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福建轻纺》2015,(4):20-21
<正>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食品安全作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已成为食品科技界与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据2011—2014年4年的舆情显示:2011年关注方便食品与非法添加。2012年关注标准与过程控制。2013年关注原料污染与恶意造假。2014年关注微生物污染、原料安全与食品掺假。食品安全及日益提升的环保问题,已成为决定中国食品工业企业的两大命门。而由此延伸的全产业链安全、食  相似文献   

2.
<正>继2012年初启动年度食品安全热点媒体沟通会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连续第4年组织专家对微生物、食品添加剂、重金属、转基因、福喜事件等12个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词深入解读,4位院士,10位教授、研究员、博士等14位老中青优秀专家整体参与,其阵容强大、专业、权威,新出炉的对2014年食品安全解析的"科技界共识",再次集体发声。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再次携手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 T)、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将于2015年4月20~23日在北京举办2015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并于会议前夕针对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和微生物安全控制举办专业培训,直面中国食品安全的三大热点、难点问题——微生物污染、原料溯源、食品掺假,借鉴国内外专家智慧及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为政府监管、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强大助力。本刊预先采撷大会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正>4月22~23日,由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共同主办的2015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连续第六年在北京举行。美国科学促进会前主席Nina Fedoroff教授,欧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Patrick Wall教授、美国农业部原副部长、IUFoS T国际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任筑山博士、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主席Martin Cole教授等40余名国际专家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孙宝国等国内权威专家,以及400余名来自政府、企业界的高层代表悉数到会,从新视角、新高度来深入交流探讨如何以建设强大的中国食品安全产业链为目标,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CFSA)联合主办的"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于4月17日上午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来自政府监管部门、公众组织、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各方代表及国际专家共同出席了本次盛会。开幕式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贾志忍和IUFoST秘书长Judith Meech女士共同主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滕佳材副局长、中国轻工业联合  相似文献   

6.
2012年ICMSF-中国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拟于10月21~23日在中国厦门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ICMSF)联合主办,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部(ILSI-China)、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7.
《美食》2011,(5):78-78
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国际食品科技联盟联合举办,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卫生部和农业部参与的“2011国际食品安全论坛”日前在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全产业链管理和风险沟通”。作为全球领先的清洁消毒和食品安全及预防感染专家,艺康集团冠名论坛“从危机应对到风险预防”专题,展现了企业与政府合作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决心。  相似文献   

8.
有效应对五大挑战确保我国食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食品安全将长期面临五大挑战 (一)中国的食品供应基数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大.中国食品工业用30年的高速发展,以年均15%以上的高速,铸就了6.3万亿产值的自身的强大.为了满足"13亿人口全球第一大食品市场"的需求,我们每天平均加工和生产10亿公斤以上的食品,日均创造着172.6亿元的工业产值.这个全球最大的基数必然使中国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几率、概率与显示度增高,食品安全的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主办,以强化食品安全科学基础,实现社会共治为主题的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将于2014年4月15~18日在北京召开。在食品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的背景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携手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工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自2010年开始已连续四年在京召开国际食品安全论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食品贸易正向全球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随之呈现全球化的特点。应对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全球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的提高。由全球70多个国家的650余家世界领先的食品生产、零售企业和餐饮等供应链服务商组成的“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 Global Food Safety Initiative)成立于2000年.是由消费品论坛管理的一个国际非盈利机构。GFSI主张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通过标准比对.标准互认.”一处认证,处处认可“.实现不同食品安全标准之间的全球趋同,提高食品供应链的成本效率.为食品行业各方提供了具有影响力的食品安全共享和协作平台。  相似文献   

11.
《福建轻纺》2014,(6):12-13
正继国务院副总理汪洋6月10日指出国家食品安全存在交叉、重复、矛盾等问题后,6月11日,国家卫计委借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契机,展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部署。记者获悉,国家卫计委将全面启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力争到2015年底,完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整合,基本解决现行标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共同举办的2013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于2013年4月18-19日在北京成功召开。这一品牌会议的第4次举办,相较以往,不仅秉承了导向性的主题设置,更因恰逢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调整,因此备受关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潘蓓蕾教授及相关政府部门的代表出席开幕式,海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在中国,从“瘦肉精”事件到“地沟油”黑色产业链的曝光,从塑化剂风波到“染色馒头”,中国的食品安全仍面临诸多挑战,消费者的信任度日益降低。在全球,从德国“二恶英毒饲料污染”到美国单增李斯特菌事件,直到印度毒酒中毒事件。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从“瘦肉精”事件到“地沟油”黑色产业链的曝光,从塑化剂风波到“染色馒头”,中国的食品安全仍面临诸多挑战,消费者的信任度日益降低。任全球,从德国“二恶英毒饲料污染”到美国单增李斯特菌事件,直到印度毒酒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是全球性难题,积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食品科技和产业界的共同职责.尽管不同国家对其提出的解决之道不同,但共同点均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加强国际间的交流,这对科学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4月14—15日,备受各方关注与期待的2016年第七届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共同主办,自2010年开始国际食品安全大会至今已连续七年在北京召开,七年的蓄积,让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已成长为业界的品牌会议。大会期间举行的科学精神奖、科学传播奖颁奖仪式和本年度七星奖启动仪式,表达了主办方对中国食品安全"抑恶扬善"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守护"舌尖安全"不仅是中国政府的责任,更是中国食品界的使命。秉承该宗旨,4月17~18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CFSA)第五次携手于北京友谊宾馆举办了"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并赢得数百名中外食品安全专家及企业家参会。  相似文献   

18.
《中外食品工业》2010,(3):49-50
<正>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球热点乃至焦点,探讨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之道即成为食品业者永恒的话题。2010年,始终以搭建国际交流桥梁为己任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将再次联手国际食品科技界最权威组织——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于4月22-23日在北京举办2010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与往次食品安全会议不同的是,此次以风险管  相似文献   

19.
郑建玲 《中国食品》2020,(3):160-160
近期,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在京发布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2018年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研究发现,现阶段食品安全面临5类风险挑战,分别是微生物污染、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农兽药残留不符合标准和重金属污染,分别占不合格样品总量的29.6%、25.0%、16.8%、15.4%、7.6%。  相似文献   

20.
<正>由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主办的"第十四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于2008年10月19~23日在中国上海召开。作为全球食品科技界最重要的综合性盛会,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2120名业界代表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