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目前工程图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图学教学设计目标,设计了具体的工程图学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实践表明,该实践教学设计对工程图学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维实体设计是工程设计的必然趋势,设计方法的变革导致企业对人才的新需求,也要求改革与现代生产和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建立以三维设计为主线,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工程图学新体系.为此对工程图学测绘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工程图学测绘教学的新思路.强调了工程图学测绘教学中三维实体设计、实践和创新的重要作用,着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从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卓越人才出发,分析了工程图学的教学现状,重新构建了工程图学的新的教学体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考核方式以及工程图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工程图学课程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4.
目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旋律。工程图学课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工程图学的改革核心。本文研究了高校现代工程图学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来探索工程图学课程的现代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工程图学是工科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主要从改革体系、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论述工程图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时期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机械专业毕业设计图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从工程图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工程图学教师自身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措施,形成新的教学体系,可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未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徐元敏 《中国机械》2014,(11):105-105
本文论述了工程图学在当前社会的发展情景,基于工程图学的特点讨论了当前机械类工程图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机械类工程图学课程教学的重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在北部湾大学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的机械工程专业参与工程认证的背景下,针对当前本科教育阶段教学以及传统线下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教学内容重复性强,学生学习枯燥没有挑战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薄弱”“实验教学设置不合理,毕业生能力不高”“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不能体现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等问题,对其各项潜在要因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提出如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学改革方法,该改革按照OBE和复杂工程问题的内涵核心为理念,通过实施“课程教学目标改革”“课程教学大纲改革”“课程教学设计改革”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逐步形成以学科竞赛作为平台,“以任务为导向,比赛引领”思路的“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并不断结合顺应时代教学步伐的混合教学模式为课程教学设计提供新活力,探索适合本课程与毕业阶段的教学目标点并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新机制,最终达到能够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深入挖掘了工程图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与各章节内容有机融合,以"碎片化学习"现状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工程图学课程进行"碎片化学习"教学设计,新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合理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课程学习效果,并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分析了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包括混合教学模式在内的课程改革方法及措施,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对涉农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应该站在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角度进行实施.考试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革.近年来,随着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调整,原有的单一闭卷考试已经不能做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为此,根据工程图学课程的内容及教学要求,在以考核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下,提出了多种测评方式相结合的、较为合理和完善的考试方法,以期达到"以考促学"、提高学生工程制图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国家、省教育厅、省人社厅有关工程图学的职业技能大赛为依托,对接生产具体实际对工程制图类课程的应用为任务驱动,顺应“三教”改革发展趋势,制定课程标准,有效推动产教融合,实施基于成果导向(OBE)模式的工程制图类课程内容教学改革。通过构建一整套目标更明确、设计更科学、覆盖面更全面的教育教学考核体系,强化对学生相关职业技能的锻炼和职业能力素养的提升,促使学生满足用人单位特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实现学生一毕业就能就业上岗的新型用人机制。以高职特有的培养目标为前提,改革优化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课程结构体系,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形成现代工程制图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具有工匠精神,能在全国赛和省赛中获得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符合高职教育突出的职业性、实践性和技能性的特点,达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具有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以传统工程图学CAI课件为基础,以基于参数化技术的Pro/Engineer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的工程图学教学新思路,在工程图学教学中实现了一种开放式的、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设计”为主线的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从工程图学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出发,分析了工程图学实践教学的现状,重新构建了以尺规作图、计算机绘图、徒手画图及构形设计并重的多阶段的新实践教学体系,并从考核方式以及改革的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阐述工程图学在现代制造技术中的重要性、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现代工程图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提出工程图学教学的改革思路,以及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职业院校生源多元化,采用相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对具有生源差异和个体差异的学生进行“一刀切”教学,易出现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差生“吃不消”的现象,这使得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严重影响教学质量。针对上述问题,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探讨了基于在线课程的机械设计基础动态分层次教学方法。“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机械零部件选用方面的知识,具备运用有关技术标准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及使用维护能力。依托在线课程平台,结合分层次教学方法,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动态分层次教学改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包括利用在线课程的讨论、问卷等活动准确全面掌握学情,并合理分层;重构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分层教学;采用三元三维立体化的分层评价。课程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后,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希望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虚拟现实仿真测绘装配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图学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中由于缺乏真实感受,学生听课时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内容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实验资源的匮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工程图学>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工程制图课程的本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具有一定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设计能力.这也是工程制图中培养创新人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章围绕工程图学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为教学中更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提出了几个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机械设计”课程学习有一定难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习效果比较差等问题,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大学专升本机制专业的“机械设计”课程,先介绍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应翻转课堂的设计,教学设计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案例要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教学设计要根据具体内容做不同的设计;其次介绍了翻转课堂实施过程,这是重点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过程是不一样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分配,教学资源的整理和发放,作业的布置、检查与辅导;最后介绍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和教学效果。最终得出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不仅提升了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提升教学效果、学生能力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机械精度设计”是一门面向高校机械类、材料类、仪器仪表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有关专业本科课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该课程在面向机械类学生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课程抽象概念多、术语定义多、课堂枯燥乏味、实践课程设备少等问题,该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提出对该课程的教学过程改革措施。理论教学方面,首先,基于从事精密仪器、高精技术等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同感,从思想层面提高学生对机械精度设计这门课程的重视度。其次,基于课程知识点,从逻辑思维培养角度出发跨章节凝练知识点,以解决学生对抽象概念、专业术语易混淆的问题。再者,以项目为主线,探索不同章节内容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方面,针对目前学校该课程实验设备少、设备老旧等问题,提出团队协调作业、计算机辅助的虚实公差分配以及融合视觉测量实验室资源的改革思路,既增强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