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财堂 《钢铁》2005,40(12):13-16
通过对锰铁高炉入炉含锰原料采取加强过筛、提高熟料率及入炉品位、降低渣量等精料措施.采用高风温、富氧及脱湿鼓风等改善鼓风质量的手段,对锰铁高炉进行强化冶炼。制定合适的工艺参数:锰铁高炉理论燃烧温度控制在2300~2350℃,生铁高炉理论燃烧温度保持在2050℃以上;提高了锰金属回收率,改善了锰铁高炉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2.
吴宦善 《江西冶金》1990,10(2):8-11
本文根据高炉采用富氧鼓风和喷煤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结合锰铁高炉冶炼特点,通过计算指出:在新余钢铁厂现有条件下,要既能充分发挥富氧鼓风技术的优势,又能保持风口前最佳理论燃烧温度,使高炉长期维持稳定顺行,富氧大喷吹技术能完满地达到这个目的。通过计算预测,如在新钢新建一台6000米~3/时制氧机、为三座255米~3锰铁高炉均衡供氧,可达到增产锰铁4.13万吨/年、节约焦炭3.43万吨/年、以煤代焦1.75万吨/年的效果。并从本质上解决了高炉冶炼锰铁“上热下凉”这一根本矛盾。因此、该技术将是新钢锰铁高炉技术改造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富氧鼓风强化高炉冶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高炉冶炼的实践证明,富氧鼓风可以强化高炉冶炼,大大提高高炉的生产能力,增加燃料喷吹量。根据我国的资源情况,采用富氧鼓风结合大量喷吹煤粉,是大量增产生铁的一项有力措施。初步计算表明,采用富氧鼓风比新建高炉节约投资和能源。建议安排适当高炉进行高浓度富氧鼓风的冶炼试验。  相似文献   

4.
一、富氧鼓风发展概况富氧鼓风是强化高炉冶炼过程的途径之一。早在1876年贝塞麦就提出了高炉富氧鼓风的建议,1913年在比利时乌格尔工厂首先开始富氧鼓风试验,当鼓风中含氧量增加到23%时,产量提高12%,焦比降低3%。1939~1941年苏联彼德洛夫斯基工厂在218m~3的小型高炉上冶炼硅铁,鼓风含氧量达到30~35%,获得了明显的增产节焦效果。1948年美国威尔登钢厂开始制造13500m~3/h的大型制氧机,并在1951年四座容积为1120~1240m~3的大型高炉上进行冶炼各种标号生铁的富氧鼓风试验,耗氧量已达到每小时12000m~3以上。但在冶炼铸造,特别是冶炼制钢生铁,当鼓风中含氧量超过23~24%时,炉况不稳,影响高炉顺行。  相似文献   

5.
锰铁高炉富氧鼓风的初步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富氧鼓风在255m~3锰铁高炉上的生产实践和应用效果。在富氧率3~4%范围内,富氧率提高1%,冶炼强度可提高8.11%,焦比降低2.88%。在现有富氧率条件下,未发现因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升高而影响高炉顺行。富氧后明显富化了煤气热值,降低了炉顶煤气温度。本文还初步探讨了锰铁高炉富氧鼓风的极限。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大好形势下,我国首钢、上钢、鞍钢、本钢与马钢的高炉用转炉余氧实现高炉富氧鼓风已获得较好效果。一些地方小高炉也积极争取以富氧鼓风创造降焦夺铁的新成绩。下面介绍富氧鼓风对高炉冶炼的作用。一、富氧鼓风高炉的冶炼特点通常鼓入高炉的干空气中含氧21%,氮79%。从中加入人工制取的氧,使鼓风含氧量超过21%就是富氧鼓风。由于鼓风含氧量  相似文献   

7.
锰铁高炉采用脱湿鼓风效果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兴 《江西冶金》1991,11(6):34-36
本文在概述国内外生铁高炉脱湿鼓风技术发展和脱湿鼓风对高炉冶炼影响的基础上,根据新余锰铁高炉生产实践,对脱湿鼓风节焦增产效果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按3座255m~3锰铁高炉在二、三季度(脱湿期)脱湿10.19g/m~3计算,全年节焦、增产、提高锰铁质量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约为1500万元,效果十分显著。脱湿鼓风是该厂锰铁高炉技术进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高富氧大喷吹冶炼特征及调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鞍钢2号高炉高富氧大量喷吹煤粉的冶炼特征及其调剂规律。指出,在2号高炉原燃料和设备条件较差情况下,最高鼓风含氧达到28.59%,最大煤粉喷吹量170.02kg/t铁,高炉基本稳定顺行,各项冶炼指标明显改善,生铁成本降低,取得了较好的冶炼效果。  相似文献   

9.
1高炉冶炼锰铁的变迁最早采用高炉冶炼锰铁合金的是法国的普尔塞尔和南威尔士派尔。1875年以后,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高炉冶炼锰铁技术逐渐推向世界。1949年,我国阳泉钢铁厂用高炉冶炼出锰铁合金。1950年,鞍山钢铁公司、重庆钢铁公司先后使用即将大修的生铁高炉改炼锰铁成功。新余钢铁公司(新钢)1960年开始生产高炉锰铁,但其高炉系统所需煤气需由生铁高炉提供。1962年,新钢在255m’锰铁高炉上回收煤气试验成功。从此,我国高炉锰铁生产走上了不依赖生铁高炉供应煤气的独立经营的道路,进而在全国形成了新钢、阳泉钢铁厂、湘潭锰矿等5…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强化高炉冶炼,增产生铁以满足炼钢需要,3号高炉进行了富氧鼓风试验。该试验采用了定风量、定风温、富氧加调湿的方案,试验期,3号高炉在富氧1.06~1.17%时,增产3.82~6.72%;富氧1%时,可增产3.60~6.22%。试验证明:在低富氧率条件下,富氧对焦比没有多大影响;风机能力不足的高炉,采取不变动原有风机系统,增设制氧机,可收到富氧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天铁1高炉努力探索富氧冶炼经验,取得提高生铁产量、风口理论燃烧温度及煤气发热值,降低生铁成本等多项冶炼效果。在操作上采取新的操作方针,获得了良好指标。为天铁富氧喷煤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徐新平 《中国锰业》1992,10(6):32-35
从原料管理和炉内操作角度探讨当前在锰矿入炉料品位下降,粉末多的冶炼条件下的最佳操作制度,介绍新余钢厂锰铁高炉已实践的高炉矿焦混装、加强原料管理、富氧鼓风,提高热风温度等有效措施,用以探讨锰铁高炉节能降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代以来,我国高炉锰铁冶炼取得了几项重大的技术进步,为今后赶超电炉锰铁开辟了广阔前景。从分析锰的还原条件和生产数据可以看出,进一步降低锰铁焦比的主攻方向应该是提高炉缸温度、供给炉缸充足热量、提高热能利用率,从而降低风口前的炭素燃烧量。富氧鼓风,高风温,脱湿鼓风将是三项主要的技术措施。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这三项措施实现后,在喷煤粉243(公斤/吨)情况下,焦比将从目前的1639(公斤/吨)下降到1214(公斤/吨);在维持高炉鼓风量不变条件下,锰铁产量将提高33%。  相似文献   

14.
在富氧鼓风方面,原苏联的吨铁用氧量最高,1989年为107m~3,同期日本仅有10.3m~3,美国为18m~3。原苏联,高炉普遍采用富氧鼓风,富氧量每增加1%,焦比可降低0.3%。原苏联图拉黑色冶金科研联合公司,在1386m~3。高炉上采用天然气和富氧鼓风强化冶炼,富氧率25~27%,天然气耗量66.8m~3/t  相似文献   

15.
《炼铁》2016,(6)
对首钢京唐5500m~3高炉富氧喷煤实践进行了总结。简要阐述了富氧喷煤对高炉冶炼过程的影响,阐明了京唐高炉采用鼓风富氧和氧煤枪富氧这两种富氧方式的冶炼特点,重点阐述了富氧喷煤技术在京唐高炉上的应用效果。京唐两座高炉平均富氧率5.6%(其中氧煤枪富氧0.7%),煤比基本在170kg/t。京唐高炉富氧喷煤后,产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利用系数在2.3以上,焦比300kg/t。  相似文献   

16.
吴宦善 《铁合金》1992,(2):32-37,46
本文综合论述了迄今国外高炉锰铁冶炼技术的发展。即普遍采用富氧鼓风;改进炉顶装料设备;改善装料制度;采用干式除尘;应用等离子技术和风口强化器;以及改进炉型等技术。  相似文献   

17.
周汝菁 《钢铁》1993,(10):11-14,10
总结了本钢厂2号高炉(380m^3)富氧鼓风冶炼试验的实践。指出了富氧鼓风技术是改善高炉能量利用,降低焦比、强化高炉冶炼的有效途径,并获得了明显的效果,焦比平均降低11.5kg/t,产量平均提高5.5%。还对发展富氧鼓风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钢铁》1976,(1)
由于炼铁技术的发展,目前有不少单位正在进行或准备进行高炉富氧鼓风试验,并拟同燃料喷吹技术一并使用,这将对增铁节焦产生重大的经济效果。但富氧鼓风这项新技术目前多数单位还仅仅处于试验和摸索阶段。首钢炼铁厂一九六六年在中型高炉上进行了比较长期的富氧鼓风加燃料喷吹的冶炼,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是首钢炼铁厂当时操作的经验总结,现重新整理予以刊出供交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富氧鼓风的作用及其在高炉上的安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富氧鼓风对冶炼的影响、冶炼效果、合理应用、操作原则及威钢3.20事故的教训。实践表明,富氧鼓风有升高炉缸理论燃烧温度的作用,通常富氧率在4%以下即使没有喷吹燃料也能保证炉况顺行,氧气混入鼓风的接点必须设在高炉放风阀之前;富氧管网系统的设计、安装施工、操作维护和检修必须按规范进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富氧鼓风和喷煤技术在高炉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和理论,通过分析得出,富氧大喷吹技术能保持锰铁高炉长期稳定在风口前理论最佳燃烧温度条件下操作。通过计算预测了新建一台6000m~3/h制氧机,为3×255m~3高炉均衡供氧,可达到年增产锰铁4.13万吨,节约焦炭3.43万吨,以煤代焦1.75万吨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