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了研究使用水煤浆作为再燃燃料在大型电站锅炉上的再燃脱硝效果和影响因素,在1台新建的670t/h的水煤浆锅炉上进行了再燃燃料量比在12.5%~25%、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a1在0.92~1.34、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a2在0.91~1.04之间变化的低NOx燃烧调整试验,分析了再燃燃料量比、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再燃区温度、烟气在再燃区停留时间和混合状况对脱硝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相对于均等配风时锅炉的NOx排放量788mg/m3,水煤浆再燃能够有效地降低NOx的排放量,脱硝效果最高可以达到42.5%,说明大型电站锅炉上采用水煤浆再燃是一种有前景的脱硝方法,同时通过试验确定了再燃过量空气系数为0.95时的最佳再燃燃料比为16%,再燃燃料比为25%时,在实验工况范围内,最佳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为0.91。  相似文献   

2.
煤粉再燃过程再燃煤比脱硝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煤粉再燃过程,定义单位质量再燃煤粉还原NO量为比脱硝量。在煤粉携带炉上进行再燃实验。对不同工况下NO还原效率与比脱硝量进行对比研究,分析O2浓度、再燃燃料比与煤粉细度对比脱硝量的影响规律。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NO还原效率高并不意味比脱硝量高;NO还原效率随O2浓度降低和再燃燃料比增加而单调增加,但比脱硝量变化规律相对复杂。不同细度煤粉达到最高比脱硝量的工况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为0.3~0.65的范围为高比脱硝量区。煤粉粒径减小、反应时间增加导致NO还原效率与比脱硝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天然气先进再燃区脱硝效率影响因素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14  
有喷氨的天然气先进再燃是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一种重要技术,文中结合实验室模拟和化学动力学模型,对先进再燃区的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进行揭示和研究。研究表明,温度低于1050℃:条件下,再燃脱硝的效率很低,而当再燃区的温度达到1100~1200℃,表现出非常高的脱硝效率;随着初始NH3/NO比例的增加,脱硝效率一直增加,起初增加明显,后面增加强度减少;随着过量氧系数的变化,脱硝效率先增加,然后降低,存在着一个最佳的过量氧系数;随着初始CH4/NO的增加,脱硝效率先增加,然后降低,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初始CH4/NO比值,实验表明最佳的初始CH4/NO比值为3。采用修正后的化学动力学模拟更接近于实验值。  相似文献   

4.
水煤浆挥发分再燃对NO还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水煤浆再燃过程中均相还原反应效果的影响因素,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利用合成烟气模拟再燃区环境,对不同煤种的水煤浆,在不同的浓度、再燃区温度、氧气浓度、颗粒粒径对挥发分再燃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挥发分的再燃效果随着水煤浆浓度的降低而升高,随着煤阶的降低而增加。另外,挥发分含量相同,含氮量高的再燃效果要好一些。再燃区反应温度的升高有益于水煤浆挥发分的释放以及再燃反应。挥发分作为再燃燃料时,再燃区烟气含氧量的影响最大,再燃效果随含氧量的增加而降低。制浆原煤粒径的大小对挥发分再燃的效果有所影响,随粒径的减少再燃效果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再燃过程中地下气化煤气作为多组分还原性气体(H2、CO等)降低还原NO的影响规律,在气体反应器实验台上进行了多组分还原性气体脱硝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不变时,化学当量比增大,NO脱除率逐渐降低;化学当量比较低时,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NO脱除率逐渐升高;化学当量比较高时,再燃区存在一个最佳反应温度条件;停留时间对多组分气体再燃脱硝的影响规律表明,为提高再燃过程的脱硝效率,在锅炉设计时应尽量增加再燃燃料在再燃区的停留时间;再燃燃料比的增加使再燃区还原性气体浓度增加,这必然提高NO与还原性气体的反应速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NO脱除。实验结果有利于了解多组分还原性气体再燃降低还原NO特性,组织良好的燃烧条件,可为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废弃物再燃降低NOx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再燃技术降低锅炉NOx排放是当前炉内脱硝的重要技术。在小型滴管炉内进行了采用生物质废弃物作为再燃燃料还原模拟烟气中NO的热态试验。通过改变生物质种类、再燃区反应温度、再燃燃料量等试验条件,获得再燃区NO被还原的试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超细煤粉再燃降低NOx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燃料再燃是诸多炉内脱氮方法中最有效且有前途的技术之一。选用5种煤,在大型一维热态试验炉上对超细煤粉再燃降低NOx的排放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得出了煤粉细度、再燃量、再燃温度及再燃区停留时间等因素对NOx排放的影响规律,为超细粉降低NOx排放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煤气再燃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低污染燃烧方式得到广泛的使用。该文利用化学动力学模型对2种典型含氨煤气的脱硝反应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计算结果发现,再燃停留时间的延长可以显著提高再燃脱硝的效果,再燃停留时间应该大于1s才能取得较好的脱硝效果。同时,再燃温度越高,反应越迅速,脱硝效果越好。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的降低对脱硝也有好处。煤气中的氨成分对煤气脱硝有一定的促进效果,而且随着反应温度的降低和再燃比例的增加,促进效果增强。含烃煤气与非烃煤气的再燃特性有很显著的差异,进行低NOx燃烧方式设计的时候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9.
超细煤粉再燃的模拟计算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3,他引:14  
超细煤粉再燃技术脱氮效率高而运行费用低,是最行之有效的低NOx燃烧技术之一。通过模拟计算与试验方法,对一维热态煤粉炉内煤粉再燃,再燃区温度、过量空气系数、再燃燃料喷射速度和再燃燃料粒度对NOx还原率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再燃区温度为1200℃:最佳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为0.9左右;再燃燃料喷射速度越高,NOx还原率越高;再燃燃料越细,对NOx的还原作用越强,最佳再燃燃料粒度为20μm。与常规煤粉再燃相比,以超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不仅对燃烧效率影响较小,而且对NOx的还原效率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常规煤粉作为再燃燃料的燃料分级燃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对燃料分级燃烧技术在我国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国内还没有工业应用的成果和经验这一状况,进行了常规煤粉作为再燃燃料的燃料分级燃烧试验研究.其目的是通过试验了解和掌握燃料分级燃烧技术,并为电厂锅炉燃料分级燃烧技术积累经验.华能长兴电厂用常规煤粉(R90=20%)作为再燃燃料进行的燃料分级燃烧试验是以锅炉3层燃烧器下面的2层燃烧器作为主燃区的燃料喷口,通过控制给粉机转速使主燃区的给粉量约80%,最上层燃烧器作为再燃区燃料喷口,再燃区的给粉量约20%,原三次风喷口则作为燃尽风喷口;调整和关闭不同位置的二次风门开度,使锅炉炉膛燃烧形成下面为主燃区(空气过剩系数为1.0)、中间是再燃烧区(空气过剩系数为0.88)和上面为燃尽区(空气过剩系数为1.2)的3个燃烧区段,实现燃料分级燃烧。通过工业试验得到电厂锅炉在现有条件下采用常规煤粉作为再燃燃料可使烟气中NOx排放值降低约20%。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了固相反应法制备了Ni0.24Cu0.21Zn0.55Fe2O4铁氧体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预烧温度、烧结温度、升温速度、保温时间)及助熔剂Bi2O3对材料显微结构和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烧温度、烧结温度、升温速度、保温时间和助熔剂Bi2O3对NiCuZn铁氧体材料的晶粒尺寸、晶粒分布均匀度、品质因数、起始磁导率和介电常数等影响显著.通过制备工艺参数的优化,确定出适当的工艺条件:预烧温度875℃,烧结温度900℃,升温速度2℃/min,保温时间2h.利用上述工艺制得的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电磁性能,而且实现了低温烧结.  相似文献   

12.
变压器热点温度和等值老化热特征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阐述了变压器负载导则IEC 60076-7:2005推荐的内部温升差分方程解法中热特征参数的含义,分析了各热特征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基于热特征参数均匀分布模型和正态分布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法分析了典型负荷和高负荷下的变压器热点温升最大值和绝缘等值老化时间。结果表明,在典型负荷下热特征参数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小,采用推荐值能满足估算需求;但是在高负荷下的影响较大,如果需要得到较精确的结果,需进一步确定热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3.
注入式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注入支路设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注入支路对注入式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滤波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目前有源电力滤波器在这方面的探讨很少。在分析注入式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工程经验,从基波谐振支路谐波分压和注入支路的分频分流2个方面探讨了注入支路各参数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以此为基础,综合考虑系统的谐波注入能力以及装置的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注入支路参数设计的一般准则。实例设计表明,与根据经验设计的参数相比,根据该原则设计的注入支路能够更有利于装置的安全可靠运行,并且具有很好的谐波注入能力。  相似文献   

14.
功率MOSFET的高温特性及其安全工作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功率MOSFET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温度对阈值电压、跨导、导通电阻、漏极饱和电流及击穿电压等关键参数的影响.采用ISE软件模拟了不同温度下器件的导通特性和阻断特性,给出了这些参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最后,分析了温度对功率MOSFET安全工作区的影响,为功率MOSFET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宏宇 《电力学报》2009,24(3):256-258
锅炉机组是按照额定工况进行设计的,但实际上锅炉往往是在非设计工况下运行,这时,各工况参数都可能要发生改变。因此,了解工况变动对锅炉的影响十分重要。文章从锅炉负荷的变动、给水温度的变动、过剩空气系数的变动、燃料性质的变动几方面详细介绍了对锅炉机组的影响。只有更好地掌握工况变化对各参数的影响规律,才能在运行中进行合理调整,以保证锅炉机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螺杆混炼工艺制备2∶17型钐钴粒料,并注射成型粘结磁体。研究了磁粉的矫顽力、形貌以及体积分数对注射粒料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内禀矫顽力不利于注射成型过程中钐钴磁粉的取向。改善磁粉的形貌有利于提高钐钴注射粒料的流动性。随着磁粉体积分数的增加,造粒过程中扭矩增大、注射粒料流动性降低、注射磁体密度增高。磁粉体积分数小于64.5vol%,粒料剩磁随着体积分数线性上升,体积分数超过64.5vol%,剩磁增加缓慢。优化工艺参数制备出磁性能为Br=0.65T、Hcb=422 k A/m、Hcj=659 k A/m、(BH)max=79.14 k J/m3的注射粘结磁体。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固体继电器受热问题,基于热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模型。研究了固体继电器在功率耗散情况下,受热载荷作用时的温度分布和热应力分布,并通过对不同参数下温度和热应力的模拟,初步分析了影响固体继电器热性能的各设计因素。所得的计算结果可为产品的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外置瑞士卷多孔介质燃烧器贫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新型外置瑞士卷多孔介质燃烧器的贫燃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对其点火预热启动过程及其不同预混气体浓度、流量等工况参数条件下的温度分布、排放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燃烧器的启动方法以及流量、预混气体浓度等有关工况参数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燃烧器冷启动时甲烷氧化率较低,有大量的CO生成;由于多孔介质的存在,燃烧器整体升温较慢,无局部高温,NOx生成量较小;在相同预混气甲烷浓度条件下稳定燃烧时,此类型燃烧器相对无瑞士卷结构的多孔介质燃烧器,在同一预混气甲烷浓度条件下对流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火焰稳定性好;预混气甲烷浓度越大、驻留时间越长、燃烧温度越高,甲烷氧化率也越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模拟注CO2井筒相态分布,为注CO2驱油提供理论依据,节省测井成本,提高驱油效率,建立了注CO2井筒相态分布模型。本文基于传热学、流体力学、能量守恒定律等理论方法,建立了井筒温度压力耦合模型,然后结合CO2相态变化图,绘制井筒相态分布图,最后基于MATLAB编制了便于操作的图形用户交互界面程序。将本文建立的注CO2相态分布模型应用于油田实验井,通过与现场监测得出的温度和压力数据曲线进行对比,得出平均测量点与本文模型计算点总的平均相对误差,温度平均相对误差为0.75%,压力平均相对误差为3.2%。基本满足注CO2井筒相态分布模型建立的精度要求,能够指导注CO2驱油井实际生产,优化井口注入参数,提高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20.
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温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行波型超声波电机运行中温升和发热严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能量耗散的超声波电机表面温度特性理论模型。利用电机定子复合结构的振动耗散能、压电陶瓷的介电耗散能以及定、转子接触面的摩擦损耗能确定电机的总体能量损耗,采用自然对流传热问题的牛顿冷却定律和热容理论,建立超声波电机的表面温度特性理论模型;仿真分析电机结构和材料参数(包括驱动电压、驱动频率、预压力、摩擦材料特性以及负载力矩等)对电机表面温度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温度对电机输出特性、谐振频率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