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光凯  刘志龙 《安徽建筑》2014,(1):123+151-123,151
烟台五卒山隧道作为典型的浅埋大垮小净距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方法的不当易于产生变形过大甚至坍塌事故。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选择CRD工法和双侧壁导坑法两种工法对该隧道出口段进行模拟,通过分析不同开挖方式下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及力学特征,比较两种开挖方式的优缺点,最终选择CRD工法作为最优施工方案,保证了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2.
结合魁歧双洞八车道小净距隧道工程实践,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通过分析围岩位移、等效塑性应变以及隧道安全系数随净距的变化,综合确定魁歧隧道最小净距为0.55B是安全、合适的.在隧道开挖模拟过程中,采用三种不同中间岩柱加固措施,研究Ⅲ、Ⅳ、Ⅴ级围岩条件下中间岩柱受力、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锚杆对控制围岩水平变形最为...  相似文献   

3.
以杭州紫(紫金港)之(之江路)隧道工程为依托,对紫之隧道主隧道西线与匝道西线交界处超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的环境效应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超小净距隧道施工中的围岩变形、围岩应力变化进行研究,并与现场实测变形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拱顶和拱底的地层变形显著;隧道中夹岩和拱脚处应力集中明显。  相似文献   

4.
对某穿越不良地质的大跨浅埋隧道的塌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应急措施、洞内处理和地表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处治措施,经实际施工证明处治效果显著,可为同类隧道的塌方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净距隧道进口浅埋偏压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工程实例,对小净距浅埋偏压隧道的地表加固、反压挡护、超前锚喷支护、中间岩柱加固、洞身开挖、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低温建筑技术》2016,(6):123-125
本文依托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幸福广场至人和区间单拱四线大跨隧道为背景,运用Midas有限元软件对不同扁平率和不同覆跨比条件下超大断面隧道的支护结构受力、围岩变形等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各参数指标进行多目标优化,在保证后期运营所需空间和结构安全的基础上提出依托工程的最优扁平率和覆跨比,为重庆地区相同地质条件的地下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恒  陈寿根  程芳卉 《工业建筑》2012,42(12):53-57,103
综合采用现场测试及数值计算方法,对深圳市南坪快速II期双洞八车道小净距隧道施工中二衬受力分布规律,以及不同间距下近邻隧道施工后行洞对先行洞二衬结构受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衬各点轴力和弯矩值均较小;拱顶处、远离中岩柱侧的边墙和中岩柱侧拱脚部位有可能出现较小拉力,应注意防止混凝土开裂;Ⅳ级围岩、30 m净距条件下,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支护受力的影响范围为掌子面后方40 m内,围岩越好,影响范围越小;仅拱顶处主应力表现为受拉,其余部位表现为受压,其中左、右拱脚处主应力压力值最大。随着净距的逐渐增大,拉应力与压应力值变化很小,没有一致增大或减小的趋势,净距变化对支护的应力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浅埋大跨隧道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分岔隧道施工时常遇到浅埋大跨段山体稳定、支护参数优选和地表震害控制等技术难题.结合庙垭分岔隧道,详述其浅埋大跨段支护体系实时监控的内容、方法及监测结果,并基于锚杆应力、衬砌应力、爆破振速等监测数据的系统分析,研究隧道支护体系的施工力学状态及浅埋地表震动的爆破动力特性,判定浅埋山体的稳定性及支护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可为日后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分岔隧道施工时常遇到浅埋大跨段山体稳定、支护参数优选和地表震害控制等技术难题。结合庙垭分岔隧道,详述其浅埋大跨段支护体系实时监控的内容、方法及监测结果,并基于锚杆应力、衬砌应力、爆破振速等监测数据的系统分析,研究隧道支护体系的施工力学状态及浅埋地表震动的爆破动力特性,判定浅埋山体的稳定性及支护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可为日后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立明 《福建建材》2023,(11):65-69
由于小净距隧道浅埋段容易发生大变形,甚至可能导致失稳,所以工程施工中的变形控制至关重要。为研究小净距隧道浅埋段的隧道变形变化规律,依托于某4洞小净距出口浅埋段的施工监测,分析了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地表下沉的变形机理,通过监测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隧道初期进尺时,两侧隧洞容易受到周边土体挤压及隧道底部隆起的影响,收敛线表现为先收窄再延伸后稳定的趋势;中间隧洞由于中岩柱的加固表现为一般规律,通过数据回归拟合发现,虽然施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对隧道变形规律产生不同的变化趋势,但是通过回归公式的反演仍能表现出较好的拟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工程质量》2017,(9):37-40
大跨度小净距隧道开挖对岩土体扰动较大,其开挖过程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以大帽山隧道为研究对象,选择V级围岩采取CRD法开挖为研究目标,运用FLAC软件对隧道开挖全过程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新建隧道采取CRD法开挖围岩竖向应变大于水平方向,有利于减小围岩扰动程度并充分发挥自身稳定性,拱腰和拱底围岩应力释放较大,开挖过程中应加强支护刚度,研究成果可为施工过程中有效控制围岩应力、应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大跨度隧道洞口浅埋段工法探讨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探讨了北方干旱缺水地区三车道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方法及其转换问题,分析了隧道工法和辅助施工措施的选取过程,综合比较双侧壁导坑法、CD工法、台阶法和全断面法的优缺点,总结灵活采用台阶法、CD工法、双侧壁导坑法成功穿越洞口超浅埋段的成功经验,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小净距浅埋大断面隧道较为特殊,左右幅施工存在明显的干扰,容易出现局部坍塌、穿越公路开裂等质量问题,需予以控制.论文以白羊村1430.46m的分离式双幅长隧道为例,通过分析其施工难点,采用三台阶七步法开挖及支护施工技术,研究了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应对策略,以及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应力和变形是反映施工安全的2个指标。笔者分别以某3线大跨度小净距隧道和某立交小净距隧道的施工为例,利用圆形洞室围岩应力计算公式进行简化解析计算,得到的结果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相差不大。说明该应力计算方法可以简易快捷地计算多隧道开挖过程中最大围岩应力发生的位置及其数量级,从而为隧道的开挖顺序、步骤以及支护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泽 《市政技术》2010,28(4):98-100
京包高速公路德胜口隧道南端洞口段结构集浅埋、偏压、小净距为一体,因此根据围岩特点,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反馈信息,在隧道洞外左侧设反压回填混凝土、挡墙、套拱,洞内采取控制爆破、超前小导管注浆,右侧采用5m长锚杆、三台阶法开挖和加强监控量测,有效地抑制了围岩异常变形,保证了隧道洞口段开挖施工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应用广泛的浅埋连拱隧道中隔墙先行实施技术,是隧道成功实施的先决条件。阆中东山隧道地质以软质岩为主,易出现基础承载力不足、侧壁坍塌,在中隔墙实施过程中,掘进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基础注浆锚杆、墙顶空隙注浆、型钢花架支撑防止偏压等针对性措施,使中隔墙顺利实施,为隧道正洞掘进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大跨度浅埋暗挖隧道拆撑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浅埋暗挖法修建的复合式衬砌隧道结构,初支受力最危险的时期是为修筑二衬而分段拆除初期支护的临时支撑的过程。本文采用结构-荷载模型,利用增量法,研究拆撑过程中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以南京地铁鼓-玄区间渡线隧道为例,通过平面计算,确定合理的断面拆撑顺序;通过三维拆撑计算,确定合理的纵向拆撑长度,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镇化、机动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车辆的急剧增长,为了保证资源的合理、快速调配,势必会修建更多大跨隧道。对于埋深浅、围岩破碎的软弱地带,传统的施工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大跨隧道施工的要求。在浙江省50省道莲都段改、扩建工程路湾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总结了分部导坑开挖法,阐述了分部导坑法的施工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适用范围,分析了核心土临时支护的稳定性和合理曲率形式,最后与双侧壁导坑法进行模拟对比。结果表明,分部导坑法与双侧壁导坑法所用工程材料一致,但开挖后拱顶与水平位移均较双侧壁导坑法小,并可有效地解决因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时扰动拱部范围围岩而引起的坍塌、冒顶等问题,改善了作业环境,保障了施工安全,同时分部导坑法可多工序循环流水作业,避免施工相互干扰,可提高施工效率;最后分析了小净距隧道先、后行洞分部导坑法施工的合理间距,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工程实践,运用工程类比分析、数值模拟、实施现场试验段、现场监控测试等方法,研究上下交叉的小净距隧道的开挖和支护方案,保证了在顶板厚度仅2.9m的情况下,客运铁路专线双线隧道顺利下穿高速公路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