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增强换热器管板胀接接头在常温下的抗拉强度,通过有限元分析和试验验证,开发一种具有阶梯型开槽结构的管板接头。建立不开槽、标准开槽和阶梯开槽的三种胀接接头的理论分析模型,利用弹塑性理论进行胀接过程和接头拉脱过程的有限元模拟,探究不同开槽形式的胀接接头处的拉脱破坏形式,并且对三种胀接接头开展常温下的拉脱试验,得出不同开槽形式的胀接接头的拉脱力。结果表明:开槽结构的胀接接头的拉脱力明显高于不开槽结构的胀接接头,并且阶梯槽胀接接头的拉脱力最大。阶梯槽胀接接头在拉脱过程中会出现“驼峰形”的陡坡,拉脱难度更大。胀接接头在开槽位置形成多条较宽的高应力残存环带,这些高应力残存环带是保证开槽接头密封性和抗拉脱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换热器管束加工工艺进行有效控制,并实践论证管板焊接、换热管装配、薄壁换热管胀接的加工工艺,从而解决换热器管板变形及换热管胀接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干气压缩机后冷凝器在服役现场泄漏的原因,分析了其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并用里氏硬度计对管板扣换热管进行了硬度检测。结果表明,强度胀加密封焊结构不能在12.1MPa的设计压力下使用,且管板基材与换热管硬度、强度不匹配。建议改为强度焊加贴胀结构,并将复合管板基层改用屈服强度≥320MPa的材料,制造工艺改为先胀后焊。  相似文献   

4.
针对舰用锅炉换热管与管板胀接结构可靠性,分析了影响胀接的主要因素,运用弹性理论对胀接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首次对舰用锅炉应用双轴承后退式胀管器进行管子与管板试件的胀接试验研究,推导出适合机械式胀接的胀管率近拟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晓波 《安装》2010,(2):19-20,23
由于铜管板与换热管焊接时易产生焊接裂纹,必须采取焊前预热等工艺措施,胀接则不存在此问题。本文就胀接施工技术在管壳式换热容器铜管板与换热管连接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可供压力容器制造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空分设备上,离心压缩机使用的二级冷却器采用贴胀+密封焊连接的不锈钢内翅片换热管与管板会经常出现窜漏。为了解决二级冷却器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泄漏问题,重新做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工艺试验。通过试验得出结论: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应采用强度胀连接。  相似文献   

7.
从某套空分设备上卸下的DR87XX型高压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胀接部分焊缝出现漏气现象,原因是胀接压力过大。制定了详尽的返修方案,具体实施后高压绕管式换热器恢复正常运行。文章简介了DR87XX型高压绕管式换热器中管板与换热管的"胀接+强度焊"模式,详细叙述了返修前的胀接试验、检验和返修工艺过程,最后总结了返修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束与管板连接一般均采用焊接加胀接的密封固定工艺。本文介绍了铝合金换热管与碳钢管板的连接固定密封工艺。  相似文献   

9.
CuNi换热管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上的应用主要受强度的制约。本文从强度校核的计算过程入手,通过分析换热管失稳原因,提出利用带预热补偿胀接的方式增强换热管稳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传利  段卫东  张春丽 《爆破》2010,27(3):77-80
假设热交换管为薄壁圆筒,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了热交换管板爆炸胀形所需炸药量.并选择导爆索作为实验用药,对热交换管板爆炸胀形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采用任何措施的情况下,仅靠炸药的爆炸作用,经过多次爆炸,也很难实现热交换管与管板的牢固结合.但经过在管板内壁刻槽,仅需要2次爆炸胀形后,热交换管即可与管板达到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1.
采用特殊形状和表面的管子是最为常用、有效的强化换热手段。本文基于滴形管换热器回收天然气锅炉排烟余热,提出了烟气侧的换热系数实验关联式。通过改变换热管间的排列间距,在不同烟气流量下,对圆管和滴形管的换热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实验数据比较,验证了实验关联式可正确反映凝结换热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烟气量通过滴形换热管的压损小于圆管,约为圆管的0.33~0.38倍;烟气温度降大于圆管;冷却水通过滴形管的温升高于圆管;换热系数滴形管比圆管的提高约7%,表明滴形管的换热性能优于圆管。因此对于有凝结换热过程发生时,滴形换热管具有强化换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管翅式换热器的翅片优化为研究热点,而对管型的研究较少.本文提出一种与圆管相同水力半径的异型管的设计方法,建立了异型管管翅式换热器空气侧换热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管型、迎风方向和翅片间距对异型管管翅式换热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双排的异型管换热器,第一排管大圆迎风,第二排管小圆迎风时,空气流动最均匀,压降最低,是综合...  相似文献   

13.
椭圆管换热器对空调室内机声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椭圆管换热器由于良好的流动和换热特性,在换热设备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椭圆管翅片换热器应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流场和声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圆管作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换热管形状对贯流风机内部偏心涡的形成位置和大小没有影响;与采用相同截面积的圆管翅片换热器的室内机相比,相同条件下,采用椭圆管换热器对于室内机增加风量,改善制冷性能,降低噪声尤其是低频噪声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其中,长短轴之比为2的椭圆管可以降低室内机噪声4 d B。  相似文献   

14.
王春 《制冷》2013,(3):30-33
近年来,随着小管径换热器研究的深入和推广,目前各空调厂家已逐步应用推广。小管径换热器特点在于提高换热性能和节约产品材料成本。同时国内销售的空调器已由R22定频转向R410A变频空调器,小管径换热器随R410A冷媒的替代其强化传热影响更加显著,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综合5mm管径换热器在空调系统中应用的性能数据比较,其冷凝性能优于大管径换热器,满足制冷量和能效的条件下,尤其空调制热量的提高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5.
翅片管换热器过冷管设计对系统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饶荣水  魏富党 《制冷》2009,28(1):36-40
试验对比研究在翅片管换热器底部设置1根U形管过冷、2根并联U形管过冷、2根串联U形管过冷的过冷效果,测试数据表明用2根U形管串联进行过冷的效果最好。当把2根铜管串联用于过冷时,对R22制冷剂在B工况测试条件下,与没有过冷相比,过冷度增加了1.1℃,能效比高出0.33W/W,提高了8.25%;对R410A制冷剂在B工况测试条件下,与没有过冷相比,过冷度增加了2.0℃,能效比高出0.10W/W,提高了2.69%。  相似文献   

16.
单一金属高螺纹翅片管换热器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管壳式换热器几种常见翅片管的结构特点、换热性能和制造经济性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研制出传热效率更高、结构更紧凑、制造成本更低廉的新型换热元件——单一金属轧制的高螺纹翅片管;提出了传热学意义上最佳翅片截面轮廓线的通用解析式。通过生产实践与不断改进,形成了一组高螺纹翅片管系列产品,并成功地应用于为透平压缩机配套的大中型管壳式换热器。  相似文献   

17.
空调用翅片管式换热器长期使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腐蚀,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导致整个空调系统的能效降低.本文介绍了翅片管式换热器3种主要的腐蚀机理:蚁巢腐蚀、点蚀和间隙腐蚀,从形貌、压降及传热特性3个方面分析了腐蚀对翅片管式换热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翅片管式换热器腐蚀后,传热系数和换热量均减小,空气侧压降受影响较小,在5...  相似文献   

18.
地下换热器是地源热泵的重要组成部分,竖直U型管是最常见的地下换热器形式。运用地热之星,计算和模拟了山东省某地区实际工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讨论和分析了循环液进出口温度,土壤热物性,换热器结构,地埋管管径对单位孔深换热量的影响,整理分析得出的上述因素对单位孔深换热量的影响,可以作为实际工程优化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