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林 《建筑与文化》2014,(9):166-167
本文以传承视角提出戏曲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延伸,促进与公众互动交流的长效机制。展示策略延伸从展示评估体系、空间场所、现代性伦理观、戏曲表演、拓展创意内容、建立虚拟博物馆等多方面,赋予戏曲博物馆动态博览属性以更加饱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王群 《居业》2021,(4):28-29
随着博物馆公众效应的不断提升,博物馆的日参观人数也不断攀升,大大增加了博物馆的生活用水量,本文重点以山东博物馆为例,浅谈博物馆建设中水资源节能降耗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军  杨震 《城乡建设》2021,(9):68-70
吴文化博物馆经过3年建设,于2020年6月28日正式开馆.博物馆一楼临展厅,做主题交流展;二楼为基本陈列,以"考古探吴中"与"风雅颂吴中"的角度,对吴文化进行相对全面的解读.自开馆以后,吴文化博物馆展陈设计以内容与形式、艺术与技术、传统与创新的和谐统一,受到业内与公众的广泛好评,被誉为"小场馆大感觉、小空间大格局、小展览大江南".本文拟从空间营造、阐释体系、展陈形式、展品解读四个维度,对吴文化博物馆进行介绍,寄望于为同类博物馆展陈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是现代社会城市文化的象征和标志.博物馆建设选址应考虑环境、交通、发展等方面的因素.选好博物馆的建设地址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服务,有利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品牌文化形象.论文分析博物馆选址与筹建应遵循的原则,介绍博物馆的选址与筹建现状,探讨博物馆选址与筹建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博物馆的筹建策略,以供参...  相似文献   

5.
当代博物馆交通空间功能复合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俊杰  梅洪元 《城市建筑》2014,(31):113-115
本文针对公众社交需求对当代博物馆功能与性质产生的影响,提出当代博物馆交通空间呈现出功能复合化的发展趋势,并通过解析交通核、交通廊及交通厅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复合方式,归纳空间共享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6.
建筑外观 由荷兰3XN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全新的利物浦博物馆于今年7月19日正式向公众开放,这座新建成的博物馆将作为当地历史、居民以及世界各地游客交汇的空间,讲述它立于世界著名港口的重要性以压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改变的,通过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博物馆建设,就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文化水平和市民品位.近年来,博物馆的建设越来越多,加之其本身的开放性、公众性、教育性以及文化性,人们对其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明显,也对博物馆的设计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多个城市的博物馆进行调研,初步探讨当代博物馆设计如何更好的融合当地城市生活和体现地域文化,并总结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经过市民投票和两轮专家评审,5月16日,苏州市十大优秀公共建筑名单出炉。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苏州市博物馆、苏州市图书馆、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榜上有名,而苏州市博物馆以公众打分满分、专家打分满分的"双满分"成绩,毫无悬念地当选了第一。该评选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住建局、市规划  相似文献   

9.
2010年11月5日~2011年1月3日,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冯·格康,玛格及合作者事务所)在汉堡国际航海博物馆举办展鉴,向公众展出了中国最大的航海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的设计和建造过程.这座博物馆建筑的开式取自一个航海的意象,无论从美学还是从工程技术角度讲都堪称杰作.  相似文献   

10.
自1980年代起,博物馆就成为大众化的文化场所,并被不断地建造,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在过去的20年间,每设计一座博物馆,都要表现出其特色并追求与其它博物馆完全不同的形式.现在,博物馆已成为代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特点的标志性建筑.尼安得塔尔人类学博物馆具有盘旋而上的外观,明确地反映了其内部贯穿全馆的连续的参观空间形式.楼梯和设备间全部设计在一个窄长的巨大的混凝土核心筒内.核心筒延伸至屋顶,使建筑无需另加支撑系统.因此建筑的立面可以自由地做成曲线形,由无框玻璃幕墙构成,将柔和的光线送到展览区.  相似文献   

11.
郭晨 《建筑与环境》2011,(5):151-15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博物馆事业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私人博物馆作为其重要的分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将逐渐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私人博物馆具有与公有博物馆不同的特色,其鲜明的个人特征在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北京地区私人博物馆所显现的个人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着重从建筑的角度讨论这些特征对私人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唐克扬 《建筑师》2011,(1):109-112
美术馆设计应该有某种既定的原则吗?在一个确定的中国上下文中,本文尝试评估影响美术馆设计的方方面面.它们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此时""此地"的美术馆设计,美术馆的文化定位,展览策略,通达性,建筑形象和建筑程序的关系,"景观",设计的经济性,未来改建的可能,以及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3.
以长沙简牍博物馆为例,从城市空间、建筑空间、博物馆观众、内容与方式、营销与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的探讨和反思,得出博物馆应该尊重和整合城市空间,引导城市空间的发展;博物馆建筑应该以人为主体,构建具有亲和力的文化场所,服务于社会大众,达到与城市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城市设计概念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逐渐成为建筑设计所关注的新热点,也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出发点和方法途径.博物馆建筑作为公共建筑的一种类型,与城市关系密切,又具有建筑类型自身的特点.本文试图通过笔者参与设计的连云港市新博物馆方案为例,重点探讨建筑创作中的城市设计维度问题以及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Dagny Stuedahl  Ole Smørdal 《CoDesign》2015,11(3-4):193-207
Making things public challenges existing matters of concern and, in design, may also be about changing them. This paper advances the concept of translation from early ANT literature and explores it in order to support co-designing for making things public. We elaborate on how translations may be understood as moves and transformations of practices and objects that require both time and learning. We discuss how translations may include the emerging, situated, fluid, enacted, experiential and the material, and suggest co-design to rethink translation as a temporal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becoming’. Our aim is to demonstrate a mutual theoretical influence between ANT and co-design. Our conceptual reflection is based on a museum design case where museum staff and the authors explore new communicational modes of social media. The project established a longitudinal ‘experimental zone’ as space and time for design in the everyday practice of the museum. The paper reflects upon the value of ANT as a framework for rethinking the design–use divide using concepts of learning and translations to bring awareness of co-design as temporal, fluid and emerging processes of becoming.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如何充分表现地域文化是建筑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建筑的类设计方法提出了建构传统建筑延续与现代建筑创新的新思路。在泉州金交椅山窑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以类设计模式为指导的设计构想,在总体布局上力求建筑之形依托山体之势,在单体设计上促使当代技术再现地域文化,以具体的建筑设计实例印证类设计方法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CoDesign》2013,9(3):187-218
This paper reports research conduc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Hunt Museum, Limerick, Ireland, which examined how children's interaction in museums could be augmented through co-operative design.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participatory design process that was undertaken over a two-year period, involving key informants and stakeholders, including teachers, docents (specialist museum guides) and curators. The designers also explored the potential of ubiquitous computing to enhance children's interpretive experience in museums, and this is also described. The research reported in this paper was supported within the EU disappearing computer (DC) initiative, specifically the SHAPE project. The goal of SHAPE, Situating Hybrid Assemblies in Public Environments, was to explore how emerging, novel computer technologies could be deployed in public spaces to enhance interaction and learning. The project culminated in the deployment of an innovative, large-scale computer-augmented exhibition, Re-Tracing the Past, in the Hunt Museum. This novel exhibition was open to the public from 9 to 19 June 2003. This paper documents the design process from initial scenario elaboration through to final deployment of novel technology in the museum. Evaluation data are also discussed, and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some insights for participatory design of technology to enhance children's interaction in museums. Furthermore, the review of evaluation data illustrates how the design themes that informed the extensive design process were successfully embodied in the final exhibition in the museum.  相似文献   

18.
汪洋海 《山西建筑》2010,36(32):46-48
通过对荥阳市文博中心建筑设计的介绍,重点讨论了其功能组成及流线分析,同时阐述了博物馆建筑的设计独特性,对博览类公共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沈康 《新建筑》2011,(6):108-113
论述了从1905~2010年的百余年间,中国的博物馆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空间,在一些无声的变化中如何透露出城市公共生活巨大变化的五个侧影。这五个侧影提示我们在设计博物馆建筑的时候,应更多思考一些看似设计以外的问题,创造一种更好的新的公共生活,以使建筑与都市彼此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20.
以某科技大楼为例,介绍了公共建筑主要设备用房的设置的原则,并对供配电系统设计提出了一些思路,同时对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绿色建筑、集中电源应急疏散照明系统以及消防炮的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