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筑意"这一思想最早由建筑师林徽因提出,既富有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特质,又融合西方经典现代建筑理论,其价值历久弥新.文章针对当前城市建设同质化的困境,重拾"建筑意"理念,从建筑"形""意""境"三个层面分析了延续传统建筑文化的路径,对创造东方美学的都市图像、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晓  李百浩 《新建筑》2008,(2):125-127
“虚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范畴,对中国古代艺术产生过巨大影响,对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虚静”美学特征包括“虚”、“静”、“动(静中寓动)”三个层面,运用到现代建筑中,主要体现在“极简”、“虚”与“空灵”、“清淡”、“静”、“静中寓动”等方面。分析具有“虚静”特征的现代建筑,可以发现其中显著的中国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建筑今天出现了"地方化"和"现代化"两种建筑文化倾向,然而由于受到西方建筑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很难从中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建筑发展的途径,从"现代建筑"的地方化和地方建筑的"现代化"两个方面加以阐述,辩正地对当代中国建筑文化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李振华 《门窗》2022,(6):226-228
仿古建筑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写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随着建筑材料具有多样性,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新设计修建的仿古建筑通常采用现代建筑施工技术.本文首先对仿古建筑结构选型进行了分析,其次分别阐述了现代技术在仿古建筑不同结构中的具体应用与表达,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建筑文化——建筑的创作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作为一种物质产品归属于"文明",同时它所反映的社会观念、生活模式、它的艺术魅力和语言特征、它的建造者情况等,都使它成为社会整体"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民族或地域的建筑传统文化特色,来源于对本国、本地建设资源的最佳利用.如何在当代技术与文化观念的层面上,去体现传统与现代这二者之间的融合?"意境"创作往往比一目了然的"理性"还原建筑更具有魅力.  相似文献   

6.
异彩纷呈的福建地域性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丽娥 《华中建筑》2007,25(2):144-146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地域性建筑在"现代建筑地区化、乡土建筑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汲取闽北传统民居元素而形成的"武夷风格"、发展传统"嘉庚风格"而形成的"新嘉庚风格"、延续与发展福建传统民居底蕴丰厚的红砖文化、灰砖文化和石材文化而创作的"新红砖建筑"、"新灰砖建筑"和"新石材建筑",使地域性建筑成为福建多元其生的现代建筑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该文旨在通过对它们不同创作倾向的分析与梳理,揭示建筑师隐藏于作品背后的创作智慧,以启迪人们去探寻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欧陆风格"的媚俗建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元 《建筑学报》2002,(2):42-44
有史以来,香港从未象20世纪90年代这样,对内地的建筑文化和城市建设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是由于中国在经济转型时期的"文化时差",使香港建筑文化借助香港的经济实力,扶"欧陆"之名,风靡内地.本文就此"香港现象",探讨商业文化对内地住宅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和"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范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而逐渐清晰与完善.儒家"中和美"对我国传统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主要表现在对建筑整体的设计以及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由此可见,认知我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是对儒家"中和美"的深刻解读.  相似文献   

9.
要努力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作为中国建筑师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应当学习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才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文化营养.以此为基础,融合世界建筑之长,进行富于活力的创造.从寻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角度看,目前国內建筑创作有“外西内中式”、“建筑符号式”、“新古典式”、“仿古式”等倾向,探索中虽不乏佳作,但较多的却表现出对传统的斥贬、误用、滥用,以至复古主义流行或建筑理论上的混乱.这反映了对传统建筑文化认识上的模糊与理解上的肤浅,反映了对中国建筑历史及理论研究的薄弱.中外建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筑史研究推动建筑创作,是建筑发展的一大规律,中国现代建筑创作已向广大建筑师提出了对中国建筑文化再学习、再研究的理论课题.积极提倡建筑史研究同建筑创作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异形"建筑在后现代建筑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在建筑设计师的眼中,"异形"建筑已然成为现代建筑的领导者.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异形"建筑将继续成为建筑设计师的焦点.那么,"异形"建筑的整体造型在设计过程中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通过对世界各地成功的"异形"建筑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我们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对于设计师在设计"异形"建筑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将从功能、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建筑外环境)及技术这三个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冯美宇 《华中建筑》2011,29(3):152-154
该文从建筑历史与理论的角度,以川至医学专科学校为例,通过分析其校园规划和建筑特色,说明近代山西建筑新旧并存,中西交融的设计手法,以期对当代建筑创作有所启发,并为研究山西地区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顾凯  叶聪  戴文翼 《中国园林》2024,40(2):124-130
现有中国园林史研究已经认识到南宋是园林中石假山营造得到重要发展的时期,然而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具体方式及其形态特点尚未得到有效探讨。在深入研读相关文献与图像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来源与后世影响,探讨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类型及其发展。首先从“置”与“叠”2种基本方式出发,在历史语境中探讨“森列”与“饾饤”这2类南宋常见的假山营造类型及其来源与影响;进而关注二者在仿“飞来峰”营造中的结合与发展,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南宋,乃至其后的石假山营造。这一研究将对其后中国园林假山发展的认识,乃至当代假山特点的理解提供坚实的历史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左伟灿 《山西建筑》2012,38(17):40-42
重点借鉴美国、加拿大针对各自建筑业现状所提出的有机建筑、适应性住宅等成功概念,探讨了中国建筑师应如何理性面对中国建筑的发展,并提出中国应走"和谐建筑"的观点,阐述了和谐建筑的概念及理念,为中国建筑的转型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卢庆旼 《南方建筑》2014,(4):109-115
通过近代中、韩之间的海上航线来考察仁川清租界建筑文化的形成,为理解亚洲建筑近代化的进程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仁川清租界内近代建筑的特点,以及它们与中国本土建筑的联系、对后来韩国近现代建筑的影响。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仁川的开埠和中、韩之间的海上航线。第二部分概述仁川清租界规划的形成及发展。第三部分根据建筑用途对清租界的近代建筑进行分类,分析它们的建造背景和建筑特点以及所受海航线的影响。最后,探讨中国近代建筑文化对韩国建筑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玲玲 《山西建筑》2012,38(26):11-12
结合徽州发展历史及当地祠堂建筑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对徽派建筑中的"三雕"技艺进行了分析,分别介绍了砖雕、木雕、石雕的艺术表现形式,风格特色及雕刻手法等,为促进传统建筑的文化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6.
尹以俗  刘娟娟 《中国园林》2024,40(4):139-144
:景观偏好是个体、群体或民族对特定景观的态度和 偏好。历史悠久、意蕴深远的传统园林花木景观偏好和人格化 现象,推动了中华民族健康和谐的社会人格构建,意义重大。 花木五感景观偏好与人格关联是关键科学问题。引入人格神经 科学,首先从花木影响人格发展的“感知-偏好-人格”神经心 理过程,构建研究框架;其次,以古代大数据《全唐诗》所见 松树为例,基于NVivo软件和扎根理论方法,发现:1)诗人 偏爱松树,共有3 044首描写松树五感景观的唐诗,占比高达 6.22%;2)其中,以视觉景观为主,听觉和触觉次之,占比分 别为82.85%、10.09%和9.23%;3)松树视觉“青”“霜 雪”“孤”“鹤”“风云月”等和听觉“风中松声”共计 1 432个编码,体现了中华民族集体松景观偏好,与坚韧不 屈、贞节不阿、超凡脱俗的“百木长”松格建立关联。“感 知-偏好-人格”研究框架,能较为全面有效地揭示传统花木 五感景观偏好与人格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建筑“意境”之中国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意境”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蕴含和显著的中国特色,但在西方建筑中也有表现。因此,在体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中,“建筑意境”的表现一般还应结合中国文化其他元素的运用。不过,那些能够引发强烈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的建筑“意境”,达到了“境界”高度,一般便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杨盛华 《山西建筑》2011,37(35):34-36
通过对晋祠古典园林建筑群落的布局和建筑特征的详细考证,以及中国传统古典建筑的等级发展与表现的引证,可以充分体现出晋祠古典园林建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等级特征,对现代的古典园林艺术研究提供了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9.
符英  李静 《工业建筑》2006,36(12):96-99
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在古代、近代和现代都曾受到外来建筑文化不同形式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历史阶段,外来建筑文化对中国建筑文化影响的不同表现和特征,总结出对外来建筑文化应有的态度:开放、学习和创造。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受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建筑”之风盛行,但却缺乏中国文化内涵的支撑,因此,研究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坡屋顶作为建筑单体的视觉核心,形成了人们对于传统建筑的重要印象。该文将坡屋顶作为切人点,研究其在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多种应用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