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南京站1960~2012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利用滑动平均、小波分解、Mann-Kendall检验、Mexican Hat小波变换和R/S分析,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周期分析,并对其变化趋势做了预测。结果表明,南京市近53年年平均气温有明显上升趋势(显著性水平α=0.01),在1996年左右发生突变,年平均气温存在16年的主周期,未来一段时间内气温将呈上升趋势;南京市近53年年降水量有增加趋势但不显著,近53年未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存在2年和18年的周期,未来一段时间内年降水量将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
近50年辽宁省气温及降水量变化趋势与突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利用区域气候资源,提前规避气象风险,根据辽宁省20个气象站点1964~2013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累积距平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再采用Pettitt突变分析法分别检测气温和降水量的突变现象,并利用滑动t检验方法验证突变结果;最后利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分析气温及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0年来辽宁省气温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自西南至东北部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1964~1988年为相对冷期,1989~2013年为相对暖期,气温在1987年发生增暖突变。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呈现自东南至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降水量年际波动较大,2009年以前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2009年以后降水量有所增多,未发生明显的突变现象。研究结果为该区气候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分析吉林省1951~2011年近60年年降水量时空演化特征,基于8个雨量站年降水量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预置白Mann-Kendall法(PW-MK法)进行趋势特征分析,结合预置白Mann-Kendall法和滑动t检验法进行突变特征检测,并采用Morlet小波进行周期特征识别。结果表明,1951~2011年吉林省各站年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在三大地貌单元上自西向东呈增加趋势,其与雨量站高程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且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趋势越来越显著,其中西部和中部呈显著性减少趋势,东部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吉林省西部和中部降水突变年份在1998年前后,东部突变年份在1975年前后;吉林省各站均存在5、10年左右的主周期,其中,西部和中部还存在15、20年左右的主周期,东部还存在15、28年左右的主周期。  相似文献   

4.
基于西宁气象站1951~2015年的逐月气温及降水资料,利用滑动平均法、线性倾向估计法、累计距平法、Mann 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宁市近65年气温及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5年来,西宁市年均气温及四季季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均气温及春冬季均温上升趋势达显著水平,冬季均温对年均气温变化的贡献最大;年均气温于1972年发生突变现象,其变化第1、2、3主周期分别为45、32、20年;西宁市年降水量及四季季均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仅冬季降水量变化趋势达显著水平,夏季降水量对年降水量变化的贡献最大;年降水量于1992年发生了突变现象,其变化的第1、2、3主周期分别为45、32、18年。  相似文献   

5.
西宁市1951~2015年气温及降水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西宁气象站1951~2015年的逐月气温及降水资料,利用滑动平均法、线性倾向估计法、累计距平法、Mann 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宁市近65年气温及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5年来,西宁市年均气温及四季季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均气温及春冬季均温上升趋势达显著水平,冬季均温对年均气温变化的贡献最大;年均气温于1972年发生突变现象,其变化第1、2、3主周期分别为45、32、20年;西宁市年降水量及四季季均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仅冬季降水量变化趋势达显著水平,夏季降水量对年降水量变化的贡献最大;年降水量于1992年发生了突变现象,其变化的第1、2、3主周期分别为45、32、18年。  相似文献   

6.
近58年大汶河流域降水量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系统识别气候变化背景下大汶河流域降水量演变特征,基于大汶河流域32个雨量站1956~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大汶河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与年际变化特征及趋势性、随机性、突变性、周期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汶河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连续最大四个月均出现在6~9月,所占比例超过70%;年际变化较大,各分区多年平均降水量极值比分布在3.71~5.26之间;降水量呈现不显著下降趋势;降水序列并非完全独立,表现为正持续性;降水量在1964年发生不显著突变,降水量变化周期以14年为主。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水汽含量及降水量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气象中心站点资料对华北地区水汽含量与降水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水汽含量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一致,即夏季水汽含量高降水量大,冬季水汽含量低降水量小;降水量的分布不仅受水汽含量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水汽输送的影响;多年来华北地区水汽含量和降水量均呈减少的趋势,水汽含量的减少是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淮河流域年降水规律,利用淮河流域28个气象台站1958~2007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最大熵谱、小波分析、Mann Kendall突变检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集对分析(SPA)等方法分析了淮河流域年降水事件特征及变化规律。检验结果表明,淮河流域面雨量及大部分台站降水量线性倾向率为正,沿海地区台站降水量线性倾向率为负;最大熵谱谱密度有两个峰值分别对应周期为2.5、7.1年;流域降水量经历过一次减少和一次增加的突变,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南北反向变化的模态比较显著,降水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淮河流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存在2~3年主周期震荡和7年左右的次周期,突变性不显著,降水量具有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近海多于内陆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广西近50年降水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广西地区汛期降水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基于1962~2012年广西83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分析法、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广西年降水量及不同历时降水的发生率和贡献率的趋势变化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近50年来,除桂北、桂中、桂西北气候区外,其他气候区的年降水量序列均呈上升趋势,降水峰值主要分布在桂南和沿海气候区;降水发生率和降水历时大致呈逆相关,贡献率随降水历时变化趋势则不明显;大部分地区短历时降水发生率、贡献率均呈下降趋势,10h以上降水事件的发生率、贡献率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利用区域降水资源,依据细河流域5个雨量站点近50年(1966~2015年)的降水观测资料,结合线性倾向法、累积距平法分析了细河流域近50年来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再采用Mann-Kendall法分析其降水量的突变现象;最后采用空间插值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细河流域降水量主要集中于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83%;从季节变化趋势看,5站的四季变化趋势各有不同,但冬季大部分站点呈上升趋势变化;根据Mann-Kendall检验计算,细河流域降水量平均Z值为0.659,降水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变化,且5个站点均有突变点;空间分布亦不均匀,整体呈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趋势。研究结果为该区降水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水情年报和安徽省15个降水观测站1957~2016年台风期间降水资料,分析台风登陆中国后7d内在观测站形成的日降水大于或等于5mm的降水事件,提取了各站、各区域年台风降水量、次数等台风降水特征,分析了安徽省台风降水特征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台风降水量年际、年代际差异显著,安徽省多年平均年台风降水量为165mm;江南、江淮和淮北三个区域多年平均年台风降水量分别为216、154、137mm,具有从南到北递减规律;15个降水观测站多年平均年台风降水量为125~347mm,平均年台风降水发生3.2~4.7次;安徽省7~9月台风降水量为128mm,占年台风降水量的78%;安徽省台风降水量具有山区多平原少,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是我国暴雨灾害频发的城市之一,研究其降水量变化特征及趋势,对做好区域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武汉市1951~2011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5年滑动均值法、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法和R/S分析法,选取最大1d降水量(P_(1d))、连续最大3d降水量(P_(3d))、中雨日降水量(P_(10))、大雨日降水量(P_(25))、暴雨日降水量(P_(50))、中雨日数(D_(10))、大雨日数(D_(25))、暴雨日数(D_(50))和降水日数(D0.1)等指标,研究了武汉市降水的年际、季节和逐日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武汉市降水经历了"丰-枯-丰"三个阶段,春夏两季降水偏多、秋冬两季降水偏少,四季降水分别以-7.4、8.7、-2.4、3.7mm/10a的速率呈线性变化;除P_(1d)、D_(0.1)呈线性减少变化外,中雨日、大雨日和暴雨日数存在同步放大趋势,这会加剧区域内干旱、洪涝的发生,并给区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研究成果可为武汉市水资源优化分配、防洪抗旱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选取德州地区实测的月平均降水、气温资料,利用降水不均匀系数、距平分析法、五年滑动平均法、小波分析法及相关水文统计学等一系列方法,对该地区降水量、气温特征及相应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德州地区年均降水量为560.2mm,主要集中于汛期6~9月;年及夏、秋、冬季降水量在1950~2010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气温在1951~2010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气温倾向率达0.176℃/10a,上升趋势明显,且与降水量的整体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京津唐地区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对于认清该地区水资源的数量变化趋势、合理配置水资源及降低旱涝灾害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京津唐地区6个国家级气象站点50年逐日降水资料,利用滑动均值法、M-K检验法及空间插值法等,分析了京津唐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及近50年的降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在时空上分布不均匀,整体上西南降水少,东北降水多,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50年来降水量整体呈减少趋势,但自2005年以来,年降水量出现回升迹象。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近50年降水集中性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海省28个气象站1963~2012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各站点逐年的月降水异质性指数和降水集中性指数。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和Sen’s坡度检验法检测了两种降水指数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同时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分析了青海省两种降水指数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青海省年均月降水异质性指数为15.5~35.4,年内降水分配呈现出较高的不规则性;而年均降水集中性指数为0.58~0.65,低于全国其他区域;大部分站点的月降水异质性指数和降水集中性指数均呈减少趋势,青海省降水分配趋于均匀化,由此验证了青海省正向暖湿转型。  相似文献   

16.
旱涝灾害是影响蚌埠市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利用蚌埠市4个县(市)气象站1967~2011年逐月降水资料,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指标,分析了近45年蚌埠市的旱涝特征。结果表明,SPI值具有阶段性特征,分别在1974年前后和20世纪90年代前期发生突变;SPI值在冬季和夏季呈增加趋势,在春季和秋季呈下降趋势,但趋势均不显著;季节性极端干旱发生频率比极端雨涝的发生频率大,而中度以下干旱发生的频率小于中度以下雨涝发生的频率;干旱发生频率最高的月份为3、4、5、11月,干旱发生频率最低的月份为9月,而雨涝发生频率最高的月份为2、7、11月,雨涝发生频率最低的月份为6月,在11月干旱和雨涝发生的频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吉林省降水空间分布及周期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利用、农业生产安排及旱涝灾害防治有重要意义。利用1958~2011年吉林省逐月降水序列资料,采用Kriging插值、距平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吉林省降水空间分布及多时间尺度周期变化规律,并对吉林省近期降水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吉林省降水量整体呈现东南部山区少、西北部平原少和南部山区多的"一多两少"格局;吉林省降水量存在着区域性的多重时间尺度下的周期变化规律,并以此大致将吉林省划分为四个区域:西北部,年降水周期主要为5~6、10~20、25~30年;中部,主要为4~8、16~25年;南部,主要为7~8、13~17年;东南部,主要为5~10、12~17年;依据周期规律,推测2010年以后,吉林省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周期下降水量呈现不同的丰枯形势。研究成果可为吉林省水资源变化特征研究及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近50年降水量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贵州省19个站点1960~2009年月降水资料,运用降水集度、气候趋势系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省降水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贵州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整体呈东多西少的分布趋势,并形成了三多三少的降水集中区;近50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内降水呈季节性变化,春、秋季降水量有显著下降趋势,夏、冬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但不显著;贵州省年降水量存在22年左右的周期变化,在1984、1991、2001年发生突变,各季节周期变化和突变位置有所差异,这均增强了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加剧了农业旱灾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