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乃现代民法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制度之一,彰显了现代民法对人权、人格尊严之尊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公民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人们对于受尊重、捍卫精神利益之客观诉求也在不断攀升。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现行立法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设计仍存诸多不尽人意之处。鉴于此,为契合现代法治发展中人们对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客观诉求,有必要从完善法律体系、扩大适用范围与适用情形、明确赔偿标准等角度对其进行多维度法律完善路径之探讨,藉此弥合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困境。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在民法上规定了法定先买权制度的国家,都规定了先买权的适用条件,我国现行立法对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条件规定很不完善,特别是对“同等条件”的规定及“行使期限”的规定存在很大的缺陷,对此应在制订物权法时,借鉴国外立法例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自然人宣告死亡制度是民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被宣告死亡者和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被宣告死亡者的死亡日期的确定入手进行分析,探讨了宣告死亡在民事权利能力、劳动法律关系、人身保险法律关系、婚姻法律关系及财产法律关系上的效力,并结合我国和西方民法的立法与司法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宣告死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遗失物拾得制度的不足及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遗失人及拾得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结合民法基本原理和各国立法经验对现行遗失物的有关规定不足及立法完善进行探讨。这种探讨在我国物权法尚未出台之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益物权,是以实现对标的物的使用和收益为目的而设立的他物权。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中有关用益物权的规定体系杂乱,分散而且过于简单,且没有使用“用益物权”这一法律术语。新近公布的民法草案也存在规定模糊,概念不清的问题。对我国用益物权立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立法建议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善意取得制度已被众多国家民法所确认,我国立法上未确立该项制度,但其已为我国司法实践所采纳。善意取得的成立以受让人的“善意”为基本前提。关于“善意”的范畴,历史起源和现代立法的规定不尽一致:对善意、恶意的判断标准,也存在着“消极观念说”和“积极观念说”两种观点;“善意”的准据时点的不同认定也成为判断行为人“善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民事立法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等基本原则,和其他民法条文一样具有法律拘束力。民法的滞后性使得民法基本原则的直接适用具有必要性,民法基本原则的明确规定性使得其直接适用具有现实可行性,民法基本原则的抽象性使得其直接适用必须设置严格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组织机构代码实际上就是单位的身份证号码,它是由国家授权的权威管理机构对我国境内依法注册、依法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颁布发的一个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始终不变的代码标识。它同我国公民身份证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即都是一种“代码标识”。不过前者对组织机构,后者是对自然人。自然人的注册和标识工作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我国法制建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鉴于我国法制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差距甚大的现状,应对我国现行法律予以改革:注入“自然本位”可持续发展的法律理念;将立法重心由“经济优先”向“预防优先”倾斜;修改有关环境与资源的法律,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增加立法的科技含量、加强执法力度,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刑法中有关受贿罪内容与《联合国反腐公约》相比较有一定差距,而且司法实践中暴露出来的现行有关受贿罪立法的不足直接影响我国对受贿罪的打击力度,为推动我国刑法国际化和反腐斗争的深入开展,我国有关受贿罪立法的完善势在必行。研究了“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理论争执及其局限性。无论把“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受贿罪的客观要件还是主观要件,都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建议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住所是国际私法中确定涉外民商事案件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的一个重要的连接因素。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住所制度上的规定各不相同,但已逐渐呈融合之势,这表现在住所的定义、内容和住所适用的领域方面。和大陆法系及英美法系的国家相比较,我国的住所制度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缺陷,这主要集中于这三个方面:缺少住所的定义、未规定外国人、多国籍人和无国籍人住所的确定方法和缺少对住所进行识别所应适用的准据法的规定。因此,我国应在将来的民法典立法和国际私法立法中予以弥补和纠正。  相似文献   

12.
律师作为经济人遵循着价值规律的需求,作为法律人遵循法律职业伦理的要求,从而使得律师执业民事责任既具有一般民事责任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律师民事责任不仅指律师对当事人的责任,还应包括通常被忽略的律师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尝试从律师执业民事责任的特殊性之视角就其构成要件、性质、分类、及完善进行粗浅地探讨和厘析。  相似文献   

13.
诉权是民事诉讼法赋予公民寻求司法救济的一种权利,保障公民实现诉权和防止滥用诉权是我们设置民事司法制度的一种价值目标,民事诉讼费用制度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目前民事诉讼费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影响了当事人诉权的正常行使,鉴于此,在分析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方案,以实现民事主体的程序基本权,建设良性的诉讼费用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法人的具体人格权,但没有规定法人的一般人格权。而所规定的法人的具体人格权现已不足以涵盖应受保护的各种法人人格利益。在法律中赋予法人一般人格权,必然要付出成本,但成本一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其产生的效益远远大于其付出的成本。因此认为,法人一般人格权应该得到我国民法的确认。  相似文献   

15.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理论和人性理论是他整个政治哲学的基础,也是他公民理论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他论证了社会由自然状态过渡到公民社会、人由自然人变为公民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霍布斯的公民理论对西方有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公民理论仍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民主法治的发展和完善,调整公民个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民法逐渐发达起来,而刑法逐渐紧缩,呈现补充性的特征,其作用仅限于维持社会必要的生存和发展,这也是我们处理社会纠纷应当树立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新型研发机构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本质上是其脱离依附其他组织、实现自身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作为科技体制“试验田”的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同时存在事业单位、企业和民办非企业3种不同类型的法人资格,不统一的身份认定使其在我国现有科技体制中找不到适配位置,从而造成现有法律与新型研发机构功能的错位,无法保证新型研发机构作为重要科技创新力量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因此,本文从新型研发机构自身发展和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角度,探讨新型研发机构法人属性的发展方向,明确其在我国科技体制中的职能定位,为政府健全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刑法第一百条的规定一般被学界称为“前科报告制度”。学者们对该法条在刑法中的设定有着不同的认识。在学者对前科制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民法、行政法及社会效果方面采用实证方法对该法条进行了分析。据此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该法条的一些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消灭时效制度是民商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消灭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对民事主体能否行使自身的民事权利有着直接的影响,消灭时效客体的不同,消灭时效期间届满后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也不尽相同.本文在比较各国消灭时效客体立法例的基础上,认为将消灭时效客体规定为请求权最为符合消灭时效制度的“应然”意义,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最能平衡社会利益与私人利益.  相似文献   

20.
法律规避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古老的问题.随着国际民商事交往的日益频繁,法律规避现象越来越多,与各国法律的冲突也不断增加.文章就法律规避问题的概念、构成要件与现状,法律规避的效力学说与我国的司法实践,法律规避的效力认定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