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体吸收有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而化学吸收远较物理吸收复杂,其吸收速度同时决定于扩散速度和反应速度。例如,氨水吸收CO_2生成氨基甲酸铵,就是一个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研究认为,该反应属于快速气液吸收反应,其速度主要取决于传质表面积的大小。传质速率可用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2.
丙烯腈吸收过程中液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丙烯腈吸收过程中液泛的主要原因是吸收液起泡造成的,分析了吸收液起泡的机理和起泡的原因,提出了减少变换吸收水量和吸收气体量,加强对大循环吸收水过滤器的及时清理,降低吸收水温度,加入表面活性剂等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丙烯腈吸收过程中液泛的主要原因是吸收液起泡造成的,分析了吸收液起泡的机理和起泡的原因,提出了减少变换吸收水量和吸收气体量,加强对大循环吸收水过滤器的及时清理,降低吸收水温度,加入表面活性剂等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绿色环保的薄荷气味净化方法,降低薄荷气体浓度,回收薄荷油。方法:采用水吸收法、水-有机溶剂吸收法、水-有机溶剂-助剂配方吸收法、水-专用助剂配方吸收法和水-树脂吸收法,并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水吸收方法吸收能力有限;水-有机溶剂吸收法存在溶剂污染;水-有机溶剂-助剂配方吸收法及水-专用助剂配方吸收法流动性差且起泡沫;水-树脂吸收法吸收能力强,无污染,可重复利用。结论:水-树脂吸收法吸收效率高,操作方便,回收处理简单,是绿色环保的薄荷气味净化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球形苯类吸收树脂,研究了交联剂用量与树脂的吸收倍率、交联密度和凝胶分数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交联结构对树脂吸收和释放动力学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考察了树脂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吸收树脂的凝胶分数和交联密度不断增大,吸收倍率出现峰值;随着交联密度的提高,吸收树脂对甲苯的吸收速率和释放速率均减慢,吸收动力学常数与释放扩散系数都不断降低;树脂对甲苯的吸收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得出了形式简洁的吸收树脂释放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吸收树脂释放甲苯的动力学行为;吸收树脂的交联结构稳定,再生重复使用10次以后树脂微球的大小、形貌和吸收倍率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杨莉  叶皓 《江西化工》2009,(2):95-97
以NaOH水溶液和Na2CO3水溶液吸收CO2属于化学吸收,吸收液的pH值随着吸收剂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呈现出对CO2完全吸收的趋势。由于化学反应增加了吸收速率,可根据增强因子利用物理吸收的方法计算化学吸收时所需的填料层高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硝化甘油的溶损,降低原材料消耗,节约用水量,消除三废危害,吸收药废水循环使用是非常必要的。生产一吨吸收药约有八吨吸收药废水。根据某厂测定,未经回收装置的一升吸收药废水中有3克吸收药,即生产一吨吸收药,废水中就要跑掉24公斤吸收药。吸收药废水中除含有吸收药外,还含有一部分硝化甘油。硝化甘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随水的温度和pH值的变化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提高普钙生产含氟气体的吸收率和吸收液的浓度出发,对常用的吸收设备——拨水轮吸收室、湍球塔、喷射塔和文氏管的吸收机理,结构特点、选材要求、吸收效率等方面作了阐述和评价,并对国内外近几年出现的栅条吸收塔、旋流板塔和其他设备的应用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栅条塔或旋流板塔的串联吸收流程可以简化吸收过程,提高氟吸收效率和吸收液的浓度。  相似文献   

9.
文章叙述了铜氨液吸收一氧化碳的机理、吸收平衡、吸收速率。说明CO吸收速率比CO在液相中的纯物理吸收扩散速率增大数百倍,並证明铜氨液在高压下吸收CO系处于气膜控制。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80%左右,因而,吸收设备可按气膜传质速率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我国制造盐酸是用水吸收氯化氢气,工艺上采用降膜吸收塔二次吸收。吸收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有很少一部分氯化氢气没有被吸收,白白损失掉,并且造成环境污染。回收这些氯化氢的工艺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喷射泵吸收循环使用,另一种是增加一级吸收塔,吸收液进二次膜式塔作吸收液。 我厂原采用的是二次吸收,尾气用喷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普通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桶不耐四氧化二氮腐蚀的问题,制作新的四氧化二氮废气吸收桶和喷洒头,研究新的成套吸收装置与四氧化二氮的相容性,测定新条件下四氧化二氮的吸收率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从而决定该吸收装置对四氧化二氮废气吸收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吸收装置中吸收桶成分并无改变,四氧化二氮的吸收率(均值)高达95.5%,亚硝酸盐氮的含量低于国家地面水排放标准,该吸收装置适用于四氧化二氮废气的持续吸收。  相似文献   

12.
在0.1~2 m~3/h模拟烟气膜吸收处理装置上,进行了膜吸收法捕集CO_2传质过程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了气体流量、吸收液流量和吸收液浓度对传质过程的影响;结合吸收溶剂的化学反应增强因子及中空膜本身的参数,建立了膜吸收过程的传质计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有化学吸收推动的膜吸收传质过程中,膜吸收的传质阻力集中在气相和膜的界面,而反应发生在液膜界面,所建立的计算模型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现象。通过建立传质模型,可以推算出膜表面吸收传质过程,从而为膜吸收过程的工业放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膜吸收法是膜分离技术与气体吸收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烟气净化技术,具有传统吸收法和膜分离技术的共同优点。介绍膜吸收法净化烟气的基本原理、常用的膜材料,阐述烟气脱硫/脱硝、脱碳的研究进展。通过膜吸收技术与传统烟气吸收技术对比,表明膜吸收技术在经济性能和环保方面具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付新 《湖北化工》2012,(4):9-11
综述了二氧化碳选择性吸收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膜吸收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陈惜明 《广东化工》2014,(18):11-12,39
以热碳酸钾为吸收剂,二氧化碳为被吸收气体,在双驱动搅拌吸收器内进行化学吸收实验,实验表明碳酸钾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时存在一个诱导期,讨论了吸收剂的温度,气液相的搅拌速度,吸收液浓度对吸收过程的影响,并测量了热碳酸钾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平均传质系数。  相似文献   

16.
纤维回用对纸浆液体吸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纤维回用对纸浆液体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漂白硫酸盐针叶木浆和漂白硫酸盐阔叶木浆纤维回用后其浆张的液体吸收表观动态接触角变化规律极为相似 ,第一次回用对表观动态接触角变化和液体吸收时间的影响最大 ,回用两次后趋向稳定。纤维回用对化学热磨机械浆液体吸收性能的影响较小 ,即使经过五次回用 ,其表观动态接触角和液体吸收时间的变化也较小。由此推出的液体吸收模型可表述为 ,浆张的吸液过程大致可分为快速吸收和慢速吸收两个阶段 ,快速吸收阶段由渗透过程控制 ,慢速吸收阶段由扩散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7.
<正> 在一般介绍吸收内容的参考书和教科书中,往往以物理吸收为主要讨论对象。而在许多具有重要的实际吸收中,被吸收的组分能与吸收剂(或其活泼部分)发生化学反应。由此,它的计算亦与物理吸收有所差异。本文就伴有化学吸收计算方法作以下简单介绍。 不同类型反应的吸收过程液相吸收速率的几种计算方法已在不少书中及参考手册中  相似文献   

18.
1 催化吸收稳定工艺流程 1.1 吸收稳定系统流程简图 1.2 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简介 来自富气压缩机的压缩富气送入吸收塔,通过与吸收剂(粗汽油、稳定汽油)接触吸收,其中的大部分C3、C4组份被溶解于吸收溶剂而得到回收,吸收后的贫气再进入再吸收塔,与轻柴油接触并吸收所夹带的吸收剂组份后,塔顶干气被送至下游双脱装置进行脱硫处理,考虑吸收过程放热,吸收塔共设置了四个中段循环取热回流.  相似文献   

19.
刘敦禹  程潜  金晶 《化工进展》2018,37(Z1):35-42
采用基于pH测量的CO2吸收速率研究方法。将pH与溶液中的成分相关联,采用分段拟合获得CO2吸收速率,获得溶液成分对吸收速率的影响规律。对于低浓度的NaOH来说,吸收速率一直保持不变直到CO2物理吸收到NaHCO3溶液中。对于高浓度的NaOH,NaOH完全转化成Na2CO3时,吸收速率降低。但在两个吸收阶段中,吸收速率不变,CO2物理吸收到NaHCO3中时,吸收速率随CO2饱和度的增加而降低。对CO2吸收到NaOH中,CO2和钠离子浓度都促进吸收,钠离子浓度影响更大;对于CO2吸收到Na2CO3中,当Na2CO3浓度大于0.05mol/L,吸收速率不随浓度增加;对于CO2吸收到NaHCO3中,低浓度的钠可以促进CO2吸收,而高浓度的钠抑制CO2吸收,这主要由于析盐的作用。为避免CO2大量吸收,优先选择0.5mol/L以上浓度的NaHCO3。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二氧化碳吸收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现代二氧化碳吸收工艺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现有的二氧化碳吸收方法,包括物理吸收法、膜吸收法、化学吸收法、离子液体法、电化学法和O2/CO2燃烧法,简要介绍了各种吸收方法的特点及所做研究,重点讨论了工业应用较广的化学吸收法,分析了离子液体法与其他有机溶剂比较的优缺点,并对新工艺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