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豆多肽方便面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豆多肽粉与小麦粉的配兑,研制营养全面、吸收率高的大豆多肽方便面。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配方为:大豆多肽粉5 %、专用乳化剂4 g/kg和复合磷酸盐0 0 2 %。  相似文献   

2.
发酵大豆多肽及其功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豆粕粉为原料,通过枯草杆菌的发酵作用,将大豆蛋白水解为大豆多肽,并对得到的大豆多肽溶液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多肽具有促进微生物生长、降血脂和抗疲劳等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3.
发酵大豆多肽及其功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豆粕粉为原料,添加枯草杆菌,在37℃、120r/min摇瓶条件下,发酵36h,将大豆蛋白水解为大豆多肽。此方法较传统酶法水解蛋白的生产成本低。对得到的大豆多肽溶液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多肽具有促进微生物生长、降血脂和抗疲劳等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开发一种添加有大豆多肽、菊粉的低糖低脂紫薯饼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黄油、菊粉、白砂糖、甜菊糖、紫薯粉、大豆多肽对饼干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饼干的最优配方为低筋面粉100 g、紫薯粉7 g、大豆多肽7.5 g、黄油30 g、菊粉7.5 g、白砂糖50 g、甜菊糖2.0 g、鸡蛋液25 g;最终得到饼干水...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蛋白为原料,采用2709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双酶水解大豆多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试验条件.确定了双酶复合酶解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和最佳脱色条件。应用超滤技术对大豆多肽进行分离,经干燥得到粉末状多肽产品,得率为76.5%。  相似文献   

6.
一、大豆多肽粉的应用大豆多肽粉是由大豆蛋白经酶分解制得的产品。它是由大豆蛋白质水解后的许多种多肽分子混合组成,其氨基酸组成几乎完全与大豆蛋白质相同,营养价值也与大豆蛋白质相等.与传统大豆蛋白相比,大豆多肽具有易消化吸收,能迅速给机体提供能量,无蛋白变性、无豆腥味、天残渣、分子量小、易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不产生沉淀,溶液粘度小和受热不凝固等特性.它可应用于以下几类产品中:1、在饮料中的应用应用于酸性饮料生产果汁奶、果酸奶、乳酸奶、汽奶等。大豆多肽水溶性很高,溶液粘度低,可快速浓缩到高浓度,从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发酵法产大豆多肽液水解度的测定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余勃  陆兆新 《食品科学》2005,26(4):104-107
建立了一种适于蛋白质水解液水解度测定的新方法。以脱脂豆粕粉为原料,具产蛋白酶能力的微生物为生产菌种进行发酵。微生物所产蛋白酶作用于豆粕粉中的大豆蛋白将其水解成大豆多肽。通过新建立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液的水解度,并与文献所报道的常规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建立的水解度直接测定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强,不仅适于微生物发酵法产大豆多肽液水解度的测定,还普遍适用于其它蛋白水解液水解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大豆多肽咀嚼片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大豆多肽咀嚼片风味和质量的主辅料用量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咀嚼片的最佳配方:大豆多肽粉10.0%、可压性淀粉40.0%、蔗糖20.0g%、奶粉8.0%、甘露醇8.0%、复合酸味剂2.0%、明胶0.5g%、阿拉伯胶5.0%、复合维生素0.5%、硬脂酸镁1.0%、甜橙浓缩汁5.0%等.所制得的大豆多肽咀嚼片,具有酸甜合适,入口感细腻的特点,能快速补充体力,促进机体代谢,缓解身体疲劳.  相似文献   

9.
大豆膳食纤维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豆膳食纤维粉为原料,研制出新型饮品——大豆膳食纤维饮料。结果表明,添加7%~9%的膳食纤维粉、0.05%卡拉胶和0.05%的果胶复合稳定剂,所得饮品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0.
大豆膳食纤维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以大豆膳食纤维粉为原料,研制出新型饮品——大豆膳食纤维饮料。结果表明,添加7%。9%的膳食纤维粉,0.05%卡拉胶和0.05%的果胶复合稳定剂,所得饮品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1.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CGMCC1.0892和米曲霉CGMCC2.0951混合固态发酵豆粕,研究发酵产物中多肽的含量.运用Minitab 16软件,建立了大豆多肽含量与麸皮添加量、腐植酸钠添加量、磷酸氢二钾添加量三个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并得到以大豆多肽含量为响应值的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确定了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混合发酵豆粕制备多肽饲料的培养基成分为:腐植酸钠添加量1.75%,麸皮添加量5.83%,磷酸氢二钾添加量0.74%,在此条件下大豆多肽的理论含量可达12.65%.  相似文献   

12.
大豆小分子多肽是大豆蛋白水解物,但与大豆蛋白相比,大豆多肽往往具有更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生理活性。目前,国内外生产大豆多肽的主要方法是通过酶法转化或微生物发酵,为获得一种制备大豆小分子多肽简易且环保的方法,文章研究一种新型的装置用于大豆小分子多肽的制备,其基本原理是将变频变压正弦交流电作用于水浸泡的大豆,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通过物理方法水解大豆蛋白制备大豆小分子多肽,结果表明,电磁裂解时间在60 min左右制备的大豆小分子多肽含量较高。由此得出结论,电磁裂解法在制备大豆小分子多肽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且效果因电磁裂解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电磁裂解时间约为60 min时,大豆小分子多肽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法优化黑曲霉发酵豆粕产大豆多肽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黑曲霉3.350发酵豆粕,研究其发酵液中的大豆多肽含量。运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简称RSM)优化影响发酵的主要因素:接种量、初始pH值、发酵培养基浓度,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和上述3因素与大豆多肽含量间的函数关系,确定了黑曲霉发酵豆粕产大豆多肽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黑曲霉发酵豆粕产大豆多肽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和一定的理论依据,有利于提高大豆多肽的产率。  相似文献   

14.
大豆多肽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豆多肽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效果葛文光(食品学院)0前言大豆多肽是由大豆蛋白质经水解而制得的产品,通常可以在发酵豆制品中取得。但专门从大豆蛋白制取大豆多肽,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功能性研究,这还是近几年来的事。大豆多肽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特性,能提供极易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5.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半仿生酶法制备大豆多肽。以多肽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大豆分离蛋白1 g、胃蛋白酶量2.5 g、胃蛋白酶酶解时间85 min、胃蛋白酶酶解温度35℃、胃蛋白酶反应pH3.3,在此条件下,多肽得率为13.18%±0.38%;多肽对DPPH·和·OH清除率的EC50分别为26.14、13.22 mg/mL;多肽对洋葱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效果优于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6.
用木瓜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酶法改性,制备出大豆多肽并应用于高蛋白、高可消化性、低脂肪的速溶性老年人奶粉生产。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性质与改性程度有关,随着水解度增加,深解性提高,粘度下降,当水解度为10.1%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深解度几乎不随pH值变化,当水解度达到33.3%时,其深解度为93%,粘度为2.4CP。  相似文献   

17.
以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所得大豆多肽为芯材、β-环糊精为包埋壁材制备大豆多肽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制备大豆多肽-β-环糊精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究大豆多肽微胶囊的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 表明:大豆多肽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壁芯质量比2∶1、包埋时间16 min、包埋初始pH 7.0...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Alcalase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大豆多肽,并将大豆多肽与ZnCl2进行螯合反应制备多肽-锌螯合物。以锌螯合能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确定大豆多肽锌螯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5 ℃,pH5.5以及ZnCl2溶液浓度为450 μmol/L,此条件下大豆多肽的锌螯合能力为(26.96±1.22) mg/g。紫外光谱和傅利叶红外光谱表明,锌离子可以与多肽中的羧基、氨基和肽键结合,从而形成大豆多肽锌螯合物。荧光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Zeta电位的结果表明,与锌离子的螯合使得多肽发生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折叠与聚集。 大豆多肽-锌螯合物为开发新型补锌制剂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谷朊粉酶解制备多肽饲料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谷朊粉为原料,利用中性蛋白酶酶解谷朊粉生产分子量分布合适的多肽动物饲料添加剂.以酶解反应溶液中的蛋白质水解度为指标确定谷朊粉的添加量和酶解时间;结合蛋白质溶解率、多肽含量及多肽分子量分布,确定中性蛋白酶的添加量,再结合蛋白的体外消化情况探讨最佳的酶解工艺.结果表明:当酶解时间4h、酶解温度45~50℃、谷朊粉质量分数10%和酶的添加量9 000 U/g时,蛋白质水解度为15.8%、蛋白质溶解率为72.02%、多肽质量浓度为14.45mg/ml,多肽分子量分布在3 000~180 u的占57.6%,蛋白质体外消化率达到86.31%.  相似文献   

20.
大豆多肽研究概况及其在运动饮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阐述了大豆多肽研究的发展状况 ,以及其它的生理学活性和物理化学特性。介绍了大豆多肽在运动领域中的应用 ,以及通过饮用大豆多肽运动饮料后的人体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