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钢管填充混凝土后钢管的力学性能,同时分析钢板的初始几何缺陷、残余应力及钢板屈曲后强度对填充混凝土后钢管的影响,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并通过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中钢管的相对宽厚比≤50时,钢板在达到极限承载力之前没有屈曲现象产生;当相对宽厚比>50后,钢板会出现局部屈曲从而降低板件的承载力.钢板的初始几何缺陷和残余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宽厚比下钢板的屈曲承载力,钢板屈曲后强度的存在明显提高了大宽厚比下钢板的屈曲承载力.通过分析给出了大宽厚比下钢管混凝土中钢板的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可用于具体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2.
钢管混凝土中钢管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钢管混凝土中钢管和混凝土能否共同工作是很多研究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国内外很多对加强钢管与核心混凝土之间的结合,保证在轴向荷载作用下能共同工作进行了研究。有的还作了混凝土推出试验,测定混凝土与钢管间的粘结力;有的在管内加栓钉以增强二者的结合和整体性,尤其是在各梁连接的节点部位;有的还提出把钢管内壁作成花纹状以增加与混凝土的结合等等。作者从荷载作用方式、钢管与混凝土的内力分布、梁连接处剪力的传递,以及截面的抗弯刚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保证核心混凝土密实和构伯二端加盖板焊接密封是二者共同工作的关键,并不需要采用其它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有限条法分析了方钢管填充混凝土后的弹性及弹塑性屈曲性能,考虑了钢板受均匀压应力作用和应力梯度变化两种工况,计算了钢板的临界屈曲应力,分析了残余应力对临界屈曲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截面相对宽厚比低于30时,钢管内部填充混凝土并不能提高钢管的屈曲承载力;截面宽厚比超过30以后,随着截面宽厚比的增加,钢管内部填充混凝土后对钢管承载力的提高幅度越来越大,承载力提高幅度最大为空钢管承载力的2.58倍;并能有效提高钢板的抗弯屈曲承载力;残余应力的存在使得钢板在弹性和弹塑性阶段的屈曲承载力降低,残余应力越大,临界屈曲应力越低.  相似文献   

4.
矩形钢管混凝土轴压柱局部屈曲性能的解析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对矩形钢管混凝土轴压柱钢管壁的局部屈曲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用能量法计算了在均匀压力作用下管壁的局部屈曲临界应力,得到了矩形钢管混凝土钢管板件的局部屈曲系数k=10.67。  相似文献   

5.
自应力钢管混凝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了自应力钢管混凝土的实验研究,及普通钢管混凝土的缺陷.分析了混凝土自应力钢管混凝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种新型式的自应力钢管混凝土──钢管自应力钢管混弟土.实验结果表示:钢管自应力钢管混凝土既实现了相对永久性的自应力,又弥补了混凝土自应力钢管混凝土的不足,为一种比较理想的自应力钢管混凝土实现型式.  相似文献   

6.
对一种新型的薄壁波纹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滞回性能试验研究,然后利用ABAQUS进行模拟分析,分析了钢板截面宽厚比、长细比、钢板强度、混凝土强度等4个因素对薄壁波纹钢管混凝土柱局部屈曲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薄壁波纹钢管混凝土柱宽厚比、长细比基本与屈曲荷载成反比,钢板强度与屈曲荷载成正比,混凝土强度基本与屈曲荷载无关.  相似文献   

7.
钢管混凝土中钢管的高厚比越大,用钢量越少越经济,但当高厚比超过一定限值后钢管仍不可避免地产生局部屈曲;因此研究钢管混凝土中钢管的屈曲性能对于薄壁钢管混凝土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24根空钢管和钢管填充混凝土后钢管的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试件的宽厚比为50~125;同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了钢管混凝土中钢板...  相似文献   

8.
方形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管壁的宽厚比限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形薄壁钢管在内部填有混凝土后,其局部屈曲承载力有所提高.通过对方钢管与混凝土相互作用的分析,得出薄壁钢板在双向应力下的临界屈曲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该临界屈曲系数随着薄壁钢板宽厚比的减小而略有增大,并保持在10.0左右.从而可以确定方形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管壁的宽厚比限值b/t.  相似文献   

9.
结合钢管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模型,基于修正的拉格朗日列式单元增量平衡方程,采用单元节,色截面内力塑性系数法建立了钢管混凝土空间拱单元弹塑性刚度矩阵,按当前刚度参数法对材料非线性与几何非线性进行分析,研究了钢管混凝土拱桥空间弹塑性稳定权限承载力非线性分析方法;采用初始内力法考虑阶段间体系转换及弹性内力的传递,计算分析了益阳资江三桥主孔钢管拱桥施工阶段及成桥使用阶段空间弹塑性稳定极限承载力,探讨了仅考虑几何非线性稳定安全系数与弹塑性稳定安全系数之间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几组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和偏心受压构件弹塑性稳定极限承载力与试验结果较接近,验证了本文方法与程序正确、可靠;对于钢管混凝土拱桥,弹塑性稳定极限承载力比仅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弹性失稳临界力要小,必须考虑弹塑性对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撑杆式预应力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屈曲理论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几何变形协调、有限元和共轭法对具有撑杆轴压构件屈曲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推导。所建立的计算方法概念清楚,使用方便,这为进一步进行撑杆式预应务钢管轴压构件屈曲分析建立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artucke the high strength micro-expansive concrete that has been applied on big-diameter and long-span steel arch bridge is researched. The applications show that the concrete has some merits , such as good fluidity, low bleeding ratio and no segregation, low slump loss, high early strength and high later strength, micro- expansion etc.  相似文献   

12.
钢管膨胀混凝土的徐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已有的普通混凝土及普通钢管混凝土的徐变结果.进行了部分钢管膨胀混凝土徐变试验,得到了钢管膨胀混凝土的徐变特征,并给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结合安徽国际经贸中心A、B塔楼的施工,简要介绍了钢管混凝土中高抛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主要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材料控制、计量和运输控制、混凝土的现场验收,质量检验等。并介绍了钢管混凝土的常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钢管混凝土柱耐火保护层厚度的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热传导方程建立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保护层厚度计算的理论模型,并编制了程序。当给定裸钢管混凝土耐火时间和临界温度时,即可求出达规定耐火时间所需的保护层厚度,通过大量计算,得到了保护层厚度的简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自密实微膨胀钢管混凝土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龙潭河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建造要求,配制出了自密实C50微膨胀混凝土,该种混凝土具有工作性好、高强、早强、微膨胀等性能.同时研究了该种钢管混凝土的自应变特性和极限承载力等性能,结果表明,核心微膨胀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其极限承载力比普通钢管混凝土可提高7%左右.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归纳了钢管混凝土现有各种设计公式存在的不足之处,首次提出了统一理论.把各种受力状态的钢管混凝土构件,根据有限元法计算得到的各种内力变形间的关系,推荐了统一设计公式.计算结果稍偏安全,且经实验验证.统一理论是钢管混凝土研究工作的新发展.统一设计公式可供设计采用。  相似文献   

17.
在日照作用下对钢管混凝土构件进行截面温度场测试,分析了截面温度场随日照方位及截面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截面温度场随时间及截面空间变化的非线性均很显著;钢管表面各测点与圆心测点出现温度峰值的时间存在相位差;沿截面直径方向,各测点温度变化随直径缩小趋缓,即越靠近圆心,测点温度变化越滞后于环境的变化;圆心点的温度变化受各个方向温度变化的共同作用,但更多地受到强势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一种新型的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的半连通芯钢管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节点在竖向载荷作用下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节点各组成部分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分析表明,节点承载力大于所连接构件的承载力,模型试件破坏时节点完好,尚有较大承载力,有限元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相吻合.结论证明了新型半连通节点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节点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模型及其在钢管混凝土数值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本文简要回顾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模型的研究现状,并对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在钢管混凝土数值分析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一种适合于钢管普通混凝土和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构件数值分析中的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