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对不同成熟度椰子(椰青、嫩椰子、成熟椰子)的椰汁及椰子水饮料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和含量进行分析,采用蒸馏萃取装置提取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技术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共检测出67种香气成分,分为7大类化合物,包括酯类32种,有机酸11种,醇类7种,醛类3种,酮类3种,酚类4种,其他类7种。在检出的香气物质中,确定主体风味组分主要是醇类、酯类和酸类3类物质,相同的挥发性成分是2,3-丁二醇。不同样品中,这些微量香气成分的种类含量有较大差别,成熟椰子原汁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较多。因此,椰子水原汁的挥发性成分直接影响椰子水饮料的感官质量。本试验研究为椰子水及其饮料感官品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烁  赵华 《中国酿造》2022,41(11):135-139
采用香水梨鲜汁、熟汁、清汁为原料酿造果酒,测定其理化指标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其香气物质。结果表明,香水梨清汁发酵的果酒酒精度最高,为10.42%vol。不同酿造工艺的梨酒共检出31种香气成分,主要有酯类、醇类、酸类和醛类。鲜汁、熟汁发酵梨酒分别检出23种、17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含量最高,分别占51.33%、64.8%。清汁发酵梨酒中共检出21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含量最高,占75.3%。清汁、熟汁、鲜汁发酵梨酒感官评分分别为83.7分、75.1分、81.0分。清汁发酵香水梨酒在总酸含量、酒精度、褐变抑制率、感官评分等方面优于其他两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较为丰富。因此,清汁发酵梨酒整体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脱咖啡因工艺对绿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分析绿茶对照样品、绿茶咖啡因水提取液、绿茶水提取液及脱咖啡因绿茶水提取液的挥发性物质。结果共鉴定出42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17种,醇类9种,酮类5种,萜烯类5种,酯类2种和其它类4种。其中,在绿茶对照样品和3种提取液中分别检测出挥发性物质36,36,30种和16种。脱咖啡因绿茶水提取液与绿茶对照样品相比,损失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醛类、醇类和萜烯类。绿茶对照样品和3种提取液的总香气强度值(OAV)分别为4836.6,4472.5,1779.5和1698.9,并且绿茶对照样品和绿茶咖啡因提取液的OAV值构成以花香、果香和草香为主,绿茶水提取液的OAV值构成以花香和甜香为主,脱咖啡因绿茶提取液的OAV值构成以花香为主。以上结果说明脱咖啡因工艺及水提取工艺都对茶叶挥发性成分具有显著影响,导致脱咖啡因绿茶提取液的风味轮廓与绿茶对照样品存在显著差异,对绿茶提取物加工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陈酿条件对蓝莓酒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2017年低温贮藏蓝莓酒、2017年常温贮藏蓝莓酒和2018年常温贮藏蓝莓酒进行香气成分、理化指标分析,结合感官品评探究蓝莓酒的贮藏条件对蓝莓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香气成分检测发现3种酒样中有123种香气化合物,其中共有香气成分34种,醇类、酯类是蓝莓酒香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气成分检测结果和感官品评结果相符。2017年常温贮藏的蓝莓酒的色泽、香气、典型性和口感方面表现突出,挥发性香气含量最高,特点明显。利用PCA对蓝莓酒理化指标分析得到还原糖、有机酸、酚类和醇类物质对蓝莓酒的感官风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以制备的茶提取液为样品,分别经过微滤、超滤和反渗透等膜技术分离处理,对各分离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与感官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提取液中的茶多酚,主要在微滤及大分子量超滤时具有截留作用,而对于咖啡因各级膜截留效果不明显,膜技术的分离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茶香烟用香料使用品质,最佳分离条件为100 k D超滤,反渗透浓缩样品则可较好地保留香气成分,增加头香,解决常规浓缩过程香味成分损失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乌龙茶为原料,利用不同澄清工艺制备乌龙茶饮料,分析不同澄清工艺对乌龙茶饮料理化指标和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乌龙茶饮料经不同澄清工艺后,其滋味和香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其中陶瓷膜减弱最为显著,硅藻土、3M30H和3M10H的滋味和香气均保留较好;茶多酚含量均有一定程度降低,其中陶瓷膜降低幅度最大,硅藻土、3M60H、3M30H和3M10H均保留较好;除陶瓷膜会引起咖啡因含量显著降低外,其它澄清工艺未引起咖啡因含量显著降低;综合理化指标和风味品质,5种澄清工艺中,3M30H和3M10H是比较理想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7.
从感官审评、理化成分、香气成分等方面对4个规格的CTC红碎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红碎茶干茶色泽以棕褐、茶汤以红亮为主,滋味以浓、强、鲜为突出特点,香气类型为甜香,碎茶3号感官品质评分最高。各类理化成分含量在不同规格红碎茶中有显著差异,水浸出物、茶碱和儿茶素总量随颗粒减小而降低;碎茶3号茶多酚(25.68 mg/g)、咖啡碱(43.67 mg/g)和儿茶素总量(96.93 mg/g)含量最高,碎茶5号黄酮总量(20.30 mg/g)最高。GC-MS从4个规格红碎茶中检测到醇类(44.11%~51.84%)、酯类(15.31%~18.96%)、醛类(5.99%~11.56%)等9类共100种香气物质,共有香气成分21种;碎茶3号香气成分与其他规格差异最大,香气物质种类最为丰富;碎茶2号和末茶香气成分最接近,碎茶5号香气物质种类最少。通过分析,不同规格CTC红碎茶在感官审评、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方面各有差别,初步探明不同规格CTC红碎茶的品质差异。  相似文献   

8.
蒙顶黄芽香气特征及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萃取蒙顶黄芽香气成分,经GC-MS联用技术对其三个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结合感官审评法评价其香气特征,以便了解蒙顶黄芽的香气组成,分析香气组成对感官香气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样品1、样品2、样品3中分别鉴定出90、80、96种香气成分,各占上述样品香气成分总峰面积的82.69%、90.03%、89.25%。蒙顶黄芽的各类型香气成分中,醛、烃、酮、醇类化合物种类较多、相对含量高,酸类种类少、相对含量少,酯类相对含量较低,但种类数量却仅次于酮类。从三个样品中检出主体成分有β-花柏烯、大根香叶烯D、石竹烯、芳樟醇、叶绿醇等。结合3个样品感官审评结果,可知蒙顶黄芽具有香高、清香和甜香的特征。蒙顶黄芽与其他茶类相比,香气成分与绿茶和乌龙茶较接近,香气感官品质带有绿茶清香和乌龙茶甜香。结论表明蒙顶黄芽香气组分较丰富,感官香气特征较好,香气成分的组成对其香气特征有一定影响。此研究对蒙顶黄芽的生产、加工实践及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8):142-148
为探讨超高压处理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研究了普洱生茶经100500 MPa超高压处理后的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香气组分的变化规律,最后进行了感官品质的评价。结果表明: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等理化成分含量经超高压处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符合普洱茶自然陈化的一般趋势;生茶在300500 MPa超高压处理后的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香气组分的变化规律,最后进行了感官品质的评价。结果表明: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等理化成分含量经超高压处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符合普洱茶自然陈化的一般趋势;生茶在300400 MPa下处理时感官评分较对照组高,口感和自然陈化的2年普洱茶相仿;经300 MPa下处理的生茶样品的香气组分与对照组相比,萜烯、酯类、醇类和醛类的质量分数明显增加,烷烃类和酮类有所下降,并且新增了α-柏木烯(1.26%)、4(14),11-桉叶二烯(1.55%)、癸醛(0.71%)等香气成分,这对普洱茶的风味改善起到良好效果,并与感官评定结果相符合,说明适当的超高压处理对加速普洱茶的陈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植物乳杆菌发酵对富硒、发芽以及富硒发芽等不同处理下糙小米饮料风味特征的影响,采用感官评定以及电子鼻、电子舌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植物乳杆菌发酵前后,普通、富硒、发芽以及富硒发芽等不同糙小米饮料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后糙小米饮料感官品质发生明显改善,苦味、涩味降低,酸味增强;其中富硒发芽糙小米发酵饮料感官评价风味最佳,共检测到23 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1 种醛类、7 种醇类、1 种烷类、7 种酸类、3 种酚类、3 种酮类、1 种酯类。香气成分主要集中在醇类和酸类,呈香物质有2?乙基?1?己醇、4?乙烯基苯酚和壬酸等。对植物乳杆菌发酵前后的糙小米饮料挥发性成分进行聚类分析,热图显示大多数的醇类和酸类含量在糙小米发酵后明显增加,而醛类含量明显降低,增加的醇类和酸类可能对糙小米饮料的风味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Chinese jasmine tea, a type of flower-scented tea, is produced by repeatedly mixing the base tea with the aromatic flowers of Jasminum sambac.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changes in the volatiles,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Chinese jasmine tea during six rounds of the scenting process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enzyl alcohol, linalool, benzyl acetate, (Z)-3-hexenyl benzoate, methyl anthranilate, indole, and α-farnesene were seven major volatile compounds of jasmine tea. Moreover,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volatile compounds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increasing scenting rounds. The absorption of linalool became saturated quickly, while those of the other six major volatile compounds exhibited nearly linear increases throughout all six repeated scenting rounds. Importantly, the value of the jasmine tea flavor index, an evaluating indicator of the aroma quality,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the repeated scenting rounds. The change of each detected taste component was less than 15% during six rounds of the scenting process.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tea samples decreased in the first two rounds and later increased in the succeeding four rounds of the scenting process. However,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finished tea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base tea, being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 of catechin concentration. The findings provided insight into the changes in the volatiles,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hinese jasmine green tea during the repetitious scenting process, which could provide beneficial insight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grade of the tea.  相似文献   

12.
茉莉花茶香气成分与品质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宁  宛晓春  潘冬 《食品科学》2004,25(6):93-97
本文提取并分析了三种不同级别茉莉花茶的香气挥发性成分,讨论并确定了香气挥发油总量是决定香气浓度的基础;推测低沸点物质对香气的鲜灵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此外,讨论了茉莉花茶香气成分与品质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芳樟醇,乙酸苄酯,顺-3-己烯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醇为茉莉花茶的主要香气成份,并且前四种物质与香气的品质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茶叶蛋是一类美味可口、备受欢迎的蛋制品。本研究利用茉莉花茶制作茶叶蛋,通过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研究茶叶蛋香气成分,为提高茶叶蛋风味品质奠定基础。制作的茶叶蛋香气成分包括脂肪烃类(35.7%~49.6%)、醛类(7.8%~12.4%)、苯环化合物(7.2%~9.9%)、醇类(0.3%~4.9%)和含N化合物(0%~2.4%)等,其中脂肪烃类化合物对茶叶蛋香气没有贡献,醛类(壬醛、癸醛、苯乙醛)和含N化合物(氨茴酸甲酯和吲哚)等对茶叶蛋香味的形成有较大贡献。与其他蛋制品相比,可以从茉莉花茶茶叶蛋中检测出苯甲醇、吲哚、氨茴酸甲酯和α-法呢烯四种茉莉花茶特征香气成分,表明采用该制备工艺制作的茉莉花茶茶叶蛋,能够有效地将茉莉花茶特征香气成分转移到茶叶蛋中。  相似文献   

1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鸭屎香单丛、乌叶单丛、八仙单丛三个香型茶香气成分,并用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检测分析,追踪比较其在加工过程的变化。实验表明鲜叶的青叶醛、叶醇等青草木香成分在"三青"环节消减,罗勒烯、茉莉酮、橙花叔醇等花果香成分在"三青"环节增多,吡咯等烘烤熟香成分在烘焙环节出现。鸭屎香单丛的杏仁香特征成分在晒青到杀青环节产生,如摇青产生的苯甲醇等;八仙单丛的芝兰香特征与鲜叶的花香成分有关系,晒青、摇青、烘焙加工进一步补充加强;乌叶单丛加工产生正辛醇、香茅醛等24种新成分,极多而复杂,稍有异于以往研究,但主旋律不变。各香型主导成分橙花叔醇与芳樟醇的含量比例特征规律在加工中不断形成。各香型茶鲜叶以醇类为主,加工产生萜烯类、酮类、酯类等,香型不同变化趋势不同。实验为研究凤凰单丛香型的产生机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主栽茶树品种红茶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采自名山白毫131、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早白尖和四川中小叶群体种5 个主栽品种制作的工夫红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在5 个品种红茶中共分离鉴定出148 种香气化合物,其中包含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烃类、酸类等。主要的香气贡献成分是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45.97%~63.78%之间,其中主体香气成分有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苯乙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苯甲醇、橙花叔醇、水杨酸甲酯、癸酸乙酯、顺-3-己烯醇己酸酯、苯乙醛、柠檬醛等,这些成分是决定四川工夫红茶甜花香和果香的重要组分。四川主栽品种红茶香气类型属于中间型,富含芳樟醇和香叶醇,其中名山白毫131、四川中小叶群体种和福鼎大白茶红茶萜烯指数较低,分别为0.57、0.60和0.65,表明这3 个品种红茶香气高锐,属于高香型红茶,这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因此,高香或花香型四川工夫红茶宜选用名山白毫131、四川中小叶群体种或福鼎大白茶鲜叶制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茉莉绿碎茶产品品质,以现行窨花工艺为对照,比较分析不同工艺流程处理所制样品的感官得分、色泽品质、理化成分、香气组分和生产成本,采用感官分析、化学计量法、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方法(GC-O)技术,对比筛选了不同窨花工艺对茉莉绿碎茶理化品质和香...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utomatic 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TD-GC-MS)对不同品种牡丹制成的白牡丹茶进行香气检测分析,探究其香气成分特征。结果显示,5个白牡丹品种茶中共鉴定出50种香气成分,正己醛、壬醛、癸醛、苯甲醇、芳樟醇、1-戊醇和β-紫罗兰酮是主要香气成分,奠定了白茶的香气基础。有44种组分的香气成分含量,经单因素分析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且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 OAV)在不同品种白牡丹茶间也存在差异,其中,政和大白茶含有较高的醛类和醇类化合物,福鼎大毫茶含有较为丰富的醇类化合物,福云6号含有较高的醛类和碳氢化合物,九龙大白茶和福云595含有较高的醇类和碳氢化合物。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究白茶品种香型特征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分析信阳毛尖香气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维婷  刘建军  司辉清 《食品科学》2012,33(12):185-189
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方法确定固相微萃取信阳毛尖茶挥发性物质的优化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鉴定信阳毛尖香气组分。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信阳毛尖香气成分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50min、萃取温度70℃,共鉴定出99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32种(相对含量47.83%)、碳氢化合物20种(相对含量10.97%)、酮类15种(相对含量20.43%)、酯类11种(相对含量7.24%)、酚类8种(相对含量3.4%)、醛类7种(相对含量7.73%)、杂氧化合物3种(相对含量1.01%)、含氮化合物3种(相对含量1.39%);信阳毛尖茶特征香气成分主要有芳樟醇、橙花醇、6-甲基-5-庚烯-2-酮、戊醇、β-紫罗酮、甲苯、5,6-环氧基紫罗酮、苯乙醇、Z-茉莉酮、庚醛、2,2,6-三甲基环己酮、苯甲醇、2-乙基己醇、橙花叔醇等。  相似文献   

19.
四种不同加工工艺紫娟茶香气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前处理方法分别从不同加工工艺的紫娟茶样(晒青茶、烘青茶、红茶、熟茶)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定性,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艺的紫娟茶样共检出香气成分146种,晒青茶检出81种,烘青茶检出80种,红茶检出68种,熟茶检出69种,其中共有成分有30种。晒青茶的主要成分有:松蕈醇、2-乙基己醇、二氢芳樟醇、β-松油醇等;烘青茶的主要成分有:芳樟醇、2-乙基己醇、苯甲醇、松蕈醇等;红茶的主要成分有:芳樟醇、环氧芳樟醇、顺式氧化芳樟醇、苯甲醇等;熟茶的主要成分有:1,2,3-三甲氧基苯、环氧芳樟醇、顺式氧化芳樟醇、2-乙基己醇等。得到的成分及含量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猕猴桃果酒酿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登宏 《酿酒》2008,35(6):102-105
以猕猴桃为原料进行发酵酿酒实验,介绍了猕猴桃酒的生产工艺及其关键技术。以新鲜猕猴桃果实为原料,接种6.0%的活性干酵母,加白砂糖100g/L,在25℃下进行发酵,可获得色泽黄绿、果香浓郁、口味协调、酒体厚实的猕猴桃发酵酒,其酒精度为10.5%vol。所得猕猴桃发酵酒经蒸馏后得到无色透明,具有清爽果香味的猕猴桃白酒,其酒精度达到18%vol。然后,通过提取出茉莉花茶中的香味成分,加入到猕猴桃白酒中,使其具有特殊的茉莉花茶香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