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介绍AD公司推出的在系统可编程微转换器ADμC812的ADC采集子系统的组成、结构和控制特性;对片内Flash存储器的在系统编程技术和程序调试方式;举例说明如何采用中断方式定时进行AD数据采集和数字滤波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基于ADμC842单片机的激光波长计信号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ADμC842外部触发DMA工作方式,实现对待测信号的大容量快速采集和存储,具有采集精度高、速度快、性价比高、可靠性好、易于控制程序开发等优点.使采集数据FFT变换成为可能,以便在频谱图上得到多波长激光频谱.  相似文献   

3.
一种256路高精度实时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在大型计算机测量领域中对几十个,上百个节点信号进行高精度的实时采集测量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DSP和AD7767的256路信号采集系统设计方案,解决现存的采集系统通道数不够、精度低、成本高等问题;系统运用TMS320C6747为微处理器,24位高分辨率、高精度的AD7767为数据采集A/D转换器,以ADG706为多路信号采集选择器,通过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实现了高精度256路信号实时采集;系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采集精度高、功耗低、稳定性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微型机与应用》2017,(8):16-18
弹载计算机体积小、接口种类多,给实现高精度AD采集带来难度。介绍一种基于双DSP的高精度AD采集系统,利用主从模式双处理器架构和高精度AD采集芯片AD73360完成对目标信号的采集和实时处理。该方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量化噪声小、分辨率高的优点。通过系统联试等多方验证,满足某弹载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详细分析了基于USB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实时特性。针对实时工业控制环境,研究了采用32位微处理器MCF52223进行AD采集,并通过USB总线通信方式向PC机传送AD数据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实时特性,并从软件滤波、数据传输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系统实时性的有效方法,最后较为具体地给出了MCU方和PC方的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6.
骆耀祖  李强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8):283-285
高效无泄漏流程泵主要应用在石油化工行业,是石化产业的未来替代性产品。本文介绍了在高效无泄漏泵测控台中应用ADμC812构造的数据采集系统,特别是ADμC812中的ADCDMA工作方式在多路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记录仪小型化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MAX10的多通道小型化记录仪;MAX10是一块内部集成了多通道AD采集功能FPGA控制芯片,所以相比传统的数据记录仪少了单独的AD转换芯片以及众多模拟开关,与普通搭载了外部AD的记录仪相比,体积缩小了接近四分之一;并且实现八路采集,采样频率为1 MHz,分辨率为4096;为了应用在一些恶劣环境下,选择用SD卡作为存储设备,存储容量为32GB;若系统被撞击损毁,只需要取出SD卡,依然能方便回收采集的数据;经过测试,记录仪的8个通道均能正常采集数据,而且在系统采集数据期间,猛烈撞击装置破坏了电路板后,将SD卡取出,依然能有效回收采集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敖凯军  冯雷星  汪洋 《测控技术》2004,23(7):23-24,38
介绍了一种基于AD1674AD的实时、高速、多通道且性价比高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其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重点阐述了该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9.
为了避免电动汽车上发生车体漏电击晕乘客等事故,设计了一个参数检测和报警系统,利用传感器实时检测电压电流,对电动汽车不正常状态进行屏幕显示和语音报警;系统以ATMEGA 64芯片为核心,采用霍尔传感器采集电压和电流值,用光耦隔离检测车门开关状态,AD模块采用查询的方式采集数据,通过液晶显示和语音报警两种方式提醒司乘人员;系统采用串口与PC机通信,系统内部采用抗干扰性较强的CAN总线进行通信;通过实际的测试应用,该系统运行良好,能满足设计要求,已经在北京公交公司准无轨电车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
高速AD采集目前在激光干涉位移测量中起到重要作用,AD采集的速度以及分辨率直接决定了干涉测量的分辨率。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驱动的高速AD7903采集系统,包括硬件以及软件设计,并最终对采样数据进行比较,通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正>一、AD数据采集1.C8051F32X单片机AD知识122(1)组成如图1所示,C8051F32X单片机的AD系统由两个17通道模拟多路选择器(合称:AMOX0)和一个采样率为200k/s的10位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M嵌入式Linux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数据采集系统的不足,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ARM9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以微处理器S3C2440A为核心,外扩高精度A/D芯片AD7606,设计了数据采集硬件电路,分析了AD7606和PWM定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借助于移植的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实现了基于PWM和GPIO口的ADC驱动及相应的数据缓冲与软件抗干扰;测试结果表明,由ARM和Linux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具有操作方便、采集精度高和测量结果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在智能电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采集数据信号,为在高速采集过程中数字控制系统AD转换速率相同的情况下,使数据采集系统硬件电路得到简化,笔者设计了一种基于DE0-Nano的多通道模拟信号采集系统。详细介绍了以DE0-Nano为核心控制器的16位、8通道模数转换AD7606软件代码设计与实现。最后采用Signaltap Ⅱ逻辑分析仪对AD7606多通道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显示,对其精度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利用 AD7656和 ADI 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 ADSP 21369实现了同步6通道的多路信号采集。简要介绍了 AD7656的性能特点,着重研究该系统的硬件接口方案、软件设计流程以及系统整体性能估算测试。该系统可以广泛用于模拟信号采集领域。  相似文献   

15.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9,(11):108-110
设计了一种电机振动信号采集检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将电流信号转换为±4 V电压信号;并采用MAX295作为低通滤波器,滤除采集系统的高频分量; AD7606芯片将采集到的数据传给主控芯片STM32F429,并设计了系统软件。STM32可通过输出脉宽调制(PWM)波控制AD7606的采样频率,软件实现了数据的实时传输与保存,以及信号频谱与相关参数在屏幕上的实时显示。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采集系统具有实时、可靠的优点,能够有效测量电机振动信号。  相似文献   

16.
变形镜驱动器各通道的offset参数和gain参数直接影响到变形镜驱动器输出电压的精度,采用人工方式对其进行标定,不仅效率低,费时费力,而且参数的一致性也无法得到保证。为此,首先设计了AD采集器,其内部仅含一片24bit的高精度AD采集芯片,其并行的16端子输入接口通过继电器与采集芯片相连,内含的微处理器负责完成输入通道切换、采集时序控制和采集数据上传等功能;同时,还设计了上位机应用程序,实现了对变形镜驱动器以及AD采集器通信链路检查、标定过程控制参数设置、采集通道切换以及数据处理等相关操作命令和状态数据的收发,使得变形镜驱动器、AD采集器和上位机组成一套驱动器参数自动标定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使得一套变形镜驱动器参数标定时间由原来的两个工作日缩短到2小时左右,而且提高了参数标定精度和一致性,其96通道零电压的最大误差由18.2mV降为13.5mV,均方差由原来的6.2mV降低为4.3mV,其输出最高电压120.000V的最大误差由23.4mV降为17.5mV,均方差由原来的10.1mV降低为8.3mV。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VRS51 L3074通过SPI接口与AD7193连接的方法,以及FIR滤波在VRS51 L3074上的实现;同时,指出了AD7193与单片机配合使用时应当注意的问题.该数据采集系统提供了高集成度和较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产计算机平台设计了一种高精度信号采集系统,该系统由信号采集调理模块、计算机系统组成。信号采集调理模块主要由校准电路、信号调理电路、AD采样电路、USB接口电路和控制器FPGA组成;计算机系统主要将采集到的数据显示在BIOS界面和以文本形式显示在操作系统下,采集到的数据可作为设备控制的依据。该系统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硬件电路简单、人机交互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数据采集速度慢以及任务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SP技术的嵌入式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方案;方案充分利用了DSP技术的运算能力强优点,从而实现了系统的快速运算以及有效控制;文章主要以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来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在系统硬件设计部分,根据系统的需求以及DSP芯片的选型原则,系统选用了TI公司的32位定点DSP芯片—TMS320F2812,参数按照标准设置,并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法,完成了控制AD芯片的采集模块设计;在系统软件设计部分,主要是对外扩芯片的控制,其中包括了控制AD采集时序以及DSP读写数据程序等。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对寻北仪导航系统中加速度计采集数据的高精度要求,提出了基于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的A/D采集系统与I/F数据采集系统的对比研究;系统采用了高精度A/D转换芯片AD7693和V/F高精度转换芯片LM331分别对石英挠性加速度计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转换,以FPGA芯片XC7Z020为逻辑控制核心对转换的数据进行编帧处理,通过RS232总线将处理的数据发送到上位机;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I/F采集系统转换的精度99.99%优于A/D采集系统转换的精度98.7%;短时间内,I/F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变化不大,A/D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变化大,所以I/F采集系统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