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源远流长的都江堰水利文明,承继过去,面向未来。其"人水和谐、道法自然"的思想精髓,会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因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定的工程建设者的精神和时代的发展而更加璀璨。  相似文献   

2.
都江堰平实而高超的布局,李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急流缓受,不与水敌”的治水理念,无不闪烁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饱蕴着独特的东方文化神韵。毫无疑问,都江堰是当今世界上最环保水利工程的典范,李冰是世界最具智慧的治水大师。  相似文献   

3.
<正>“道”是老子学说的核心。“道”是万物之母,宇宙之源。但是“道”无形无像无声,如何形象地表述“道”的高深理论?老子选择了世人最熟悉的物质——自然界的水来隐喻“道”。这样才有了“上善若水”的著名论述。一、道可道,非常道“道”是老子学说的核心。《道德经》第一章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道”,说得出,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  相似文献   

4.
科学地保护和发展都江堰水利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江堰和青城山联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双遗产”)的工作开展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人们为灿烂的中华文明、为都江堰赢得世界人民的赞誉感到自豪与高兴。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由此而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进行着思考,许多问题需要重新研究、明确、注意协调和妥善处理,方能在今后对都江堰继续进行科学的管理与使之持续地发展。 一、对都江堰的定位 都江堰具有2256年的悠久历史。都江堰市旁岷江河床中的都江堰渠首工程,积淀着历代“治水兴蜀”的文化;两岸  相似文献   

5.
庄子与水     
金戈 《海河水利》2001,(5):32-35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县)人。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最主要的代表,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更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奇才和巨人。庄子的文化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颗明珠,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庄子和老子一样,也喜欢从水中感悟和阐发其深邃的“道”理,但二者的思维方法和运用方式大不相同。老子以水论“道”,大多直抒胸臆,是直截了当的断语;庄子则不然,他往往通过编织奇特的水的寓言故事,来阐发深刻、抽象的哲学道理,其…  相似文献   

6.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老子》书里的一句话。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认为水“几于道”,也就是说水是最近似于“道”的一种实体。所以,“水”在老子哲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老子哲学亦可称之为“水的哲学”。古希腊在与我国老子、孔子约略同时也有一位哲人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质料因”这个命题。古印度哲学中把水作为“四大”之一,也就是说水是构成万物的四种基本元素之一。这种文化上的共性,也许正是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都和江河湖海有关。江河湖海的主体是水,作为环境则都是“水境”。有人硬要用所谓海洋文明来否定大河文明,认为其中存在某种兴衰和替代关系。这是一种现代神话。江河湖海的具体特点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老子"道法自然"理论内涵的阐述,指出与自然和谐共处,顺应和遵循自然规律,是"道法自然"的核心内容。在分析我国淡水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战胜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思想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导致生态危机的恶果。在分析总结淡水生态系统基本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强调了淡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正>(续上期)三南怀瑾先生说,"上善若水"是老子人生哲学的总纲。老子是这样以水喻道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八章》)。就是说,最高尚的品德像水一样。这就把水人格化了,并推崇到无以复加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正"上善若水"出自《老子》上篇"道经"第八章,全文表述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以"水"明"道",沟通"天"之"道"与"人"之"德",形成水的"伦理—道德"价值生态。老子对"上善若水"的道德诠释,不仅是"谈天说地"的道德形而上学智慧,更是以"天  相似文献   

10.
我猜,老子写《老子》之前,一定长时间观察过水、揣摩过水,看得多了,想得多了,自然之水便升华为老子的“哲学之水”,成为构建他哲学大厦不可或缺的柱石。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8月热播的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2》节目中,吴镇宇、黄磊等明星老爸带着孩子乘坐直升飞机进入原始森林区,度过了三天两夜的探险之旅。这个原始森林位于的都江堰虹口乡也随即受到了外界更多的关注。而这个原本属于大成都远郊三圈层的一个县城——都江堰,其实也有着另外一个身份,成都市已将其规划为重点发展的卫星城,希望在未来能承接这座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的旅游、休闲、度假功能。而都江堰只是成都规划建设的七大卫星城之一,为了使卫星城能切实有效地分担中心城区人  相似文献   

12.
天人合一是我国传统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命题。儒家提倡“泛爱万物”和“仁爱自然”,道家提倡“见素抱朴”,“道法自然”,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中国古代文明至今延绵五千年,得益于对水土资源的珍惜和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辉煌的中华文明。近半个世纪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和黄河治理的成绩为世人瞩目。可是。成就中隐藏着挑战,黄河巨变引发了生态危机。河流断流、水质污染、河流高度人工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流域生态系统退化。近年来,黄河实施水量统一调度和调水调沙,对于遏制生态系统退化已经初见成效。河流生态修复的本质就是老子的“道法自然”。黄河生态修复任重道远,建议加强黄河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水文情势恢复;水污染防控;鱼类及栖息地保护;湿地保护和上游水电梯级开发规划论证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都江堰有四千多年历史,而不是现在一部分人认为的二千多年,二郎不是李冰的儿子,而是比李冰早一千多年的古蜀纵目英雄,二郎本是二个郎,后来演变为一个“二郎”,三星堆,金沙,芒城等古蜀文明遗址的出土,雄辩地证明《史记》、《汉书》将李冰治水排列在古蜀国时代,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今年春天,北方的风沙少了。这里面自然有降水增多的原因,但也与近几年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不无关系。与沙尘减少相比,封山与退耕体现出人对自然、生态认识的进步,更加让人激动。天行有其道,地行有其常。曾经,“向沙漠进军”“人进沙退”因其豪迈与雄壮屡屡催人奋进,可换来的却是小进大退,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人们开始总结,寻找新的模式,“人退沙退”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自然就这样以其固有的规律掌握着人们的“进”与“退”,人们对自然和生态的认识也在“进”与“退”的交替中不断深化。不久前,钱正英等35位两院院士和近300位院外专…  相似文献   

15.
都江堰作为一项古老的水利工程,以其精密的设计、宏伟的营构、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效益闻名于世。它既是我国水利史上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学术界有关都江堰在中国科技史上的伟大成就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的论述已经很多,本文旨在通过对都江都哲学内涵、历史底蕴和未来发展的主题的探讨,对都江堰地进行文化思考。一 道法自然──都江堰的哲学内涵  都江堰始建于战国时期,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生产力大发展、社会大变革和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诸子之说蔚然成风,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作为集我国古代水利科学…  相似文献   

16.
余秋雨先生在著名的《文化苦旅》一书中说:“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他曾将都江堤与长城做比较:“我认为,中国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边远的时间。长城社会功能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站送溜溜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灌溉了中华民族.”著名诗人赵朴初亦挥毫作诗曰:“是宜与长城,并阳秦皇代。长城久先用,徒留古迹在.不如都江堰,万世资灌溉.”这…  相似文献   

17.
马艳涛 《水利天地》2009,(10):26-26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上善若水 为而不争》。 大家都知道老子说过的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我身边就有一个人,或许是多年与水打交道的缘故,或许是与生俱来天生就具有水的特性,无欲无求,至柔至刚,为而不争。他就是哈尔滨水文局的船长张志鹏。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明史的头几页就和治水息息相关。上古的“三皇五帝”,“三皇”(天皇、地皇、人皇)神话色彩极浓,而具体记载极少;“五帝”中的后三帝尧、舜、禹已演化为“半神半人”,他们和上古一次大洪水有关的事.史不绝书。相传尧时,“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又?”(《书·尧典》,又音yi,意为治理)《孟子·滕文公上》、《国语·周语下》、《史记·五帝本纪》等亦有此说。很多历史学家和水利专家认为,上古中华大地有一次大水  相似文献   

19.
一、水的性质和对“水”的文化理解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如老子言,水是接近“大道”的物质,也最代表智慧和生命。 水滋润万物而不与任何事物竞争,它向低处流,有路就走,遇到阻碍就会转向,使自己没有对立面。因此,万物都不能排斥攻击它, “抽刀断水水更流”。 “自然而然”是它的一大特点。与此对立, “人往高处走”,试图征服自然的  相似文献   

20.
在都江堰渠首枢纽上游与紫坪铺工程之间的岷江河段,修建杨柳湖水库,对紫坪铺水库进行反调节是必需的。这有利于岷江水资源的最大开发和保护都江堰。但在选址及其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世界文化遗产公约”的要求,采取适当的对策,将使其“兴利”与“守约”不相矛盾,并将使“文化遗产”的景观增添古朴与自然,更臻其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