证了高斯混合模型生成海洋能出力场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近海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发电装置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融合近海风电、波浪能发电以及潮流能发电的近海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系统。设计了系统结构,采用导管架式基础平台结构固定3种发电装置。针对近海风电和潮流能发电可能采用不同发电机类型,提出了综合发电系统的3种并网连接方式,并通过时域仿真对不同的并网方式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3种并网连接方式下,综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均能够跟踪输入信号的变化;当电网侧发生扰动,近海风电和潮流能发电采用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时,综合发电系统的动态响应最佳。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可再生能源,未来能源之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是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一旦建成,不必再有原料的投入.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概念、特点、能源利用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综述,从而得出结论:有了可再生能源,我们的文明方有永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只有确保充足有效的能源供应,各国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大国之一。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在日趋激烈的能源争夺战中占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9.
新能源产业发展到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最重要的是,无论是从国家能源安全的方面考虑,还是从原油、煤炭的不可再生性进而稀缺性考虑,发展新能源,实现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及对外依存性的降低,将是国家能源政策长期坚持的目标。特别是近一个时期,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发展的优惠政策,如新近公布的非居民用电的电价调整,其中之一就是用于弥补可再生能源电价资金缺口。这一切似乎预示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但是我们也应该冷静地看到,在诱人的前景之下,新能源的未来发展之路仍很漫长,并不仅仅是一个"补"字就能大功告成。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