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鲜切莲藕气调包装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9组不同初始气份对鲜切莲藕进行气调包装,放置在5℃、相对湿度为85%环境中贮藏,分别在第2、5、10、15、20 d测定其感官指标、色差、失重率、硬度、VC和酸含量指标,并与未包装产品进行比较;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贮藏20 d后的鲜切莲藕质量变化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气调包装对鲜切莲藕有保鲜作用,其中气调组分2%氧气 6%二氧化碳对鲜切莲藕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鲜切散叶生菜为研究对象,在4℃贮藏条件下研究酸性电解水联合气调包装对其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与pH 2.3、有效氯含量为60 mg/L的酸性电解水联合空气包装(21%O_2+1%CO_2)的对照组相比,电解水联合气调包装可以有效抑制鲜切生菜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延缓水分和VC的损失,抑制新陈代谢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减少,抑制叶绿素的分解,延缓褐变黄化的速度,保持鲜绿的外观,维持鲜切生菜的感官品质。采用酸性电解水联合气调包装(5%O_2和10%CO_2)可以将鲜切生菜的货架期从6~9d延长到15d,并保持良好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3.
针对混合型鲜切果蔬自身呼吸会相互影响,易褐变变质、会缩短产品货架期的问题,筛选出适合混合鲜切果蔬的气调包装气体成分比例。以鲜切苹果、胡萝卜、橙子混合为研究对象,通过涂覆可食性膜预处理方式结合不同气调包装放于4℃下贮藏,采用感官评分、色差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otal soluble solid,TSS)、Vc含量、失重率、菌落总数等指标评价混合型鲜切果蔬的品质,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适合的气调包装气体成分比例。结果表明,气调包装能有效改善混合型鲜切果蔬在贮藏过程中的褐变、病菌交叉感染的问题。5%O_2+5%CO_2+90%N_2气体成分比例的气调包装综合保鲜效果最显著,能抑制混合型鲜切果蔬呼吸作用的相互影响,延缓鲜切苹果果肉褐变程度,减少胡萝卜白化木质化现象,减缓3种混合型鲜切果蔬TSS含量、Vc含量的下降速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为混合鲜切果蔬最佳保鲜方式,高品质货架期可达8 d。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高鲜切淮山货架期品质,研究了中间温度保鲜处理对鲜切淮山品质影响。以鲜切淮山为材料,研究了中间温度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对鲜切淮山货架期间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确定淮山鲜切品适宜的中间温度保鲜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在(-5±1)℃的中间温度条件下,鲜切淮山贮藏12 d后失重率仅为0.65%;可溶性固形物和蛋白质的含量稳定在较高的水平,分别为7.1%和0.47 mg/g;鲜切品中V_C的流失在前期受到明显抑制,致癌物质亚硝酸盐的积累仅为0.22 mg/kg;并且经(-5±1)℃中间温度处理1 h的鲜切淮山品质较佳,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含量分别为6.5%和0.52%。因此,在(-5±1)℃的条件下处理1 h后鲜切淮山的保鲜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延长其货架期、提升保藏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延长蓝莓的贮藏期,本研究以蓝莓为原料,研究了丁香酚缓释保鲜、丁香提取液、乙醇熏蒸、气调保鲜、丁香酚缓释结合气调保鲜5种不同保鲜剂对其贮藏期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这5种保鲜剂能显著抑制蓝莓果实腐烂和质量损失率,有效缓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Vc含量的降低,抑制MDA含量的上升,同时,可使蓝莓果实保持较高的SOD活力。贮藏49 d时,经丁香酚缓释结合气调包装的蓝莓腐烂率和失重率分别为50.13%和2.71%,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Vc、花色苷含量分别为7.06%、7.26 g/kg、4.14 g/100 g、0.93 g/100 g和117.48 mg/100 g,MDA含量为26.84 nmol/g,SOD活力为176.34 U/mL。与对照组相比,丁香酚缓释结合气调包装能延长蓝莓14 d贮藏期。结果表明,5种保鲜处理对蓝莓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其中丁香酚缓释结合气调包装保鲜方式最好。  相似文献   

6.
臭氧水处理鲜切生菜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研究了臭氧水处理鲜切生菜在 4℃贮藏期间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PPO活性、Vc含量、失重率和感官质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采用 0 1 8μg/L臭氧水处理可使鲜切生菜中细菌总数下将 1 5个数量级、大肠菌群数低于 3 0× 1 0 - 2 /g ,PPO活性被抑制、Vc损失减少 ,失重率降低 ,同时 ,贮藏至 9天 ,感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处理结合纳米包装对鲜切生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超声波清洗结合纳米包装技术对鲜切生菜进行保鲜贮藏,通过测定贮藏期间生菜的主要品质、生理和微生物指标以探讨其保鲜作用。结果表明,纳米包装在抑制生菜质量损失,保持叶绿素、还原糖、VC含量方面效果都要优于超声波作用,而超声波处理(240 W、10 min、20 ℃)在抑制生菜酶活和表面微生物上的作用要较纳米包装好;超声波处理结合纳米包装对生菜的保鲜效果最佳,能够降低质量损失率,较好地保叶绿素和还原糖含量,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抑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从而延缓衰老和褐变。经感官评定发现,超声波处理结合纳米包装的鲜切生菜在(4±0.5)℃、相对湿度85%~95%的贮藏环境中贮藏15 d后仍有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8.
臭氧协同气调包装对鲜切叶菜的保鲜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臭氧水处理鲜切大白菜,并进行气调包装贮藏,通过正交实验法分析相关生理指标与保鲜效果,主要研究了4℃贮藏期间菌落总数、失重率、细胞膜透性、多酚氧化酶活性、VC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臭氧水处理结合气调包装能有效控制微生物数量,保护了细胞膜透性及降低了VC含量的损失,并对多酚氧化酶有抑制作用,感官品质优良,可使鲜切白菜在4℃条件下保藏至20d以上。极差分析表明:优化的工艺参数为1.44mg/L的臭氧水处理5min协同5%O2/20%CO2/75%N2的气调包装。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绿芥末对即食鲜切生菜的保鲜效果,以清水和NaClO常规处理为对照组,考查了不同浓度的绿芥末液浸泡保鲜处理对即食鲜切生菜的失重率、腐烂率、褐变指数、感官评价、微生物菌落总数、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藏温度4℃,相对湿度85.6%~95%条件下,不同浓度的绿芥末均对即食鲜切生菜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其中,以16 g/L的绿芥末对鲜切生菜的保鲜效果最好,保鲜期为7 d。该浓度下,生菜的感官品质最好,无腐烂、萎蔫、黄化,褐变指数最低(仅为1.67%),菌落总数为1.1×105 CFU/g,且无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检出。该研究有望为今后生产上采用绿色保鲜剂替代化学保鲜剂,改善产品品质,延长产品货架期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气调保鲜对采后柠檬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后"尤力克"鲜柠檬为试材,贮藏于4~8℃,相对湿度为85%~90%的气调实验箱中,研究不同气调处理对其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20 d后,2号气调箱(Ⅱ,O2:5%~7%,CO2:6%~9%)和3号气调箱(Ⅲ,O2:7%~9%,CO2:9%~12%)的柠檬品质都相对较好,失重率和丙二醛含量分别低于4%和0.7μmol/g,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分别大于7.30%,4.6 g/100 g,24.0 mg/100 g,0.83μg/g。其中,O2、CO2浓度为5%~7%、6%~9%的2号气调箱(Ⅱ)对采后柠檬保鲜品质效果最佳,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丙二醛含量和总酚含量分别为3.34%、7.38%、4.77 g/100 g、24.84 mg/100 g、0.64μmol/g和0.84μg/g。  相似文献   

11.
食品包装新技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曾庆祝  曾庆孝 《食品科学》2002,23(11):161-163
主要介绍当今国际上研究热门的食品包装新技术一活性包装、气调包装及信息化包装。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食品包装的安全性与食品安全问题息息相关,也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之一,因此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食品包装安全现状,主要从影响食品安全的相关包装因素入手,分析了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和包装印刷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归纳总结了食品包装技术,并提出了一些保证食品包装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包装方式和宰后不同时间包装对羊肉贮藏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对宰后1 h热分割羊肉和冷却成熟24 h后的分割羊肉分别进行热收缩包装、真空包装、贴体包装、50%(体积分数,下同)O2+50%CO2气调包装,测定其在(2±2)℃贮藏过程中pH值、色泽、贮藏损失率、蒸煮损失率、离心损失率、剪切力、挥发性气味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宰后24 h包装相比,宰后1 h包装羊肉pH值在贮藏14 d时更高,但其贮藏期间色泽较好,色泽稳定性更高,贮藏损失率更低。从整体来看,3种真空处理(热收缩包装、真空包装、贴体包装)羊肉嫩度均优于气调包装羊肉,且宰后1 h包装时真空条件处理对羊肉嫩化效果最好,宰后24 h羊肉在贮藏前期气调包装对羊肉嫩化效果较好;而无论何时包装,热收缩包装和气调包装羊肉贮藏损失率均显著小于其他处理组(P<0.05),在贮藏前期色泽及稳定性较好,但贮藏后期色泽稳定性下降明显,气调包装羊肉在14 d时已部分发绿,贮藏21 d时挥发性气味变化显著。综上,宰后1 h包装有利于提高羊肉贮藏期间色泽及持水力,改善真空处理羊肉嫩度,宰后24 h包装可提高50%O2+50%CO2气调包装羊肉贮藏前期...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化包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包装的基本功能以及我国食品(商品)包装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论证了科学化包装势在必行,并提出了科学化包装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Controlled release packaging (CRP) is 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that uses the package to release active compounds in a controlled manner to improve safety and quality for a wide range of food products during storage. This paper provide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uniqueness, design considerations, and research gaps of CRP, with a focus on the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active compounds releasing from the package. Literature data and practic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how CRP controls what active compounds to release, when and how to release, how much and how fast to release, in order to improve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相似文献   

16.
Food safety and extended shelf life linked to convenience were the major rea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ckaging field. However, advances in material science and the widespread encapsulation technologies are allow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oncepts for packages, such as intelligent and active packages. Particulate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for the most diverse area with several purposes that can be employed to improve packaging performance mainly focusing on the modification of barrier properties. This review analyzes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using encapsulation in food packaging and the main concepts about mass transfer evolved in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se packages, as well as discusses the research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food packaging sector.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绿色包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随着政府及各种环保组织对绿色消费的宣传和倡导,绿色消费正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消费习惯。因此,绿色包装研究也越来越得到更多学者重视。本文介绍了国内绿色包装近期在包装结构的绿色设计、包装材料的绿色研发和包装设备的绿色生产方面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各国均积极应对。食品体系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其碳足迹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依据产品碳足迹全生命周期评价标准,从单元操作角度计算不同包装(真空、空气和气调包装)操作工艺碳足迹。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包装200 g熟食米饭,在真空包装和空气包装条件下,最终碳足迹为:34.05±0.01 g CO2eq和57.94±0.01 g CO2eq。气调包装条件为40% O2+20% CO2+40% N2、50% O2+20% CO2+30% N2、60% O2+20% CO2+20% N2和70% O2+20% CO2+10% N2时,最终碳足迹分别为:214.39±0.26 g CO2eq,220.53±0.26 g CO2eq,224.76±0.55 g CO2eq和230.58±0.52 g CO2eq。研究发现使用塑料制品带来的碳排放在最终碳足迹中占较高比例,并且气调包装中使用气体产生的最终碳足迹占比较高。敏感性分析显示,包装过程中碳足迹对塑料制品排放因子是敏感的;空气及气调包装过程中碳足迹对设备排放因子变化以及电力使用效率变化是稳定的,而真空包装过程对两者敏感。可通过减少使用塑料制品,降低产品最终碳足迹。  相似文献   

19.
在28℃、75%±5%相对湿度条件下,进行四种储粮害虫赤拟谷盗、锈赤扁谷盗、谷蠹、米象对七种常见大米包装材料的钻蛀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双面覆膜打孔包装与单面覆膜打孔包装抗虫性差,对不同虫态的四种储粮害虫均无防御作用。双面覆膜不打孔包装、双面覆膜带内衬包装、真空包装和充气包装能够防御四种害虫钻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