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中过渡料、垫层料和面板的几何尺寸及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观体的防渗效果和坝体的安全运行。在乌鲁瓦提面板堆石坝的施工中,对各科区、边坡及面板的施工进行了严格的测量监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垫层料及过渡料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及运行中起重要作用,带有保护层的垫层不仅在施工期可以直接挡水,运行期亦可对面板提供均匀的支撑,过渡料是保证垫层料不被冲刷到主堆石的空隙中去,本文对天生桥一级电站面板堆石坝垫层料及过渡料的施工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由于水库频繁的蓄泄循环作用,抽水蓄能电站面板堆石坝垫层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但当面板出现裂缝时偏低细粒含量的垫层可能存在渗透稳定问题。以某抽水蓄能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例,开展反滤试验和渗流计算分析,重点研究垫层料和过渡料的反滤保护机制,并根据垫层料的破坏坡降确定面板的允许裂缝宽度。结果表明,适当优化垫层和过渡料的细粒含量,可满足反滤准则要求,并在保证垫层渗透稳定的前提下将面板的允许裂缝宽度提高30%。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面板堆石坝坝体各分区料的碾压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卢晓春  许威  甘亮 《水电能源科学》2014,32(2):76-78,196
在对潘口水电站面板堆石坝施工期洪水作用下坝体与坝基渗流场进行有限元模拟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和非线性强度参数分析了施工度汛断面坝坡稳定性。结果表明,潘口面板堆石坝临时度汛断面在施工度汛期内渗流稳定性及上下游坝坡稳定性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汛期安全性有保障;度汛期内临时断面采用挤压边墙和垫层料联合防渗的方案是可行的;与线性强度参数相比,非线性强度参数更符合堆石料的抗剪强度特性,其稳定性计算结果更合理,从而为潘口水电站面板堆石坝施工度汛断面的设计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期临时度汛坝体的坝坡稳定安全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上游护坡面施工的传统工艺,分析了黄河公伯峡水电 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上游护坡面施工所采取的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技术,在施工质量、施工 进度和安全保证上的优势,提出了下一步的改进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挤压式边墙施工法在混凝土面板坝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混凝土面板坝的发展过程中,上游坡面的施工始终是一个控制进度和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巴西埃塔面板堆石坝创新了一种挤压式边墙坡面施工方法F 以替代传统工艺中的超填、 削坡、修整、碾压、坡面防护等工序,加快了进度,施工质量也有所提高。该方法得到国际坝工界的认可,在我国也有推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技术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技术在简化工序、加快进度、保证质量、提高安全性、降低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上游坡面固坡中非常明显.本文介绍了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该技术值得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黄石滩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关键分区:垫层区、过渡区、主堆石区、次堆石区填筑材料的设计参数取值,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和调整,使坝料级配曲线和压实指标达到最优,以满足工程安全要求和便于施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砼面板与垫层料两种不同特性材料之间可出现脱空缺陷。为优化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脱空缺陷的探测与加固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探地雷达探测图像生成精确BIM模型的新方法。依据白云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脱空缺陷探测与加固工程,应用BIM建模与Revit二次开发,结合探地雷达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进行了全断面、全方位覆盖探测,生成了脱空病害分布的三维图,统计出脱空区域总体积,为治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脱空病害提供了三维可视化的展示与精确的数据支撑,进而制定了有效的加固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垫层与面板间接触单元刚度的选取和垫层厚度对面板应力的影响大小尚无统一的认识问题,通过数值模拟试验确定了接触面模型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研究了不同垫层厚度对面板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面板的变形主要由堆石体的变形引起,改变垫层厚度对面板的变形影响不大,但对面板的拉压应力幅值及分布情况影响较大,面板的拉压应力幅值及分布情况随垫层厚度的增加而得到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大通河纳子峡面板砂砾石坝的工程特点和料场情况,对纳子峡水电站下游C1料场B、F区及河床的天然砂砾石土科做了筛分试验,绘制了土料的颗粒级配曲线,得出C1料场B、F区土料满足垫层设计要求,且F区土料更优;同理天然砂砾石亦满足主堆石区料设计要求.根据设计要求的颗粒级配、砂土的相对密度、压实度等,对垫层2A1、砂砾石料区3B1土料做了渗透变形试验,发现土料渗透变形破坏均经历了土样保持原状、细颗粒浮动、形成渗漏通道及土样完全破坏4个阶段,绘制了流速-渗透坡降双对数曲线图,据此求得了垫层2A1、主堆石区3B1土料的临界坡降,再根据现行规范取安全系数2 0,从而求得垫层2A1、主堆石区3B1土料允许渗透坡降分别为0.463、0.163.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布垭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具有长度大、长宽比大、厚度较薄的结构特点,在面板施工过程中,通过堆石体施工期沉降变形控制、挤压边墙原材料与结构形式改进、混凝土面板浇筑施工三方面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攻克了高面板坝混凝土施工的重大技术难题,有效确保了水布垭堆石坝混凝土面板的各项性能,为坝体的稳定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可供借鏊.  相似文献   

14.
以黄河公伯峡水电站建设为例.介绍了面板堆石坝工程施工采用的挤压墙护坡施工技术、超长面板施工技术、小型栽荷试验检测技术.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创新关键技术操作简便、快捷、经济、成效大,可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碾压混凝土施工优点、云南大朝山水电站工程概况、大坝标段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情况以及该工程PT双掺料替代粉煤灰掺和料、变态混凝土施工、大仓斜层碾压混凝土施工、施工中Vc值的控制、高温差下的混凝土温控等施工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面板堆石坝施工过程中,由于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因此坝体实际填筑进度与计划进度很难达到一致。为了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以便准确完成施工进度计划,基于成熟的仿真理论并结合数据库技术,通过面板堆石坝仿真系统参数确定、施工仿真系统假定、仿真系统约束条件、坝面流水作业参数确定,开发了面板堆石坝堆石体施工进度实时仿真系统,还添加了工程进度实时控制模块,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再通过可视化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对计算图、结果表等多种形式、各种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和整理,辅助面板堆石坝施工管理和决策,并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反馈的信息对仿真系统进行动态调整,从而与实际进度相吻合。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得到实际填筑强度、计划填筑强度与调整后填筑强度对比图,不仅为施工管理人员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分析工具,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挤压边墙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能更好地保证面板堆石坝中垫层料的压实质量、提高坡面防护能力、施工简便、有利于安全度汛等。但现阶段关于挤压边墙的破碎问题的研究较少。针对引起挤压边墙破碎的法向压力荷载作用,运用试验方法,揭示不同配合比、不同搭接长度及受到不同围压的挤压边墙在法向压力荷载作用下的压裂破碎机理。结果表明,水灰比越大、围压越小、搭接长度越小时,裂缝出现的越早,挤压边墙的裂缝最早出现在搭接部位,且逐步向厚度较大的中间部位发展,所有裂缝大致平行,方向近似垂直面板;挤压边墙的最终破坏与水灰比和围压有关,与搭接长度无关,随着水灰比减小或围压增大,挤压边墙的抗压强度增大。研究成果为挤压边墙的力学特性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面板坝后期变形导致的面板破坏问题,采用大型室内试验测定了大石峡筑坝料流变力学特性,重点研究了后期流变效应对坝体、防渗体应力变形的影响。评估了各期面板浇筑前坝体沉降速率,复核了面板浇筑前预沉降时间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坝各期面板浇筑前设置的预沉降期可将坝顶沉降率控制在5mm/月以内。大坝蓄水运行后面板应力,尤其是轴向应力,较初次蓄水增加明显,存在挤压破坏的风险。论证了在面板受压区设置柔性缝的面板应力改善措施,结果表明该工程措施对削减面板轴向压应力效果明显。总体上,250m级的特高砂砾石面板坝坝体和防渗体应力变形能满足安全控制要求,通过合理的工程措施可保证大坝施工与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9.
面板坝结构缝是大坝防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薄弱环节,其一旦失效对大坝安全影响巨大。以某面板堆石坝为例,运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垂直缝失效位置、缝宽、缝长及垫层区渗透系数等典型特征进行模拟分析,分析了止水失效后渗流场规律及其渗透稳定性。结果表明,单缝失效时,垂直缝位置、缝宽、缝长及垫层渗透系数等与各渗流控制要素呈正相关,其中缝长及垫层渗透系数的相关性最显著;多缝同时失效时,开裂面板处流量可应用单缝失效结果求和计算而得,且结果偏于安全。同时,建议垫层渗透系数宜取1×10-5m/s或略小。结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04年,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委托我们就高原寒冷地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措施进行研究,以期为南水北调西线方案的建设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对此,结合我们前期的研究和实践,又补充收集、对比分析了有关条件下的工程经验,就有效施工时段、坝料填筑、混凝土施工、新技术措施、人机效率等方面提出了初步分析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