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士怀  黄夏东  王云新 《建筑科学》2004,20(Z1):256-259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章节中,对外窗保温性能(传热系数K)作了具体规定,并建议外窗设置活动外遮阳,但对外窗隔热性能(遮阳系数SC或太阳得热因子SHGC)没有作出具体规定.本文确定了夏热冬冷地区基准性住宅和节能方案,并选取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4个代表性城市作为分析对象,使用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开发的DOE-2软件对节能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外窗的保温性能和隔热性能对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2.
选取具有典型夏热冬冷气候特征的上海、武汉和重庆三个城市,分别模拟分析建筑各朝向遮阳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以及几种常用遮阳技术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夏热冬冷地区不同气候子区域规定性指标下能耗限值为比较基础,分析了提高外窗传热系数、改变遮阳方式和遮阳系数对能耗限值的影响程度。介绍了外窗不同的遮阳技术,分析了综合外遮阳技术在夏热冬冷地区的适应性。采用活动外遮阳可以有效降低居住建筑能耗限值,提高居住建筑的节能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第四章“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中对外窗热工性能(传热系数K)作了具体规定.并建议外窗设置活动外遮阳,但标准对外窗隔热性能(遮阳系数SC或太阳得热因子SHGC)没有作出具体规定,不能不说是该标准的一个不足。实际上,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不仅与外窗的保温性能,  相似文献   

5.
使用清华大学开发的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 h,对宁波地区一幢典型居住建筑的能耗随各向窗户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表明:各向外窗传热系数变化对采暖能耗有较大影响,对空调能耗影响不大,通过降低传热系数的方法很难减少夏季空调负荷;南向窗户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最大,北向次之,东、西向最小;南、北向外窗传热系数从4.7降到3.2节能投资性价比最高。并且分析了外窗传热系数降低引起空调能耗增加的原因。研究结果对夏热冬冷地区其他城市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杭州地区一栋典型居住建筑为例,将多组外窗面积相同的不同朝向空调房间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h分析了东、南、西向外窗的遮阳系数与空调房间能耗的影响关系。表明夏热冬冷地区外窗设置遮阳的重点应该在西向,其次是东向,南向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h,对宁波地区某典型居住建筑各朝向外窗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降低各朝向外窗传热系数均可降低供热量,但供冷量有小幅提高。南向外窗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最大,北向次之,东、西向最小。  相似文献   

8.
外窗遮阳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清华大学开发的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h,对宁波地区一幢典型居住建筑的能耗随东、南、西向窗户遮阳系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表明:南向窗户遮阳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最大,东向次之,西向最小。因此,从减少全年能耗角度考虑,应优先降低南向及东向外窗遮阳系数,其次才是西向。这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左春雷  葛坚  赵康  沈杰 《建筑与文化》2021,(12):165-166
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强烈,外窗得热是影响建筑供冷能耗的关键,冬季夜间相对寒冷,外窗是室内热量散失的重要通道.立足于改善窗户系统遮阳性能和保温性能,文章介绍了研发的一种遮阳保温一体化装置,并对其热工性能进行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装置与普通双层玻璃窗结合后,窗口综合遮阳系数SCW和传热系数K均减小,东、南、西和北四个朝向的窗口综合遮阳系数SCW最小为0.26、0.26、0.19和0.39,传热系数K可减小至1.15~1.49 W/(m2·K).  相似文献   

10.
左春雷  葛坚  赵康  沈杰 《建筑与文化》2021,(12):165-166
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强烈,外窗得热是影响建筑供冷能耗的关键,冬季夜间相对寒冷,外窗是室内热量散失的重要通道.立足于改善窗户系统遮阳性能和保温性能,文章介绍了研发的一种遮阳保温一体化装置,并对其热工性能进行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装置与普通双层玻璃窗结合后,窗口综合遮阳系数SCW和传热系数K均减小,东、南、西和北四个朝向的窗口综合遮阳系数SCW最小为0.26、0.26、0.19和0.39,传热系数K可减小至1.15~1.49 W/(m2·K).  相似文献   

11.
陈盛  苏康康 《山西建筑》2011,37(16):210-211
摘.要:针对温州地区现用外窗节能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检测了该地区现用外窗的玻璃露点,气密性能,可见光透射比,传热系数等几项指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指导当地居民正确应用节能外窗。  相似文献   

12.
居住建筑的围护结构中,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最差,是影响室内热环境质量和建筑节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其保温隔热性能可显著降低建筑能耗。本文以夏热冬冷地区典型城市南京为例.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三类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DeST-h模拟软件,探讨不同居住建筑外窗的最佳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旨在为建筑师和开发商在选用节能窗产品的过程中,提供较为切实可行、直观明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国夏热冬冷地区主要城镇居住建筑能耗调研数据及各地统计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 2010年,随着经济水平的高速增长,夏热冬冷地区主要城市城镇居住建筑能耗除上海稳定增长外,其余城市均高速增长,2010年的单位建筑面积年用电量基本都达到了30~32 kWh/(m2·a).另外,调研数据显示,夏热冬冷地区空调和供暖以部分时间和部分空间的间歇式为主,夏季空调用电量为6~7 kWh/(m2·a)、冬季供暖用电量为2~4 kWh/(m2·a),而少数集中空调系统的能耗是平均值的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BIN法计算上海典型居住建筑全年能耗,在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条件下,对影响能耗的因素包括外墙和外窗传热系数作定量分析,并通过实测数据具体分析,讨论冬季是否采暖,并对建筑保温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得到围护结构各相关因素对建筑能耗影响的权重,采用EETP围护结构评价指标对空调、采暖能耗进行计算,分析了夏热冬冷地区上海、长沙、韶关和成都四个城市高层点式住宅围护结构各因素对空调、采暖及全年能耗的灵敏度,包括体形系数、窗墙比、遮阳系数、外墙/屋顶/外窗的传热系数、外墙/屋顶外表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结果表明:窗墙比为25%时,墙体传热系数、体形系数和窗墙比依次是影响全年能耗的前三位主要因素,四个城市灵敏度分别为24.4%~35.8%、21.7%~32.0%和16.8%~31.1%;窗墙比为50%时,窗墙比、体形系数和遮阳系数依次是前三位主要因素,灵敏度分别为34.8%~45.6%,20.0%~44.3%和12.0%~47%;外墙和屋顶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以及屋顶传热系数对建筑全年能耗影响均很小。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南京地区某一南墙窗为模型,分别选取PVC塑料普通中空窗和Low-E中空玻璃窗,利用MATLAB编程研究分析当这两种窗无外遮阳时和普通中空窗采用不同外遮阳方式时的外窗传热性能。结果表明:普通中空窗无外遮阳、水平固定外遮阳、卷帘活动外遮阳和Low-E中空窗无外遮阳这四种情况下,外窗的全年累计耗电量分别约为104.89kW.h、110.93 kW.h、73.38 kW.h和111.06 kW.h。普通中空窗水平固定外遮阳和Low-E中空玻璃窗无外遮阳时耗电量较大,都比普通中空窗无外遮阳时大了约5.8%;普通中空窗卷帘活动外遮阳时其耗电量比其无遮阳时减少了30.04%,比其他两种方式时减少了约34%。  相似文献   

18.
莫天柱  刘颉 《建筑节能》2012,(12):71-74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建筑空调和采暖需求逐年上升,因此,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已成大势所趋。目前,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普遍缺乏节能措施,而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中外窗的保温隔热性能相对较差,通过外窗损失的热量较大。以重庆地区为例,对既有高层和多层居住建筑,通过仅改造外窗材料的方式,测算得出外窗材料对不同建筑类型的能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夏热冬冷地区外墙遮阳在建筑中的实际应用,并从墙体受太阳辐射热影响的机理,阐述了外墙遮阳对室内热环境与建筑空调能耗的影响。以南京地区一栋典型居住建筑为例,使用清华大学开发的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h,模拟并分析了对于两种不同构造的外墙,分别通过采取外遮阳措施,减小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对夏季室内热环境和空调能耗的影响程度,并用实验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辅证。  相似文献   

20.
夏热冬冷地区窗墙比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侯余波  付祥钊 《建筑技术》2001,32(10):661-662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的全年空调耗冷量与窗墙比呈线性关系,但采暖耗热量与窗墙比的关系又与建筑所在地点有关。由于外墙朝南时的能耗最低,因此应在南向开窗,东西向不宜开窗。由于一定窗墙比范围内耗电量不变,所以可适当加大开窗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