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海口羊山地区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具有特色的传统火山村落群。在现代乡村建设和海南岛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当地如何协调统一历史保护与更新利用,寻找合适的发展道路,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海口博学村为实例,介绍了其借鉴其他乡村成功模式,在保护传统村落风貌的前提下,村民自发建设特色农业旅游生态社区,并在笔者所在团队协助下进行村落发展规划设计的过程,并思考了这种发展模式对当地传统火山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实践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陶泉乡三个特色村落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村落特色营造,借助乡村意象研究,从村民、游客、委会、规划设计人员四种主体视角出发提取乡村意象要素,并通过乡村意象要素复合分析,挖掘传统村落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塑造的内容。基于不同视角认知的差异性特征,对各要素进行复合分析,从而对传统村落规划设计思路和实践方法起到指导和借鉴意义,也为类似村庄在规划设计方法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岭南独特的自然山水、气候条件和文化传统造就了独具魅力的地域性特色。本文在尊重和保护自然山水格局的基础上,强调了对水乡公共空间的营造,并从村庄未来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保护传统建筑风貌。在以羊额村为代表的岭南水乡村落的规划设计中,遵循岭南地域特色,挖掘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地域性的岭南水乡印象。  相似文献   

4.
从浙江传统村落的类型特征及空间布局分析入手,通过论述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及营造理念,提取传统村落及传统民居的绿色技术及传统节能手段,同时结合浙江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成功案例,力图探寻出一条有浙江特色的绿色农居规划设计之路,并在浙江未来的新农村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山地村庄具有独特的自然格局和人文环境,随着城乡村旅游的兴起,许多不适宜的规划方法引入山地乡村,导致村景观同质化,乡村空间特色逐渐丧失。我国传统人居环境营造中"山—水—人"一体的规划设计思想,蕴含丰富的空间设计智慧。文章尝试挖掘传统人居环境空间智慧,并将其运用到山地村庄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中,提出山地村落空间营造相关的规划策略与建议,以期对当下山地村庄空间特色的塑造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长沙周边郊区乡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极大的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然而在新农村环境建设中也出现了农村城市化、村村同质化等现象,如果不考虑村民生活需求和每个村的地域环境、传统生活习俗,一味模仿发展下去,若干年后,长沙周边农村传统的一村一貌的传统村落将消失殆尽。因此长沙新农景观建设要基于每个村的传统习俗和地理环境,基于村民生活需要打造村落景观,按各村各自的风俗和生活习惯,满足村民基本生活需要,营造一村一貌特色,传承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使长沙周边农村地区的传统村落文化得以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7.
中国朝鲜族是近代以来由朝鲜半岛迁入中国境内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其在继承本民族传统风俗习惯基础上,有机融合中华优秀文化,形成富有自身民族特色的朝鲜族村落。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朝鲜族村落的建设在满足现代化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还要继续承担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责任,因此,构建新型的朝鲜族特色村落文化空间就显得十分必要。以安图县茶条村为例,立足于村落空间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分析文化空间营造需求的基础上,从整体规划,完善功能;突出特色、传承文化;优化空间、彰显特色等三个方面提出安图县朝鲜族茶条村文化空间营造的具体策略,以期能为乡村社会转型背景下民族特色村落文化空间的的营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吴迪  刘卫国 《城市住宅》2016,(11):60-63
正石堰坪村是湖南省张家界市第一个入选国家传统村落的土家山寨,村落风貌完整、布局考究,风景宜人,建筑形态丰富,人居环境极具民族地域特色。通过实地调研对该村的村落文化内涵、景观及民居建筑、传统人居方式进行研究,挖掘思想根源,总结其在营造村落人居环境方面的经验,进而指导美丽乡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渐水凹村位于河北省沙河市刘石岗乡,村落分布有大量清代及民国时期民居建筑,构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村落。文章从地区、人文、村落结构、建筑营造四个方面由大到小对渐水凹村进行介绍,由此强调人们对此类村落的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也正面临生态的退化与修复、建筑风貌的遗失与保护、文化的断层与延续等桎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政策,激发了传统村落的新活力。本文在此背景下,结合江头村的规划设计实践,从生态格局、街巷空间、建筑肌理、民俗文化等方面对其保护发展路径及目前实施成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古村落是我国数千年农耕和经商文化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耕读文化和晋商文化的共同影响下.杨美古镇传统村落的布局和民居形制表现出南北方交融的特点。经过考察.古镇在形态、尺度大小、构造、艺术装饰等方面都有众多表现形式.以及在特定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创造出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村落形式和建筑特点。在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需要通过这一类特殊地域性的古村落的研究,吸取其在村落选址规划、乡土人文资源传承等方面的理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通过挖掘和传承其丰富内涵.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通过古村落传统聚落、民居建筑的保护开发.带动旅游业的开发.促进该地新农村建设实现特色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古村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化飞速进程中对它的保护与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对古村落进行保护与利用的问题,以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燕塘村为例,创新规划方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多个层面的村庄规划对其提出规划措施,实现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二元体制的影响,"城中村"改造的主要难点之一是如何在保证外部效益的基础上,协调各相关群体的利益关系.对此,广州市文冲村改造应用GIS与线性规划模型相结合的"城中村"改造综合评估方法,通过GIS获取基础数据,在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确保投资收益平衡和解决相关群体利益问题的基础上获取最大效益的线性规划模型,并以此为依据,制订"城中村"改造建设方案和资金运作方案,辅助改造决策.这种新方法为城中村改造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另一种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颂 《风景园林》2013,(4):98-10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庄整治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而如何优化村庄的布局是其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其中既有加快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又要努力避免整治过程中对原有村庄的生态和景观格局的过度破坏。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以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为例,尝试结合景观生态学与区域规划的理论方法来进行整体的研究和思考,揭示村落景观格局内在的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潜力预测和景观格局优化,以保护乡村景观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为村庄整治和乡村景观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1)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village plann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How to construct a beautiful village with promine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line with rural natural resource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turns out be a problem demanding prompt solution in current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landscape information chain theory, Jiabi Village in Maoba Town, Lichuan City was taken for example to create a complete landscape information chain where tea culture dominates and different cultures intermingle by excavating local landscape information elements, creating landscape information places, and constructing landscape information corridor, so as to create a distinctive beautiful vil age in western Hubei and accord with its positioning of "China's tea homestay culture village" and "China's couplet tea village".  相似文献   

16.
杨君杰  代大胜 《华中建筑》2012,30(6):113-115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工作的有关决策部署和要求,云南省委、省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至今,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任务的全面开展,为很多村庄带来了社会及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村庄规划编制的不断深入,由于时间紧迫,研究深度不够,村庄规划的编制落后以及规划实施管理的缺失引发无序建设和盲目发展的问题日益呈现。该文试图从中找出现行的村庄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能为云南省村庄规划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立锋  王竹  贺勇 《华中建筑》2012,(8):165-168
随着乡村生产结构的转型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许多传统山地聚落已经开始或即将走上大规模转型与更新的道路,面对新一轮的村落更新,如何“防范于未然”,创造一种合理的方法,对村落更新加以引导,使其从更新前期研究到规划设计阶段就有一个高起点和正确方向,是摆在眼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以当前“新农村”建设中聚落更新与脉络传承间的矛盾为背景,在浙江磐安白云山村的规划设计实践中,通过立足于山地风貌,挖掘其地域特色,对原有的山地聚落进行有机更新,建立一种产住混合人居模式,使其适应新的生活要求和产业发展要求。通过对山地聚落更新方法的尝试,希望对于量大面广的中国山地聚落更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全国上下正在进行声势浩大的村庄整治工作.为了贯彻好村庄整治基本原则中的"四节"原则,需要从村庄整治的规划阶段就应该体现建筑节能的思想,并且对于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应有不同的建筑节能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江南民居的现代诠释与农居设计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选址布局、院落空间、结构体系、建筑风格等方面概括和诠释了江南民居的特征和文化背景,通过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析,对现代村镇民居进行剖析和比较,从居住建筑因地制宜、舒适实用、灵活机动和地域特色的角度,阐述了东南沿海地区现代村镇建筑如何传承江南民居优点,适应现代生活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宋绍杭  张扬  徐鑫 《规划师》2011,27(5):32-36
浙江省青街畲族自治乡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采用建筑与空间系统、功能的适应性分析路径,建立了满足原住民与其他人群空间需求的多元功能目标系统,即浙南畲乡生活村落、水绕山环风景村落、民风淳朴人文村落和传统风貌旅游村落;通过有机更新,保护、延续了传统风貌和景观空间,突出了村落的人文特色;增强了公共空间活力;保护和改善了传统风貌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