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汝庆 《治淮》1996,(9):41-4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水利经济如何适应“两个转变”,这是水利工作者应着力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加快水利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指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在于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2000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3.
水利经济就是围绕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水利工作中的经济活动。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在规划设计、施工及工程管理中,在科研教育等各方面工作中,涉及经济工作活动,都属于水利经济的范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水利经济如何适应两个“转变”,如何使水利经济工作达到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而再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使水利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我们水利经济工作者和全体水利行业工作者应着力研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两个根本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转变。“两个根本转变”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必将引起经济领域的深刻变化,也将引起审计内容和重点的变化。 一、提高经济效益审计在内部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水利》1998,(A12):22-26
管理制度改革是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改革的核心。是使广大职工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等靠要”思想轨迹,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具体措施。经过调查研究和院领域的冷静分析思考,1996年5月指出了《近期整体配套改革纲要》明确了从机构改革入手;以分配制度改革为主;以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为保证条件;调动全院职工劳动生产积极性,达到我院新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根本性转变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指明了方向。在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我省水利事业,几年来围绕建立四大支柱产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水利经济综合经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例如延边州水利经济发展1996年创产值15604万元,获利润632万元,白山市创产值17178万元,利税2555万元,职工人…  相似文献   

7.
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体制改革的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是从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直接涉及工程安全、人体健康、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而必须严格执行的一些技术款摘录而成。它不仅是贯彻初稿《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一个配套性文件,也是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体制改革的一项新举措,为现行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体制向“强制性技术法规-推荐性技术标准”体制转变和与国际接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卢军泽 《治淮》1996,(11):25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中说,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能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经济发展道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转变的转变程度。 淮委的水利经济工作起步于80年代初期,经过10多年的艰苦探索,尤其是党的十四大会议以来,淮委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一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土保持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得重要。水土保持事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传统水土保持向现代水土保持转变中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要飞跃,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借鉴呼兰区实施水土保持产业化建设以来的实践经验就水土保持产业的内涵,实施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保障措施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不能只讲投入、不讲产出;也不能只讲多投入,少产出,要让价值规律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水利产业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需求管理--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我国水行业正处于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进程之中,此为契机,通过对水资源需求管理模式的研究,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水资源需求管理的理论框架,体制模式和方法措施,从管理领域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国有灌区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对甘肃国有灌区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从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深化国有灌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从政府、水管单位两方面着手,政府做好宏观协调、规划、服务工作,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选拔、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懂技术、会管理的经营者队伍。国有灌区经营管理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建立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国有灌区经营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一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土保持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水土保持事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传统水土保持向现代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传统的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已逐步被“九字”方针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所代替。本文从建设单位微观管理的角度,对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1 实施“小业主大监理”机制的背景(1 )经济政策。在经济体制方面,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转变;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从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二个转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程建设体制的改革。(2 )体制改革。随着工程建设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提出:“2000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水利,可简称为“市场水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长期的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计划水利,如何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中的市场水利,是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7.
《水利发展研究》2008,8(11):56-57
一、主要成就 (一)水利发展思路不断深化与完善 实现了“四个转变”:由“农牧业灌溉型水利”向“资源节约型水利”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举”转变,防汛抗旱工作实现从“被动抵御”向“主动应对”转变,由“农村牧区水利”向“城乡水务一体化”转变。  相似文献   

18.
《长江建设》2012,(2):33-33
山东省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认为,中国正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入城市化社会,但由于我们在思想认识、战略指导、体制机制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致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存在诸多“亚健康”。中国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完成城市规划由重视产业项目向重视城市布局的转变、功能定位由经济开发功能单设分立向复合型多样化的城市综合功能的转变、从土地开发管理向常态化城市综合管理的转变、政府从发展经济的承担者向为城市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9.
我省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现状和发展对策的探讨刘爱珍杨亮一、抗旱服务组织现状抗旱服务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增强抗旱能力的有效机构,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和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时代产物。1986年,我省在陵川...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水利经营体制已无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立足资源优势,强化内部改革,完善产业政策,加强水利管理,强化商品意识,进行深度开发,逐步推进酒泉市水利产业化进程,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从百推动酒泉市的水利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