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吉林宝力格银金矿矿物学与选冶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宝力格银金矿属含砷,锑高氧化矿石,且银的嵌布粒度较细。研究表明,采用硝酸铅预浸+全泥氰化法较为适宜,其银金浸出率分别达到83.5%和77.5%。 相似文献
2.
运用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分析系统(BPMA)、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等多种测试手段,对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金的赋存状态及载金矿物与脉石矿物的嵌布特征、元素赋存状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卡林型金矿中Au含量为4.75 g/t,是最主要的有价元素,59.36%的金以包裹金的形式存在,其中硫化矿中包裹金最高,为42.95%。次以碳质含金的形式存在,微量以裸露金的形式存在。包裹金含量较多,即使在细磨条件下也很难实现单体解离或裸露,不利于提高金矿的回收率。主要的载金硫化矿物为黄铁矿和毒砂。脉石矿物主要有白云石、石英、方解石、黏土矿物等;黄铁矿主要集中在0.015~0.02 mm粒级,毒砂主要集中在0~0.005 mm粒级,白云石主要集中在0.104~0.147 mm粒级,方解石主要集中在0.104~0.147 mm粒级,石英主要集中在0.104~0.147 mm粒级,5种矿物当中,毒砂的细颗粒最多,黄铁矿其次,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英的粗颗粒较多。随着物料粒度的降低,矿石中黄铁矿品位会随着升高;黄铁矿作为最主要的载金矿物,颗粒较细,且主要嵌布在绢云母、石英、白云石等... 相似文献
3.
4.
对秘鲁某斑岩型含砷铜钼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中砷、铜、钼等元素的赋存状态,丰富了该类型矿石的矿物学资料,并就影响选矿指标的矿物学因素进行了分析。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型矿石的氧化率比较低,铜钼应具有较高的选矿回收率,选别作业时容易获得较理想的选矿指标,但矿石中的砷会在铜精矿中有显著的富集,应该重视砷黝铜矿在选矿流程中的走向,充分利用砷黝铜矿与黄铜矿之间浮游性的微小差异生产高、低砷铜精矿。 相似文献
5.
某斑岩型微细粒金矿石含金品位不足1g/t,属大型矿床。金矿物主要以含银自然金和银金矿为主。为充分查明该矿石特性质和确定适宜的选矿工艺流程,本文分别对块状矿石和磨矿后的浮选给矿,分别采取多种检测手段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石学研究,并推算-0.074mm占60%的浮选给矿中,以黄铁矿为主的金属硫化物理论可浮选回收87.58%-92.23%。推算其金重选理论回收率≤50.57%,金浸出理论回收率81.75%,金浮选理论回收率93.78%。 相似文献
6.
7.
为了查明阿根廷某金矿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矿物组成、载金矿物的粒度和解离度以及金的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采用化学分析、镜下鉴定、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MLA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Au)含量为35.916 g/t,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为自然金、石英、白云母、硅孔雀石、褐铁矿、赤铁矿、孔雀石、氯铜矿,金的赋存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于自然金中,占金分配率的79.38%;另一种是以机械混入的形式赋存于石英、白云母、硅孔雀石、褐铁矿、赤铁矿、孔雀石、氯铜矿中(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均无法识别)。金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自然金中,且自然金粒度主要在0.08~0.64 mm,建议采用“重选—浸出”混合工艺对该矿石中的金进行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8.
10.
11.
黄金矿山选矿中95%以上为尾矿,实现金尾矿综合利用的前提是充分查明其性质与特征。针对江西某金尾矿,采用化学分析、ICP和γ能谱仪,查明了金尾矿的化学成分和放射性核素限量,利用岩矿鉴定、EMPA和EDS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该物料的资源性质与矿物学特征,分析了其综合利用前景。结果表明:该金尾矿中含金0.495g/t,含银1.70g/t,且金以铁等氧化矿物中包裹金存在,占比58.18%,显微镜下未发现残余的金颗粒。金尾矿中SiO2、Al2O3分别为62.21%和13.54%,残余的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和方解石,其中绢云母具有较好的回收前景。放射性核素限量合格,若制备建材制品产销与使用不受限制。该试样筛析-0.074mm占41.58%,残余含金矿物的单体解离度不高,含金矿物多赋存在比重较高的重矿物或金属矿物中,仍有部分提金潜力。绢云母多为细粒级产出,片径为0.01~0.20mm,提取时需加强分级和细粒易泥化物的分散,防止影响其品质。 相似文献
12.
13.
何亚清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3,65(3)
河南省石窑沟金矿是近年来在熊耳山—外方山金成矿带上发现的一个中型金矿。从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等方面对该矿床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指出马超营大断裂的多期活动和多次热液作用特别是燕山期强烈的火山热液活动是成矿的主要因素,矿体严格受马超营大断裂的控制,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总结找矿标志,指出找矿方向,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摘要:介绍了嵩县南沟金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和矿石可浸性试验的成果。通过化学分析、电子探针等分析手段查清了原矿化学物质组成、矿物物质组成、矿物相对含量金的赋存状态及嵌布粒度特征:该矿石属于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型金矿;金多赋存于褐铁矿中,其次是赋存在毒砂及黄铁矿中,矿石石质疏松,裂隙发育。矿石中的金主要为自然金,金的成色高,绝大部分为可见金,而且主要呈裂隙金嵌布,主要载金矿物为氧化矿物,适于用氰化法处理。在原矿金的平均品位为2.39~4.14g/t时,可得到的尾渣平均品位0.31~0.26g/t,金的浸出率为87.03~93.72%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新近在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与南祁连陆块接合部位发现了二叠系勒门沟组砾岩和含砾砂岩层容矿的尕日力根金矿床,其围岩蚀变有硅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黄钾铁矾等低温蚀变组合,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分布在构造破碎带内及砾岩含砾砂岩层内,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和毒砂。结合电子探针分析数据和背散射图像观察,黄铁矿在不同阶段,其形态和元素含量均不同,金主要有两种赋存形态:第一种是极细粒自然金的形态赋存在裂隙发育的沉积阶段的破碎黄铁矿中;第二种是以不可见固溶体金赋存热液阶段的含砷黄铁矿和毒砂中。硫同位素组成暗示硫主要来自地层。综合分析认为,尕日力根金矿床成矿过程至少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沉积阶段,金来自古砂金矿床,第二阶段是热液阶段,由来自地层的变质热液活化金,使其以不可见固溶体金的形成赋存在含砷黄铁矿和毒砂中,故尕日力根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应为砾岩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18.
下大堡金矿是辽北清原地区重要的金矿产地,并且极具代表性,通过对其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在该地区寻找同熔岩浆热液型金矿类型的金矿。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新太古界清原群红透山组地层并且为金矿床形成的主要物质来源,印支期南口前岩体岩性为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它为金质的活化、运移提供了热源和热液,而北西向断裂既是导矿构造同时也是容矿的有利位置,而下大堡金矿正是在这样的"三位一体"的成矿条件下产出的。在对矿床地质特征的详实研究的基础上,又对矿床形成的温压条件、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的研究,最终确定了下大堡金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从宁陕东沟金矿床的控矿构造、产状及规模、矿石质量、围岩蚀变等方面论述了成矿地质特征;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了该区的找矿标志,同时对各矿段的找矿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川西冕宁金矿床是川西地区产于花岗岩与其围岩的接触带中、受喜马拉雅期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的典型代表,探明储量为小型规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