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微电网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方式,研究微电网电能质量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对微电网中常见电能质量问题特点分析,该文提出了评估微电网电能质量的相关指标。根据现有涉及微电网电能质量的国家、分布式电源并网及公用电网标准等,确定微电网中不同电能质量指标的阈值,并提出详细计算方法。分类描述了已有对微电网产生的电能质量问题提出的改善方法和控制策略。根据未来电网将与能源和信息相结合形成综合能源网络的发展趋势,对微电网电能质量的治理方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陈勇 《机电信息》2015,(3):157-158
主要对横琴新区智能电网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分析,提出了未来横琴新区智能电网建设的思路和目标,并对横琴新区智能电网未来发展,从分布式能源利用和微电网建设、智能输电、智能变电、智能配网、智能用电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微电网引入复合储能可降低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动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影响,现以微电网并网运行模式下的复合储能为研究对象,建立以全寿命周期年均成本最低、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动最小、并网联络线利用率最大为目标的自适应权重粒子群算法,以实现复合储能的多目标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4.
糟伟红  袁至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10):37-40,92
由可再生能源组成的微电网得到了广泛应用,大量可再生能源的加入使得微网的拓扑结构灵活多变,传统的继电保护难以满足微电网保护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源输出功率的微电网自适应电流保护方案.通过分布式智能配电终端装置(DSTU)采集线路实时的电气参数,并对电流进行整定,根据各个微源的输出功率判断是否启动电流整定.对典型工况在PSCAD/EMTDC上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对于降低保护配置成本、提高微电网保护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风电是我国目前有较大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从电能质量、电网稳定性和电网规划与调度三个方面阐述了大规模风电接入所连带产生的电网问题,并推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与相关产品.  相似文献   

6.
基于公共能源计量的大数据采集、分析、管理和控制的智能交互式终端,可将服务延伸至公共能源管理,对水、电、气等能源消耗进行实时采集、监测和控制.随着能源低碳化和供需一体化,以及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对国家环境的重视,全息智能互联设计电网运行模式将逐渐成为未来能源的主要运行方式.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全息智能交互系统的特点和设计要点,接着探析了电力工程智能电网和微电网设计的方法.希望通过此次全息智能交互设计的探索,为今后的具体工程设计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类别。与其他能源相比,太阳能具有储量高、无污染的优点。当下,太阳能的开发和使用已变得越来越普遍。但是,太阳能发电具有输出功率波动大、防止干扰能力、过载能力差等问题,并且当连接到电网时,电网功率不平衡和频率质量降低。为了有效地抑制太阳能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并提高太阳能微电网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提出了混合储能太阳能微电网系统并联/离网运行以及模式切换期间储能装置和直流母线电压的调节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8.
电动汽车大规模无序接入电网充电可能会导致负荷峰谷差增大,加大电力系统不稳定性,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严重的威胁。但其“储能”功能可以与分布式能源互补,缓解分布式能源出力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的影响,有效降低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储能配置,促进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从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入手,分析了目前有序充电控制的优化目标及控制策略,介绍了电动汽车与新能源的协同优化,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对未来电动汽车规模化充电深入研究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微网作为可再生能源与电网之间的缓冲和纽带,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柔性和电力系统可靠性。给出了微电网主从控制系统的结构,主电源和从电源通过三相逆变器接入微电网交流母线,分析了逆变器及其控制系统。当微电网处于联网运行时,并网逆变器采用恒功率控制模式,当微电网系统独立运行时,主电源采用恒压频比控制模式,给出了具体的控制结构和模式切换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抑制切换过程中微网母线电压和主电源输出电流波形畸变,有效避免切换过程所造成的微电网母线电压突降,减小切换过程对微电网冲击。  相似文献   

10.
微电网是现代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微电网与大电网的联合应用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稳定的电压、频率是微电网推广应用的基础,也是实现我国电力事业稳定发展的前提,现首先对微电网结构进行了分析,其后探讨了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最后以分层控制策略为例开展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控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用户消费端用电量的大幅度提升,智能电网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而智能电网的发展又离不开分布式能源,分布式能源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补充,具有能源可再生以及小规模发电的重要作用。但当用户端的数据在分布式电源之间流通共享时,用户的隐私问题却成为了一个新的难题。为解决上述隐私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智能电网数据共享框架,通过代理重加密技术以及同态加密技术实现数据在分布式电源之间的共享,大大的提升了户隐私权限。此外,对所提出的框架进行分析,证明了该框架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智能电网是一个数字化自愈能源体系,将电力或燃气从发电源(包括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传输到消费端。智能电网能够优化电力供应,促进电网的双向沟通,实现终端用户自毫源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供电中断,并按需传输电量,带来的结果是电厂和客户承担的成本降低,电力供应可靠性提高,而碳排放量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13.
新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技术具有绿色、经济、灵活等特点,微电网为其系统化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为了实现微电网对经济环保性的更高要求,就要整合不同类型的微型电源的优势。因此,微网中微型电源的优化调度、综合经济效益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多智能体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应用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微网中每一个微型电源均可以看成是一个智能体。基于此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联合方法的微型电源综合性能指标评价方法,用来评价分析微型电源的综合性能;并采用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实现了微型电源的优化调度问题,即在满足微网供需平衡的条件下,使各微型电源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4.
智能电网有两个“智能”层次,第一个层次重点放在互动电网方面,设备升级主要是配电端和用户端,强调供电商和用户之间的双向信息传递和电力负荷的自动化管理,用电端可以更多地参与和互动;第二个层次重点在于电网的智能输电、入网和调度,强调分布式供能和储能系统的调峰作用,可再生能源入网的比例提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研究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装置的持续可用性,配电网的智能化发展已不可避免。这个适应许多现有传统分销网络自由、平等和灵活的目标,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仪表工业》2012,(5):17-17
近日,从上海国际风能展览会上获知,科技部即将发布《智能电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科技部高新司孙鸿航博士称,“发展智能电网是中国发展大规模间歇式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新能源的重要途径,对发展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储能电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能技术是构建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地实现用户侧的管理、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提高供电质量和可再生能源功率稳定.介绍了储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储能电池设备的构成.  相似文献   

18.
智能电网旨在利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现代测量技术等先进技术,全面提高电网的能源传输和转换效率,推动我国电力系统快速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智能电网的重要特点,分析了智能电网和传统电网之间的区别,阐述了智能电网发展技术。  相似文献   

19.
凌俊斌  刘婷 《机电信息》2013,(27):121-122
要进一步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就要做好清洁能源的并网工作.现对清洁能源和智能电网系统进行了介绍,并重点分析了智能电网条件下的清洁能源并网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用于工业部分的电能大约为电网整体能源的25%。电网上的扰动会影响电力的质量和可靠性。工业微电网是自给自足的能源系统。在地区内生成的能源,即可在本地消耗,也可向电网补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