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里格气田苏49-01加密实验区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的盒8段及山西组的山1段为河流相沉积,有效储层几何形态、规模大小、井间连通性、垂向叠置关系及物性条件认识难度大,单井控制储量和产量低。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及地震资料,以沉积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地质统计学为指导,运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开展了有效储层横向预测研究,解决了有效储层空间分布及连通性等问题。同时,在有效储层预测结果基础之上,讨论了5种矩形井网对有效储层的控制程度,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合理的开发井距。分析表明:研究区目的层砂体数目多,规模小,宽度多为400~600m,单砂体有效厚度多为3~6m,有效砂砂体连通性较差;合理开发井网井距600~800m之间,结合有效砂体的分布情况,应采用不规则井网部署开发。该研究结果对油田下一步井网部署及调整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老井复查是目前油气藏开发中一种常用的"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的增储上产、增收节支、降本增效主要技术措施。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老井复查录井地质综合指标评价指标和测井电性标准,实现老井复查选井评层标准由定性向定量化的转变。根据新场气田蓬二段气藏近5年实施的11口复查井测试效果评价分析表明,目前建立的选井评层标准符合蓬二气藏现阶段的老井复查选井评层要求。在新场气田JP_2~2、JP_2~5气藏未动用储量区研究基础上,以新场气田蓬莱镇组老井复查选井评层标准为指导,深化新场JP_2~2、JP_2~5气藏老井增储上产地质潜力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浅102、川孝170的5个井区具有转层挖潜及侧钻动用的潜力;新浅22~新浅29井区之间满足加密井部署井距要求,具有调整加密井部署潜力。  相似文献   

3.
元坝气田是目前世界上气藏埋藏最深、开发风险最大、建设难度最高的酸性大气田,国内外没有成功先例,缺乏相应理论、技术、方法。针对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超深、高温、高压、高含硫、礁体储层复杂、气水关系复杂、天然气组分复杂、压力系统复杂、地形地貌复杂等"一超、三高、五复杂"的特点,以及面临的地质规律不清、气藏描述太难、有效开发不易、钻完井瓶颈多、安全环保压力大等五大开发难题,创新了生物礁发育与储层分布开发地质理论,提出了超深条带状小礁体气藏有效开发模式,形成了超深层小礁体气藏精细描述技术、超深高含硫水平井钻完井技术、高含硫天然气深度净化技术、复杂山区高含硫气田安全集输技术等开发关键技术体系,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7000m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突破了7000m超深高含硫生物礁气藏开发禁区,突破了7000m超深高含硫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瓶颈,实现了高含硫天然气深度净化技术国产化,实现了复杂山区高含硫气田安全集输技术智能化,确保了大型超深高含硫生物礁气田安全环保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4.
田刚  李祖友  王旭 《中外能源》2014,(12):41-45
老井挖潜以其"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的优点,成为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增储上产、增收节支、降本增效的重要举措。以新场气田为例,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复杂的地质特征,通过建立地震识别原则、录井地质综合指标评价标准和测井电性标准,结合储层改造工艺的特点,形成老井挖潜选井评层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实现挖潜选井评层标准由定性向定量化的转变。就新场气田而言,目前阶段,蓬莱镇组气藏"强波峰、低频率"和沙溪庙组气藏"低频率、强振幅"的特征作为老井挖潜选井评层的地震识别原则及标准是适用的;在对挖潜获得成功的含气层的测井响应及解释资料归纳总结,并与蓬莱镇组、沙溪庙组历年挖潜获得成功的气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结合的基础上,建立的挖潜选井评层测井电性标准、特别是给出的储层电性特征推荐值是可靠的,可以为老井挖潜选井选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夏进军 《中外能源》2012,17(11):48-50
辽河油田洼79井区储层发育不稳定,砂体规模小,油藏埋藏深,油层薄,岩性细,加之直井开发中存在注汽压力高,吞吐周期短,油层出砂严重,检泵周期短等因素,导致储量难采。利用储层评价技术开展区块精细油藏描述,落实剩余储量富集区。在此基础上,对区块油井的注汽规律、生产规律进行评价,同时寻找适宜的开采技术。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开展水平井动用可行性研究,并采用配套的钻采工艺技术,设计水平井整体替代直井进行二次开发的方案。预计洼79井区利用水平井二次开发后,井区日产油能力达到80t以上,采收率可提高7.3%,增加可采储量10.2×104t。实践表明,水平井既可有效抑制油井出砂、改善注汽效果,又可发挥泄油面积大的优势,提高主力砂体动用程度;合理优化钻采工艺可有效提高油层钻遇率,利用多点注汽方式能提高热利用效率,实现难采储量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6.
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玛2井区百口泉组油藏水平井出现压力下降快、日产量低、含水下降慢、压裂液返排率高和排液时间长等问题,且南北区域产量差异大,新投水平井井筒异常比例高于老井。在充分掌握玛2井区砂体分布、沉积特征、储层物性、裂缝特征等基础地质资料背景下,开展水平井开发措施研究,评价影响玛2井区水平井产能的主控因素,对比分析不同施工参数条件下油层缝网扩展规律。先导试验区开发效果较明显,南区5口典型井平均日产油16.32m3/d,北区5口典型井平均日产油15.47m3/d,南区典型井的裂缝规模、有效改造体积更大。同时开发措施仍需进一步改进,包括优化水平井压裂开发簇数和簇间距、水平井段簇优化及施工参数优选等。玛2井区具有开展小井距开发试验的基础,建议井距在150~200m,水平段长在1400m左右,簇间距在20m左右。  相似文献   

7.
新场气田沙二气藏为多层叠置气藏,自上而下主要由4套含气砂体组成,共分为JS21、JS22、JS23、JS24四个气层,埋深为2200~2500m,平均孔隙度为10.2%,属低-中孔储层,试井解释有效渗透率低于0.1×10-3μm2,属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新场沙二气藏累计提交探明地质储量534.35×108m3,动用地质储量445.08×108m3,累计采气量120.35×108m3,优质储量已全部动用,解释级别较低的致密砂岩气层动用程度较低。随着压裂改造工艺技术的进步,在以前难动用的储层上建产,将成为该气藏稳产的重要手段。根据各地质参数对油气的不同响应特征,建立了超平衡钻井条件下气测值的校正与恢复方法、地质指标权重评价等录井解释评价新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对原来解释级别较低的致密砂岩气层潜力进行了再评价,筛选出了该类气层的潜力级别,为老井挖潜和气藏后期开发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塔中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近年来投产井产量差异巨大,直井投产井中56%为低效井,水平井中70%为低效井,影响开发效果主要因素尚不明确。通过灰色关联法对该区块48口样本井统计分析,引入地震反射、钻遇位置、测井储层厚度、放空漏失、酸压规模等影响因素并定量评价,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系数,进而明确影响直井和水平井开发效果主次因素。最终得到该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区块内,影响直井开发效果主要因素为缝洞体供液特征、地震反射类型和钻遇储层位置,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主要因素为缝洞体供液特征、地震反射类型和酸化压裂规模。提高该区块开发效果关键因素是使单井能控制多缝洞体,增大单井控制储量。在井位部署及井型选择时,直井尽量钻遇储层构造高部位,水平井尽量选用大规模分段酸压,以达到水平井控制多缝洞体目的。  相似文献   

9.
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目前处于开发试验评价阶段,将逐步成为该气田的产能建设接替阵地,为了达到高效开发,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本文从开发层系划分入手,评价合理的开发方式,针对不同的储层特征差异化制定井网井型,针对水平井区利用经济下限法、经济合理法、规定单井产能法、导压系数法、类比法(类比靖边气田马五气藏)等方法研究合理的井距,研究认为:(1)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气藏适合采用衰竭式开发方式;(2)开发层系划分为马五5与马五6+7叠合区立体动用,采用"直井+水平井混合井网"立体开发;(3)非叠合区裂缝—溶蚀孔洞型储层合理水平井井距在1000~1200m,裂缝孔隙型储层合理水平井井距在800~1000m,基于储层条件采取混合井组差异化部署策略。该研究对气田奥陶系气藏合理高效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川西气田须家河组具有资源丰富、储层厚大、保存条件良好、圈闭发育、成藏配套条件良好等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大型古隆起和斜坡区是天然气区域成矿带,继承性发育的古构造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地区,相对优质储层发育是天然气富集和稳产的基础,裂缝发育是高产的关键,相对优质储层叠加规模裂缝构成高产富集带.气藏具有埋藏深、高应力、高压、高温、致密、非均质等特征,高产富集带预测和规模建产难度大.针对高产富集带特点和气藏工程地质特征,初步形成了转换波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和超高压大型水力压裂开发两大核心技术.勘探开发成效表明,基于转换波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的高产富集带预测技术,能较好地解决川西气田深层须家河组致密裂缝型气藏优质储层识别、裂缝检测及含气性预测等问题.基于提高深层高应力储层单井产量的超高压大型压裂技术,能较好地解决川西气田深层须家河组致密气藏规模建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川西气区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直井或水平井压裂后才能获得工业天然气产量,措施后产量压力递减快,采收率低,加密调整井对邻井干扰严重。为厘清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后地层压力分布,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气藏采收率,提出了Voronoi网格数值模拟法,建立了压裂井数值模型,研究了致密砂岩气藏压裂井地层压力在横向及纵向上的分布,分析了气井的配产、生产时间、地层渗透性等因素对地层压力剖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面上,地层压力在压裂裂缝方向和垂直于裂缝方向上渗流不对等,形成椭圆渗流区域;纵向上,压降梯度与气井配产、生产时间成正相关,与地层渗透率成负相关。新场气田沙溪庙组气藏沙二1气层在压裂裂缝方向上,在距井筒60~100m气层中,压力降占生产压差的80%左右。基于地层压力分布特点,采取了部署菱形井网的加密井、优化气井配产及低产水井间开管理等措施,实施后剩余储量区得到有效动用,提高了采收率,延长了气井稳产时间。  相似文献   

12.
川中龙女寺区块龙王庙组气藏与磨溪主体区具有相似的构造和沉积背景,是主体区之外最具勘探开发潜力的地区,是主体区重要的产能接替区。龙女寺龙王庙组气藏较主体区圈闭面积小、闭合高度低,滩体分散分布,非均质性强,且无统一气水界面,气水关系复杂。相比主体区生产效果及稳产能力较差,动态储量小,气井产能相对较低,产水机理不明确,试采阶段就有75%的气井产出地层水。龙女寺区块整体试采效果较主体区差的主要原因,一是储层地质条件不如主体区,非均质性较强;二是气井大部分产水,气水关系及水侵机理复杂,导致产能发挥受到影响。为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对策:深入开展气藏精细描述,刻画气藏地质特征;加强气藏动态监测,深化气水关系及水侵机理认识;开展水锁/水封关键因素研究,实施气井储层改造和工艺井,加密井网提高气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非常规天然气成为重要的接替资源。四川盆地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丰富,须五气藏为典型的砂泥岩互层致密非常规气藏,有效的完井方式是气藏实现提高单井产能、提高气藏可采程度的重要保障。国内外非常规气藏水平井主要采用多段压裂技术、降阻水压裂技术、同步压裂技术,开发效果显著;研究表明,基质裂缝、裂缝网络渗透率、水力裂缝间隙、水力裂缝传导率、岩石压缩性、水力裂缝半长、自然裂缝孔隙度,对页岩气水平井产能影响较大,钻井过程中要对近井地带的基质渗透率、裂缝网络渗透率和自然裂缝孔隙度进行保护。川西须五气藏储层脆性矿物含量与美国其他页岩气相当,同时储层具有天然裂缝发育的特点,完井方式需要考虑储层改造工艺、最大程度上实现缝网压裂的目的;通过深入研究,优选出川西须五气藏完井方式,优选套管射孔完井方式,采用水平井+多段水力压裂和储层改造完井方法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4.
大庆油田某外围低渗透油藏已投产扶杨油层水平井存在投产初期产量较低的问题,原因统计分析表明,导致水平井初期产量低的主要因素为注采井距设计不完善、射孔井段设计不合理、压裂参数设计不准确。应用非达西理论公式和数值模拟综合确定合理注采井距;依据井震资料结合储层预测,落实油层展布特点,建立储层分类标准,优化水平段射孔井段;针对储层展布及渗透性,结合固井质量,数值模拟优化裂缝长度、间距、裂缝半径,优化施工排量及单缝加砂量。通过对水平井的优化部署,后期优化改造规模,加强了老区剩余油挖潜、新区储量动用程度,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扶杨油层水平井开发的配套技术路线。以某井区为例,应用这套开发方法 ,区块水平井初期产量为周围直井的6.8倍,按照当时操作成本及原油价格,内部收益率为12%时,第一年即增加经济效益174.6万元。  相似文献   

15.
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和马井气田蓬莱镇组气藏是川西气田的两大主力气藏,其气层平均孔隙度7.90%~10.84%,平均砂岩厚度8.70~30.30m,平均含气饱和度45.80%~55.00%,地层压力系数1.36~2.05,平均有效渗透率分别为0.11m D和0.16m D,累计储量丰度分别为3.23×108m3/km2和1.65×108m3/km2,属于典型的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开发难度较大。气藏开采早期压力、产量递减快,压力月递减2.29MPa;气层连通性差,压力传播范围有限,波及半径一般小于300.00m,单井控制储量低,平均3000.00×104m3;低压低产期长,56.13%~75.62%的可采储量是在井口压力低于3.50MPa阶段采出的。在气藏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非均匀菱形调整井网及老井挖潜转层提高储量的动用;确定气井投产初期的合理工作制度,提高高压阶段的采出程度;低压、低产阶段是气井产气量采出最多的时期,必须高度重视此阶段的措施维护,以提高气藏采收率为目的。  相似文献   

16.
加密井井间干扰影响因素及对邻井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溪庙气藏是新场气田主力气藏之一,随着气藏进入开采中后期产量递减阶段,表现出储量总体动用程度低、动用不均衡的特点,结合沙溪庙气藏储量动用状况及剩余储量分布情况,通过采用加密调整井网的方式,解决气藏单井控制储量较小、产量递减快、气藏整体采出程度较低的问题。由于新场沙溪庙气藏属低渗致密气藏,自然产能较低,大部分井都需要通过加砂压裂才能获得产能。随着加密调整井的增多,井距逐年缩短,加砂压裂过程中对邻井产生井间干扰现象越来越多,表现为生产井受加砂压裂井的影响,其压力、产气量、产水量等发生变化,甚至出现生产井返吐泥浆或出砂。分析认为,新场气田沙溪庙气藏的井间干扰与井间距、井方位、天然裂缝系统密切相关,大部分井在裂缝延伸方向上对邻近生产井产生干扰,井间干扰对邻近生产井产能影响不大,76%的井受影响后可恢复产能或增产,21%的减产井多为短期减产井,从长期生产情况看对产量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盆地陆丰油区珠江组储层多为砂体稳定连续分布的滨岸沉积,该区的油田从储层沉积特征、油藏类型、宏观储层物性到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开发效果与采收率却有很大区别。以已开发的老油田陆丰A(采收率高达69.8%)和已结算陆丰B油田(采收率为37.8%)为例,结合国内外滨岸储层露头研究成果,分析了该类油田的顶面微构造、隔夹层分布特征等,总结了陆丰地区滨岸储层的构型模式,指出它们在沉积背景与物性等储层特征上虽然具有相似性,但夹层发育模式不同却用相似的开采方案是造成它们采收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对于沿岸砂坝发育平行状夹层的油藏,用水平井开发可以有效防止底水锥进,但是对于斜交状夹层发育模式的沿岸砂坝油藏,需要准确预测夹层发育位置,用水平井与定向井结合的方式开采才可以有效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卫城零星气藏为被断层复杂化的中孔、中渗常温常压低凝析气藏,储层物性较好,非均质性较弱,探明含气面积4.44km2,天然气地质储量7.12×108m3,可采储量4.94×108m3。目前,该气藏已进入开发后期,整体上储量动用程度、采出程度均较高,气井低压低产,积液间开,停产井多,井筒结盐、结蜡现象严重,稳产难度大。在区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以各断块结合部为重点研究工区,利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和构造-测井非线性约束储层反演等技术,分析构造形态,描述储层分布,优选有利目标,形成了复杂断块气顶零星气藏开发研究技术,实现了未动用储量的有效动用和已动用储量剩余资源的有效挖潜。通过精细构造研究,目前共提出5个有力目标区,部署调整井2口,侧钻井3口,实际投产新井3口。3口井当年累计产油1058t,产气504×104m3,当年投入按总投入的1/4折算,为500万元,当年累计创效2118万元,则投入产出比达1:4.2。  相似文献   

19.
川西中浅层水平井分段加砂压裂改造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川西低渗透气藏高温、高压、储层品质差、气井控制半径小、产量递减快、气藏整体采收率低等问题,在对水平井分段压裂适应性分析基础上,将常规水平喷射技术应用于水平井分段压裂,形成水平井不动管柱滑套水力喷射分段压裂及其配套技术。裂缝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在水平井段长为600m时,裂缝条数4~5条、裂缝半长120~140m,且中间裂缝较短,两端裂缝较长,两端裂缝间距小,中间裂缝间距大的裂缝组合,是实现分段压裂水平井产能最大化的保证。针对水平井压裂施工多裂缝易砂堵、长水平段支撑剂传输沉降等风险,通过工具改进,结合支撑剂段塞、防砂控砂,以及高效返排工艺技术,形成有效风险防控措施,保证顺利施工和安全生产。现场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新技术应用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气井单井产能,压裂水平井产能较邻井直井产能增大2倍以上。对比气井压后稳产情况可以看出,水平井稳产能力优于相邻压裂直井,在难动用储量的高效开发上表现出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辽河油田杜84块兴隆台油藏纵向划分为兴Ⅵ组、兴Ⅲ组、兴Ⅱ组、兴Ⅰ组四套油层组。其中,兴Ⅵ组采用直平组合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兴Ⅰ组采用双水平井SAGD,兴Ⅱ、Ⅲ组互层状油藏水平井吞吐挖潜,实现杜84块多元化立体高效开发。通过开发方式转换,杜84块实现了油田纵向储量的均匀动用,很多区域达到或超过油田标定采收率(29.2%)。通过深化地质研究,发现兴Ⅱ组还存在未得到有效动用的单砂体油藏。结合部署界限和油藏发育情况,在兴Ⅱ组隔夹层发育稳定区域部署规划两口水平井杜84兴H2111井、杜84兴H2112井,控制地质储量11.5×104t,部署区域基本未动用。两口水平井目的层厚度在7m左右,水平段长度为240m以上,单井储量在5×104t左右。应用近钻头地质导向、随钻地质跟踪以及水平井同注同采技术,挖潜单砂体油藏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