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社会是重创意的时代,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就如同数学家用数学语言进行沟通交流、音乐家用音乐语言沟通交流、画家用视觉语言沟通交流一样,商业广告是用商业创意设计的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创意是将主题转化为某种符号的表达方式,是商业广告活动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商业广告为出发点,对商业广告的创意设计进行解读剖析,得出商业广告的创意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追求。它满足了现代人对未知、多元世界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王艳 《包装世界》2015,(2):94-95
商业广告摄影主要是以传播商品信息为主要目的地传播形式,近年来,随着市场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商业广告摄影越来越多,传统文化元素在这里不仅只是形式上的视觉符号,更是一种精神内核,是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载体,利用传统文化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也逐渐成为现代商业广告摄影传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赵羽中 《包装工程》2020,41(4):294-297
目的分析广告设计与摄影的紧密关系,并结合相互之间碰撞出的火花探析两者在外在和内在方面的深度融合。方法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着手,分析在此背景下所出现的摄影艺术与广告设计艺术的融合趋势及发展,指出摄影在视觉上对广告设计所提供的吸引受众注意力、弥补文字不足等现实优势,接着以此为基础,探讨摄影艺术在公益广告、商业广告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方向与路径,总结现实经验与不足,深度挖掘未来两者融合发展的新方向。结论摄影与广告设计的结合,彼此摆脱了独立存在的形态,在相辅相成、互相融通中实现了视觉上的丰富和艺术效果上的升华,甚至被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和宣传媒介,不断影响着大众的社会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方向和契机。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环境下的视知觉审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湛 《包装工程》2016,37(8):9-11,81
目的研究视知觉审美在新媒体环境下维持不变与产生变化的部分。方法通过格式塔心理学中视知觉的基础审美原理和现代传播理论,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文化发展进行分析,进而分析视觉文化变化中视知觉审美的变与不变。结论新媒体促使视觉文化往去中心化发展,复制品的泛滥让体验价值变得关键,创作者应遵循视知觉基础审美原理,重视体验价值,激发受众对作品进行二次创造的热情。  相似文献   

5.
王璐 《包装与设计》2014,(6):111-112
立体印刷是一种特种印刷方式,利用光学的原理对平面图像进行处理,再用光栅板的折射,就能得到特殊的立体视觉效果.立体印刷有着独特的工艺效果和审美特征,突破了传统印刷制品的静态展示方式,追求强烈的视觉立体感,使人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新颖感受,并且能够产生较高的附加价值,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产品包装、商业广告、商标防伪等领域当中.立体印刷在印刷品领域中所占有的市场份额逐渐加大,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黄志华  陈茹  王新征 《包装工程》2007,28(6):141-142,158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全球化不断的推进,现代平面商业广告设计中出现了大量形象符号化的现象.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探求平面广告设计中视觉语言发展趋势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蕲春中医药文化包装视觉设计进行研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传承发展,探讨如何通过视觉设计使中医药更具现代性审美,以吸引现代人的兴趣,从而激发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认同。通过对视觉元素、符号和图形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结合当代设计审美和技术手段,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大众审美相融合,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包装视觉设计形象,以提升中医药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秦建华 《包装工程》2019,40(2):249-251
目的探究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类型及其审美构建方式。方法从平面设计的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得出平面设计对审美的构建主要表现在冲击力强、艺术美、秩序美3个特点。这些特点对平面设计形成了提升经济价值、提升审美效果、体现创新性的影响。结合其中视觉审美元素的特点和作用,从文字、图形、色彩3个方面论述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方式,同时摆出实例加以论证。随着时代的变迁,对审美元素构建的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基本专业素质上,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文字、图形、色彩等视觉审美元素,来提升作品的质量和品位。结论在平面设计中合理利用文字、图形、色彩等审美元素,能够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提高平面设计水平,创作出更具美感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信息时代商业广告中的逻辑性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运用进行分析。方法以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与情感需求为基础,通过人类科学思维方式进行分类研究。结论在广告传播及设计的过程中研究受众群体的习惯思维模式,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有针对性地设计投放商业广告。为未来商业广告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在商业广告设计上合理利用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可以使未来的商业广告更加人性化,更能被社会接受。  相似文献   

10.
鲍懿喜 《包装工程》2012,33(12):64-67
以数码产品为分析视角,分别从自然层面、习惯层面和关系层面论述了工业设计进行视觉建构的方法与特性,并进一步指出工业设计的视觉建构在自然层面以形成外观审美为主,在习惯层面以形成界面的亲和、有趣、直观为主,在深层层面以形成人对物的全新视觉体验为主,从而阐明工业设计在提升视觉审美、有效传递数字信息和建立人与数码产品的情感联系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真实需求及使用体验,帮助车企明确目标用户群并清晰定义新产品,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主观审美态度进行研究。采用Q方法,对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研究过程、数据处理进行了详细分析与介绍,结果表明,目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主观审美态度可归纳为4种类型:追求新兴科技的智能设计偏好型、追求时尚造型的视觉设计偏好型、追求细节体验的守旧设计偏好型、追求性能舒适的实用设计偏好型,并对每种类型消费者的特征及其对新能源汽车设计的启示进行了分析。为用户研究提供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新方法,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工业设计提供了参考方向与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汽车内饰造型的审美偏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方舟  赵江洪  赵丹华 《包装工程》2018,39(18):106-110
目的研究汽车内饰设计要素与审美偏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个体在审美体验中的视觉信息处理方式为理论基础,借鉴影响产品造型的审美偏好的3种维度,通过实验法,分析汽车内饰造型审美偏好程度与时尚感因素、复杂度因素和情感极性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得到了各个因素对于汽车内饰审美偏好的影响系数,建立了内饰审美偏好的数学表达式。结论汽车内饰的审美偏好与复杂度因素关系较弱,主要是由情感极性因素和时尚感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陈炜  郝继旭 《湖南包装》2020,(1):116-118,122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高校美育工作,美育教育成为当今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民族传统技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地方高校应利用地域优势,促进高校美育发展。文章以广西侗绣技艺为例,借鉴国外手工艺教育模式,并结合中国高校教育现状,探索民族传统技艺融入高校美育的路径,通过技艺活化、符号活化及数字活化,开发与创建相应的美育体验活动、公共课程以及美育网络共享课程,使民族传统技艺以新的姿态走进高校,实现传统文化的校园美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乔辰  戴端 《包装工程》2017,38(24):88-92
目的总结出地铁内饰色彩设计的一般规律,以期得到地铁内饰色彩设计的最优方法,为后续相关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实践依据。方法引入色彩美法则,以及影响地铁内饰色彩美的因素,结合相关领域的知识与实际案例进行研究。结论通过对地铁内饰的色彩理念,美学理念以及乘客视觉、心理平衡效果的研究,总结归纳出地铁内饰色彩设计的美学要素,为实现更加符合用户视觉审美诉求和美学规律的地铁内饰色彩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开明  施源明 《包装工程》2022,43(24):255-261
目的 通过对设计审美时效性的分析,探索现代产品设计审美的构建类型及设计方式。方法 针对现代产品设计审美时效性的构成要素及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出现代产品设计审美时效的3种表达形式——短暂型审美、持久型审美、回归型审美,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概念及特征进行分类解析,总结出对应产品设计审美时效类型的设计方法及思路。结论 通过对现代产品审美主流形式及消费时代个性化需求细分趋势进行结合分析,得出短暂型审美产品设计需侧重以发掘热点需求及颜值驱动为导向驱动的动态设计方法;提出持久型审美产品设计应明晰产品设计审美理性内涵、强化产品理念叙事构建、厘清设计审美文化立场;总结出回归型审美产品设计以符号化、情感化、文化性为核心的设计审美编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周坤  张曦  肖定坤  胡飞 《包装工程》2020,41(12):207-215
目的美感已经成为人机交互(HCI)的核心结构之一,对用户的感知和态度具有明显的有益影响。然而界面美观性评价方法仍是设计师及其团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引入深度学习技术来探讨其评价界面设计美感的可能性。方法分别使用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闪屏美学分类方法和Google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NIMA神经网络,来预测闪屏图像的美学评价分布。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使用基于深度学习NIMA神经网络可以得到比传统方法更具体的评价结果,帮助设计师有效而客观地评价界面设计。结论将计算机图像美学评价的研究领域拓展到界面设计领域,验证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界面设计美学评价领域使用的可行性。未来图像美学评价还可以介入更多的设计相关领域,辅助设计师做出更有效的设计和商业决策。  相似文献   

17.
胡剑忠 《包装工程》2012,33(16):107-109
以禅的宗教修行境界为启迪,分析了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禅在文化艺术中的体现,并结合美学的相关理论和经验,论述了禅在美学范畴中的审美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禅意审美特征的"平衡"、"静谧"、"淡然"、"超越"为设计理念,在包装的形态、色彩、材料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实现包装设计在视觉形象和艺术意境上的创新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和钰  刘小菊  陈政 《包装工程》2022,43(16):431-441
目的 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桂林傩面具审美嬗变与视觉表征机制,为桂林傩面具的设计推广与传播传承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方法 遵循桂林傩面具的形式、观念与审美的历时性变革,将其作为模因复合体剖析,通过选择性注意的过滤器模型与模因传播复制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传播实验,筛选辨识度高、持续强化的强势模因和辨识度低、逐渐弱化的弱势模因,剖析其视觉表征机制。由此提出强弱模因配比策略,进行设计创新。结论 通过对桂林傩面具模因复合体的内涵解读与设计创新,阐释了桂林傩面具在发展和进化过程中的视觉表征与审美转向,在保持其艺术造型、质料工艺、刻绘装饰与色彩表达强势模因组稳定的视觉传播力之上,强化弱势模因的传播传承能力。并融入现代审美需求,实现视觉设计新突破,赋予其新的文化艺术价值,使桂林傩面具焕发新的文化创造力,也为地域民族文化在新机遇下的有效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可行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宋章通  朱永琼  方浩 《包装工程》2024,(10):332-338
目的 探究用户群体对AI化身形象风格的审美偏好,并分析不同应用情境下偏好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选择实验法,以AI化身形象的四种风格(2D、3D卡通、3D写实、真人)及三种情境因素(教育型、娱乐型、助手型)为自变量,以被试的偏好选择为因变量,结合用户访谈考察形象风格与情境要素对用户审美偏好的影响机制。结果 被试对AI化身风格的审美偏好存在显著差异,对四种风格的偏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恐怖谷效应”,最佳的偏好度为真人风格,3D卡通与3D写实风格次之,2D最差。这种差异与移情作用的诱发密切相关,体现了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的新技术美学。情境因素能够在AI化身风格与审美偏好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在教育型、娱乐型、助手型情境中,偏好度较高的化身形象风格分别为真人、3D写实和3D卡通风格。这种调节作用与特定情境图式下被试的心理意象密切相关。结论 本研究深化了用户群体对AI化身产品审美偏好特点和模式的研究,能为推动与其相关的用户研究、外观设计与技术发展等方面提供实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