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快速、准确的实现前围隔音垫选型,提升车内声学品质,展开本研究。本文以声腔传递函数原理为理论基础,以整备车身为测试环境,通过理论分析和精准测试,明确3款不同材质的前围隔音垫隔声性能差异。通过对比分析,明确PET+EVA+双组分棉材质的前围隔音垫较适合测试样车,从而完成对测试样车的前围隔音垫选型。本文为整车状态下前围隔音垫选型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测试案例,为提高乘用车车内噪声水平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2.
前围过孔件是贯穿发动机舱到车内的部件,其声学性能的设计与控制直接影响到车内噪声水平。过孔件与前围钣金及隔音垫共同决定了前围系统的隔声性能,是整车声学包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因素。建立整车统计能量分析模型,对前围各过孔件进行贡献量分析,找出对车内噪声贡献较大的过孔,根据等传声原则对各过孔件和前围钣金及隔音垫的隔声进行设计优化,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并进行验证。整车路试中,对线束、空调膨胀阀、离合器踏板过孔分别进行优化前后对比测试,不同状态的过孔件确实对车内噪声有较大影响;制作前围工装隔声窗,测试前围钣金及隔音垫和各过孔件的隔声,结合贡献量仿真分析,最终实现隔音垫和过孔件隔声性能的等传声设计,为新车型开发和制定过孔隔声目标提供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噪声是汽车主要噪声源,内前围隔音垫是发动机噪声向乘员舱传递路径中最重要的声学零部件。参照混响室-消声室法隔声测试原理,在LMS Virtual.lab中建立EVA+PU形式的内前围隔音垫平面件隔声性能仿真分析计算模型,仿真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在315~2 000 Hz频率范围内相差0.5~2.0 dB,总体满足工程要求。利用仿真分析方法和模型,对12种内前围隔音垫隔声结构的隔声量进行了计算,并计算了隔声效率,结果显示EVA厚度选取2.5 mm,PU材料密度选取50 kg/m~3时,隔声效率最大,可作为内前围隔音垫隔声结构的设计方案,内前围零件隔声量实验测试结果验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对某MPV样车(多功能乘用车)进行整车NVH测试,结果表明怠速工况下空调开启时的车内前排噪声和方向盘振动不满足设计要求。通过传递路径分析方法进行试验排查,发现该工况下,车辆前围板(膨胀阀安装位置)在发动机第4阶频率处振动异常是问题的主要原因。经过进一步验证,确定需对样车前围板进行结构改进。接下来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前围板进行结构仿真优化,并在样车上进行优化后的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证实优化方案可行,车内前排噪声和方向盘振动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杨洋  褚志刚  王泽云 《声学技术》2016,35(5):448-452
基于小型混响室法测量某汽车前围板内隔音垫的吸声系数,探究被测试件、声源及传声器布置形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三者均对低频结果有较大影响,对中高频结果的影响很小。要准确获得吸声系数,应采取尽可能多的配置并对所有结果取平均;该隔音垫的平均吸声系数约为0.45。进一步基于混响室-消声室声强法测量其插入损失,识别其隔声薄弱部位,结果表明:该隔音垫的平均插入损失约为12 d B,转向机构、空调鼓风机及转向机防尘罩安装位置为隔声薄弱部位。研究结果为该隔音垫声学性能的分析改进提供了依据,也为声学材料性能研究试验的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数值方法,以传递矩阵法建立车内地板声学模型,研究隔音垫不同材料参数和厚度对内地板隔声量的影响,分别考虑了在不同弹性模量、密度、阻尼系数以及随厚度变化的情况下,内地板隔声量的变化规律,然后确定隔声性能优越的隔音垫材料类型和结构型式。结果表明,有、无隔音垫,内地板隔声量的变化较大,铺设1 mm隔音垫与无隔音垫比较,内地板计权隔声量提高约5 dB;另外,隔音垫厚度对整个内地板隔声量影响也较大,隔音垫厚度每增加1 mm,内地板计权隔声量提高1 dB ~3 dB;隔音垫材料参数对整个内地板隔声量影响不大,弹性模态改变一个数量级,阻尼系数相差0.02,内地板隔声量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某车型车内噪声声压级为目标,以单一源求逆法辨识排气噪声体积加速度,并测试排气口到车内噪声目标点的声学传递函数。计算排气管口通过空气传递路径到车内噪声的贡献量,得知在发动机1730rpm附近排气噪声的2阶激励频率是车内噪声的主要贡献源,此时车内噪声主要是排气噪声过大引起的。增加车辆的吸隔音措施效果不明显,应优化排气管消声器以降低排气噪声。实验验证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
防火墙总成特性对汽车声学包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火墙总成包括防火墙钣金件、内外前围饰件组合而成。内前围是整车声学包中最主要的内饰件之一,主要用于隔绝和吸收发动机中高频噪声传递。内前围需要具有足够高的吸隔声性能,以隔绝发动机噪声的传递及减小车内混响时间。不同的内前围结构形式和材料特性会对其吸隔声性能起到重要的作用,防火墙过孔及内前围安装工艺特征会直接影响到内前围的吸隔声性能,其结果是质量大(理论上具有较高隔声性能)的内前围在实际状态下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结合理论和仿真分析内前围不同结构形式、不同覆盖面积、不同泄漏水平对声学包性能的影响,并通过防火墙隔声量测试验证分析结果。该结论可为防火墙总成设计及整车声学包设计优化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服装材质舒适性研究,建立头戴式耳机耳垫材质舒适性指标评价体系。方法 通过桌面研究的方法,分析服装材质的相关文献,提取服装材质舒适性的各项性能,并根据服装材质的各项性能,分析各项性能的相关指标。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材质基本性能的头戴式耳机耳垫材质舒适性递阶层次结构模型,通过比较判断矩阵同一层次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指标权重分析,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其次通过桌面研究的方法,将耳垫材质进行分类,并总结性能指标的最优测量方法。将耳垫的测量数据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通过Min-max标准化方法,得到所有耳垫材质测量值的标准化数值,将各个指标的权重与每个材质的标准化数值相乘后求和,得到每个材质的舒适性得分。最后对耳垫材质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效度分析。结论 通过构建头戴式耳机耳垫材质舒适性指标评价体系,确定了8个耳垫材质舒适性指标,得到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并系统地总结了各个指标的测量方法和耳垫材质的分类,最后根据Min-max标准化方法进行数据归一化,通过加权得到耳垫材质舒适性的评分,对该评价体系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具有有效性。该指标体系能够为头戴式耳机整体舒适性提供材质选择的参考标...  相似文献   

10.
根据前机舱噪声向车内传递的路径及降噪原理,分析前围挡板衬垫重层面密度、吸声层厚度和橡胶护套结构对防火墙总成隔声性能及仪表板声腔声压的影响,得出采用适当厚度纯吸声材料前围挡板衬垫代替传统“重层+吸声层”前围挡板衬垫能降低仪表板声腔声压的结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在某电动车前围挡板衬垫优化过程中,提出较原方案降重72 %的新方案,整车声传函测试和噪声测试结果表明轻量化样件NVH性能在低频段与原方案相当,在中高频段优于原方案。最后总结防火墙总成声传递特性设计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1.
根据前机舱噪声向车内传递的路径及降噪原理,分析前围挡板衬垫重层面密度、吸声层厚度和橡胶护套结构对防火墙总成隔声性能及仪表板声腔声压的影响,得出采用适当厚度纯吸声材料前围挡板衬垫代替传统“重层+吸声层”前围挡板衬垫能降低仪表板声腔声压的结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在某电动车前围挡板衬垫优化过程中,提出较原方案降重72 %的新方案,整车声传函测试和噪声测试结果表明轻量化样件NVH性能在低频段与原方案相当,在中高频段优于原方案。最后总结防火墙总成声传递特性设计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某轻卡样车驾驶室振动及其传递路径的分析,确定其振动是由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匹配不当所致。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和车内的振动测试,可以判断振动的原因是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发动机横向干扰激励的减振性能欠佳。采用改进后的悬置系统,该样车驾驶室的振动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验证诊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整车车内噪声测试并对副车架进行模态分析,明确得出转速2 400 r/min附近车内轰鸣噪声来源是发动机2阶激励与前副车架第1阶模态产生共振。设计动力吸振器,再进行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提出抑制前副车架共振的工程方案。通过试验验证,该方案基本消除车内轰鸣噪声,改善整车NVH特性。  相似文献   

14.
前围隔音垫主要用于隔绝发动机的噪声,防止噪声传到乘客舱,其结构一般为ABA(吸声层-隔声层-吸声层)。ABA结构中吸声层(A)为多孔棉毡,由纤维材料制作而成。该文章使用木棉纤维、超细纤维制作多孔棉毡,测试并对比两种棉毡的吸声系数。基于两种纤维制作ABA结构样件,并进行了隔振性能的测试。建立了ABA结构的隔声特性的计算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利用建立的模型,计算分析不同吸声层材料构成、不同厚度参数的ABA结构的隔声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自动旅客捷运(Automated Passenger Mover,APM)车辆车内噪声特性,建立FEM-SEA声学分析模型。通过现场测试的方法得到结构振动激励和空气声源激励,将之施加于声学分析模型中,得到APM车辆车内噪声仿真结果,并与实测噪声结果校核以验证模型准确性,通过声学参数灵敏度分析,得到对车内关键部位影响较大的声学参数,为APM车辆车内噪声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对运营中的高速列车进行车内振动与噪声现场测试,分析高速列车车内振动和噪声特性,明确车内振动与噪声的水平及频谱特性,同时对车轮表面粗糙度进行同步测试,分析车轮非圆化特征,研究车轮径跳幅值及车轮多边形阶次对高速列车车内振动与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轮第20阶多边形是使车内振动和噪声偏大,并形成580 Hz显著频率的主要原因,相关结果可为高速列车车内振动与噪声控制及指导车轮镟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混响室-消声室声强测量方法,测量某汽车前围板的隔声量。结果表明:空调进气口内外循环转换阀与阀口贴合不紧密是隔声薄弱主要原因。在与空调进气口内外循环转换阀阀口相贴合的阀体部位粘贴密封材料,用EVA+低熔点毛毡+双组分声学材料代替原有的EVA+低熔点毛毡材料后,相应的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该汽车前围板的隔声量在500~6300 Hz频段平均提高了约7 dB。对改善其隔声性能进而改善车内声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晓梅  赵建 《振动与冲击》2007,26(10):174-176
介绍了轿车车内空腔声学模态,对实车的声模态进行了测试与分析,获得了车内空腔的声学共鸣频率和模态形状;提出了利用LMSTest_lab对轿车车内空腔声学模态进行测试的试验方法,为车内空腔的低频噪声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UG建立微型客车车内结构的几何模型,运用ANSYSIECM10.0划分网格,以微型客车空调车内流动的空气气流为研究对象,应用标准K-ε湍流计算模型,通过Fluent软件分析前、顶蒸发器不同的送风角度车内的速度场的分布特征,为设计微型客车车内均匀气流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某城市地铁车辆噪声测试分析,得到地铁经过一般整体道床、橡胶减振垫浮置板道床、中量级浮置板道床和重量级浮置板道床时,车体内外声场空间分布以及噪声频谱特性。结果表明,列车通过一般整体道床道床所产生的噪声声压级为4种道床中最低,通过减振垫浮置板道床产生的噪声声压级最高。隔振设计的浮置板道床使车内噪声增加,主要加强200 Hz频段以下的噪声,通过重量级浮置板道床时100 Hz~200 Hz车内低频噪声声压级最高,与中量级浮置板道床工况数据对比表明车内低频噪声强度与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隔振效果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