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固态物质在宏观尺寸时,其熔点是固定的,超细微化后熔点显著降低,当粒径小于20nm时尤为显著。纳米铜颗粒是一种热力学上处于亚稳态的粒子,在程序升温过程中受热会发生团聚,结构向更稳定的状态转变,同时放出潜热,其特性就会随之变化,因此,用常规热分析测试方法无法测得纳米铜的熔点。文章将纳米铜均匀涂在聚四氟乙烯薄膜上进行动态热机械性能测试,得到纳米铜(小于20nm)的熔点大约在341℃左右。  相似文献   

2.
共晶强制性熔化的界面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透明共晶系CBr4-8.4wt-%C2C16生长的典型层片共晶组织强制熔化进行实时实地观测.表明相对于强制生长时的“界面滞后”现象,熔化界面温度高于静止时界面温度,熔化界面比静止界面更靠近热端,称为“界面超前”.随熔化速度增大,“界面超前量”增大;共晶组织分层熔化,出现两个熔化界面,α和β相熔化秩序不同,α,β相分别单独熔化,两熔化界面的相对位置由α,β相成分,熔化速度和共晶相间距等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3.
纳米Cu颗粒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磁控溅射与液氮冷凝方法,在表面沉积有方华膜的电镜载网上制备支撑纳米Cu颗粒;对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了TEM/ED观察。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Cu颗粒呈球状,其尺寸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当Cu颗粒的直径为2nm时,其电子衍射花样为弥散环;当其直径大于8nm时,则一般表现出晶体结构。具有晶体结构的Cu颗粒晶格常数随其直径大小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收缩效应,与块状Cu材料相比,最大收缩量为5%。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中加入纳米粒子可以制得性能更加优异的纳米复合材料,其中纳米粒子和聚合物基体间的界面结构对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综述了近些年来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界面结构的表征手段,如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技术(NMR)、热重(TGA)、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小角中子散射(SANS)及小角X射线散射(SAXS)等,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金属氧化物薄膜在很多领域有潜在的用途,然而,具有纳米结构的薄膜合成仍然是一大挑战。文章介绍了一种气体一液体界面反应和高温热处理制备氧化锌薄膜的方法,讨论了不同前驱体及表面活性剂PVP的使用对ZnO薄膜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反应不仅是一种方便、绿色、低成本的薄膜制备方法,而且也是具有精细纳米次级结构可行的合成方法,并有可能成为金属氧化物薄膜制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纳米α-FeOOH颗粒的形态和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硫酸法钛白的副产物绿矾为原料,采用滴加法制备纳米铁黄(α-FeOOH)颗粒。研究了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温度、通氧速率、搅拌速率和添加剂等对铁黄颗粒形态结构的影响,采用XRD、TEM等分析手段对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调节体系pH值能控制铁黄晶型结构和色相;改变通氧速率、搅拌速率、添加剂种类以及反应温度等可以调节纳米α-FeOOH的大小和分散性。  相似文献   

7.
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具有不同于核和壳的物理和化学性能,通过调整核和壳的化学组成、尺寸和形貌,可以调控纳米颗粒的性能,扩展纳米颗粒的应用范围。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制备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对光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动态力学分析仪对分散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不同尺寸的镓颗粒的熔化行为进行了研究,观察到镓颗粒4个固液相变力学损耗峰,分别对应于镓稳态相(α-Ga)和3个不同亚稳相(β-Ga、γ-Ga和δ-Ga),结果证明不同尺寸颗粒的熔化行为不同.建立了一个唯像模型以解释固-液相变力学损耗峰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对凝固界面前沿颗粒被推斥或被吞没行为的热力学、动力学判据进行了综合评述,探讨了影响颗粒行为的动力学参数,认为从动力学角度而言,颗粒行为主要取决于颗柱所受相互对立的两种类型力的平衡关系,进而介绍了利用外场力控制凝固界面颗粒行为设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锗纳米镶嵌薄膜的电致发光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和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Ge纳米镍嵌薄膜的基础上制备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结构为半透明Au膜/Ge纳米镍嵌薄膜/p-Si基片。当正向邻居坟大于6V时,用肉眼可以观察到可见的电致发光,但在反向偏压下探测不到光发射。所测电致发光谱中只有一个发光峰,峰位在510nm(2.4eV,绿光),并且随着正向偏坟的升高,峰位不发生移动;对于不同温度退火的样品,峰位也保持不变。根据分析结果讨论了可能的电致发光机制。  相似文献   

11.
纳米SiO2增韧增强聚丙烯的界面效应与逾渗行为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聚苯乙烯辐射接枝纳米二氧化硅微粒(SiO2-g-PS)填充聚丙烯(PP)的增强增韧作用,并从界面效应和逾渗行为的角度对此类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枝纳米微粒填充入聚合物时所形成的微粒/聚合物复合颗粒可以整体发挥协同作用,带来较强的界面效应,并有可能导致双逾渗行为,从而有利于发挥纳米微粒的特殊性能。  相似文献   

12.
超高倍拉伸聚乙烯凝胶纤维熔融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冻胶丝经各倍热拉仲后的纤维作DSC、WAXD研究。在DSC图谱上温度为137℃、140~146℃、150~154℃和158℃(T_(m1)、T_(m2)、T_(m3)、T_(m4))处分别出现了四个峰。第一个峰表征着初生丝中“溶剂化结晶”的熔融,随着拉伸倍数的提高,“溶剂化结晶”逐渐变为串晶结构。DSC表明,当拉伸达到12.1倍时,这种转变完成,在UHMWPE纤维中的结晶一般为正交晶系,DSC图谱的出峰情况和实验条件密切相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看到T_(m3)峰,它衣征着在纤维中存在有六方晶系。热拉伸过程中结构的发展和“拉伸三阶段机理”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界面状态对C/PLA复合材料降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具有不同界面结合特性的两种复合材料在体外降解过程中吸水率,质量损失,宏观力学性能与降解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可减小C/PLA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和质量损失,降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剪切强度)和界面结合强度下降的速度,界面结合强度的提高对C/PLA复合材料的降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TEM及HREM研究了9Ni钢中马氏体与渗碳体的取向关系和相界结构。观察表明多数马氏体与渗碳体之间满足Bgaryaskii关系。但也有例外。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酞菁镍 (Ni Pc)与 Fe3O4纳米粒子的复合过程 ,提出了其复合机理。研究并建立了 Ni Pc- Fe3O4纳米复合粒子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6.
EPDM/Al(OH)3 复合材料界面结构参数表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动态力学分析(DMA ) 研究了EPDM/Al(OH)3 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参数, 提出了用DMA 分析估算复合材料界面层厚度的新方法, 讨论了Al(OH)3 粒子表面状态对EPDM/Al(OH)3 复合材料界面结构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界面损伤对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细观力学理论研究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界面损伤问题, 分析颗粒界面局部开裂与均匀开裂同时存在时材料弹性性能的改变, 讨论损伤颗粒形状对材料有效弹性模量的影响。所有分析结果均以显式给出, 以便于研究者参考及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刚性粒子填充聚合物的增强增韧与界面相结构   总被引:93,自引:0,他引:93  
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无机刚性粒子增强增韧聚合物(尼龙、聚丙烯、聚乙烯)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实验表明,无机刚性粒子填充聚合物的增强增韧与界面相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保证无机刚性粒子均匀分散的条件下,界面相结构是决定性的因素,界面相容剂的性质、界面相互相作用的程度和界面层厚度可以调节和控制复事材料的最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界面层结构对填充聚丙烯力学性能及流变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各类偶联剂处理填充改性聚丙烯的无机填料。实验结果表明,硅烷类 KH-550偶联剂在界面层形成刚性架的有机硅烷膜复盖层结构,使填充聚丙烯屈服强度明显提高,断裂面形貌为界面结合较好的脆性断裂。TSC,NDZ-201,OLT-671和 DL-411等酯类偶联剂在界面形成线型柔性链的单分子层结构,使填充聚丙烯冲击强度、断裂仲长率提高,加工流动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炭纤维(CF)表面异氰酸酯化改性后阴离子接枝尼龙6(PA6)对CF/PA6复合材料中PA6的多重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F的加入和其表面的接枝改性都会改变PA6等温结晶所得晶体的晶型和结晶度,且此作用与等温结晶的温度有关。较低的结晶温度下,未接枝CF表面的诱导作用有利于基体PA6形成稳定的α晶型;而表面接枝改性CF与PA6界面相互作用的提高会阻碍基体形成稳定的α晶型,主要形成γ和γ^o晶型。较高温度下,未改性CF表面的诱导作用减弱,基体与纯PA6一样主要形成γ晶型;而接枝改性CF则使得基体倾向形成亚稳定的γ^o型结晶。且未接枝CF的加入使得PA6的表观相对结晶度增大。而CF接枝改性后复合材料的表观相对结晶度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