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石油化工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催化剂、碱渣、炉渣、油泥等固体废物,当前通常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固体废物。固废填埋场由于管控措施不到位,导致填埋场渗滤液超标排放、渗漏问题严重,产生的固废渗滤液和有害气体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石化企业填埋场常用的固废处理技术包括就地封存的源控制技术、可渗透性反应墙、原位好氧稳定化处理等原位处置技术和整体搬迁、高效分离资源化等异位处置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固废情况。填埋场固废渗滤液的主要处理技术有膜生物反应器(MBR)、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UASB)、碟管式反渗透工艺(DTRO)、缺氧/好氧(A/O)工艺、序列式活性污泥(SBR)和组合工艺等。针对填埋场一般固废,某石化企业采用异位筛分、资源化利用和渗滤液异位处置的方案进行处理;另一石化企业则采用分区清挖、分离减量化方案分别处理填埋场的危废和一般固废。建议未来进一步改进固废筛分技术和设备,提高渗滤液生物处理技术的节能水平。  相似文献   

2.
多数污水处理厂采用活性污泥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这是当前环境工程的重大难题。就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技术应用展开分析,并利用延长生物池泥龄和投加酶制剂两种方法结合,最终实现污水厂内污泥减量化,为后续污水处理污泥减量化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通过3个培养阶段污泥生长情况的考察,研究了颗粒粒径和SOUR的变化以及二者对膜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节能》2019,(7):99-100
生物膜法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处理污染物技术,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它与活性污泥法同时发展起来,相比而言,活性污泥法的应用更为成熟和普遍,而生物膜法则有其自身的优势,如微生物密度大、污泥产生量小、易于操控、能耗较低等,虽经历的长时期的发展,工艺不断改进,但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对常见的生物膜反应器的工艺及应用做了介绍,同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厌氧微生物降解和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具有无需曝气,动力能源消耗低,剩余污泥产量小,可以产生生物能等优点,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回顾厌氧技术的发展,着重介绍厌氧反应器的发展趋势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6.
焚烧是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垃圾堆放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具有高化学需氧量、高悬浮性固体和高盐分等特点,处理难度大,成本较高。厌氧消化是渗滤液处理的重要工艺,文中汇总了5种主流的厌氧工艺在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和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等工艺在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技术特点,探究了这些工艺的各种影响因素。针对碳酸钙沉淀导致管道堵塞,硫酸盐抑制微生物活性导致沼气产量下降,悬浮物浓度过高导致污泥流失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厌氧工艺在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中的发展趋势,为工艺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采用混凝沉淀法-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法-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组合工艺处理益生菌生产废水,处理规模500 m~3/d,原水COD 12 000~13 000 mg/L、BOD54 200~5 200 mg/L、NH3-N 150~200 mg/L,SS 300~500 mg/L,处理后出水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即COD≤100 mg/L、BOD_5≤20 mg/L、NH_3-N≤15 mg/L、SS≤70 mg/L。该工艺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8.
采用92%的剩余污泥和8%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混合接种策略,研究了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的快速启动。通过提高进水基质负荷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等首段,并在不除氧的条件下,经64 d实现了ANAMMOX的快速启动。稳定运行期间,NH4+-N、NO2--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87%、99%和85.6%,总氮去除负荷高达1.49 kg/(m3·d),并且活性仍有提升的空间。研究发现,接种含有少量厌氧氨氧化菌(AnAOB)颗粒污泥的混合污泥能实现AnAOB的快速富集和ANAMMOX的快速启动。  相似文献   

9.
MBR工艺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超群  魏强  王锋 《中外能源》2011,16(5):115-118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处理工艺是在真空泵和产水泵的抽吸作用下,利用膜箱上的中空纤维,对生化池的悬浮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产水,在生化池中实现生物富集,生物处理效率大幅提高。截留的活性污泥以300%~400%的回流比回流至生化缺氧池,膜箱内设有曝气装置,既能对膜进行气水振荡清洗,保持膜表面清洁,又能继续在该段提供好氧微生物降解所需的氧气。该工艺具有高效的固液分离作用,出水中悬浮物等固体杂质含量很低;反应器污泥浓度高、容积负荷高,系统产泥量少;反应器内生物种群丰富,污染物去除效率高;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易于扩展,可实现全程的自动化控制。以MBR与A/O(缺氧/好氧)组合工艺为对象,研究其运行特性及维护要点。应用结果表明,在工艺控制平稳情况下,MBR处理效果明显优于A/O工艺,处理后的污水能够直接回用,或进一步深度处理后回用。  相似文献   

10.
生物制氢反应器产氢产乙酸菌群对挥发酸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间歇培养的方式,利用取自生物制氢反应器的厌氧活性污泥考察了活性污泥中产氢产乙酸菌群对乙醇、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乳酸的转化和产氢。结果表明,培养时间为44h时,厌氧活性污泥发酵葡萄糖的累计产气量为356mL,累计产氢量为209mL,氢气含量为58.7%。发酵产物的组成成分乙醇为427.1mg/L、乙酸为716.5mg/L、丙酸为172.5mg/L、丁酸为689.4mg/L、戊酸为123.6mg/L。发酵生物制氢反应器厌氧活性污泥中产氢产乙酸菌群能够对乙醇和乳酸进行产氢产乙酸转化,厌氧污泥转化乙醇形成的乙酸含量约为270mg/L,累计产氢量为15mL;转化乳酸形成的乙酸含量约为190mg/L,累计产氢量为7mL。厌氧污泥不能对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进行产氢产乙酸转化,培养过程中也没有气体生成,分析认为产氢产乙酸菌群对挥发酸的转化不是发酵生物制氢反应器产氢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根据饮料生产废水的特点,选用改良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工艺,改良设计了厌氧调节池和接触氧化池,采用污泥回流工艺,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很少.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有机污染物较高的条件下,出水水质可达到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COD和BOD的去除率均超过95%.  相似文献   

12.
宋启辉 《中外能源》2014,(8):95-100
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的起源、发展过程、制备材料、制备方法以及特点和优点。重点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油田采油废水、石油加工废水和含石油成分废水的应用研究。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其优点是可大幅提高微生物浓度、减少反应器体积、提高代谢活性和抗毒性、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反应启动快、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产污泥量少等;不足之处是可供固定的微生物种类较少,载体的费用较高。高效降解有机物的机理是载体有空穴结构,利于微生物的固定化,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载体可减轻水力负荷的冲击,受氧扩散的限制,载体内部产生缺氧区域,为厌氧、兼性和好氧处理的同步进行创造了条件;厌氧和好氧混合菌可加速生物转化,载体能在单位容积内提供巨大比表面积利于生物膜的生长。分析认为固定化微生物是极具发展前景的生物处理技术,提出了未来重要研究方向应为固定化材料的优化与组合、优势菌种的筛选和驯化、与其他处理技术联用等。  相似文献   

13.
傅金祥  陈东宁  杨柳  冯雷  顾丹亭 《节能》2007,26(12):14-16
本试验中,A/O生物滤池挂膜启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好氧柱利用活性污泥接种后循环曝气培养生物膜;第二阶段,缺氧柱通入待处理的水及从挂膜完成后好氧柱回流的水,并逐步提高滤速启动,进行缺氧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本试验二级好氧滤柱采用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回流污泥接种,以待处理的原水启动挂膜。试验结果表明,当滤速8.8L/h(2m/h)小流量进水,回流比1:1,二级好氧柱曝气量25L/h时,在25天内,能在填料表面形成较稳定的生物膜,出水COD、NH3-N及浊度能分别稳定到12mg/L、5.22mg/L及10NTU以下。  相似文献   

14.
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概况,比较了好氧与厌氧两种工艺的优缺点,并对废水处理装置的类型及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讨论了固定化微生物膜特性及传质特性对反应器效率的影响。最后,阐述了废水生物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常规厌氧工艺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流失和出水水质较差等问题,考察了浸没式平板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运行性能。以垃圾填埋场新鲜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在中温(37±1)℃条件下进行连续厌氧消化试验,容积负荷为9.5 kgCOD/(m3·d),反应器运行67 d。实验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0 d的条件下,甲烷产率为217 mL/gCOD,化学需氧量(COD)平均去除率达88.7%,出水总挥发性脂肪酸为230 mg/L,pH稳定在7.83~8.19,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膜通量设定为5 L/(m2·h)时,实验结束时未发生明显的膜污染,跨膜压差由2.6 kPa增长至4.1 kPa,系统运行良好。实验结果表明在处理垃圾渗滤液时,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可以在高负荷条件下稳定运行,膜在连续运行下的抗污染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6.
长岭分公司含盐污水处理装置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工艺处理炼油污水,对COD、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57%、72%。且去除效果受来水水质波动影响较小,当来水COD浓度在450~900mg/L波动时,MBBR池出水COD维持在250mg/L左右;来水氨氮浓度在25~60mg/L波动时,MBBR池出水氨氮维持在12mg/L左右,出水水质稳定,抗冲击能力较强。但MBBR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填料流失、填料堆积、挂膜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MBBR工艺运行效果,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在MBBR池进水口处适当增加营养盐以及优质碳源,促进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从而改善挂膜难问题;风机出口管线上增设控制阀门,提升MBBR池溶解氧控制能力,控制曝气量,避免过大或过小的曝气强度,减少生物填料因强烈撞击、旋转而导致破碎和生物膜脱落;增加对MBBR池填料生物膜的镜检项目,及时了解MBBR池挂膜情况并做出及时调整;加快隔网缝隙的调整,避免跑漏流失进一步增多。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是采用微生物催化的电化学系统,可用于污废水处理领域。目前关于MFC的研究多集中在提高产电能力和去污效能方面。通过综述近期MFC的研究进展,建议该技术在污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重点放在产电微生物筛选培养、低成本电极材料修饰研发、调控MFC运行条件等方面,并应加强MFC与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厌氧好氧(anoxic oxic, A/O)、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 MBR)等常见污废水处理工艺耦合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生物制氢混合培养系统启动与运行的人工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系统(CSTR)作为反应装置,以糖蜜废水为发酵底物,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反应的启动污泥,着重对pH和氧化还原电位(ORP)调控下生物制氢反应器乙醇型发酵的启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5±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h,进水COD为4000mg/L时,通过调节ORP和系统pH值可在约33d实现生物制氢反应器中微生物的主要代谢类型为乙醇型发酵,并实现稳定产氢.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对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城市排洪沟中的原污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污水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后,出水水质基本可以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的要求,可作为地面水体的补充水源.试验证明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城市排洪沟中的污水,可以有效地控制点源污染,实现污水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20.
粉末活性炭控制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投加粉末活性炭以减缓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延长反应器工作周期,降低膜反应器电耗。试验结果表明:投加80~100目活性炭,可减缓膜污染速度,平均膜比通量比对照反应器提高3.82×10-6m3/(m2.m.s);投加200~300目活性炭,由于粒径过小,会造成严重膜污染,反应器膜比通量下降速度较对照反应器更快;投加40~60目活性炭,由于粒径过大,活性炭会在反应器内沉淀,很难有效控制膜污染。投加粉末活性炭时,膜生物反应器具有比普通膜生物反应器更稳定的出水水质,COD、BOD5分别提高3.1%、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