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正处在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伟大时代,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对我们各行各业都提出了要求。面对建设生态文明和“双碳目标”的时代使命,本文基于目前的大背景下的设计思考,提出“能量美学”这一开源理念,从提出背景、定义诠释、观念价值、必要性和意义、路径与实践五个方面,阐明要实现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实现碳中和目标,仅在现有技术和政策体系下努力是远远不够,需要社会经济体系的全面深刻转型,以及生态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创新和转变。设计师和建设者应如何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增加生态文明的绿色图景,满足人民追求美好愿望的需求,体现为探索高品质设计所做的不懈努力,切实服务于新时期人民生活不断升级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5,(9)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新农村住宅设计应遵循习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克服农村住宅设计中对自然环境的忽视、在设计中缺乏布局意识等问题,因地制宜地设计生态住宅,汲取传统住宅中的生态技术以及积极运用新的生态技术,从而使得新农村住宅设计与建设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全面平衡。  相似文献   

3.
王阳  黄明华 《规划师》2013,29(1):11-14
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安全。生态城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安全,要求既能满足城市的发展又不能破坏自然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各国解决城市安全的重点解决方案,构建生态城市成为城市规划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需求"不断增加,即要求城市的"生态美"。一方面,生态美学介入生态城市构建具有必然性;另一方面,生态安全下的生态服务功能设施的构建往往与"生态美"相矛盾。因此,需要从微观层面—古代城市协调经验、宏观层面—从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协调来解决生态安全与生态美学的矛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建筑学的观点出发,结合生态文明观念探讨生态建筑设计,着重分析了生态文明建筑观的基本原则、设计方法与模式建构,并针对当前城市生态建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4)
当前,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追求健康、舒适、生态的室内环境。文章通过研究现代室内设计思潮,对生态美学、提倡适度消费、倡导节约和循环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坚持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探讨生态文明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是文明演替和时代变迁背景下的重大变革,要从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高度,从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三个方面深刻理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在认识论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优先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核心价值观,治理生态病是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作用,要善于从整体性、多样性、包容性等生态视角去分析、解决问题。在本体论方面,全面实现高水平治理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根本依据,规划编制要深入浅出、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突出特点,既不能沿用老思路、也不能套用新模板;规划审批要分级授权,管什么批什么,但不能批什么编什么;规划监管要精准有效,不是一味减少监管数量,而是看是否必要。在方法论方面,引领高质量发展和缔造高品质生活是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抓手,要强化以人为本的初心和手段,强化多维空间的感知与管控,树立生态优先的价值位序,强化环境导向的分析方法,创新促进要素流动的政策制度,力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7.
8.
生态属性与特征是风景园林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期,风景园林应立足国家生态建设的主脉,依托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生态层次及深生态和浅生态的2个哲学观念,积极广泛参与到国土整治与生态恢复设计、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与文化景观保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动植物群落与绿色生态空间设计、场地营建与生态空间设计、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设计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领域的过程中,立足风景园林设计的生态思路和生态法贝I,以生态格局的整体性、生态过程的完整性、生态界面的延伸性、物种的多样性、通道的连接性、生境的原生性、扰动的有限性、足迹的平衡性和环境的健康性9个特征为切入点,探讨国家和地方宏观生态建设目标实现的微观途径体系,成为风景园林在新时期的新使命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是贯彻“美丽中国”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建筑节能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节能环保、科技创新、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该设计理念在美国的建筑节能设计的实践中已有所体现。本文在借鉴美国建筑节能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政策机制、科技创新及技术推广共同构成了建筑节能设计的“三角模型”,三者各成体系又相辅相成,以期推进生态文明理念在我国建筑行业的深层次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夜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发力点,全国多地正积极推进夜间经济示范区规划研究工作。但在试点片区规划工作中,夜经济区域的生态指标常被作为一个达标项完成。而事实上,生态文明建设和夜间经济示范区的打造都应是多维和多尺度的。在生态文明发展背景下的夜间经济示范区规划需从多角度融合生态文明发展。本文以某一线城市郊区县夜间经济示范区规划研究为例,分析总结出关于夜间经济示范区规划设计在各尺度和维度间可融入的生态化思考。  相似文献   

11.
刘彬  李可 《城市建筑》2014,(2):15-15
本文主要对试论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同行和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意义,接着从生土建筑以及节能节地建筑等方面,分析了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类型,最后提出了绿色建筑技术、原生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以及建筑再利用技术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3.
陈玥 《城市建筑》2014,(14):290-290
如何正确认识园林景观设计在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其应具有的社会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是当前园林景观设计单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贾珍  田青 《园林》2021,(4):38-44
为了研究藏传佛寺园林中的生态观与生态理念,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两大藏区的拉卜楞寺、禅定寺、天堂寺为研究对象,从3座寺院的选址与自然环境、空间布局、风景园林要素等方面进行探析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藏民族传统文化对藏传佛寺园林的营建及保护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藏传佛寺园林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观及生态文明思...  相似文献   

15.
谢梦云 《风景园林》2019,26(8):35-38
当今的城市化进程面临诸多问题,在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替代了乡村成为国人的主要人居环境。生态文明旨在倡导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荒野景观作为最本真的生态自然,理应成为人们市居生活的重要体验对象与审美对象。荒野哲学以其对人类生存家园损毁的忧患意识以及对当下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逐渐成为哲学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城市中,荒野的价值应该得以重估,荒野景观应当得以复魅。城市对荒野的呼唤、城市审美对荒野的悦纳,是当今中国城乡可持续建设的重大使命。在生态文明的当今社会,人们在市居生活中需要倡导一种审美观念,即荒野审美。荒野审美观的构建正逐渐趋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费凡  岳邦瑞  聂静 《中国园林》2024,40(4):77-81
生态美学是一门面向生态危机、致力审美体验与环 境健康共赢的规范性学说,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 义。如何借由景观感知研究助推生态美学观的传播,引导公 众审美意识转向自然关怀与伦理正义,是风景园林学科关注 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旨在借由理论综述与案例分析探讨以 景观感知为中介的生态美学践行途径。具体包括:1)在概念 框架层面,讨论了景观感知、生态美学观及风景园林实践的 关系;2)在价值规范层面,构建了践行生态美学的目标体系, 包含“安全氛围的暗示”“关怀意图的显露”“地方文脉的 反映”“生态规律的阐释”及“生态伦理的激发”5个关键维 度;3)在实践应用层面,凝练了围绕目标体系的一系列风景 园林营造策略。通过系统认识美学规范与景观实践间的作用关 系,以期为基于人本感知的、面向当代美学诉求的风景园林研 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余洋  姜鑫  张露思 《风景园林》2018,25(12):125-129
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以设计课程为导向的生态实验教学模式,3个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设计课程应用。课程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设计均以设计课程为导向,其实验结果可作为场地量化认知和分析的基础,帮助学生提升生态规划和设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培养学生的生态学基本素养和循证设计的能力。课程的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1)建构了生态实验课、理论课和设计课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2)将经验知识与循证知识相结合,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循证思维;3)培养了学生多学科交叉的团队合作能力。生态实验教学已经在庭院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生态公园规划、生态公园设计等课程中普遍开展。生态实验课程的教学探索可以增强风景园林学科教育的科学性和研究性,为生态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自然保护地①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区域,其规划也应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1]等生态文明思想和理念,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针对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特征和困难,将生态优先、科学利用、统筹社区发展等方面作为规划研究的重点,使规划既成为各自然保护地工作的基础和管理的依据,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徐涛 《城市建筑》2014,(30):7-7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观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大力推进。本文在分析生态建筑观的含义、原则的基础上,对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详情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相关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与智慧城市是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本文分析经济、文化、生态全球化的大背景,以实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为目标,从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着手,提出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探讨基于生态文明思想的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