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窗》2013,(10)
由于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存在"整体空间形态松散"、、连接空间基面单一"、"交往空间活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时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空间进行集约化设计,以达到节约占地面积、提高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等目的。本文将在了解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空间集约化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从功能空间、交通空间、结构空间等角度探讨空间集约化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城市商业综合体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能有效解决城市产业结构拥挤杂乱的问题。而且,作为一个以商务、商业为核心而发展的建筑模式,为城市快速发展和城市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而空间集约化则是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策略。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空间集约化设计在能推动城市的前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函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文化建筑综合体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广阔的城市空间中形成一种复合的、关联的、宽敞的共享空间,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凝结城市文化的关键要素。本文研究了集约化设计原则,提出了文化建筑综合体中使用集约化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孙源祥  戚迪  李喆  房文博 《城市建筑》2023,(7):180-184+188
商业综合体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化和功能复合化,在城市中具有特殊的区位价值和高度整合的功能。如何充分发挥商业综合体对城市空间的结构引导作用,打造绿色生态城市空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建筑周边人行感受为出发点,对商业综合体周边人行高度风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利用Butterfly软件,对不同商业综合体总体布局的各风环境指数进行了整理和比较,以研究不同布置模型下能否提供更佳的城市及人行风环境设计策略,从而提供对商业综合体建筑形态与建筑布局方向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
城市商业综合体有着较多的特点,其中包括多功能性、多层次性以及地域性。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它能够充分联系城市的商业部分、居住部分、办公部分以及餐饮部分等,并且各个功能区之间有着一定的依存关系,这样可以建立一个更加高效的建筑综合体,也能够有效地满足城市立体化发展需求。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有着比较多的使用功能,所以复杂程度比较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会遇到较多的挑战,所以需要加强对设计要点的控制,营造一个高质量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  相似文献   

6.
城市综合体是城市当中的建筑组织所具有的功能高度集约化的一种形式,其功能具体表现为交通、商业、餐饮、办公等多个层面。而城市综合体面向旧城区改造的压力主要体现在旧城区的建筑质量大部分比较低,同时环境较差,城市空间的构成离不开街道、建筑和广场三个要素,面对城市综合体的设计需要首先解决建筑格局和开放空间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实例探究城市综合体在旧城改造中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市公共文化综合体的建筑类型特征和建筑策划逻辑,提出集约、协同、共享、绿色的原则及其逻辑关系是城市公共文化综合体的设计本原。进一步从“功能构想-集约化并置”“空间构想-有机协同”“运营构想-时空共享”3个层面,对城市公共文化综合体的设计策略进行系统分析,最终构建出城市公共文化综合体的设计策略图谱。  相似文献   

8.
曾明顺 《江西建材》2023,(9):86-87+90
商业综合体是以商业购物活动为基本内容,具备办公、酒店等若干功能的复合建筑。文中以上海合生国际广场为例,对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的性质、形态、城市设计理论进行阐述,对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建筑立面设计、交通流线设计、空间尺度以及历史文脉进行分析,探索综合体外部空间的设计方法、设计原则以及设计趋势,以提升商业综合体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文化建筑综合体现象的分析以及自身相关实践的总结,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文化建筑综合体内部要素之间存在着并置、接触、重叠等三种相互关联的类型,在此基础上解析了不同类型的特点及意义,以及三者之间在集约化程度、功能完整性、空间层级以及空间尺度等四个层面存在的比较递进关系。最后将文化建筑综合体置于城市背景下,基于两种不同的城市建筑观念对三种关系进行思考、比较与批判,提出适应城市需求的文化建筑综合体设计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容积率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当城市的集约化发展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必须通过城市再开发加以缓解。因此,城市的一部分交通功能和市政公用设施与商业、娱乐等建筑功能综合在一起,被布置于城市地下空间中。本文针对地下综合体空间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北京中关村购物中心设计案例,提出对于地下城市综合体在空间构成整合上的设计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高度集约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得到快速发展,但综合管廊与其他类型地下空间的分离导致城市发展遭遇诸多问题。为了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集约高效发展,必须将综合管廊纳入城市地下空间实现一体化设计和建设。通过案例研究和资料总结,以建筑设计的视角,研究综合管廊与不同功能地下空间的一体化设计模式,包括综合管廊+地下车道、综合管廊+地下商业+地下停车、综合管廊+地铁+地下商业+地下停车、综合管廊+地铁+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地下车道4种,探讨其适用情况及优缺点,以及与点状、线状、围合式、商业街式4种类型建筑综合体地下空间的3D接口模型。该论文的研究在原有“建筑-城市一体化、建筑-交通一体化”基础上提出了建筑-城市市政一体化理论,在建筑设计方法上提出了管廊与城市地下空间接口的多种模式,对城市空间立体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商业综合体成为了商业建筑的发展趋势。而在综合体中的开放空间不仅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活动与交往的场所,还能将各种服务功能融入其中。本文从商业开放空间的特点出发,探讨开放空间设计原则及方法,使商业建筑与城市生态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文化建筑综合体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建筑综合体作为近年来涌现的一种建筑类型,集约化成为其重要的设计建设策略之一,本文即结合国内外相关实践,对文化建筑综合体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理论实践和设计探索中,通过实例,从功能内容、空间形态和交通组织等多方面对城市商业综合体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现代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建筑和人口密度的不断升高,紧凑型城市中,立体化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城市综合体更加强调有限空间内复合更多功能的同时,通过空间设计实现多元价值,提升周边城市区域活力。该文从基面角度分析城市综合体空间特征,并基于城市空间立体化演变的逻辑,结合现有的城市综合体案例进行研究总结,提出了城市综合体空间环境的优化设计策略,即基面连接策略、地面化策略和协同策略,以促进城市综合体功能运行和价值实现。基于前期理论,本研究以成都市新都超线公园这一城市综合体项目为案例,通过Massmotion、Depthmap分析以及运用眼动仪设备,对其设计进行了定量的分析,验证了相关基面设计策略对于城市综合体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深圳市宝能笋岗物流中心城市综合体项目为例,从HOPSCA外部空间环境与城市要素的关系出发,具体结合项目基地本身的城市特质,遵循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采用现代建筑的设计策略与手法,而满足城市综合体中各种要求。本文尤其关注如何将城市要素真正融入到现代城市综合体设计当中,创造出真正城市的建筑。  相似文献   

17.
丁纪强 《居业》2021,(6):5-6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综合体在各个城市已经非常普遍,是城市功能多元集约化、建筑体量巨型化、城市形象艺术化和城市价值复合化的产物.独特的商业综合体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座城市的形象,基于此,本文将以西安浐灞区腾讯云项目为例,探讨建筑现代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8.
场地层叠式体育综合体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将多个体育运动(场地)空间与体育辅助、娱乐、文化等功能在建筑竖向空间上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满足全民健身的多元化需求,加速构建多元共享的商业体育平台.文章针对场地层叠式体育综合体的空间特点,以剖面思维为切入点,分析城市共享空间、建筑场地、交通空间的设计要点,以及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城市化建设逐步加快,我国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数量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随着近年来国民的生活质量与物质文化不断提高,人们对商业综合体空间设计的实用性、科学性及美观性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为更好地满足大众的实际要求,与进一步推进城市商业综合体长期稳定的发展,积极提高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此,主要对我国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探讨了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主要设计特点,希望可以为未来我国城市商业综合体空间的设计工作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文章应用格式塔相似原理,以城市商业综合体临街界面空间为研究对象,从视觉、功能和几何等方面入手,分析城市商业综合体临街界面空间对城市形态及使用人群的影响,对城市商业综合体临街界面空间的整合设计的方法和原则进行研究,总结出格式塔相似原理对于城市商业综合体临街界面空间整合设计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设计中的体现,并对未来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临街界面空间提出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