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L-乳酸工业化生产中,发酵残糖是影响其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了淀粉质原料发酵生产L-乳酸过程中的接种量、中和剂氢氧化钙浓度和p H值对发酵残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范围10%~12%,中和剂氢氧化钙的浓度范围12%~14%,发酵过程采用p H值分段控制的方式,能对L-乳酸工业化生产较好地进行稳控,发酵残糖低,可为L-乳酸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发酵生产L-乳酸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鑫  赵良启  谢红 《山西化工》2005,25(1):15-19
L-乳酸是一种有多种用途的重要的有机酸。概述了生产制备L-乳酸的方法及其优缺点,着重综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乳酸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L-乳酸是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并发展较快的有机酸。这不仅是因为它是以淀粉质(如玉米、大米、薯干等)粮食为原料,通过生物发酵的方法生产有机酸,从而提高粮食附加值的新产品,同时L-乳酸在食品、饲料、医药、塑料、农药、日用化工、造纸及电子工业等众多领域具有应用前景,更主要的是由于L-乳酸可以通过聚合成为聚乳酸:制成完全可降解的塑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L-乳酸的微生物发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乳酸作为一种环境友好新兴材料,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皮革等工业中,由于可降解塑料生产量的增加,对于其需求也越来越多。乳酸生产的主要方法是微生物发酵法,包括细菌发酵法和根霉发酵法,本文对于这两种微生物发酵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玉米浆为有机氮源的L-乳酸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细菌厌氧发酵生产L-乳酸,以降低L-乳酸生产成本为主要目的,实验以玉米浆为有机氮源,以硫酸铵为主要无机氮源,研究了不同接种量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并就以玉米浆替代酵母粉、豆粕水解液、生物素为有机氮源的L-乳酸发酵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实验证明了玉米浆做为有机氮源用于L-乳酸发酵的可行性。在保证生产能力的同时,使用玉米浆为有机氮源对进一步降低L-乳酸生产成本,减少玉米浆对环境的污染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L-乳酸是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并发展较快的有机酸。这不仅是因为它是以淀粉质(如玉米、大米、薯干等)粮食为原料,通过生物发酵的方法生产有机酸,从而提高粮食附加值的新产品,同时L-乳酸在食品、饲料、医药、塑料、农药、日用化工、造纸及电子工业等众多领域具有应用前景,更主要的是由于L-乳酸可以通过聚合成为聚乳酸,制成完全可降解的塑料,为人类长期使用塑料制品所形成的废弃物无法处理的难题提供了一种解决的方法,因此其应用前景无法估量。  相似文献   

7.
乳酸发酵在线近红外光谱(NIR)的近红外分析技术,是通过过程分析仪器,采用非接触式的方法在线监测乳酸发酵。通过建立近红外光谱仪监测数据模型,能便捷快速地对乳酸发酵过程调控。乳酸发酵采用大型发酵罐套接菌种的方式接种,可以明显提升发酵效果。确定了400 t发酵罐套接菌种量28%时,L-乳酸光学纯度和收率达到最高,分别是99.8%和98.57%,乳酸发酵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豆粕水解液为氮源细菌厌氧流加发酵生产L-乳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细菌厌氧发酵法生产L-乳酸,由实验确定了最佳接种量、发酵温度和pH调节剂,考察了初始葡萄糖浓度对L-乳酸生产的影响,确定初始糖浓度为70~90 g/L时得率、产率、最终生物量分别达到92.68 g/g, 3.17 g/(L×h)和8.5′107 mL-1. 为进一步降低L-乳酸生产成本,以豆粕水解液为氮源代替酵母粉,同时应用流加发酵技术,L-乳酸产量、得率、产率及转化率分别达到155 g/L, 95.5 g/g, 1.64 g/(L×h)和96.9%. 在保证L-乳酸最终浓度的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为进一步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通过诱变选育获得一株米根霉菌株R8416在气升式发酵罐中的行为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淀粉液化、接种量、DO(溶解氧)、pH、中和剂等发酵条件对其产L-乳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发酵条件下该菌种对糖的转化率达到了80%。产酸率在9.8%以上,发酵周期小于48小时。  相似文献   

10.
玉米生粉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以α 淀粉酶为主的多种酶配合作用对玉米生粉乳酸发酵的影响。添加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和脂肪酶能够加强液化酶和糖化酶对玉米生粉的水解作用 ,提高产酸水平和底物利用率。各种酶的最适添加量为α 淀粉酶 :8u/g干淀粉 ;纤维素酶 :5u/g原料 ;酸性蛋白酶 :2u/g原料 ;脂肪酶 :1u/g原料。在此条件下 ,当玉米粉初始浓度为 14 0g/L时 ,摇瓶产酸 6 5 .72 g/L ,发酵罐中产酸可达 71.6 5 g/L ,达到并超过高温蒸煮乳酸发酵的水平。同时研究了底物浓度对产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L-乳酸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L-乳酸的制备、性质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状况,并根据目前状况,对今后L-乳酸的开发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玉米代替大米发酵生产乳酸新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良  王红 《江苏化工》1994,22(1):30-31
介绍了用玉米为原料发酵生产乳酸的新工艺。它与大米法相比较,需在粉碎、配方、发酵、脱色等工艺进行改进,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D,L-乳酸为原料,采用直接熔融聚合法制备聚乳酸(PDLLA),研究了催化剂种类、用量,聚合时间和温度等工艺条件对PDLLA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并对PDLLA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0.5%(相对D,L-乳酸)氯化亚锡为催化剂,在175℃下反应10 h时,可得到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PDLLA。差示扫描量热测试表明,PDLLA无熔点,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2.72℃,属无定型结构。  相似文献   

14.
Cellulase can evidently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glucose an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roduction of citric acid from apple pomace by Aspergillus niger. Based on experiments, a cellulolytic enzyme named cellulase A6 was found able to produce about 170 g glucose from 1 kg dried apple pomace after 12 h reaction, with cellulase concentration of 20 U/g in the medium at 50℃, natural pH without pretreatment of alkali. Using the treated apple pomace as a liquid state substrate, Aspergillus niger-C selected out was able to produce about 256 g citric acid from 1 kg dried apple pomace at 35℃ in 3 d or 30℃ in 5 d with flask rotation speed of 210 r/min, and the conversion of citric acid could reach 80% based on the amount of sugar consumed.  相似文献   

15.
长链二元酸(DCA)是制备香料、热熔胶、工程塑料、高档润滑油等的原料。发酵法生产DCA是生物技术在石化领域的应用。通过诱变筛选高产菌种、优化种子培养和发酵工艺、研究产品的分离与提纯工艺,在连续运转的100t/a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发酵法生产DCA的产酸量稳定在140g/L左右,油酸的平均转化率达到73%,DCA的含量≥95%。全国长链二元酸的总生产能力已经接近1000t/a,如果都用来生产香料,将会使市场饱和,因此要加速其它下游产品如服装热熔胶、工程塑料等的工业化进度;另外,还要设法进一步降低DCA成本。  相似文献   

16.
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优化了鼠李糖乳杆菌产L-乳酸的发酵培养基,筛选出对L-乳酸产量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即葡萄糖、柠檬酸氢二铵、乙酸钠、酵母膏,对这四个显著性因素,用中心组合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当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38.8 g/L、柠檬酸氢二铵2.19 g/L、乙酸钠6 g/L、酵母膏为7.56 g/L、蛋白胨0.50 g/L时,L-乳酸的产量为104.40 g/L。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针对传统钙盐法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新型提取方原理和研法,包括色谱分离技术、双极膜电渗析技术、纳滤膜及分子蒸馏技术、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尽管很多新技术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但随着各种精制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提高,高收率低污染低能耗的乳酸生产技术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Process variables were optimiz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lactic acid from pretreated beet molasses by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IFO 3202 for batch and continuous fermentations. In the batch fermentation, maximum yields (95·4% conversion, 77·1% effective) and maximum lactic acid volumetric productivity (4·83 g dm−3 h−1) was achieved at 45°C, pH 6·0, 78·2 g dm−3 sugar concentration with 10 g dm−3 yeast extract. Various cheaper nitrogen sources were replaced with yeast extract on equal nitrogen bases in batch fermentation. Of all the nitrogen sources tested, yeast extract yielded the highest and malt sprouts yielded the second highest level of lactic acid. In the continuous fermentation, maximum lactic acid (4·15%) was obtained at a dilution rate of 0·1 h−1. Maximum volumetric lactic acid productivity (11·20 g dm−3 h−1) occurred at D = 0·5 h−1 dilution rate. © 1997 S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