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2P]网络环境下软件侵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P2P软件开发者的法律责任 P2P软件虽然为传播盗版软件等侵权作品提供了途径,但其用途更多的在于传播合法作品。利用该软件传播侵权作品的法律责任应否由该软件的开发者承担,不仅仅是停留在思考的层面上的问题,而且已经进入了日本的司法实践中。2004年5月,日本京都府警方高科技犯罪对策室依法逮捕了文件共享软件“Winny”的扦发者金子勇(Isamu Kaneko),并将于2005年初进行审判。金子勇是日本东京大学的助理研究员,日本警方指控其开发的软件帮助了用户Inoue在网络上非法传播作品,  相似文献   

2.
(三)P2P软件开发者的法律责任 P2P软件虽然为传播盗版软件等侵权作品提供了途径,但其用途更多的在于传播合法作品.利用该软件传播侵权作品的法律责任应否由该软件的开发者承担,不仅仅是停留在思考的层面上的问题,而且已经进入了日本的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P2P网络共享使著作权人的利益面临新的挑战,在分析P2P网络技术功能的基础上,认为应确立技术中立的原则;以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为基础保护著作权,构建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代理、帮助和引诱侵权)著作权法律责任体系;增加刑事责任,打击非法复制和传播行为;著作权人应转变传统的运营模式,与网站合作或自己开展网络在线服务;对于复制和传输他人作品的行为是否侵权不应以营利为目的进行判断,而应以著作权人的损失作为标准。  相似文献   

4.
因其本身特有的技术能够为非法盗版产品提供在Internet上快速传播的渠道,P2P软件已经遭到了大量的指责和控告,但是那些移动电话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们则因为其新兴的手机音乐业务而对P2P软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据传闻,移动电话制造业巨头诺基亚已经开发完成了一款P2P软件,通过该软件,诺基亚6600的用户可以相互共享其文本文档、相片甚至于手机中的音乐。而另一位电子类产品制造商Mitsubishi也表示,他们已经成功地开发完成了一部P2P手机。加拿大的移动电话服务提供商RogersWireless近期已经开始使用一款P2P软件作为其音乐下载服务的标…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P2P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件简介美国Napster案Napster是美国的一家网络公司,该公司开发了Musicshare软件,该软件利用P2P技术为用户提供mp3格式文件交换服务。由于用户要依靠Napster网站的中央服务器管理  相似文献   

6.
P2P即时通讯软件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P2P即时通讯软件的安全问题,在具体分析其通讯协议(以ICQ为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专门针对P2P即时通讯软件的监控系统IMMonitor,并在该系统中实现了一个高效的网络数据包捕获器,同时可以阻断非法的即时通讯。  相似文献   

7.
P2P终结者是一套专门用来控制企业网络P2P下载流量的网络管理软件。软件可以适应绝大多数网络环境,包括代理服务器、ADSL路由器共享上网、LAN专线等网络接入环境。这个软件可以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安装来实现网络管理。如今很多人滥用该软件来限流而导致网络瘫痪。  相似文献   

8.
P2P终结者是一套专门用来控制企业网络P2P下载流量的网络管理软件。软件可以适应绝大多数网络环境,包括代理服务器、ADSL路由器共享上网、LAN专线等网络接入环境。这个软件可以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安装来实现网络管理。如今很多人滥用该软件来限流而导致网络瘫痪。  相似文献   

9.
P2P终结者是一套专门用来控制企业网络P2P下载流量的网络管理软件.软件可以适应绝大多数网络环境,包括代理服务器、ADSL路由器共享上网、LAN专线等网络接入环境.这个软件可以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安装来实现网络管理.如今很多人滥用该软件来限流而导致网络瘫痪.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司法界在认定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中遇到的困惑,本文指出:正确地界定“网络传播行为”是认定侵权的前提条件。“网络传播行为”只能指将作品“上传”至或以其他方式“置于”向公众开放的联网服务器或计算机中的“交互式”传播行为,包括P2P软件用户“共享”作品的行为,但不包括对第三方网站中作品设置链接等辅助传播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将权利人发出侵权警告作为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主观过错”前提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根据“红旗标准”,如服务提供者明显知晓他人的侵权行为而仍然予以帮助的,应当认定构成“帮助侵权”。  相似文献   

11.
P2P的新境界     
Superyan 《程序员》2003,(8):25-26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或许是对P2P软件发展的最好诠释。自从人们意识到P2P软件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后,就再也没有力量能够阻止它前进的步伐了。在Napster陷入诉讼危机的同时,又一批软件诞生了,而且更为强大。Gnutella便是一例,它吸取了Napster的失败教训,将P2P的理念更推进一步:它不存在中枢目录服务器,用户只要安装了该软件,立即变成一台能够提供完整目录和文件服务的服务器,并会  相似文献   

12.
访问控制技术是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和合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非法访问。它尤其在操作系统层面上给主机提供一种安全机制,确保那些认证用户对资源的访问。在P2P(对等网络)中由于缺少集中管理使得访问控制的实现更具有挑战性。在本文中,我们将在一个P2P环境中讨论访问控制机制,并且描述其在基于JXTA的P2P框架下的实现。JXTA是一个流行的开放式的P2P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3.
张基温  董瑜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4):245-246
P2P下蠕虫的传播将是未来蠕虫发展的方向,分析P2P系统中蠕虫传播的现状,给出其扫描策略,并通过分析蠕虫的扫描算法,定义了两个蠕虫传播模型,并在此基础给出综合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个人电脑》2004,10(9):88-88
当RIAA(Recording Industry Assoclatlon of America)开始正式起诉那些在家进行非法下载音乐的个人用户之时,很多人发现公司是个很好的避难所,于是乎在公司下载成了他们的必修课。从代理软件制造商Blue Coat System近期的研究报告中显示.有39%的员工在公司里使用类似Kazaa或是Morpheus这种P2P软件进行下载,  相似文献   

15.
陈锋  罗逢吉  文俊浩 《计算机科学》2007,34(12):126-128
P2P对等网络是对互联网传统计算模式的一次技术上的革命。在P2P技术的研究领域里,JXTA作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正日益受到业界的关注,它为对等应用实现了底层的基础服务,使开发者可直接在其上建立应用。针对目前在P2P应用研究领域尚无通用一致性平台的现状,本文分析了JXTA技术的体系结构及其核心协议,通过构建一个实例深入研究了利用JXTA技术实现P2P文件共享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如今说到BT.恐怕没有几个人不知道,BT下载正在改变着大家的下载方式。eXeem是由SuprNova.org和匿名的开发者联合研发的下一代的文件共享软件,结合了kazaa和BT两者的优势,脱离HUB服务器,在使用上不会出现版权组织的打击和起诉.并且在保护安全方面也做的很出色,可能是P2P软件的发展方向。该软件的具体使用方法与通常的BT软件大同小异.这里不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P2P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对互联网的传统观念,而成为在流量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新型应用,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与此同时P2P蠕虫也成为目前P2P应用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在P2P蠕虫的特点、分类、传播模型、检测及其防御机制等方面做了综述性的分析,并分析了一些典型仿真软件的优缺点,对开发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P2P软件越来越多.最近一款名为百兆P2P浏览器的“新兵”又加入了这个大家族。该软件具有一般浏览器通用的功能.同时它也有自己的专长——可以进行聊天、下载音乐文件、为个人网站提供极其特别的PPP域名,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真的有这么好?现在就让我们来熟悉一下这个新面孔吧。  相似文献   

19.
软件雇员侵权(Software piracy by employees)现象,在国外和国内都是一个很引人注意的问题.近几年,我国软件侵权案中,很多是因雇员侵权引起的.软件雇员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一是接触技术,即雇员受雇于技术岗位,对所开发的软件很了解(而这也使雇员自然被确定与该软件“有接触”);二是流动性,雇员可以很方便地“另谋高就”,或自己当起雇主或另受雇于他人.既然是有技术,又流动,这些人便很可能带走了原岗仕上的一部分知识产权.若其行为超过了法律许可的界限,便会引起权利纠纷.就计算机软件(程序和文档)来说,如果雇员擅自把权利属于原来雇主的作品加以发表,使用(复制、发行、修改、翻译、注释等)或采取其它必须经授权才能执行的行为,都会构成侵权.这两年来,这类纠纷案的共同特点是:雇员离开原岗位之后,带走原有软件,再经改头换面,迅速地制成一个“新作品”,推向市场.软件是功能性作品,不像文学作品那样,读者总是欣赏原作的魅力.经过“改进”后的软件,由于售价便宜,往往受到用户的欢迎而把原来的软件被挤出市场,使真正的权利人蒙受严重损失.原雇主在这种情况下,便会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权益.1996年,广东省软件侵权鉴定分析专家组接受省版权局委托进行鉴定的一个案件,是较为典型的雇员侵权案例.  相似文献   

20.
国内虽然在立法上存在追究P2P版权侵权刑事责任的可能,但在司法实践中还难以实现,为控制P2P技术的滥用,国家应当取消版权犯罪的"营利目的"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