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聚丙烯/弹性体/纳米高岭土三元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顾圆春  邱桂学  包艳 《塑料工业》2004,32(10):15-17
以新型聚烯烃弹性体POE为增韧剂,以纳米高岭土为增强剂,将传统的弹性体增韧方法和新型的纳米粒子增韧增强手段相结合;采用合金化技术和填充复合工艺,制得高性能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高岭土和弹性体POE对PP增韧具有协同作用,呈现的并不是二者独立增韧作用的简单加和,纳米无机粒子对复合体系PP/POE还有增强作用并大大减缓了因POE的加入而导致复合体系强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谢锋 《上海塑料》2007,(4):23-26
以新型聚烯烃弹性体POE为增韧剂,以玻璃微珠、纳米CaCO3为增强剂,将传统的弹性体增韧方法和新型的纳米微粒增韧增强手段相结合,利用双螺杆挤出机,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制备聚丙烯(PP)/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POE)/无机微粒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三元复合材料的的断面形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谢锋 《塑料加工》2007,42(4):41-44
本文以新型聚烯烃弹性体POE为增韧剂,以玻璃微珠、nano-CaCO3为增强剂,将传统的弹性体增韧方法和新型的纳米粒子增韧增强手段相结合,利用双螺杆挤出机,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聚丙烯(PP)/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POE)/无机粒子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三元复合材料的的断面形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PP/弹性体/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目前PP 弹性体 无机纳米粒子三元复合体系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基体树脂的选择与改性、弹性体尤其是新型聚烯烃弹性体(POE)的应用、无机纳米粒子对复合体系的影响、增韧增强机理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热引发官能化HDPE、PP、EPDM及其增韧PA66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晓晖  黄健等 《中国塑料》2002,16(12):37-42
采用热引发熔融接技方法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马来酸酐(MAH)接枝HDPE、接枝共聚PP及接枝EPDM弹性体的接枝反应。结果表明:本热引发接枝法可避免接枝过程中的交联副反应,制得具有较高接枝率(接枝率在0.3%以上),较好熔体流动性能,较少凝胶含量的马来酸酐接枝HDPE、接枝共聚PP及接枝EPDM。采用机械共混法对已官能化的聚烯烃弹性体和聚烯烃塑料分别和混合增韧PA66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采用PA66/改性聚烯烃弹性体/改性聚烯烃塑料三元共混体系,可以在较少用量的改性橡胶条件下使PA66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原材料的10倍以上,并且材料弯曲模量损失减少。SEM对PA66/EPDM-g-MHA/PP-g-MAH三元共混体系脆韧转变的研究结果表明:体系分散相中的EPDM-g-MAH向PA66基体扩散、渗透或形成嵌段共聚物的部分是增韧PA66中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6.
选用纳米蒙脱土作为增强剂,聚酰胺弹性体作为增韧剂,对尼龙11(PA11)进行了增强和增韧改性,考察了各添加剂用量对改性PA11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5%纳米蒙脱土和质量分数4%聚酰胺弹性体时,改性PA11材料的增强增韧效果最佳。同时,改性后PA11材料经军用65#航空冷却液长期浸泡后,力学性能基本变化不大,具备优异的耐65#冷却液能力。  相似文献   

7.
谢锋 《塑料科技》2007,35(9):72-76
以新型聚烯烃弹性体(POE)为增韧剂,以玻璃微珠、nano-CaCO3为增强剂,将传统的弹性体增韧方法和新型的纳米粒子增韧增强手段相结合,利用双螺杆挤出机,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聚丙烯(PP)/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POE)/无机粒子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三元复合材料的的断面形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聚酰胺(PA)增韧、增强改性的研究进展,对PA/橡胶弹性体、PA/热塑性弹性体、PA/刚性有机高分子、PA/刚性无机粒子的增韧体系,不同类型PA合金,以及纤维增强、无机物填充等几类填充增强体系进行了详细介绍.结果认为,PA的发展趋势将以高性能、高强度、高韧性为主流,合金化是实现PA高性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POE和EPDM增韧PP/CaCO3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烯烃弹性体(POE)和两种三元乙丙橡胶(EPDM)增韧PP/纳米CaCO3,研究了弹性体种类和用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弹性体用量增加至30份,3种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上升,硬度下降,常温和低温冲击强度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在20~25份填充范围内,POE增韧效果良好,PP/POE/CaCO3的综合性能优良;弹性体填充量为30份时,3体系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PP/POE/CaCO3体系有更强的非牛顿性(粘切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郭婷  丁筠  王三昭  吴立峰  乔辉 《中国塑料》2009,23(12):31-34
依据弹性体与刚性粒子增韧理论,以聚酰胺6(PA6)为基体,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及纳米BaSO4对体系进行协同增韧,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熔体流动速率及瞬时能量吸收曲线,并结合微观形态探讨了增韧机理。结果表明,用MBS/纳米BaSO4对PA6进行协同增韧,可以制得冲击强度高达85.9 kJ/m2的超韧PA复合材料;与 PA6/MBS预增韧体系相比,PA6/MBS/纳米BaSO4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了48 %,且拉伸强度基本保持不变,熔体的流动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十溴二苯醚和氮磷复合物为阻燃剂,以玻璃纤维为增强剂,加入自制增韧剂,制备了阻燃增强增韧尼龙(PA)66材料,并对其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加工工艺对改性PA66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尹绚 《塑料助剂》2013,(4):8-13
论述了尼龙1010(PA1010)三元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进展,对由两种填料共混改性r的PA1010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以及无机填料、弹性体等几类填充增韧增强体系及分散相形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指出PA1010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是以三元共混为基础,获得高强度、高韧性的纳米填充材料分散性良好的PA1010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3.
马来酸酐接枝POE对PA6/纳米CaCO3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波  黄锐  魏刚 《中国塑料》2004,18(1):30-33
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POE(POE-g-MAH)对PA6/纳米CaCO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SEM分析表明:部分纳米(CaCO3粒子均匀分散在PA6基体中,部分纳米CaCO3粒子为POE-g-MAH所包覆形成壳-核结构。随着基体中纳米CaCO3的增加,PA6/纳米CaCO3/POE-g-HAM发生脆-韧转变所需要的弹性体量增加。在脆-韧转变区后,纳米CaCO3和POE-g-MAH对PA6的增韧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壳-核结构中的填料粒子的“滚珠”作用使断裂应变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屈服强度随纳米CaCO3的增加而略有下降。纳米CaCO3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提高液态成型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韧性的三种方法,包括增韧树脂基体、层间增韧以及通过Z向增强来增韧。简要介绍了这三种方法各自的增韧机理、影响因素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王玮  王荣伟 《塑料工业》2004,32(4):52-53
研究了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共聚物(SAM)增容剂对PA6/ABS合金的作用,结果表明,SAM能明显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m(PA6)/m(ABS)为60/40加入4份SAM能使合金的冲击强度大于1000J/m,拉伸延伸率明显提高,达到超韧级别。  相似文献   

16.
尼龙6增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用聚烯烃、橡胶弹性体、无机刚性粒子及ABS等对尼龙6进行增韧的研究进展情况,其中以聚烯烃、橡胶弹性体的应用最为广泛,但需要一定的相容剂;而无机刚性粒子增韧则是一种较新的增韧方法,可以在提高材料韧性的同时,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ABS与尼龙6共混可获得较理想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球磨法制备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有机化蒙脱土(OMMT)增韧母粒,并将其用于尼龙(PA)6的增韧改性.结果表明,球磨法制备的POE-g-MAH/OMMT增韧母粒尺寸比较均匀,有少量POE-g-MAH进入OM MT片层之间,导致OMMT片层间距有所增加.POE-g-MAH/OMMT增...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增强增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增强增韧的改性方法和机理,包括有机小分子、弹性体、刚性粒子、纤维以及碳纳米管增强增韧聚合物。并介绍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聚合物/增强增韧剂体系。并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增强增韧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 of clay organophilization on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structure of PA6/EPR blends was studie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modification of clay affected simultaneously the degree of PA6 matrix reinforcement, size and structure of dispersed EPR. The localization of clay with less polar treatment in the interfacial area brought an important new effect consisting intensification of toughening effect of dispersed elastomer by formation of “core-shell” particles. Basic aspects governing formation of this advantageous structure are reported.The best balanced mechanical behavior was achieved when combining two differently modified clays, whereas the clay with less polar treatment is preblended with EPR. In this way, a high degree of matrix reinforcement (exfoliation of clay with more polar treatment) was combined with favorable size and structure of dispersed EPR phase. Additionally, at lower clay content, synergy between clay and elastomer phase, monitoring itself by enhancement of toughness, was fou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