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蜜罐技术在僵尸网络(botnet)的防御和检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攻击者可能会利用已有的基于蜜罐防御技术的漏洞,即防御者配置蜜罐要担当一定的责任,不允许蜜罐参与真实的攻击,进而构建出可以躲避蜜罐的botnet。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攻击者利用认证sensor组建的蜜罐先知型半分布式P2P botnet,针对此类botnet,提出了用高交互性蜜罐和低交互性蜜罐相结合的双重蜜罐检测技术,并与传统蜜罐技术做了比较。理论分析表明,该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地弥补蜜罐防御技术的漏洞,提高了蜜罐先知型半分布式P2P botnet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集中式僵尸网络相比,P2P僵尸网络鲁棒性更好、拓扑结构更复杂,因此更难防御。针对上述情况,将P2P网络按拓扑结构分为4类,即中心化拓扑、全分布式非结构化拓扑、全分布式结构化拓扑和半分布式拓扑。对4类P2P技术从流量、消息传播速度和网络鲁棒性3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和实验验证,并指出以半分布式结构为代表的新型P2P网络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是未来僵尸网络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黄彪  谭良 《计算机工程》2012,38(11):130-132
鉴于僵尸网络具有无尺度网络的增长性和择优连接性,提出一种无尺度半分布式P2P僵尸网络的构建方法。僵尸程序在初始时只感染少数几台主机,之后每台受感染主机根据节点度数选择要连接的节点,度数越大,节点被感染的概率越高。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构建的僵尸网络具有无尺度网络的2个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4.
僵尸网络作为目前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之一,正朝着P2P等分布式结构发展。迄今为止,用于检测并减轻僵尸网络效应的技术可以分为两类:基于网络的方法和基于主机的方法。分析了已有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层的P2P僵尸网络检测方法 ,并对这种僵尸网络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成功率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对检测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实践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谢静  谭良 《计算机工程》2011,37(7):154-156
提出一种利用认证sensor组建的蜜罐先知型半分布式P2P僵尸网络(Botnet),通过连接比C(p)和度数比D(p)2个度量函数,并在peer-list更新过程中使用不同数量servent bots,讨论其鲁棒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Botnet相比,该类Botnet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僵尸网络大多是基于IRC协议的集中式结构,但越来越多的僵尸网络开始转向了分布式的P2P结构,针对IRC信道的检测方法已经不适用于新型的P2P僵尸网络。提出一种面向中小型局域网,根据流量统计特性和恶意攻击活动相结合的P2P僵尸网络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对采用随机端口,数据加密等新型手段的Botnets可以进行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P2P僵尸网络(Botnet)的控制机制与行为特性,研究了半分布式P2P Botnet中bot程序的体系结构,设计了半分布式P2P Botnet的命令与控制机制,包含命令的发布、传播、执行和信息的反馈。从僵尸网络的平均直径和网络连接度,与Peacomm和lcbot两种僵尸网络做了比较,分析了半分布式P2P Botnet命令与控制机制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半分布P2P Botnet命令与控制机制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良好的韧性,符合新型P2P Botnet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僵尸网络已经成为当前最为严重的网络威胁之一,其中P2P僵尸网络得到迅速发展,其自身的通信特征给检测带来巨大的挑战.针对P2P僵尸网络检测技术的研究已经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提出一种P2P僵尸网络在线检测方法,首先采用信息熵技术发现网络流量中的异常点,然后通过分析P2P僵尸网络中主机的行为异常,利用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技术,从正常的网络流量数据中识别出可疑P2P僵尸主机,同时根据僵尸主机通信模式的相似性进行最终确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P2P僵尸网络的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僵尸网络向P2P方向发展的趋势,在对P2P僵尸网络本质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P2P僵尸网络检测技术。对于某个被监视的网络,关注其内部每台主机的通信行为和网络恶意活动。把这些通信行为和网络恶意活动分类,找出具有相似或相关通信和网络恶意行为的主机。根据我们对定义的理解,这些主机就属于某个P2P僵尸网络。  相似文献   

10.
钱权  萧超杰  张瑞 《软件学报》2012,23(12):3161-3174
依赖结构化对等网传播的P2P僵尸是未来互联网面临的重要威胁.详细分析了两种典型的结构化P2P协议Chord和Kademlia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使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了结构化P2P僵尸网络的传播模型.该模型将Kademlia,Chord协议与双因子免疫机制、主机在线率等因素相结合,较为全面地研究了两种典型的结构化P2P网络中僵尸的传播机理,并使用软件仿真的方法模拟了节点超过百万时,结构化P2P网络中僵尸的传播行为,通过软件仿真得出的数据与理论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于Kademlia和Chord两种结构化P2P网络,僵尸传播无论是双因子免疫模型还是结合双因子与主机在线率的模型,理论模型与仿真结果都非常吻合,体现了模型的准确性,为僵尸的检测与防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半分布式僵尸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半分布式僵尸网络动态抑制算法。采用波特间隔均衡控制方法,进行半分布式僵尸网络的动态特征补偿,构建半分布式僵尸网络动态特征信息采样模型,利用判决均衡方法,对采集到的动态特征信息进行定量递归分析,提取半分布式僵尸网络的统计特征量;在此基础上,采用大数据寻优计算方法,获取真正的半分布式僵尸网络最优抑制参数,在嵌入式环境下,将半分布式僵尸网络的最优抑制参数与迁移负载响应结果相结合,实现半分布式僵尸网络动态抑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进行半分布式僵尸网络动态抑制的效果较好,提高了抑制精度,缩短了抑制时间,且降低了网络输出误码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僵尸网络向P2P方向发展的趋势,在对P2P僵尸网络本质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P2P僵尸网络检测技术。对于某个被监视的网络,关注其内部每台主机的通信行为和网络恶意活动。把这些通信行为和网络恶意活动分类,找出具有相似或相关通信和网络恶意行为的主机。根据我们对定义的理解,这些主机就属于某个P2P僵尸网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基于网络的P2P僵尸网络检测中特征建模不完善、不深入的问题, 以及僵尸网络中通信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提出一种对通信流量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的检测方法。分析P2P僵尸网络在潜伏阶段的通信流量统计特征, 使用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X-means聚类算法的两阶段聚类方法对特征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 进而达到检测P2P僵尸网络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好的识别准确性, 并保证了较快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宋元章 《计算机科学》2016,43(7):141-146
提出了一种基于排列熵和决策级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P2P僵尸网络检测算法。首先分别构建流量异常检测传感器和异常原因区分传感器:前者利用排列熵刻画网络流量的复杂度特征(该特征并不依赖于特定类型的P2P僵尸网络),通过利用Kalman滤波器检测该特征是否存在异常;后者利用TCP流量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减弱P2P应用等网络应用程序对P2P僵尸网络检测的误差影响。最后利用D-S证据理论对上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决策级数据融合以获得最终的检测结果。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可有效检测新型P2P僵尸网络。  相似文献   

15.
朱俊虎  李鹤帅  王清贤  邱菡 《计算机应用》2013,33(10):2851-2853
僵尸网络防御技术的不断涌现对僵尸网络生存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改善僵尸网络的生存能力,从攻击者角度提出一种适用于半分布式僵尸网络的基于重组的抗打击技术。通过对僵尸网络生存状态的感知和对存活节点的探查,实现了半分布式僵尸网络在遭受严重打击导致拓扑结构破碎情况下,寻回存活节点并将其重组为新的僵尸网络。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证明其能够有效增强半分布式僵尸网络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6.
僵尸网络作为大规模攻击活动的基础平台,严重威胁网络空间安全,从预测的角度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现有研究在终端感知、身份识别和动态对抗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概括僵尸网络生命周期,总结P2P结构僵尸网络的脆弱点,建立P2P僵尸网络动态对抗模型,分析节点真实性判断和网络拓扑优化重构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从攻击者视角提出一种新颖的动态自组织P2P僵尸网络模型DSBot。该模型在架构设计上可扩展至各类目标设备,通过基于可信度矩阵和真实性验证的节点安全性评估机制增强终端对抗性,并提出分阶段感染策略。借鉴无线自组网和多智能体的思路和方法,刻画节点属性多维表示和基于状态标识的动态网络框架,以此为基础设计O(Ni)更新算法、均匀连接算法和节点主动移除算法,并结合相应的初始化和调整机制提出网络自组织重构策略,从而进一步提升网络的健壮性。其中,O(Ni)更新算法确保节点的可信度,均匀连接算法降低网络暴露风险,节点主动移除算法实时移除可疑节点。从平均等待时间、命令可达率、网络连接度和重构稳定时间等方面对DSBot模型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DSBot模型在效率和韧性上可满足僵尸网络命令控制机制的基本需求。最后,从终端清除、命令控制服务器打击和命令控制过程等方面讨论了可能的防御策略。本文旨在通过预测新型僵尸网络模型来完善防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