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烘干籽棉,使籽棉纤维含水保持轧花最佳状态,以提高轧花产量和皮棉质量。这一技术,我国在80年代末引进消化吸收美国轧花新设备及工艺,才开始推广应用。因此,在我国目前仍是一项比较新的技术难题。目前,籽棉烘干设备,在我国已投入生产运行的大都是搁板塔式干燥机;由热源发生器、风机、烘干塔等几部分组成。热源发生器加热空气,通过风机强制输送,与籽棉混合,在烘干塔内实现籽棉水分降低。那么,加热温度、输送风量及烘干塔的结构尺寸与籽棉水分降低,究竟存在哪联系?下面就这一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黑龙江的主要粮食品种,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0%。由于我省秋季雨水多、气温低,上冻时间早,收购后的玉米水分较高,正常年景水分在27%~30%之间,这些高水分玉米来不及时晾晒和烘干处理,入库后易发生霉变。由于上述因素,粮食产量就出现了丰产不丰收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烘干机技术发展较快,烘干设施建设得到了逐步改善,利用烘干机降水已成为入库玉米降水的主渠道。目前,我省有烘干设备600多台,烘干机大多采用热风烘干,日烘干量从80吨到500吨不等,每年烘干玉米400~500万吨。  相似文献   

3.
圆盘层式烘干床的几项技术改进张山华(江苏省盐业公司黄海化工厂连云港市222069)关键词圆盘层式烘干床,存在问题,技术改进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一水硫酸镁的大量需求,我厂急需扩大原有的生产规模,通过市场调研,我厂选购了两台CGT—C型圆盘层式烘干床,经使...  相似文献   

4.
悬浮烘干技术与喷动床烘干技术原理相象,都是用于粗大颗粒物料干燥的一种新型流化技术。本文采用内部加热和普通喷动床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悬浮干燥系统,物料在烘干过程中处于悬浮状态,实现了在烘干过程中以每颗被烘干物料个体为脱水量检测因子控制烘干质量和烘干时间,与传统喷动床相比,强化了传热传质,提高了热效率,减少了空气用量,降低了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5.
在对纺织纤维、纱线、面料烘干处理时大都采用传统热风烘干方式,采用微波烘干方式的也在逐渐增多。为了对比纺织生产中采用不同烘干方式的效果和成本,从微波烘干效果、传统烘干效果、能耗和成本四个方面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烘干效率的提高,试样表面温度逐渐升高,升温速率也逐渐增加;在烘箱烘干过程中容器的底面积越大,试样烘干效率越高;微波烘干的效率比传统烘干方式的效率高,节能环保,成本低。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射频烘干的工作原理、特点,对射频技术在腈纶烘干领域的初步应用作了介绍,并就该技术在腈纶行业上的应用试验进行了讨论。射频烘干技术所特有的选择性加热、回潮率可控等优点使其在腈纶纤维烘干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邯郸棉花机械厂生产的6MH—6型籽棉烘干系统,于1996年12月128由河北省科委组织、邯郸市科委主持,在邯郸通过了鉴定。参加会议的有河北省科委领导和省、市科学院高工、大学研究烘干的教授及棉麻系统专家、用户代表等,会议通过严格技术审查,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系统工艺合理,使用燃煤热风炉作为热源,热风与烟气分流,保证了棉花烘干质量;其自动温控调节技术及复合保温结构,在棉花烘干系统中属首次使用·填补了国内空白,居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委员们还考察了邯郸棉花机械厂的生产条件,认为该厂生产设备配套,工艺手段完备,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辽宁省铁岭地区粮食环保烘干技术的调研,分析了本地区粮食干燥业在环保清洁化、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操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区实际,提出了推进粮食环保烘干技术升级的措施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热风机就仓烘干潮粮技术初探四川省绵阳市粮食局孙方元1前言谷物干燥技术(日晒和自然通风除外)包括通风干燥技术和烘干干燥技术。对于环境气温高、相对湿度大的南方省份而言,处理人库高水分粮食尤为困难,特别是冬季,若仅采用机械通风干燥技术,其降水幅度通常为0....  相似文献   

10.
近日,记者从江苏牧羊集团了解到,牧羊集团烘干设备公司收到中储粮发出的安徽、吉林、福建等地4个包8个库点的中标通知书,金额近2000万元。此次牧羊烘干一举中标中储粮8个库点,成为众多投标公司中的最大赢家,是牧羊烘干长期专注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微囊化速溶香蕉粉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胶囊化生产速溶香蕉粉。香蕉酶解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料液质量比1∶1,果胶酶用量0.08mL/kg,淀粉酶用量0.04%,温度40℃,反应时间90min,得率达80.2%。酶解香蕉浆经过乳化均质,喷雾干燥生产速溶微囊化香蕉粉粉末,干燥过程的进风温度为185℃,出风温度为80℃。速溶粉产品有良好的速溶性和乳化稳定性,较好的复水性。  相似文献   

12.
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皂化制备吸水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SPAN)皂化制备吸水剂HSPAN的研究表明HSPAN为水不溶性凝胶,但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以氢氧化钾皂化,酸作沉淀剂,经洗涤、分散和干燥制备HSPAN的工艺路线较为理想.皂化工艺条件在用碱量为SPAN中接枝链部分摩尔数的1.1倍、皂化温度95°C以上、皂化时间大于3h,且HSPAN的平板干燥温度在70°C时最好.当SPAN接枝百分率在70%左右时,制得的HSPAN吸水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干燥过程物料含水量以及物料内部水分分布是物料干燥的重要特性,也是影响物料干燥过程的主要因素。干燥过程物料内部水分含量、水分的分布以及水分流动性的检测有助于真实反映干燥过程中物料内部的传质现象,并且为干燥工艺的优化和物料干燥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文章综述了目前测定物料干燥过程中物料内部水分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对各种测定方法的比较得出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测量干燥过程物料内部水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菊花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强  苗文娟  查靖  凌倩倩  孙艳辉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4):359-362,368
新鲜菊花含水量高达80%以上,极难保存,所以需要尽快干燥以脱除水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菊花的干燥技术展开大量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菊花传统干燥技术、现代干燥技术以及微波联合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为菊花干燥技术的选取和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物料内部水分含量、水分状态以及水分分布是物料干燥的重要特性,也是影响物料干燥过程的主要因素。干燥过程物料内部水分含量、水分状态及其分布的检测有助于真实反映干燥过程中物料内部的传质现象,并且为干燥工艺的优化和物料干燥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综述了核磁共振技术在水分检测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核磁共振技术在果蔬干燥过程中物料内部水分无损检测中的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鱿鱼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晒干、热风干燥、热泵干燥、真空冷冻干燥4种干燥技术干制鱿鱼,结合鱿鱼干的肌纤维微观结构和复水率,通过低场核磁共振(LF-NMR)动态分析鱿鱼干复水过程的水分迁移和分布,探讨干燥方式对鱿鱼干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干燥方式中,真空冷冻干燥的鱿鱼干水分含量最低,氧化程度也最低(比其它3种处理的低1.5~6.7倍)。电镜扫描图显示鱿鱼干肌纤维内部有大量疏松多孔的蜂窝状结构,且真空冷冻干燥复水最快。复水过程,部分结合水向不易流动水迁移,不易流动水含量明显增加,且占比90%以上,自由水含量也有所提升。LF-NMR分析也表明真空冷冻干燥的鱿鱼干复水效果最好,复水后可截留更多的自由水。热泵干燥的鱿鱼干复水效果与自然干燥接近,热风干燥的复水率最差。干燥方式对干制品复水效果影响明显,真空冷冻干燥和热泵干燥技术有利于水产品干制。  相似文献   

17.
微波真空干燥试验设备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真空干燥是综合微波干燥和真空干燥各自优点的一项新技术,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的特点非常适合食品的干燥生产。本文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自动监测手段,能够非常方便的在线测试物料实时的温度、重量、真空度,解决了在干燥过程中在线监测水分含量及物料内部温度这一难题;比较方便的在线记录和查询试验的数据和试验的结果,实现无纸记录,减轻了试验人员的工作量和人为误差。  相似文献   

18.
针对钽丝清洗工艺清洗洁净度不理想,没有烘干系统易造成二次污染和钽丝划伤等问题,对清洗时超声波强度、超声波频率、清洗液选择、清洗温度和清洗速度进行研究。将原有清洗工艺中的1组超声波+自来水漂洗、自来水垂直喷淋、夹具擦拭,改为2组超声波+纯水漂洗、自来水环式喷淋、冷热风干燥,并采用水溶性生物降解清洗剂替代普通的高效除油剂。采用ZCM-700透反射显微镜及ZRJ-2000显微图像测量工艺改进后生产的钽丝残留物数量。改进后的超声波清洗工艺钽丝洗后残留物数量为5~10个/L,较之前工艺的25~30个/L有较大幅度的降低。采用水溶性生物降解超声波清洗技术,符合安全、环保、健康和节能的要求,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鲜鸡蛋为原料,利用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鸡蛋粉,对比2种蛋粉水分含量、水分活度、溶解度、色差、微观结构等理化性质,同时检测起泡性、乳化性,并选用喷雾干燥蛋黄粉制备凝胶探讨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喷雾干燥蛋粉和冷冻干燥的蛋粉水分含量、水分活度、溶解度和色差差异显著(P<0.05),且喷雾干燥蛋粉和冷冻干燥蛋粉起泡性及乳化性均在氯化钠浓度为0.5 g/100 mL时达到最大值;制备凝胶最佳条件为加水量为150%、氯化钠浓度为3%、温度100℃、热处理15 min。此项研究将对蛋粉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主要研究两种脱水工艺[提高脱水温度(105、115、125、135℃)和高加水延长脱水时间(205、240、290、330 s)]对半干面保质期及品质特性(蒸煮、质构、色泽、热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测定含菌量变化、蒸煮、质构特性、颜色和热力学特征指标,研究不同脱水工艺对保质期的影响,并优化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提高脱水温度(105℃至135℃)可以显著(P<0.05)降低半干面初始霉菌酵母数及嗜热菌数,而延长脱水时间(205 s至330 s)可使半干面初始菌落总数降低1.57 lgCFU/g;125℃脱水和290 s脱水可以使半干面保质期分别延长20 d和30 d。其次,研究了上述两种脱水工艺对半干面的蒸煮、质构、颜色及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脱水温度会增大半干面的蒸煮损失、硬度、L*值,降低ΔH,而延长脱水时间则增大半干面的吸水率、Tp和Tc,降低L*值。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两种脱水工艺均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半干面的微观结构。综合考虑,290 s脱水处理的半干面各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