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10种国产大孔树脂中筛选出XDA-1树脂对菜籽饼多酚进行纯化。通过动态吸附-解吸条件的优化研究,发现在上样量为6.25 BV、上样液pH为3.25、上样液浓度为3 mg/mL、吸附速率为1.75 BV/h的条件下,吸附率为78.64%;在解吸液(乙醇)浓度为60%、解吸液用量为5.75BV、解吸速率为1.25 BV/h、解吸液pH为3.75的条件下,解吸率为74.20%。纯化后的多酚纯度为88.32%,比多酚粗品的纯度提高了38.05%,表明XDA-1树脂对菜籽饼多酚具有良好的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丙酮法提取菜籽饼多酚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菜籽饼为原料,探讨了采用丙酮法提取菜籽饼多酚的工艺及丙酮多酚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性。以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选择丙酮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及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丙酮法提取菜籽饼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2,提取时间30 min,丙酮体积分数35%,在此条件下菜籽饼多酚得率为20.64 mg/g。以鞣酸、维生素C为对照,通过测定丙酮多酚提取液的还原能力及对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丙酮多酚提取液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破碎的菜籽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分析对提取菜籽多酚有显著性影响的4个因素(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5%,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50min,料液比1∶8(m∶V),盐酸含量0.04%,振荡器转速200r/min,提取3次。该条件下,总多酚提取率达到75.39%。  相似文献   

4.
菜籽饼粕中菜籽多酚的提取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性乙醇体系提取菜籽饼粕中的菜籽多酚,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40目的菜籽饼粕,pH为2.0的(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料液比(g:mL)为1:4,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40min,分3次提取。在此条件下,菜籽饼粕中菜籽多酚的提取率达到2.09%,高于以往的丙酮提取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机溶剂丙酮溶液浸提紫苏饼中的多酚,从浸提溶剂体积分数、浸提固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4个方面对多酚得率进行了考察,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丙酮溶液体积分数60%,浸提固液比1∶15,浸提时间4h,浸提温度40℃.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2.12%.  相似文献   

6.
菜籽饼是油菜籽榨油后的主要副产物,其含有较多的多酚类物质,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菜籽饼多酚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天然抗氧化剂。本文以菜籽饼为材料,探讨用乙醇浸提多酚的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性。以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温度和初始pH进行单因素试验,并进行响应面试验确定乙醇浸提菜籽饼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70%,液料比12∶1,温度52℃、初始pH为3,在此工艺条件下多酚得率为21.96mg/g。以鞣酸、维生素C为对照,通过测定多酚提取液的还原能力、对羟自由基和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多酚提取液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菜籽酶法直接浸出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菜籽酶法直接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浸出工艺条件的因素,通过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得出最佳的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菜籽坯片水分在12%、浸出时间140 min、蛋白酶浓度为1%、酶处理时间为12 h、浸出温度为50 ℃和纤维素酶浓度为1%、酶处理时间为24 h、浸出温度为50℃时,油脂提取率最高.而且在同样条件下使用纤维素酶高于蛋白酶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8.
汤务霞  冯程  韩艳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179-182,186
菜籽饼是油菜籽压榨制油的副产物,是提取蛋白质的良好资源。以菜籽饼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提取菜籽饼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在系统考察液料比、加酶量、初始pH、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对可溶性蛋白质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提取时间恒定在40min,利用响应面实验优化各主效因子,经回归分析获得最优的工艺条件:加酶量6500U/g、酶解温度45℃、初始pH11、液料比17∶1,在此工艺条件下可溶性蛋白质提取率为55.38%。  相似文献   

9.
10.
菜籽饼粕多酚的提取及其清除羟自由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波辅助乙醇提取菜籽饼粕多酚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微波时间120 s,微波温度60℃,微波功率300 W,料液比1∶12(g/mL),在此条件下,菜籽饼粕多酚提取率达7.7974 mg/g。各因素对菜籽饼粕多酚提取率的影响次序为: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微波温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菜籽饼粕多酚提取液对羟基的清除率在0~1.4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大清除率达61.37%,但清除效果不及Vc。  相似文献   

11.
肖頔  王承明 《中国粮油学报》2012,27(4):50-53,58
采用水酶法和响应面设计法对菜饼粕中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定pH、加酶量、温度和反应时间4个因素,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了优化组合条件。最佳工艺条件是:原料粒度80目,液料比25∶1,pH 5.0,加酶量4.3%,温度50℃,时间43 min,此时菜籽多酚得率为6.43 mg/g。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甾醇是植物中广泛存在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该文以双低油菜籽粕为原料,通过L_9(3~4)正交实验探讨从双低油菜籽粕中提取植物甾醇方法、工艺条件等。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得率可达0.1426%(其含量为0.1531%,提取率可达93.1%)。本实验所选丙酮、石油醚、乙酸乙酯、苯、丙酮与石油醚混合物或乙酸乙酯与苯混合物等六种提取剂,除石油醚外其余提取剂对双低油菜籽粕均有良好提取效果,其中以乙酸乙酯提取效果较佳,且提取甾醇组分较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水酶法提取油菜籽油工艺中所使用的酶进行了筛选,同时对所选择的酶制剂进行了酶促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纤维素酶,果胶酶,中性蛋白酶,提取酶(复合酶)这四种酶中,中性蛋白酶提取效果最佳,其最适使用条件为:温度50℃,pH 7.5,时间4h,加酶量1.0%,底物浓度(料水比)1:4.在此条件下,菜籽油的一次提取率可达到...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Alcalase蛋白酶对油菜籽进行水相酶解法制取油脂和蛋白。对传统水剂法制油及水相酶解法提油工艺所得菜籽蛋白的功能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工艺过程对菜籽蛋白的功能特性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低度改性,所得菜籽蛋白溶解度显著提高,尤其是在菜籽蛋白等电区域。同时具有更好的起泡性、乳化性、持水性、吸油性,但泡沫稳定性和黏度比传统水剂法有所降低。这些功能特性的变化使之更有利于用做食品原料。  相似文献   

15.
植物油料取油的酶预处理工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对植物细胞有降解作用的酶处理取油前的植物油料是一种有效的油料预处理方法,它不仅可以增加油的得率,而且还具有其它一些优点,因此,在国际上已有不少研究和应用。本文就酶预处理法提取植物油的作用原理、工艺流程和控制因素,以及酶预处理法的作用效果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6.
王顺民  郑锐 《食品科学》2013,34(8):100-103
目的:以菜籽皮为原料,研究不溶性膳食纤维的酶法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淀粉酶和蛋白酶酶解菜籽皮,以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淀粉酶加酶量0.7%,料液比1:20、pH5.5、温度40℃、酶解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菜籽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81.24%;蛋白酶的添加量0.7%、料液比1:20、pH7.5、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菜籽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77.13%。结论:确定了影响膳食纤维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了菜籽皮不溶性膳食纤维酶解法提取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7.
菜籽多酚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菜籽多酚溶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0.05%~0.80%的菜籽多酚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并显示浓度-效应关系。最佳抑菌浓度在0.4%左右。菜籽多酚对3种微生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大肠杆菌是1.00 mg/100 mL,枯草杆菌是0.50 mg/100 mL,金黄色葡萄球菌是0.25 mg/100 mL。以上结果表明:菜籽多酚有抑菌能力,可望用于食品贮存与加工。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异丙醇与不同烷烃组成的混合溶剂对冷榨脱皮菜籽饼浸提效果发现,环己烷的浸提效果仅次于正己烷,但从经济角度考虑,采用异丙醇和环己烷作混合溶剂对冷榨脱皮菜籽饼进行浸提研究.改变浸出料液比、异丙醇和环己烷的体积比、浸出时间和次数,在62℃的条件下进行浸出,对浸出粕中的残油率、浸出杂质进行检测,得出异丙醇和环己烷混合溶剂浸出冷榨脱皮菜籽饼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1,异丙醇和环己烷的体积比3:1,浸出时间60 min,浸提次数1次.粕中残油为0.74%,二次浸提粕中残油降为0.20%.  相似文献   

19.
氨化预处理对玉米秸秆酶解产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利用玉米秸秆,加快纤维素酶降解玉米秸秆。本文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还原糖产量为主要指标,通过氨化预处理后酶解玉米秸秆,采用DNS法测定还原糖产量,并考察氨化剂种类、浓度、固含量和氨化时间对玉米秸秆酶解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碳酸铵为氨化剂,氨化剂浓度为20%,固含量为50%,氨化时间为11 d,在此条件下,还原糖产量最高为314.18 mg/mL,与直接酶解秸秆相比提高51.80%。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米秸秆经碳酸铵氨化预处理后,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结构发生变化,表面结构变得粗糙疏松,纤维素暴露,更有利于纤维素酶的作用。此外,FTIR发现,氨化处理后玉米秸秆在2920和1650 cm-1处的吸收峰减弱,其峰值降低一定程度上代表木质素结构被破坏。总体来看,玉米秸秆经过碳酸铵氨化预处理后,更有利于酶解玉米秸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