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利用嵌入式芯片开发VoIP设备,不但可以有效降低VoIP应用设备的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而且可以推广VoIP的应用,使得其接入网络更加灵活方便。文章介绍了VoIP的基本原理,阐述了以IntelIXP425为核心的VoIP终端的硬件组成及软件设计,给出了将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到该VoIP终端所需要完成的工作,最后对基于Intel IXP425的嵌入式VoIP终端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终端可提供完善的功能、友好直观的操作界面、较好的语音质量和较低的功耗,同时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2.
VoIP的关键技术及语音终端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曾虹  戴国骏  刘海峰  张翔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7):1942-1943,1946
分析了VoIP的基本原理,研究了VoIP的关键技术。在VoIP网络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证VoIP的QoS是VoIP网络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对VoIP网络的QoS进行了阐述,介绍了VoIP网络的基于UDP协议的网络电话语音终端的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802.11a/b/g无线局域网(WLAN)上采用VoIP技术实现VoWiFi电话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在ARM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上,采用WiFi无线模块.应用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移植开发SIP协议,以ARM9嵌入式系统开发板为核心扩展各功能模块设计完成了VoWiFi电话终端,实现了VoWiFi电话终端语音通话功能。  相似文献   

4.
宋传旺  王静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21):122-123,163
目前现有的VoIP系统一般均基于H.323协议族所定义的协议模型,本文提出基于软交换技术的VoIP系统方案,重点研究了支持SIP终端的软交换解决方案,通过方案比较,说明了基于软交换技术的VoIP方案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VoIP应用,提出了一种负载平衡的对等网络架构。该架构基于Chord对等网络,采用动态更改节点标识的方法平衡各个节点上的注册用户负载。根据两个阈值,监测节点的注册用户负载量,根据负载量使用两种方法实现节点间负载的平衡,以减少节点间负载的转移对网络带宽的额外占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单个节点的最大注册用户负载量和节点负载量均方差均小于Chord对等网络。基于该架构实现的对等网络,单个节点资源占用少,适于在资源受限的嵌入式VoIP终端上实现。  相似文献   

6.
支持QoS的SIP代理服务器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婷  杜旭  潘鹏  徐静华 《计算机工程》2006,32(1):139-141
从如何提高基于SIP协议的VoIP系统的语音质量出发,分析了该系统与MPLS技术结合处的难点,并提出了一种支持QoS的SIP代理服务器模型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的设计结构清晰、可扩展性强,解决了SIP代理服务器在IP网络中没有会话服务质量控制能力的问题,是一种好的融合VoIP及MPLS两大技术的应用模型。该方案目前已运用于基于嵌入式Linux平台的VoIP系统中,完全能够满足高质量语音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VoIP网络的系统结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电信运营的标准,归纳了目前VoIP网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个一般性的VoIP网络构建模型,模型给出了VoIP网络的演进模式。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提出了VoIP网络的技术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VoIP技术的下一代网络(NGN)是一个融合了语音、视频、数据和即时消息等多种业务种类的网络。然而,目前NGN中的硬终端却缺乏同时承载上述业务的能力。因此,迫切需要在NGN硬终端上提供一种统一业务的开放平台,由其来容纳各种业务应用并提供业务支撑软件和业务应用程序的升级更新。文章重点阐述了下一代网络中统一业务终端的模型、终端统一业务开放平台的结构及网络侧对统一业务终端的支持等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9.
基于WiFi技术的井下多功能便携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井下信息设备各成体系、维护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WiFi技术的多功能便携终端。该多功能便携终端采用WiFi模块实现无线局域网的接入,其硬件电路以ARM嵌入式微处理器为核心,应用软件以嵌入式Linux为平台,可实现VoIP语音通话、人员定位、环境监测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通信接入需求的多样性,接入网络的异构融合将成为下一代网络的必然趋势。为了解决由于异构网络和终端性能的不稳定及用户需求的实时变化而导致的通话连续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用户的基于RTP/RTCP的VoIP系统智能切换技术。通过对RTP/RTCP协议的应用扩展,系统实时检测VoIP会话的端到端网络的QoS性能,并对终端和网络性能、用户信息进行采集,从而使系统可根据用户所需的业务性能需求、所处的网络环境、终端性能、用户偏好等,智能地将用户切换到最佳的可用网络和终端,以满足服务连续性与接入方式多样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校园网上实现VoIP技术主要有三种途径:网关技术、IPPBX技术和融合设备技术。由于校园网具有的高速、安全和经济实用的特点,因此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VoIP的可视电话系统,能够有效利用校园网的优势,提高校园网络利用率,同时可以取代原有的PBX,降低学校网络维护成本。本文中我们首先通过对校园网的网络应用特点进行具体的需求分析,然后提出我们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网络安全及网络多媒体应用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基于蓝牙的手机IP通话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手机进行IP通话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到驴传输网的,而蓝牙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很多手机都具有蓝牙通信能力。本文通过对VoIP技术和蓝牙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蓝牙技术的口通话解决方案,有效地节约了移动通信网络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VoIP是利用互联网实现语音传输的一种新型通讯技术和业务模式。VoIP网络可以在IP网内为用户提供廉价的语音服务,相对于传统的公共电话网(PSTN)通信,VoIP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随着VoIP的普及,其安全问题已经日益凸显。VoIP安全问题常给用户、运营商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提出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具有实际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谢碧英 《福建电脑》2008,24(10):110-111
随着IP网络的快速发展与普及,VoIP技术也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文章分析了VoIP目前的应用情况以及关键技术.介绍了VoIP技术中新一代的SIP协议与RTP协议的工作原理,并就宴际业务实例对VoIP业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语音在校园网上传输VoIP的技术特点、国际标准以及VoIP在校园网上的应用和发展状况,并对VoIP的技术体系结构进行了详细阐述,重点以某大学VoIP系统与传统网络的融合为实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如何实现VoIP网关中Caller ID同时在PSTN和Internet两个完全不同的网络传输的问题出发,介绍了PSTN中Caller ID的传输方式,分析比较了Caller ID在网络中传输的多种方案,并结合现有VoIP网关提出了一种基于SIP中SDP消息体的解决方案。该方案设计简单实用,目前已成功运用于基于嵌入式Linux平台的VoIP网关中。  相似文献   

17.
VoWLAN是基于WLAN(无线局域网)的语音技术,是WLAN和voIP技术的结合,属于一种无线VoIP技术。这一技术使人们随时随地的通过WLAN网络拨打IP电话成为现实。本终端选择UBICOM公司的网络处理器IP2022作为本终端的主控制器、TI公司TLV320系列的AIC10作为语音的编解码处理器。IP2022是一款RISC的处理器,运算速度为120MIPS:在语音处理上。TI的DSP产品价格低廉性能稳定,得到很广泛的应用,满足现阶段时语音的需求。另外,这些器件具有强大的运算和处理功能。经过简单扩充,可满足未来时多媒体通信的需求。SIP协议是下一代网络(NGN)语音通信的主流协议,具有开放性,可加快产品的设计周期,满足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VxWorks的VoIP网关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3C4510B为主控制处理器,VoicePump公司的vp101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为语音和传真业务处理器;以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为软件平台开发的VoIP语音接入网关,已在网络上为商业和家庭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IP语音服务。  相似文献   

19.
王恺  杜旭 《计算机应用》2006,26(6):1306-1307
从如何改善VoIP网关语音服务质量出发,分析了目前可行的QoS方案,并提出了一种支持区分服务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结构清晰、扩展性强,解决了VoIP网关没有服务质量控制的问题,为VoIP网关QoS模块设计与实现提供了有效的参考。该方案目前已成功运用于基于嵌入式Linux平台的VoIP网关中,能够明显改善语音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封燕  卢宇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4,(15):3481-3482,3488
VoIP技术是利用IP网络来传递语音信号的一种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该文首先分析VoIP技术的出现对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的影响,进而分析VoIP技术在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