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灯照明分布快速检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车灯生产实际需要出发,研究一种快速在线检测车灯光型和光度值分布的仪器利用这种仪器,车灯光学性能主要指标测试时间约为一分钟,有利于实现车灯制造的自动化和批量化.实际使用表明,其测量精度,计量功能满足国标对车灯配光性能测试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生产需要出发,研究了一种快速在线检测车灯光度和色度性能的仪器。用这种仪器,车灯光学性能主要指标测试时间不超过1分钟,易于实现车灯制造的自动化。使用表明,其测量精度、计量功能均能满足国家标准对车灯配光性能测试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分析讨论当前国内汽车车灯改装的现状;考虑到车灯是汽车信号安全装置,就车灯灯罩熏黑不同方式展开分析;采用市面上最为广泛的贴膜熏黑与喷漆熏黑方式对车灯进行改装,检测其在熏黑之前与熏黑之后的配光性能,对比配光值的变化,分析总结不同的熏黑方案对配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未改装灯具,熏黑后其透光率基本都在50%以下,对光强起到很大的衰减作用。  相似文献   

4.
平芳  苗盈  单岩 《现代机械》2009,(1):12-14
为了解决UG NX软件进行汽车车灯配光纹手工造型时效率不高的问题,开发了一套汽车车灯配光纹快速建模系统,实现了配光纹造型的自动化。该系统采用UG/Open GR IP进行开发,包括灯花、电铸纹、条纹面和辅助功能四大部分,大大提高了车灯配光纹的造型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推动了作为汽车主要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汽车车灯技术的不断更新。汽车车灯中出现了不少批量特征,它们不仅可以调节车灯配光效果,影响汽车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还能对车灯起到美化和装饰作用。本文介绍了应用CATIA二次开发技术,以VB语言做基础编程语言,对汽车设计中的某些特征批量化处理进行三维建模,避免了CATIA自身建模的重复操作,缩短了车灯开发周期,提高了产品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二维平面移动的车灯配光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铭 《光学精密工程》2009,17(2):262-266
摘要:为提高机动车车灯配光性能检测精度,降低成本,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平面移动式车灯配光检测系统,与目前国内通用的转台式车灯配光测试系统精度比较后,分析了两种系统的信号灯最佳测试距离。通过前照灯的直接测量和角度换算,计算出国标规定测试点的坐标值误差;用校准照度计,计算出测试点的光照度值误差。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的定位精度为0.1mm,比转台式系统提高42倍,照度精度0.02lx,提高了2倍;该测试系统信号灯发光强度测试精度与测试距离成正比,而转台式测试系统的有一个最佳测试距离,不是国内通用的3.16米。该检测系统精度高,车灯测试距离可调,易于控制,满足国标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汽车自适应车灯控制系统中车灯光轴沿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偏转角度与车辆参数及外界环境的关系,建立了其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数学模型及车灯自动变光、开关、延时关闭模型。  相似文献   

8.
针对车灯配光纹特征阵列逆向建模,提出条状特征全自动快速识别和逆向建模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测量型值点进行平面规范和滤波处理来识别边界型值点,使条纹特征达到更高的精度和更好的光顺性。同时,利用二次开发技术,实现了逆向建模过程的自动化,显著提高了车灯配光纹的建模效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对汽车照明系统的要求日益提高。光导的使用不仅提高车灯的欣赏性,而且减少LED光源使用、降低成本。该光导的加工方式主要是注射成型,配光无法达到要求。主要针对某一光导在氮气隔绝条件下注射成型,验证其对光导的配光改善效果。实验证明:氮气对配光改善无显著影响,同时降低了各测试坐标点配光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平面移动的车灯配光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平面移动式车灯配光检测系统.通过同国内通用的转台式车灯配光测试系统比较,建立了误差传递函数,分析了两种系统的误差;与标准照度计比较,测试出测试点的光照度值误差;最后,由多点残差法计算信号灯最佳测试距离.对JT200和AD100车灯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的理论定位精度为0.14 mm,是转台式测试系统的31倍,照度测试误差为0.02 lx,精度提高了2倍;该测试系统信号灯发光强度测试误差与测试距离成正比,转台式测试系统的最佳测试距离为2 m,而不是国内通用的3.16 m.该检测系统精度高,车灯测试距离可调,易于控制,能满足国际标准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1.
0前言汽车灯光配光性能测试系统是一种综合性检验技术,涉及光学、机械、计算机等多学科,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较多,测试结果的一致性不易保证。对于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由于测试工作量较大,一般将汽车灯光测试系统作为整条汽车性能检测线的一部分从而实现汽车性能检测的全线自动化,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现代汽车控制系统需要,实现汽车灯光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结合CAN总线和霍尔开关设计了无触点开关控制的汽车灯光控制系统。本系统以飞思卡尔MC9S08DZ60为主控芯片、英飞凌BTS系列为车灯驱动芯片,实现了开关量信号的采集,利用CAN总线实现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进而实现对车灯的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面向车灯反射器配光曲面建模中高精度和高效率的基本要求,提出一种基于迭代微调的复杂曲面快速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曲面基本骨架曲线控制顶点的微调计算,使曲面能够较好地满足精度误差控制要求,同时迭代拟合过程的快速收敛,实现了曲面微调过程的自动化,从而保证了高效的曲面逆向建模.设计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够稳定、快速地创建高精度的车灯反射器曲面,有效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根据配光测试系统工作原理,对机动车和挂车用后雾灯的配光性能进行测试和不确定度分析。通过建立模型,对各因素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计算,确定影响配光性能的主要因素,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在测试过程中进行控制,从而减少测试偏差,提高测试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一种自动、快速测量配光镜折射单元倾斜角的方法,并采用曲线拟合方法,确定出倾斜角的函数表达式。结果表明,构成配光镜的折射单元不能简单看成是棱镜,每个折射单元的表面是一个曲面。这一结论对研究车灯配光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配光镜设计模型,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运用uPD780822单片机和BTS442、BTS740智能开关,进行了客车CAN总线灯光节点的设计。介绍了CAN总线和智能开关在客车车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给出了灯光节点的硬件设计方案及灯光节点的软件设计及实现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汽车车灯既是车辆的外观件,也是与安全相关的功能件。远光灯炫目一直是一个影响汽车驾驶安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汽车通过手动切换成近光来避免炫目的问题。鉴于此,对自动远光防炫目车灯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机动车辆的运行安全,需要定期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而且随着国内车辆的持续增加,高效快捷地检车就会需要一套全自动检测系统,此系统要求能够在机动车辆不解体且耗时不多的情况下完成对车辆的外观、排放、车速表、侧滑、制动、灯光、底盘等项目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对汽车车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灯的质量在这些要求中占据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检测车灯的质量就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命题。基于此,开发了一套基于STM32的汽车车灯质量检测系统,该系统依靠高性能的STM32系列芯片设计了车灯检测系统控制器,同时应用LIN总线技术实现了检测系统和车灯之间的通信,以车灯的各种状态为标准来对车灯的质量进行性能测试,其中软件的编写也十分重要,利用中断和全局变量设计的程序非常巧妙,使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良好。最后利用检测系统来控制车灯呈现相应的状态试验检测车灯质量,并经过对大批次车灯的质量检测结果显示,车灯质量检测系统能够高效率地完成车灯的检测工作,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发光二极管道路照明的配光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道路照明评价指标出发,对发光二极管(LED)道路照明的配光进行优化设计.综合考虑照度分布与道路照明评价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LED路灯照度分布的数学模型.以照明评价指标为优化条件,亮度-照度比Q为优化目标,求解有约束的最优化问题,得到配光曲线.以沥青路面主干路为例,把得到的配光曲线导入照明模拟软件中进行仿真模拟.配光优化结果表明:其横向配光呈非对称分布,且最大光强偏向机动车道方向,比传统的对称式配光曲线节能30.3%;Q为0.072 7,高于一般沥青路面的比值;同时各项照明评价指标均符合CJJ 45-2006的要求,配光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